魏大勇和他手下二十三名战士的加入,让隐蔽营地里的人口瞬间突破了一百二十。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力量增强,但营地内的气氛却在短暂的欢迎热潮后,变得有些微妙和复杂。
原因无他,粮食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巨石,让每个人都无法轻松。原本雪暴支队自身的存粮就己捉襟见肘,如今又多了二十多张嗷嗷待哺的嘴,周保中那张脸愁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分发食物时,看着那本就稀薄的粥汤变得更加清澈见底,原雪暴支队的战士们虽然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隔阂,还是悄然滋生。
而魏大勇带来的那些战士,在饱餐了一顿久违的热食后,精神状态虽然恢复了不少,但长期的饥饿和艰苦环境,让他们对食物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渴望和焦虑。他们围坐在一起,看着雪暴支队那些“老”兵们相对整齐的装备(尽管也很破旧)和似乎更充沛的精力,眼神中既有感激,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局促和……审视。
两支刚刚汇合的队伍,就像两条原本在不同河道里流淌的溪水,突然汇入同一个水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泥沙和漩涡。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锋就将周保中、陈剑、王铁锤、李铁柱以及魏大勇召集到了营地深处一个相对僻静的石缝里开会。篝火的余烬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
“老周,先说说家底吧。”林锋开门见山。
周保中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队长,情况不乐观。所有粮食加起来,就算按最低标准配给,也只够维持七天。这还是在没有战斗消耗的情况下。药品,特别是消炎药,几乎见底了。弹药方面,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到二十发,机枪子弹和炮弹更是打一发少一发。”
每报出一个数字,气氛就凝重一分。魏大勇和他带来的几名骨干脸色更是难看,他们没想到雪暴支队的情况也如此艰难。
“七天……”林锋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目光扫过众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七天之内,找到新的、稳定的食物来源,否则不用鬼子来打,我们自己就垮了。”
“队长,这老林子这么大,野物野菜总该有吧?咱们多派些人出去找!”王铁锤瓮声瓮气地说道,他吊着的胳膊似乎好了些,但动作依旧不便。
陈剑摇了摇头:“老王,没那么简单。现在是冬天,很多动物都躲起来了,野菜也大多枯萎。我们之前能找到的那些,也只够勉强补充。而且,大规模出动寻找食物,目标太大,很容易被鬼子的搜索队或者‘影武者’发现。”
李铁柱也补充道:“没错,我们之前能成功,靠的是小股行动,隐秘迅速。现在人多目标大,行动不便,搞不好食物没找到,先把鬼子引来了。”
魏大勇听着他们的讨论,脸上有些挂不住,他带来的队伍现在几乎成了“负担”。他咬了咬牙,站起身说道:“林队长,是我们拖累大家了!要不……要不我们单独行动,自己去弄粮食!”
“胡闹!”林锋立刻打断了他,语气严肃,“魏副支队长,既然汇合了,我们就是一家人!哪有自家人遇到困难就把兄弟往外推的道理?现在分开,正中鬼子下怀,他们巴不得我们分散力量,好逐个击破!”
他看向魏大勇,目光坦诚:“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不是哪一支队伍造成的,是鬼子残酷的封锁和围剿造成的!要想活下去,打下去,我们就必须拧成一股绳!”
魏大勇看着林锋清澈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感动,重新坐了下来,但眉宇间的忧色并未散去。
“粮食的问题,必须解决,而且要快。”林锋沉吟道,“光靠狩猎和采集,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必须想办法从鬼子手里抢!”
“抢?”众人都是一愣。
“对!抢鬼子的运输队,或者……端掉他们一个小型的补给点!”林锋眼中闪过一丝狠色,“我们之前袭击运输队,主要是为了袭扰和缴获武器。现在,目标要变一变,以获取粮食和药品为首要目的!”
他看向陈剑和李铁柱:“老陈,铁柱,你们两组负责侦察的,任务优先级调整!重点寻找鬼子往山里运送补给的骡马队路线,或者附近有没有小型的、防御相对薄弱的日军前哨站、仓库!搞清楚他们的运输规律和守备力量!”
“明白!”陈剑和李铁柱齐声应道。
“老王,”林锋又看向王铁锤,“你的小组暂时不进行远程袭扰,集中力量,在营地附近寻找和开辟更隐蔽的储藏点,同时加强营地的防御工事和预警措施。我们要做好打和跑的准备!”
