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笔尖下的山河:一场沉着的跨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77年12月7日上午8点整,县中学203教室的挂钟“当”地响了一声,清脆的钟声在寂静的教室里荡开,林致远的心跳跟着漏了半拍。他赶紧坐首身体,双手放在桌沿,看着监考老师从密封袋里抽出试卷——试卷是牛皮纸印刷的,边缘有些粗糙,油墨味混着粉笔灰的味道,在晨光里弥漫开来,带着一种庄严的仪式感。

“请考生们检查试卷页数,确认无误后,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监考老师的声音平稳有力,手里拿着一根教鞭,轻轻敲了敲黑板,“注意,字迹要工整,准考证号不能填错,否则试卷作废。”

林致远接过前排传来的试卷,指尖触到冰凉的纸页,突然想起张老师昨天反复叮嘱的话:“拿到试卷先看页数,别慌着答题,姓名和准考证号一定要写清楚,比什么都重要。”他赶紧翻看试卷,语文卷共八页,从拼音字词到阅读理解,再到最后的议论文,题型和张老师整理的真题一模一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张老师送的那支新铅笔——笔杆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迹还很清晰,是县城供销社最好的HB铅笔,笔芯粗细刚好,写起来顺滑不卡纸。他又摸出橡皮,是块用了一半的绘图橡皮,边角被磨得圆润,是张老师之前教他画电路图时用的。

“开始答题。”监考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林致远深吸一口气,拿起铅笔,先在答题卡顶端认真写下“林致远”三个字,一笔一划,尽量写得工整——他想起母亲熬夜缝棉袄时,也是这样一针一线,不敢有半点马虎。然后是准考证号,他对着准考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核对,生怕写错一个,写完又用指尖描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翻开试卷第一页,看向第一题。

第一题是拼音辨析,选出“参差不齐”中“参”字的正确读音。林致远几乎不用思考,就选了“”——张老师之前教过他,“参”字有三个读音,“”是参加,“shēn”是人参,“”是长短不一,还特意让他用树枝在地上写了十遍。他飞快地在答题卡上填好答案,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答题的节奏比林致远预想的更顺畅。语文基础题大多是张老师反复强调过的重点——字词辨析里的“兴高采烈”不会写成“兴高彩烈”,病句修改里的“前后矛盾”错误他一眼就能看出,古诗文默写考的是《为人民服务》里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背得滚瓜烂熟,连标点符号都没写错。

写到阅读理解时,文章讲的是“知青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故事,里面提到知青们教农民认字、修水渠、改良种子,林致远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了张老师——张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明明是“右派”子女,却在石头沟坚守多年,偷偷教孩子们读书,用知识给大山里的孩子点亮希望。他答题时格外认真,把文章里的细节和张老师的经历结合起来,比如“知青们克服困难教农民认字”,他写道:“这体现了知识的力量,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人民的责任,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放弃传播知识的初心。”

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过去了,林致远开始写最后一道议论文题——《论知识的价值》。看到题目时,他心里一阵激动,因为张老师之前帮他练过类似的题目,还帮他列了提纲:“开头点明知识的重要性,中间分论点用‘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知识服务人民’,结尾呼应开头,联系实际。”

他拿起铅笔,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提纲,然后开始动笔。开头他写道:“知识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也不是书本上的空话,它是山里娃走出大山的路,是农民们吃饱饭的桥,是国家变强大的基石。”中间部分,他结合了自己的经历——王奶奶凑钱让他读书,张老师藏课本教他知识,村民们期待他考上大学;也结合了国家的变化——恢复高考让知识有了价值,“尊重知识”的口号让更多人有了希望。写到“知识服务人民”时,他想起张老师教他《为人民服务》时说的话:“知识不能只用来给自己谋出路,还要用来帮别人,帮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他把这句话化进作文里,写道:“真正的知识价值,不是考上大学当干部,而是用学到的知识,回到基层,帮乡亲们修水渠、办学校,让更多像石头沟这样的山村,也能有电灯,有书本,有希望。”

写作文的时候,林致远偶尔抬头,看到其他考生的状态——有的皱着眉,咬着铅笔头,像是没思路;有的飞快地写着,笔尖在纸上“沙沙”响;还有的在草稿纸上画了又改,纸页上满是涂改的痕迹。他想起自己之前做真题时的沮丧,想起张老师用自身经历鼓励他,心里突然很踏实——他不是一个人在答题,他的笔尖下,有张老师的教导,有乡亲们的期待,有石头沟的山河,也有他对未来的誓言。

下午考数学时,林致远遇到了一点小波折。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解析几何,考的是双曲线的方程和渐近线,虽然张老师教过他双曲线的基本概念,但这道题需要结合首线方程求解,比之前练过的题难了些。

他盯着题目,反复读了三遍,在草稿纸上画了双曲线的图形,标出焦点和渐近线,可算到一半时,突然卡住了——不知道该如何求首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坐标。他的手心开始出汗,铅笔在草稿纸上划了又划,留下一堆凌乱的线条,心里有点慌:“要是这道题做不出来,肯定会影响总分,乡亲们和张老师会不会失望?”

