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初年梁山事:王伦杜迁兴寨与嘉祥之战
北宋宣和初年,徽宗赵佶沉迷书画奇石,朝政荒废,蔡京、童贯之流把持朝堂,苛捐杂税层层盘剥,百姓生计日益艰难。京东路济州境内,水泊梁山周遭数百里,土地贫瘠,又逢连年旱涝,农户颗粒无收,却仍要应付官府的横征暴敛。便是在这民不聊生的乱世之中,一场搅动京东路的风云,正悄然在梁山脚下酝酿。
王伦本是济州府学的一名秀才,自幼饱读诗书,原想着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可接连三次应试,皆因不愿攀附权贵、行贿考官而名落孙山。眼见朝堂腐败,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又目睹乡邻们被官吏逼得卖儿鬻女、流离失所,王伦心中的儒家正统观念渐渐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对乱世的愤懑与对百姓的怜悯。他深知,仅凭笔墨无法改变这世道,唯有拿起刀枪,方能为底层百姓争得一线生机。
杜迁则是附近铁匠铺的匠人,生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一双铁拳能开碑裂石。他本是安分守己的手艺人,靠着一手打铁的好手艺勉强糊口。可去年冬天,济州府的都头为了向蔡京献媚,要强征民间铁器铸造“花石纲”,杜迁不愿交出赖以生存的打铁工具,与差役争执起来。那都头蛮横无理,竟下令殴打杜迁,还放火烧了他的铁匠铺。走投无路的杜迁,一怒之下打死了两名差役,从此亡命天涯。
宣和二年(公元1100年)正月,寒风凛冽,水泊梁山的芦苇荡里,枯黄的芦苇在风中瑟瑟发抖。王伦身着粗布长衫,面色凝重地站在一块巨石上,目光扫过眼前聚集的百余名百姓。这些人中有衣衫褴褛的农户,有走投无路的工匠,还有不堪忍受官府压迫的小吏。杜迁手持一把朴刀,威风凛凛地站在王伦身旁,身后跟着数十名曾与他一同反抗差役的壮士。
“诸位乡亲!”王伦的声音虽不洪亮,却字字铿锵,“如今朝廷无道,官吏横行,我们种地缴不起税,做工养不起家,就连家中的铁器都要被夺走!再这样下去,我们迟早都要饿死、冻死、被官府折磨死!”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有人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怒火;有人掩面而泣,诉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杜迁上前一步,高声喊道,“梁山地势险要,水泊环绕,易守难攻。我们不如在此建立山寨,聚义抗官,抢夺官府的粮饷,接济穷苦百姓!”
“对!反了!”“建立山寨!”百姓们群情激昂,纷纷响应。
就这样,王伦、杜迁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为旗号,正式在梁山创建山寨。消息传开后,周边饱受压迫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短短半个月,山寨人数便扩充至八百人。王伦深知,要守住山寨,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合理的部署。他与杜迁一同制定了山寨的规矩:禁止欺压百姓,禁止私藏财物,缴获的粮饷按劳分配,青壮年男子负责操练武艺、守卫山寨,老弱妇孺则负责耕种山寨周边的土地、缝制衣物。
为了加强山寨的防御,杜迁亲自带领众人砍伐梁山的大树,修建栅栏和望楼。他还利用自己打铁的手艺,在山寨中搭建了铁匠铺,打造刀枪剑戟、弓箭甲胄。王伦则潜心研究兵法,根据梁山的地形,制定了详细的防御策略:在水泊中设置暗桩和浮桥,派水性好的壮士担任哨探;在山寨西周的山坡上挖掘陷阱,布置滚石檑木;将八百人分成八个小队,轮流守卫山寨的各个关口。
随着山寨的日益壮大,梁山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济州府知府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怒,当即下令派兵围剿。可梁山易守难攻,官兵几次进攻都被打得大败而归。王伦、杜迁知道,官府绝不会善罢甘休,想要长久立足,必须扩大势力范围,获取更多的粮饷和物资。经过商议,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嘉祥县。
嘉祥县位于梁山以南,距离梁山不过百余里,穿梭时空各大阵营归位2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梭时空各大阵营归位2最新章节随便看!是济州府的重要粮县,城中储存着大量的粮食和布匹。而且嘉祥县的县令是个贪生怕死之辈,手下的衙役也大多是酒囊饭袋,战斗力薄弱。拿下嘉祥县,不仅能为山寨补充充足的物资,还能震慑周边的官府,吸引更多百姓前来投奔。
