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院子里笼着一层薄雾,草叶上挂着水珠。鸡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提醒新的一天己经开始。
陈玉梅早早就醒了,躺在床上时,她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心里惦记的全是今天——她要真的端着锅碗,走出去卖饭了。
她轻手轻脚爬起,把早己洗净的旧铁锅放在灶上,添柴点火。木柴燃烧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清冷的空气里格外清脆。火光映着她的脸,显得格外专注。
——
米是前一天晚上就淘好的,放在水里泡了一夜。她把米倒进锅里,慢慢熬粥。随着锅里冒出咕嘟咕嘟的气泡,一股米香弥漫开来,混着柴火味,让人闻着就觉得心头暖。
陈玉梅蹲在灶前,时不时搅动几下。她心里盘算着,今天打算先做些最简单的——白粥、馒头,加几样咸菜。虽说简单,但好歹能填饱肚子,价格也不会高,村里人或镇上的人若是顺路,多少会有人尝试。
等粥熬得差不多了,她又把面团拿出来,准备蒸馒头。面粉不多,她小心翼翼地分成一个个小团子,揉得均匀,再摆在锅里蒸。动作不快,却十分认真。
蒸汽升腾时,屋子里有了温度。李悦婷揉着眼睛醒来,迷迷糊糊地问:“妈妈,好香啊,你在做啥?”
“粥和馒头。今天妈要去卖饭。”陈玉梅笑着,语气轻快。
小姑娘眼睛一下子亮了:“那我能帮忙吗?我会摆碗!”
陈玉梅忍不住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你和哥哥一样,都帮大忙了。可是今天第一天,妈得先自己试试,你们就乖乖上学去。”
李悦婷有些失望,嘟了嘟嘴,却没再坚持。
——
等一切准备妥当,天色才刚微亮。村子还没完全热闹起来,只有几户早起的人在院子里劈柴或挑水。
陈玉梅把铁锅盖好,把粥装进一个旧铝桶里,再拿出几个蒸好的馒头,装进布袋。她还带上几只碗和勺子,那是前一天厚着脸皮去邻居家借的。
她用一根木棍,把铝桶和布袋挑在肩上。肩膀瞬间被压得一沉,勒得生疼。可她咬咬牙,没吭声。
——
她走到村口的那棵老槐树下,那里是人来人往的必经之路,也是村里人早上常聚的地方。
放下担子,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虽是秋天清晨,空气凉,但她背脊却己湿透。
她深呼吸一口气,把粥桶放稳,拿出碗勺摆好。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别怕,先迈出第一步。
——
没多久,陆续有村民路过。
“哟,这不是玉梅吗?你这是做啥?”一个大嫂挑着篮子,语气里带着点探究。
“卖点粥和馒头,大家要是赶集或者上工前,能吃口热乎的。”陈玉梅笑着,语气平平淡淡,却藏着一丝紧张。
那大嫂哦了一声,走近看了看,似乎有点心动。但旁边另一人笑道:“卖饭?在咱村头能卖几个钱?这不是折腾么。”
话一出,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陈玉梅面上没什么变化,只是低头舀了一勺粥,倒在碗里。热气升腾,米香扑面。
“尝尝吧,早上喝口热粥,比冷干粮强。”她递过去,声音很平和。
那大嫂迟疑了一下,接过碗,抿了一口。粥熬得很稠,带着米香和柴火味,温热顺喉。大嫂眼神一亮,忍不住又喝了几口。
“还挺好喝。”她掏出几分钱,放到碗边。
陈玉梅连忙点头:“谢谢。”
——
有了第一个顾客,后面的人渐渐也好奇起来。
“多少钱一碗?”
“粥三分钱一碗,馒头五分钱一个。”
听到这价钱,不少人觉得还算合适。毕竟早上现成的热食,在村子里还真少见。陆续有人伸手掏钱,买了一碗粥或一个馒头。
陈玉梅忙着舀粥、递馒头,动作有些笨拙,但神情格外认真。手背上被蒸汽烫得通红,她也只是轻轻吸了口气,没吭声。
——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
有个年长的男人冷哼一声:“卖饭能卖出啥名堂?女人就该在家看孩子,指望这挣几个钱,还不如在地里多干几垄地。”
周围有人附和,窃窃私语。
陈玉梅听在耳里,心口微微发紧。可她只是低头,继续忙手里的事。她知道,这种声音少不了。若她因此退缩,那就真走不下去了。
——
等太阳渐渐升起,买粥的人慢慢少了。铝桶里还剩下一些,她看着,有些不舍,但又觉得心里踏实。毕竟,今天己经卖出去了几碗,挣了将近一块钱。
虽不多,但这是她用自己双手挣来的第一笔钱。
她轻轻呼了口气,把剩下的粥收拾好,挑起担子往家走。肩膀被勒得生疼,她却觉得步子比早晨轻快了许多。
——
回到家时,李子昂刚从学校回来。看到她满头大汗,连忙迎上来接担子。
“妈,卖得怎么样?”
陈玉梅笑了笑,把攥在手里的零钱摊开给他看:“咱今天开张了。”
孩子眼里闪着光,那是骄傲和喜悦。
陈玉梅看着,也忍不住心里发热。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路还很长,但只要她不怕,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
神秘小饭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DH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