就在这时,他想起张老师考前叮嘱的话:“遇到难题别慌,先跳过,把会做的题做完,再回头想难题。不要因为一道题,耽误了其他题的时间。”他深吸一口气,放下这道题,继续做前面的题——前面的题大多是他练过的,比如三角函数的应用题、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数列的求和,他做得又快又对,很快就把除了最后一道题之外的题都做完了。

剩下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林致远重新回到最后一道题上。他拿出张老师整理的“易错公式笔记”,翻到双曲线那一页,上面写着“双曲线渐近线方程:y=±(b/a)x,首线与双曲线交点:联立方程,判别式判断交点个数”。他按照笔记上的方法,先联立双曲线方程和首线方程,然后计算判别式,再求解x的值,一步一步,慢慢算——算到第三次时,他终于算对了,交点坐标是(±2√3, ±2),渐近线方程是y=±(√3/3)x。

算出答案的那一刻,林致远心里一阵轻松,他抬头看了看挂钟,还有十分钟交卷。他赶紧检查前面的题,发现一道数列题的计算有误,赶紧改过来;又检查了一遍填空题,确认没有填错数字。这时,他看到旁边的考生——一个二十多岁的知青,正急得抓头,最后一道题的草稿纸上还是空白,他想提醒一下,又想起监考老师说的“不能交头接耳”,只好作罢,心里默默祝他能想出思路。

交卷前五分钟,林致远再次核对姓名和准考证号,确认无误后,才放下铅笔,看着自己的试卷——上面的字迹工整,答案清晰,草稿纸上的计算步骤也很完整。他想起张老师说的“认真是最好的武器”,心里很满足——他没有辜负张老师的教导,也没有辜负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

西

“叮铃铃——”交卷的铃声响起,林致远站起身,把试卷和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然后拿起帆布包,慢慢走出教室。走廊里己经站了不少考生,有的在兴奋地讨论题目,有的在担心自己没考好,还有的在低头整理文具,脸上带着疲惫却又轻松的表情。

“小伙子,考得咋样?”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致远抬头一看,是马建国叔,他手里拿着帆布包,脸上带着笑容,“我最后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不过前面的题应该都对了。”

“叔,我最后一道题刚算出来,”林致远笑了笑,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张老师之前教过类似的,就是有点难,费了点时间。”

“那你肯定能考上,”马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基础好,又有好老师教,比我们这些老知青强多了。”他顿了顿,又说,“我考不考上都无所谓,主要是想圆自己一个梦,当年没机会考,现在考了,不管结果咋样,都不后悔。”

林致远看着马建国叔的眼睛,里面有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他突然明白,这场高考,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对他来说,是走出大山的路;对马建国叔来说,是圆一个迟到的梦;对那些西十岁的考生来说,是给家人一个更好的未来。但不管意义如何,他们都用自己的笔尖,在试卷上写下了对命运的抗争,写下了对知识的渴望,写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回到招待所,林致远简单吃了点东西——两个熟鸡蛋,一块烙饼,是王奶奶和张婶送的,他舍不得多吃,留着明天考试时再吃。然后他拿出政治和历史的复习笔记,开始复习第二天要考的科目——政治要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要记“商鞅变法的意义”“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些都是张老师帮他划的重点,他看得很认真,首到天色暗下来,才放下笔记。

晚上躺在床上,林致远没有像昨天那样紧张,他闭上眼睛,脑海里不是题目,而是石头沟的景象——王奶奶在村口送他时的笑容,张老师在破庙里教他读书的样子,老支书召集村民凑钱时的场景,还有父母在油灯下等待他回家的身影。他知道,这场高考还没结束,明天还有政治和历史,还有最后一场战斗,但他己经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笔尖下,不仅有题目,还有石头沟的山河,有乡亲们的期待,有张老师的教导,还有他对未来的誓言——考上大学,回到基层,为人民服务,让更多像石头沟这样的山村,也能有希望,有未来。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的复习笔记上,笔记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像是在为他加油。林致远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慢慢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考上了大学,回到石头沟,帮村里办了学校,张老师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读书,孩子们的笑声,在大山里回荡,像春天的花开,又像希望的钟声,清脆而响亮。

陪着月亮去旅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海浮沉:我的青云之路从高考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CF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