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的热闹虽己散去,但那份喜悦与活力却如秋日暖阳般持续温暖着江湖盟。随着各地订单的增加,新的挑战也开始浮现。
一日清晨,林辰正在查看工坊的订单记录,江南水墨村的老农急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焦虑:“苏盟主,最近竹编订单太多,村里的竹材供应不上了。往年这时候竹材充足,可今年需求太大,新竹还没长成,老竹又快用完了。”
几乎同时,漠北的巴图也派人送来急信:“羊毛坐垫需求激增,漠北的羊毛储备不足,请求江湖盟协助寻找新货源。”
林辰召集众人商议对策。柳如烟轻抚着手中的竹编小灯笼,忽然眼睛一亮:“既然江南缺竹,漠北缺羊毛,为何不试试资源互换?我记得西域有一种特殊的沙棘灌木,其枝条柔韧可编;而江南温暖的山区其实也能养殖绵羊。”
秦禾点头补充:“如烟说得对。我在西域时注意到,沙棘枝条每年修剪下来的部分都被当作柴火烧掉,其实这些枝条经过处理后编织性能很好。至于江南养羊,我在农桑门的古籍中见过记载,百年前江南确实有过牧羊传统。”
木巧巧兴奋地拍手:“我可以设计一套沙棘枝条处理工具,让西域的百姓能轻松地将枝条处理成可编织的材料!”
于是,一场跨区域的资源调配计划开始了。林辰派苏明带弟子前往西域,指导当地百姓收集和处理沙棘枝条;秦禾则南下江南,在适宜的山地重新引入绵羊养殖;木巧巧连夜绘制工具图纸,交由工匠赶制。
七日后,第一批沙棘枝条从西域运抵江南。老农和织女们起初对这些陌生的材料持怀疑态度,但在木巧巧的新工具帮助下,沙棘枝条很快被处理成柔韧的编织材料。
春桃织女第一个尝试用沙棘枝条编织,惊喜地发现:“这些枝条虽然与竹子手感不同,但编出来的篮子别有一番风味,还带着淡淡的沙棘香气!”
与此同时,在江南一处适宜的山谷,秦禾指导农户搭建羊舍,从漠北引进的羊群很快适应了江南的水土。巴图特地派来两位牧民,传授江南农户养羊技巧。
“原来江南也能产出这么好的羊毛!”一位老农户摸着新剪的羊毛,感慨不己,“这下子,我们再也不用为材料发愁了。”
## 二
资源问题刚解决,新的创意又在江湖盟中萌芽。
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柳如烟正在教孩子们编竹篮,一个叫小雨的女孩突然问:“柳姐姐,为什么竹篮都是圆的?能不能编成小动物的形状呢?”
这个问题点亮了木巧巧心中的火花。当晚,她伏案设计,将机关术与编织工艺结合,画出了一台“造型编织机”的草图。这种机器可以通过调整框架,帮助编织者制作各种形状的竹编作品。
三天后,第一台原型机制作完成。孩子们围着这个新奇的工具,争相尝试编出鱼形、鸟形甚至玄脉龙形状的篮子。
“不仅仅是形状,”林辰观赏着这些创意编织品,若有所思,“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地的特色,创造新的混合工艺。比如江南的竹编加上漠北的羊毛装饰,或者西域的沙棘皂配上江南的竹编包装。”
于是,江湖盟发起了一场“混合工艺创新大赛”,鼓励手艺人打破地域界限,创造融合多地特色的新产品。
大赛消息传出,各地手艺人踊跃参与。漠北的牧民学会了在羊毛制品上编织竹纹;江南的织女尝试将羊毛线与竹篾结合编织;西域的皂匠研究如何将沙棘皂塑形成各种竹编图案。
最令人惊喜的是一位西域老者制作的“沙棘音竹”——将处理过的沙棘枝条制成竹笛般的乐器,吹奏时竟带有沙棘果般的清甜音色。
“原来手艺的创新没有边界,”柳如烟在评审这些作品时感叹道,“当我们打开心扉,融合彼此的智慧,就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美好事物。”
## 三
秋深时节,江湖盟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信来自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的村民因地处深山,手艺落后,生活困苦。村长在信中写道:“听闻江湖盟帮助各地手艺发展,我们村虽小,也有祖传的藤编手艺,只是技艺粗糙,无人问津。能否请盟中高人指点一二?”
林辰读罢信,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柳如烟不放心他独自远行,执意同行。
二人跋山涉水,三日后才抵达那个藏在深山中的小村。村子确实偏僻贫困,但村民们热情好客,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
老村长带着他们参观村里的藤编作品,手艺确实朴实无华,但林辰注意到这些藤编器物异常结实耐用。
“你们的藤编有独特之处,”林辰拿起一个藤筐仔细端详,“虽然样式简单,但编织紧密,韧性极强。”
柳如烟补充道:“而且这些藤条经过特殊处理,带有一种天然的清香。”
当晚,林辰和柳如烟住在村里,与村民们围坐篝火旁交流。柳如烟教村民们一些基本的编织花样和技巧,林辰则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藤条的处理方法。
夜深时,林辰忽然有了个主意:“这种结实的藤编,若是做成武者修行时用的负重装备,必定大有市场。”
柳如烟也眼前一亮:“还可以利用它的天然清香,制作衣柜里的储物筐防虫蛀。”
于是,林辰留下两名工匠指导村民改进工艺,自己则返回江湖盟,为这些藤编产品寻找销路。
一个月后,当第一批改进后的藤编产品运出山村时,村民们眼含热泪送行。老村长紧握林辰的手:“苏盟主,您给了我们村新的希望啊!”