宣和二年二月初,寒风尚未完全消散,王伦、杜迁便率领五百名精锐壮士,悄悄向嘉祥县进发。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选择在夜间行军,避开了官府的驿站和哨卡。杜迁身先士卒,带领众人翻山越岭,涉河过涧,只用了两天两夜,便抵达了嘉祥县城外的一片树林中。
“杜兄弟,你看这嘉祥县城墙不高,防守也颇为松懈,我们今夜便可发动进攻。”王伦指着远处的县城,对杜迁说道。
杜迁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县城的动静,只见城墙上只有寥寥几名衙役在来回走动,手中的火把忽明忽暗,显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好!今夜三更,我们兵分三路,一路从东门佯攻,吸引官府的注意力;一路从西门偷袭,打开城门;我亲自带领一队人马,从北门进攻县衙,擒贼先擒王!”
夜幕降临,嘉祥县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打更声和犬吠声。三更时分,随着杜迁一声令下,梁山壮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东门方向,数十名壮士手持火把,呐喊着向城门冲去,城墙上的衙役们顿时慌作一团,纷纷拿起兵器进行抵抗。就在此时,西门的壮士们趁着守军注意力被东门吸引,悄悄爬上城墙,解决了城墙上的几名衙役,打开了西门。
杜迁带领着一百名精锐壮士,从西门冲入城中,一路势如破竹。衙役们哪里见过这般勇猛的队伍,纷纷丢盔弃甲,西散奔逃。杜迁首奔县衙而去,县衙内的县令早己被外面的喊杀声惊醒,正准备收拾金银细软逃跑,却被杜迁堵了个正着。
“大胆反贼,竟敢闯入县衙!”县令哆哆嗦嗦地喊道,手中却紧紧攥着一个装满金银的包裹。
杜迁冷笑一声,上前一步,一把揪住县令的衣领,厉声说道:“狗官!你平日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县令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求饶:“好汉饶命!好汉饶命!我愿献出所有家产,只求好汉留我一条性命!”
“我们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不杀降者,但你必须下令,让城中的官兵放下武器,不得抵抗!”杜迁说道。
县令连忙点头答应,派人传令给城中的所有衙役和官兵,让他们停止抵抗。不到一个时辰,嘉祥县便被梁山壮士们彻底控制。
拿下嘉祥县后,王伦、杜迁立即下令打开粮仓和布库,将粮食和布匹分发给城中的穷苦百姓。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梁山好汉的义举。许多年轻力壮的百姓还主动要求加入梁山山寨,为反抗官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伦、杜迁在嘉祥县停留了三日,期间不仅补充了大量的粮饷和物资,还招募了两百余名新成员。在离开嘉祥县之前,他们还将县令的家产没收,一部分用于山寨的建设,另一部分则分给了百姓。随后,他们押着县令,率领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梁山。
回到梁山后,王伦、杜迁将此次拿下嘉祥县的经过告知了山寨中的众人,大家无不欢欣鼓舞。王伦当众宣布,将山寨的人数扩充至一千余人,并对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杜迁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山寨的兵马总管,负责统领山寨的所有将士。
此次嘉祥之战的胜利,不仅让梁山山寨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梁山的名声传遍了京东路。此后,越来越多的英雄好汉前来投奔梁山,梁山山寨逐渐成为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重要力量之一。而王伦、杜迁作为梁山的创始人,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乱世之中为底层百姓撑起了一片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初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MD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