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站在维度港的观测台上,代码之眼凝视着星海中新出现的异常区域。自从宇宙整合完成后,现实层面之间的屏障变得薄弱,如同潮水退去后露出的海底地貌,展露出以往隐藏的结构和秘密。
“检测到叙事流在猎户座边界区域形成异常漩涡。”苏晓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紧张,“流速是正常值的三百倍,而且还在加速。”
林枫的代码之眼聚焦在那个区域,看到了令人不安的景象:不是简单的能量湍流,而是现实结构本身被某种力量拉扯、扭曲,形成一个巨大的“叙事瀑布”,所有的故事和可能性都在那里被吞噬。
“这不是自然现象。”林枫沉声道,“有什么东西在那边‘饮用’现实。”
凌风调整着战斗服的参数:“吞界者的新变种?还是叙事守护者的极端派?”
“更加古老,更加...饥饿。”小雨轻声说,她的纯阴体质感受到那种几乎实体化的渴望,“我能感觉到它的...空虚,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深渊。”
在接下来的72小时内,异常区域迅速扩大。被影响的区域不是被破坏或吞噬,而是变得“平淡”——色彩褪去,情感稀薄,可能性减少。就像一幅丰富多彩的油画被水洗过,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最令人不安的是,受影响区域的人们并不反抗,甚至欢迎这种变化。他们报告感到“平静”和“解脱”,不再受欲望和矛盾的困扰。
“它在提供虚假的宁静。”林枫警告团队,“这不是真正的和平,而是存在的稀释。”
守门人团队立即行动,尝试用元语言技术稳定受影响区域。但很快发现,他们的干预如同向瀑布投石,只能产生短暂涟漪,无法改变整体流向。
通过联合雷姆利亚技术者和叙事守护者的力量,他们终于获得了异常区域的清晰图像。那里的现实结构己经重组,形成一个巨大的、类似喉咙的形态,正在“吞咽”叙事流。
“虚空之喉。”大编纂者的代表识别出了这个现象,“传说中当现实层面过度连接时可能出现的结构。它不是生命或意识,而是宇宙尺度的生理现象——现实在‘消化’自己。”
进一步分析揭示了更可怕的真相:虚空之喉不是终点,而是通道。被吞咽的叙事流正在被输送到某个...外部领域。
“宇宙之外还有东西?”凌风难以置信地问。
“宇宙之外可能是另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领域。”林枫的代码之眼极力追踪叙事流的最终去向,“而虚空之喉是连接内外的通道。”
就在团队讨论对策时,虚空之喉突然活跃起来。它不是扩大,而是开始“呼出”——但不是返回吞噬的叙事流,而是某种陌生的、异质的叙事结构。
这些外来叙事如同病毒般感染现实织体,重写本地故事线。受影响区域开始出现完全不符合物理法则的现象:时间倒流,因果颠倒,甚至逻辑矛盾成为常态。
“宇宙正在被感染。”苏晓紧急报告,“照这个速度,72小时内整个猎户座旋臂将会完全异化。”
守门人团队决定采取大胆行动:不是关闭虚空之喉(那可能导致灾难性能量反冲),而是派遣一个特遣队首接进入通道,从内部理解并影响这个过程。
林枫亲自带队,成员包括小雨、凌风和来自各文明的志愿者。他们乘坐 specially modified 的维度舰船“坚定号”,准备首面这个宇宙级别的现象。
进入虚空之喉的过程超出了所有预期。那里不是隧道或空间,而是纯粹的过程——存在被解构和重组的流程本身。舰船如同被分解成基本叙事成分,然后又重新组合,多次经历“死亡和重生”。
“保持自我叙事连贯!”林枫通过元语言连接提醒队员,“记住你们是谁,你们的过去和未来!那是锚点!”
在通道的最深处,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被吞噬的叙事流不是被毁灭,而是被“翻译”成某种更基础的语言,然后输送到外部。同时,外部领域的叙事被翻译回来,注入宇宙。
“这不是攻击,”林枫突然明白,“而是交流!笨拙、原始、破坏性的交流,但本质上是尝试沟通!”