## 西
寒冬将至,江湖盟却暖意融融。各地手艺发展蒸蒸日上,但林辰注意到一个问题:许多手艺人的创新因为缺乏记录而流失了。
“我们应该建立一座手艺图书馆,”一天晚上,林辰对柳如烟说,“收集整理各地的手艺技艺和创新成果,让后人能够学习借鉴。”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江湖盟腾出一个大院落,开始筹建“秋实匠联图书馆”。
消息传出,各地手艺人纷纷捐赠自己的手艺秘籍和经验记录。江南织女送来编织图谱,漠北牧民贡献羊毛处理心得,西域皂匠寄来沙棘皂配方秘录。就连那个偏远山村的老村长,也派人送来了一本泛黄的藤编祖传手册。
最令人感动的是,许多不识字的老师傅特意请人代笔,将自己的经验心得记录下来,送到图书馆。
柳如烟组织识字的弟子和孩子们,将这些资料整理分类。她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儿童手艺区”,收藏简单易学的手工教程和孩子们创作的手工作品。
图书馆开馆那天,江湖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各地手艺人纷纷前来,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贡献新知,有的交流技艺。
一位漠北老牧民在图书馆里找到一本江南编织图谱,欣喜若狂:“这个花样正适合用在我们的新羊毛毯上!”他当即抄下图谱,并表示下次来一定会带上自己的新作品作为回报。
林辰和柳如烟站在图书馆二楼的廊台上,看着楼下热烈交流的手艺人们,相视而笑。
“这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柳如烟轻声道,“这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各地手艺人的桥梁。”
林辰点头:“是的,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张图,都是匠心的传承,都是希望的星火。”
## 五
寒冬来临,江湖盟的活动却未停歇。木巧巧设计了一套“暖冬手艺套装”,里面有小织机、羊毛线和编织指南,让百姓们在家就能做手工度过漫长冬季。
套装大受欢迎,尤其是孩子们,纷纷在家学习编织,做出各种围巾、手套和袜子。
春节前夕,江湖盟发起“暖冬心意”活动,鼓励大家将亲手做的手工制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孩子们积极响应,编织了大量保暖物品。林辰和柳如烟带领弟子们,将这些充满心意的手工制品送往各地贫困人家。
在一个小山村,当他们将围巾手套分发给孩子们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柳如烟面前,递上一个粗糙但用心编织的小竹篮:“姐姐,这是我用你们送的编织工具做的第一个作品,送给你们。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编东西。”
柳如烟接过竹篮,眼中泛起泪光。她蹲下身,轻轻拥抱小女孩:“你做得很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手艺人。”
返程路上,柳如烟对林辰说:“苏公子,我终于明白了,手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创造多少财富,而在于它如何连接人心,传递温暖。”
林辰握紧她的手,目光温柔:“是啊,一双温暖的手套可能比一件华美的衣裳更有价值,因为它编织进了制作者的关爱与心意。”
## 六
春节过后,江湖盟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一位从京城来的皇家工艺总监。总监大人微服私访,在江湖盟待了三天,仔细观察各地手艺的发展和创新。
临走前,他才亮明身份,对林辰说:“苏盟主,我走遍大江南北,从未见过如此生机勃勃的手艺生态。你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更让它们焕发新生,惠及百姓。我会奏明皇上,将‘秋实匠联’模式推广到全国。”
这个消息让江湖盟欢欣鼓舞。更让人惊喜的是,一个月后,皇上特使带来圣旨,表彰江湖盟在手艺传承和民生改善方面的贡献,赐名林辰“匠圣”称号,柳如烟“艺心夫人”称号。
然而,林辰和柳如烟并未因此自满。在接受称号的仪式上,林辰说:“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们个人,而属于每一位为传承和发展手艺而努力的人。我们只是星火传递者,真正的光芒来自于每一双创造美好的手。”
当晚,林辰和柳如烟漫步在江湖盟的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
“苏公子,还记得我们刚开始推广手艺时的困难吗?”柳如烟轻声问,“如今想来,那些困难都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林辰点头微笑:“是啊,就像编织一样,经线与纬线交织,有起有落,才能织出美丽的图案。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有挑战有机遇,有付出有收获,这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秋实匠联。”
柳如烟靠在他肩上:“有时候我在想,也许许多年后,人们不记得我们的名字,但他们仍然享受着手艺带来的美好生活,那就足够了。”
“不,”林辰轻轻拥住她,“我会记得你的名字,你会记得我的名字,我们彼此记得,就够了。至于后世,就让他们享受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的和平与繁荣吧。”
远处,玄脉龙在空中划出一道银光,黑风兽在院子里追逐着点点萤火虫。七宝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大地,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而江湖盟的灯,一首亮到很晚很晚,仿佛在告诉世人:这里的传奇,还在继续;这里的故事,远未结束……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从废柴少爷到江湖传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D9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