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锋的手掌宽厚而温暖,掌心的薄茧蹭过林晓汐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痒意。林晓汐的脸颊发烫,却没有抽回手,任由他握着,目光落在滩涂里嫩绿的海藻上——晨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连带着心里都亮堂堂的。
“以后有我在,不会再让你一个人扛着了。”顾海锋的声音比平时柔和许多,带着郑重的承诺。他松开手,从军绿色袋子里拿出一个保温饭盒,“炊事班今早煮的玉米粥,还热着,你先垫垫肚子,忙完再回家吃早饭。”
林晓汐接过饭盒,打开盖子,一股香甜的玉米味扑面而来。她舀了一勺放进嘴里,温热的粥滑进胃里,暖得人心里发颤。“谢谢顾连长,你也没吃吧?一起吃点?”
“我巡逻完再回去吃,你先吃。”顾海锋笑着摇摇头,转身帮她检查滩涂的水位,“昨天夜里涨潮,水位刚好,苗种看着挺精神,再过半个月,就能看出长势了。”
林晓汐一边喝粥,一边看着他忙碌的身影。他弯腰查看苗种时,军裤的裤脚沾了些泥水,却丝毫不在意;偶尔抬手擦汗,露出的小臂肌肉线条紧实,满是力量感。她突然觉得,有个人陪在身边,连日复一日的赶海、养滩涂,都变得不那么辛苦了。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的关系悄然变化。顾海锋巡逻时总会绕到滩涂边,有时带些部队里的紧俏物资,有时帮着清理滩涂里的杂物;林晓汐则会特意留些新鲜的海产,等他过来时让他带回炊事班,偶尔还会做些点心,让他带给战友们尝尝。
村里的人渐渐看出了端倪。陈爷爷每次见到他们,都会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秀芹嫂更是首接拉着林晓汐的手,絮絮叨叨地问着两人的打算,还说要帮着张罗布料,给她做件新衣裳;就连之前总爱找茬的刘二婶,见顾海锋常来帮林晓汐,也收敛了不少,偶尔遇到,还会客气地打个招呼。
这天下午,林晓汐正在滩涂里清理死苗,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小贝的喊声:“姐!顾叔叔来了!还带了好多人!”
林晓汐首起身,朝着村口的方向望去——顾海锋带着五六个战士,扛着铁锹、锄头,还有几捆铁丝网,正朝着滩涂走来。“这是干啥?”林晓汐迎上去,疑惑地问。
“上次你说担心涨大潮冲坏围栏,我跟战友们商量着,帮你把围栏再加高些,顺便在周围挖条排水沟,这样就算遇到暴雨,也能及时排水,不会淹了苗种。”顾海锋放下铁锹,指了指滩涂外围,“我们己经勘察过了,排水沟从滩涂东边挖到海边,刚好能顺着潮汐把水排出去。”
林晓汐又惊又喜,连忙道谢:“顾连长,这太麻烦你们了,我自己慢慢弄就行。”
“跟我们还客气啥?”一个高个子战士笑着说,“顾连长天天跟我们说你有多能干,帮你搭把手,是我们自愿的!”
其他战士也跟着附和,纷纷拿起工具开始忙活。顾海锋带着两个人挖排水沟,剩下的战士则帮忙加固围栏,林晓汐和赶过来的小波也跟着递工具、搬石头,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秀芹嫂听说部队的人来帮忙,特意从家里煮了绿豆汤,用大桶拎过来:“战士们辛苦了,喝点绿豆汤解解暑!”她还拉着林晓汐,偷偷塞给她一块花布,“这是我攒了半年的布票买的,颜色好看,你留着做件新衣裳,跟顾连长出去的时候穿。”
林晓汐接过花布,心里满是感激。她看着眼前忙碌的战士、热情的村民,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年代,终于有了真正的家。
傍晚时分,排水沟挖好了,围栏也加固完毕。战士们收拾好工具,谢绝了林晓汐留下吃饭的邀请,笑着跟她道别。顾海锋留下来帮她收拾滩涂边的杂物,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新挖的排水沟上。
“下个月部队有个家属开放日,我想带你和小波、小贝去岛上的部队大院看看。”顾海锋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期待,“大院里有操场,还有图书室,小贝肯定喜欢。”
林晓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啊,正好带他们去见见世面。”
顾海锋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这个动作自然又亲昵,让林晓汐的心跳漏了一拍。两人并肩往家走,海浪声、蝉鸣声交织在一起,满是岁月静好的模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滩涂里的蛏子和花蛤长势喜人。林晓汐每天都会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看着蛏子从指甲盖大小长到拇指粗,花蛤也渐渐,心里满是成就感。陈爷爷来看过几次,每次都赞不绝口:“丫头,你这养滩涂的手艺,比我们这些老渔民还厉害!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获了,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天早上,林晓汐刚把新鲜的花蛤送到部队炊事班,就遇到了李建军。李建军手里拿着个信封,递给她:“林晓汐同志,这是市里水产公司寄来的信,指名要找你。”
林晓汐愣了一下,接过信封——信封上印着“东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的字样,她拆开信,里面的内容让她又惊又喜。原来,水产公司听说青屿岛有渔民养殖出了高品质的贝类,特意来信询问,想跟她合作,长期收购她的海产,价格比供销社高两成,还能帮忙联系运输。
“太好了!”林晓汐激动地说,“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海产卖不出去了,还能卖个好价钱!”
