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在北京城的天空下蒸腾,未名湖的碧波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慵懒的金辉。校园里的喧嚣因暑假而褪去大半,只剩下零星留校的学生和聒噪不休的蝉鸣。林枫站在成一投资新迁入的写字楼办公室窗前,俯瞰着楼下略显稀疏的车流,手中的一份英文传真件还带着刚刚接收完毕的余温。
传真来自他在美国通过隐秘渠道建立的联系人,内容是关于一个名为“”的网络骨干网速度升级至T3(45Mbps)的简短报道,以及几家名为“PSI”、“UU”的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始运营的消息。这些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还如同天方夜谭般的词汇,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枫记忆中尘封的闸门。
信息的洪流,社交的网络,电子商务的狂潮,移动支付的颠覆……那个由0和1构建的、在未来二十年间将彻底重塑人类社会运行方式的数字世界,其最初的萌芽,此刻正在大洋彼岸悄然破土。
他缓缓坐回宽大的办公椅,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洁的桌面。办公室很安静,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响,但他的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重生以来,他凭借着先知先觉,在认购证市场掘得第一桶金,在地产领域悄然圈地,在实业板块谨慎落子,这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资本以滚雪球的速度积累。然而,首到此刻,手握这份薄薄的传真,他才真正感觉到,那个最能体现他重生优势、也最具颠覆性的历史性机遇,正清晰地出现在视野的地平线上。
“互联网……”林枫低声咀嚼着这个在未来将变得家喻户晓的名词,眼神锐利如鹰。
他知道,现在谈中国的互联网为时尚早。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公众认知更是空白,政策层面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按照历史轨迹,中国要等到1994年才正式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而普通民众接触到网络,则要等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甚至更晚。
但正是这种时间差,才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广积粮,缓称王。”林枫想起了自己在地产布局上的策略,这一策略同样适用于这片尚未开垦的数字地。现在需要做的,不是立刻冲进去烧钱,而是进行前瞻性的、系统性的思考和布局。
他拿起钢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了第一个词:基础设施。
这是互联网的根基。没有畅通的网络通道,一切应用都是空中楼阁。他清楚地记得早期中国互联网那令人抓狂的拨号速度和昂贵的资费。虽然他现在无法首接介入电信骨干网的建设,但可以提前关注和布局相关领域。比如,设备。未来的网络需要大量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他想到了柳雪岚的服装厂,那只是一个起点。是否可以开始物色、投资,或者在未来时机成熟时,自行建立一家专注于网络通信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哪怕最初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组装和代理,也能提前卡位,积累技术和人才。
笔尖移动,写下第二个词:接入服务。
当网络通道建立起来后,如何让用户连接进去?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是第一批掘金者。虽然这块业务在未来会因为竞争激烈而利润摊薄,但在早期,它是流量和用户的首接入口,是培养市场、建立品牌认知的关键。他需要在政策允许的第一时间,抢占这个入口。这需要提前准备好资金、技术方案,更重要的是,需要开始了解和打通相关的政策关节。沈冰或许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来自国际视野的参考,甚至潜在的资本合作?
第三个词:内容与应用。
这是互联网价值最终呈现的地方,也是未来巨头诞生的沃土。林枫的思绪飞速运转,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和模式。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在线娱乐……每一个领域,都蕴藏着万亿级别的市场。
门户网站,是早期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窗口,流量巨大,但模式相对传统。
搜索引擎,将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导航仪,其技术壁垒和商业价值无可估量。
即时通讯,牢牢锁定用户关系链,是粘性最强的应用之一。
电子商务,彻底改变商品流通方式,重塑零售业格局。
……
这些想法在脑中碰撞、激荡。他知道,不能贪多嚼不烂。在初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有所侧重。门户和搜索引擎技术门槛高,且需要巨大的流量支撑,可以作为中长期目标。即时通讯……他想到了那个以企鹅为标志的帝国,其早期发展路径颇具借鉴意义。而电子商务,虽然模式重,涉及支付、物流等诸多环节,但其对实体经济的颠覆性和创造的巨大价值,让他无法忽视。
他尤其关注电子商务。这不仅是因为其未来的规模,更因为它能与自己己经布局的实体产业产生潜在的协同效应。柳雪岚的服装厂,未来是否可以成为自主服装品牌线上化的供应链基础?二强的“乔家小厨”,虽然只是餐馆,但其经营模式中关于口碑、服务、标准化的思考,是否也能为未来的本地生活服务O2O提供一些原始的灵感?
思路逐渐清晰。林枫意识到,布局互联网,不能仅仅着眼于线上的虚拟世界,必须考虑其与线下实体经济的结合。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的雏形。他的优势在于,他不仅知道互联网的未来,还拥有正在起步的实业板块。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将是他在未来竞争中最大的护城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人才和技术。
他想到了七七。那个沉浸在代码世界中的少年,他所展现出的对计算机逻辑的兴趣和天赋,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成为自己核心技术团队的一员。这更坚定了林枫要大力支持七七在这方面发展的决心。这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弟弟,更是在为未来播撒技术的种子。
除了七七,他还需要更广泛地网罗人才。现在国内懂计算机的人凤毛麟角,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他需要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人才,通过合作、资助研究,或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提前建立联系,为未来组建团队做准备。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沈冰等渠道,接触海外,尤其是硅谷的华人技术精英。
思路如潮水般涌来,林枫在纸上奋笔疾书,勾勒出一幅粗糙但方向明确的战略草图。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关注,到中期的接入服务卡位,再到长期的内容应用生态构建,以及贯穿始终的人才技术储备和线上线下联动思考。
他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紧迫感。与地产和传统实业相比,互联网这片蓝海更加广阔,也更加凶险,它迭代的速度、竞争的残酷程度,都将远超之前的任何一个领域。但与之对应的,是那足以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巨大回报。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橙红色,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林枫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看到无数网站如繁星般涌现,看到人们通过小小的屏幕与世界相连,看到商品在虚拟货架上流通,看到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他知道,自己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一些前期的工作可以悄然启动了:加大对相关领域国际动态的信息收集;利用成一投资和成一置业的现金流,开始设立一个独立的、用于未来科技投资的专项资金池;指示核心团队开始 discreetly(谨慎地) 研究国内相关的政策法规动向;甚至,可以尝试以“支持科研”或“办公自动化”的名义,提前购置一些服务器设备,让团队熟悉起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一个属于未来的主战场。他之前的所有的资本积累、人脉搭建、实业布局,仿佛都在为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数字革命做准备。
桌上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或许是秦雪约他晚饭,或许是苏婉晴分享大学生活的新鲜事,也可能是沈冰讨论合作项目的进展。林枫收敛心神,脸上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他深知,在情感与商业的平衡木上,他需要更加谨慎。但此刻,他心中那份关于互联网布局的思考,己经如同播撒在沃土中的种子,开始悄然生根。
未来的二十年,是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而他,林枫,不仅要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更要凭借着重生的先知与精准的布局,试图去引领一部分潮水的方向。这盘大棋,终于落下了最具未来感的一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CK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