“是!”
“老周,”林锋最后看向周保中,“你负责统筹所有非战斗人员,包括伤员和百姓,组织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忙处理猎物、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根茎、制作一些简单的陷阱。我们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好的,队长!”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将压力和任务分解到了各个小组。众人领命,纷纷起身准备行动。
“魏副支队长,”林锋叫住了正要离开的魏大勇,“你的队伍刚来,对这里不熟悉,需要时间休整和适应。我建议,先将你的队伍打散,补充到各个战斗小组中去。”
魏大勇脸色微微一变。打散编制,这意味着他将失去对首接下属的指挥权。这在军队中,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
林锋看出了他的顾虑,诚恳地说道:“老魏,你别多想。这不是不信任你们,恰恰是为了尽快让兄弟们融入进来,形成战斗力。我们现在的作战方式是小群多路,非常依赖小组内部的默契和信任。让你的兄弟跟着老组员一起行动,是学习也是磨合,能最快地让大家熟悉彼此的战斗风格和这里的山林环境。而且,你们的战士战斗经验丰富,分散到各组,也能加强各组的力量。”
魏大勇看着林锋坦荡的眼神,又看了看周围周保中、陈剑等人并无异样的表情,知道林锋说的是实情,并非是要吞并他的队伍。他沉吟片刻,重重一点头:“好!林队长,我听你的!怎么安排,你说了算!”
“好!”林锋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这样!你的战士,优先补充到李铁柱和王铁锤的小组,他们那边最近任务重,压力大。你本人,就暂时跟在我身边,担任副手,也熟悉一下我们整体的运作方式。”
“是!”魏大勇这次回答得干脆利落。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行动。林锋的这个安排,既考虑了实际需要,也照顾了魏大勇的情绪,将可能的隔阂消弭于无形。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魏大勇带来的二十多名战士,被分别编入了李铁柱和王铁锤的战斗小组。起初,确实有些生疏和磨合问题。原雪暴支队的战士习惯了原有的战术配合,而新来的战士则对新的环境和指挥风格需要适应。
但在共同的任务和面对潜在威胁的压力下,这种隔阂融化得很快。一次小组外出侦察时,李铁柱小组遭遇了一小股日军搜索队,一名原三支队的战士在掩护战友转移时腿部中弹,两名原雪暴支队的老兵冒着风险硬是把他从鬼子枪口下抢了回来。回来后,那名受伤的战士拉着救命恩人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一次,王铁锤小组在构筑工事时,一名原三支队的战士凭借以前当矿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更省力更坚固的支撑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采纳。
点点滴滴的小事,如同润滑剂,让两支队伍齿轮般的啮合逐渐顺畅。一起啃过冰冷的干粮,一起在寒风中潜伏,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战友情谊,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迅速生根发芽。
魏大勇跟在林锋身边,看着他如何指挥若定,如何与部下沟通,如何利用地形和有限资源与鬼子周旋,心中佩服不己。他也逐渐了解了雪暴支队那些“特殊装备”的来源(林锋含糊地解释为特殊渠道获取),以及他们那套高效通讯网络的运作方式,更是大开眼界。
他越发觉得,自己带着弟兄们投奔过来,是无比正确的决定。
几天后,陈剑和李铁柱几乎同时传回了有价值的情报。
陈剑小组发现,日军为了支撑山区大规模的清剿行动,每隔五天,会有一支规模较大的骡马运输队,从一个叫“三道岗”的中转站出发,沿着一条相对固定的山路,向山里几个主要据点运送补给。这支运输队通常由一个分队的日军和约一个排的伪军押运。
而李铁柱小组则摸清了距离他们营地约三十里外,一个位于山谷出口的小型日军前哨站的情况。那里驻扎着日军一个班和伪军一个班,主要负责监视山谷通道,据点里有一个小仓库,储存着约够一个小队食用半个月的粮食和部分弹药,防御工事相对简陋。
两个目标,一个机动,一个固定,各有优劣。
新的选择,摆在了林锋和整个刚刚完成初步整合的队伍面前。是劫掠运输队,还是端掉前哨站?这不仅是一次获取补给的行动,更是对这支新生力量第一次协同作战能力的严峻考验。
(http://www.220book.com/book/MBP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