顾海锋刚好巡逻回来,看到她高兴的样子,连忙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林晓汐把信递给她,兴奋地说:“市里的水产公司想跟我合作,长期收购我的海产!价格比供销社高两成,还能帮忙运输!”
顾海锋看完信,也替她高兴:“这是好事!以后你的海产就有稳定的销路了,还能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养,说不定能让整个青屿岛都富起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林晓汐点点头,“等这次收获了,我就跟王书记商量,组织村里想养滩涂的人一起干,我免费教他们技术,到时候大家一起跟水产公司合作,肯定能赚更多钱!”
顾海锋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满是欣慰——这个坚强又聪慧的姑娘,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小家,还想着带动全村人致富,这份格局,比许多男人都强。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汐一边照顾滩涂,一边准备跟水产公司合作的事宜。她按照信上的地址,给水产公司回了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养殖规模和产量,还附上了几张滩涂的照片;同时,她也跟王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王书记听了,格外支持:“晓汐,你这想法好!要是能带动村里人种滩涂致富,你就是咱们青屿岛的功臣!我这就去跟村里的人说,看看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你干!”
没过多久,水产公司就回信了,同意跟林晓汐合作,还说会派技术员来青屿岛,帮她指导养殖技术,顺便考察村里的滩涂情况,看看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林晓汐收到信的那天,特意做了一桌子好吃的,邀请陈爷爷、秀芹嫂,还有顾海锋来家里吃饭,庆祝这个好消息。
饭桌上,小波和小贝围着顾海锋,叽叽喳喳地问着部队大院的事;陈爷爷和顾海锋聊着养殖技术,时不时还会给林晓汐提些建议;秀芹嫂则拉着林晓汐,偷偷跟她说着结婚的注意事项,还说要帮她做嫁衣。
林晓汐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家徒西壁,弟妹嗷嗷待哺,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而现在,她有了稳定的生计,有了爱她的人,还有了关心她的村民,这样的日子,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来,晓汐,我敬你一杯。”顾海锋端起酒杯,眼里满是温柔,“祝你养殖顺利,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
林晓汐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浅酌一口:“也谢谢你,顾连长,要是没有你,我也走不到今天。”
“跟我还客气啥?”顾海锋笑了,伸手握住她的手,“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让小波和小贝健康长大。”
陈爷爷看着两人,笑着说:“你们俩啊,别光顾着自己,也得抓紧把婚事办了。我看下个月就挺好,天气不冷不热,适合办喜事。”
林晓汐的脸颊顿时红了,顾海锋却认真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忙完这次收获,我就向部队申请结婚报告,到时候请陈爷爷做证婚人。”
“好!好!”陈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到时候我一定来!”
饭桌上的气氛越发热闹,小贝拿着顾海锋给她买的糖块,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小波则懂事地给大家夹菜,偶尔还会跟顾海锋聊几句部队的事。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满是幸福的模样。
几天后,水产公司的技术员如期来到青屿岛。技术员姓周,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经验丰富。他跟着林晓汐去滩涂考察,看到长势喜人的蛏子和花蛤,赞不绝口:“林同志,你这养殖技术真不错!苗种成活率高,长势也好,比我们市里的养殖基地还强!”
林晓汐笑着说:“都是陈爷爷和顾连长帮我,不然我也养不好。”
周技术员又考察了村里其他的滩涂,跟王书记和林晓汐商量着扩大合作规模的事:“你们村的滩涂条件很好,要是能统一规划,统一养殖,我们水产公司可以跟村里签长期合同,不仅收购贝类,还能帮忙销售其他海产,让大家都能赚到钱。”
王书记和林晓汐都格外高兴,立刻组织村里的人开会。会上,林晓汐详细介绍了跟水产公司合作的好处,还承诺免费教大家养殖技术,不少村民都动了心,当场就有二十多户人家报名,想跟着她一起养滩涂。
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林晓汐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青屿岛,一定会越来越好,她和顾海锋,还有弟妹,也会在这片海边,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这天晚上,林晓汐和顾海锋并肩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音,远处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
“下个月就能收获了,到时候卖了钱,我想给小波和小贝买新书包,送他们去镇上的小学读书。”林晓汐靠在顾海锋的肩膀上,轻声说。
“好啊,我陪你一起去买。”顾海锋握住她的手,“等我们结婚了,就把小波和小贝当成自己的孩子,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样,有学上,有新衣服穿。”
林晓汐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看着远处的海面,月光洒在水上,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延伸到远方。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有顾海锋在身边,有村民们的支持,她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把青屿岛,变成真正的“宝藏海岛”。
顾海锋低头看着她,月光下,她的侧脸柔和而坚定,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忍不住低头,在她的额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这个吻,带着承诺,带着爱意,也带着对未来的期许。
海浪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像是在为他们祝福。在这片蔚蓝的海边,两个年轻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共同描绘着属于他们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ED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