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陋室烹茶论砼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九零:基建狂魔从技术员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CCM/ 章节无错乱精修!
 

省设计院挖角风波带来的余震尚未完全平息,林峰期待的另一个机会,终于随着一辆风尘仆仆的长途班车到来了。

杨天河工程师的那位老同学,省建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沈如海,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了这个偏远的项目部。

杨工提前一天就兴奋地告诉了林峰,并约好第二天在他宿舍见面。林峰精心准备了一番,不仅打扫了宿舍,还特意去镇上买了点像样的茶叶和瓜子水果。

周日一早,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挎着人造革公文包、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人,在杨工的陪同下,找到了林峰的宿舍。

“小林,这位就是我跟你说起的,省建材所的沈如海,沈工。”杨工热情地介绍,“老沈,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们项目部的年轻才俊,林峰。”

“沈工,您好您好!久仰大名!快请进!”林峰连忙上前,热情地握手,将两人让进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宿舍。

沈如海打量着这间小小的宿舍,目光在堆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桌子上停留了片刻,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林工,打扰了。老杨可是在信里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啊,说你是他见过最有灵性的年轻技术员。”

“杨工过奖了,我就是喜欢瞎琢磨,还得向沈工您这样的专家多学习。”林峰谦逊地笑着,请两人在唯一的两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则坐在床沿。他拿出新买的电热壶烧上水,准备泡茶。

简单的寒暄过后,话题很快转向了技术。沈如海本身就是搞建材研究的,对基层的施工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尤其感兴趣。

“老杨信里说,你们前段时间用了石灰处治雨水浸泡土,效果很好?”沈如海推了推眼镜,好奇地问。

“是的,沈工。”林峰点头,将当时的情况、试验过程和数据结果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重点强调了石灰吸水和发热的化学原理以及对工期的巨大帮助。

沈如海听得频频点头:“思路很巧妙!虽然理论上成立,但在基层能想到并果断应用,非常难得。这为我们处理类似地质灾害和雨季施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

聊完了石灰,话题又不知不觉转到了混凝土上。沈如海感叹道:“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理解还停留在水泥加沙石的水平上,对外加剂的认识更是匮乏,要么不敢用,要么乱用,浪费严重,质量也控制不好。”

林峰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斟酌了一下语气,说道:“沈工说得对。就拿最常用的减水剂来说,其实用好了,不仅是改善和易性,更能节约水泥用量,优化配合比,甚至提高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关键是要懂它的机理,做到精准掺量。”

“哦?”沈如海来了兴趣,“林工对减水剂也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就是有些粗浅的想法。”林峰态度谦逊,但内容却不简单,“比如常用的木钙类减水剂,其减水率和对强度的影响,与水泥中的C3A含量、细度,以及环境温度都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库,针对不同厂家的水泥,给出更优化的推荐掺量区间,就能避免很多浪费和强度波动。”

他提到的C3A含量、细度等概念,己经是相当专业的范畴了。沈如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一个基层技术员能考虑到这个深度。

“数据库的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很难啊。”沈如海表示认同,但也指出困难,“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撑。”

“确实。”林峰表示同意,随即话锋微转,“其实……我私下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对比试验。”他走到床边,从床底下(避开了藏减水剂的地方)拉出一个木箱,里面是他平时记录的一些技术笔记和简单试验数据。

他翻出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品牌水泥、不同掺量下减水剂的效果对比,甚至还有对凝结时间和坍落度损失的观察。

“比如咱们本地常用的‘白山’牌425水泥,其最佳掺量就在0.2%左右,超过0.25%泌水性就明显增加。而省城‘红堡’厂的早强水泥,C3A含量高,吸附大,掺量就要提到0.3%甚至0.35%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林峰指着数据,侃侃而谈。这些数据,半是他根据前世知识“伪造”的,半是他通过老周反馈和私下观察总结的,真真假假,却极具说服力。

沈如海接过那几页纸,看得无比仔细,越看越是心惊!这数据的条理性和专业性,完全不像是一个基层技术员的随手记录,倒像是严谨的科研日志!里面的一些观点和发现,甚至对他们研究所的课题都有启发!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做的?”沈如海抬起头,看着林峰,眼神己经完全变了,充满了震惊和欣赏。

“闲着没事瞎琢磨的,让沈工见笑了。”林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是条件有限,很多想法没法深入验证。要是能有研究所那样的设备和平台就好了。”

这话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惋惜和向往。

沈如海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简首是个宝藏!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更难得的是对技术有如此深厚的理解和热情!这在他们研究所那些按部就班的年轻人都里不多见。

“林工,你这些想法和数据,非常有价值!”沈如海郑重地说,“我们研究所最近也在做一个关于外加剂与地方材料适配性的课题,你的这些实践数据,简首是雪中送炭!你看……方不方便把这些资料复印一份给我带回去?我可以在课题报告里注明你的贡献!”

“当然可以!”林峰毫不犹豫地答应,“能对沈工的研究有帮助,是我的荣幸!”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将自己的“技术”与更高层面的研究机构挂钩。

杨工在一旁看着两人相谈甚欢,老友对林峰赞不绝口,也觉得脸上有光,笑得合不拢嘴。

气氛愈发融洽。林峰见时机成熟,仿佛突然想起什么,说道:“说到减水剂,我有个南方的同学,他们厂里生产的一种高效减水剂,效果好像特别不错,据说比普通的木钙强很多。他还给我寄过一点样品,我试了一下,确实厉害。”

他起身,从抽屉深处(假装)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玻璃瓶,里面装着一点点白色的粉末——正是他让老周提前分装好的“高效灵”精品。

“就是这个。掺量极低,减水率却能高达20%以上,而且几乎不影响凝结时间,强度还有不少提升。”林峰将小瓶子递给沈如海。

沈如海接过瓶子,对着光仔细看着里面的白色粉末,又打开瓶盖小心地闻了闻:“高效减水剂?是萘系的还是密胺树脂系的?国内能生产这个的厂子可不多见啊!”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同学没说那么细。”林峰故作不知,“沈工您是专家,您看看?”

沈如海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瓶子收好:“太好了!这可是个好东西!林工,这个样品也让我带回去分析一下成分和性能吧?如果真如你所说,那意义就重大了!说不定能推动咱们省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

“没问题,您尽管拿去研究!”林峰大方地说。

他心里清楚,这瓶样品送出去,“高效灵”就等于半只脚踏入了正规研究的视野。只要性能经得起检验,未来就有可能通过沈如海这条线,将其“洗白”,甚至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一壶茶喝完,一包瓜子嗑尽,一场原本可能只是礼节性的会面,变成了深入的技术研讨会。沈如海收获满满,心情激动,看林峰的眼神简首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珍宝。他再三表示,以后要多联系,有机会一定要请林峰去省所做学术交流。

送走沈如海和杨工,林峰回到宿舍,看着空了的茶杯和果盘,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次“陋室论技”,成果远超预期。

不仅成功搭上了省建材所这条线,给沈如海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为“高效灵”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

人脉的网,又结上了结实的一结。

用户27308319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CC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九零:基建狂魔从技术员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CC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