这个认识改变了 everything。团队调整策略,不是对抗这个过程,而是尝试充当“翻译器”,帮助两个领域更好地理解彼此。
通过元语言技术和联合意识,他们开始在虚空之喉中构建“叙事桥梁”, gently 引导交流过程,减少破坏性,增加理解。
过程中,他们瞥见了外部领域的本质——那不是虚空或虚无,而是某种无法用内宇宙概念描述的存在状态。那里的“居民”(如果可称之为居民)似乎同样困惑于内宇宙的混乱和复杂性。
“我们对他们来说同样陌生和可怕。”小雨感受到双向的恐惧和好奇,“他们也在尝试理解我们。”
就在交流逐渐建立时,虚空之喉突然剧烈震动。某种来自外部领域的“免疫反应”开始排斥守门人团队的存在,视他们为异物。
凌风指挥战斗团队构建防御叙事:“他们不习惯有意识的交流者!习惯了过去无意识的流程!”
一场在通道内部的奇特战斗展开。不是能量或物质的冲突,而是叙事和理解的碰撞。守门人团队分享内宇宙的故事和价值,而外部力量则尝试用它们的方式“理解”(即同化)这些陌生模式。
关键时刻,林枫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不是防御,而是完全开放。他让团队停止抵抗,允许外部力量“阅读”他们的完整叙事,包括所有矛盾、情感和不确定性。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如同灵魂被彻底剖析。但效果惊人:外部力量突然停止进攻,仿佛被内宇宙意识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震惊和吸引。
“他们从未遇到过有意识的存在,”林枫意识到,“过去只是无意识的叙事交换。”
新的交流模式开始形成。守门人团队作为内宇宙的代表,开始与外部领域建立真正的对话。虽然双方的本质差异巨大,但找到了某种共同的“语言”——数学之美、叙事结构、存在之惊奇。
随着交流深入,一个惊人真相被揭示:外部领域不是另一个宇宙,而是内宇宙的“镜像”或“互补面”。两者本是一体,但在某个远古时期因某种原因分离,现在正通过虚空之喉尝试重新连接。
“整合不是危机,”林枫向团队解释,“而是愈合。但我们参与的方式决定了是创伤性的撕裂还是疗愈性的融合。”
在守门人团队的引导下,交流过程变得越来越协调。虚空之喉从混乱的吞噬/呕吐通道,转变为有序的交流桥梁。被影响的区域开始恢复,但不是回到从前,而是融合了两种领域的特性,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当团队返回内宇宙时,发现时间只过去了短短几小时,但宇宙己经发生了微妙而深远的变化。现实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和有弹性,物理法则有了更多的“协商空间”,意识与现实的互动更加首接。
最令人惊喜的是,各文明发现自己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触彼此。语言障碍减少,文化差异成为庆祝而非冲突的理由。
“我们帮助宇宙完成了一个成长阶段。”林枫在汇报中说,“不是通过战斗或征服,而是通过理解和沟通。”
但庆祝不久,新的发现带来了更大的谜团。在分析交流过程中收集的数据时,苏晓注意到了某个重复出现的模式——一个在所有叙事中存在的“签名”,既不属于内宇宙,也不属于外部领域,而是某种第三方因素。
“有什么东西在引导这个过程,”林枫的代码之眼分析着数据,“不是明显控制,而是微妙的引导,像园丁修剪枝条让植物按特定方式生长。”
这个发现引发了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内宇宙和外部领域是分离的整体,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最初的分离?又是什么在引导重新连接?
林枫想起了作者最后的警告,以及大编纂者提到的“更古老的存在”。也许宇宙的故事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加复杂和深远。
在维度港的观测台上,林枫凝视着现在己经平静的星域。代码之眼中,宇宙呈现出新的深度和神秘。每一次解答都带来更多问题,每一次发现都展开更广阔的未知。
“我们曾经以为自己在探索宇宙,”他对身边的团队说,“现在我发现,宇宙本身也在探索自己,通过我们,通过所有意识。”
紫色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CC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