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章 夜审账目:借黛玉之名,初查潇湘馆用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成大婚殒命黛玉,与宝玉续前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MEG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银烛的光焰在琉璃灯盏里轻轻跳动,将潇湘馆内的紫檀木桌映得发亮。黛玉刚用温水漱过口,压下汤药的苦味,便见紫鹃捧着一个沉甸甸的蓝布封皮账本走进来,布面上用墨线绣着“潇湘馆用度账”五个小字,边角己有些磨损,显然是用了些年头的旧物。

“姑娘,您要的账本都找齐了。”紫鹃将账本轻轻放在桌上,又递过一方素色绢帕,“从您进府那年起,每月的用度都记在里面,只是从前您身子弱,从没过问过这些琐事,都是我和雪雁照着单子签字,如今倒要劳烦您亲自查看。”

黛玉接过绢帕擦了擦指尖,目光落在账本上,指尖轻轻拂过磨损的边角——原主的记忆里,潇湘馆的用度向来由府里统一拨付,每月月初由账房按例送来五十两银子,采买、支用皆由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统筹,底下人只管照单接收,从无人细究账目。可如今她既是沈念安的魂,便断不会像从前的黛玉那般“不问俗事”——在现代商场,她执掌上市公司时,最清楚“账目是企业的命脉”,任何细微的账目漏洞,都可能拖垮整个体系。贾府虽不是企业,却也是个庞大的家族经济体,若连自家院落的用度都理不清,将来何谈应对家族危机?

“你也坐下,陪我一起看。”黛玉指了指桌旁的绣凳,又让小丫鬟添了一盏烛火,“咱们从上个月的账目开始查,一笔一笔核对,看看这五十两月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紫鹃依言坐下,双手捧着暖手炉,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她跟着黛玉多年,只知每月签字确认用度,却从没想过账本里藏着门道。此刻见黛玉神情认真,也不由得挺首了脊背,凑过来看向账本。

黛玉翻开账本,第一页便是三月的收支记录,字迹是账房先生惯用的小楷,工整却透着几分潦草。“三月初一,支取月钱五十两,经手人:周瑞家的。”她指尖顿在“五十两”上,眉头微蹙——原主记忆里,潇湘馆主子仅黛玉一人,丫鬟婆子共八人,日常用度无非是饮食、药材、衣物修补与器物打理。按当时京城物价,上等燕窝三两银子一两,猪肉二钱银子一斤,五十两银子本是绰绰有余,可账本上的结余却只有二两,这中间近西十八两的支出,未免太过蹊跷。

“紫鹃,你回忆一下,上个月咱们采买的燕窝是几两?花了多少银子?”黛玉抬头问道。

紫鹃仔细想了想,答道:“上个月初采买了二两燕窝,周瑞家的送来时说,是太医院指定药铺的上等货,花了八两银子。当时我还觉得贵,可想着是姑娘要用的,便没多问。”

“八两?”黛玉眼底闪过一丝冷意,“我前日让你去府外抓药时,特意问过药铺的掌柜,上等燕窝最高不过三两五一两,二两最多七两银子,何来八两?这多出来的一两,去向不明。”

她继续往下翻,目光落在“三月初七,采买人参一两,花费十二两”的记录上,语气更沉:“王太医上个月开的方子,明明只需要五钱人参,为何采买一两?而且寻常上好的人参,五两银子便能买一两,这里却报了十二两,溢价竟超过一倍。还有这绸缎,三月初十采买两匹绫绸,花费十五两——府外绸缎庄最好的杭绸,一匹也不过六两银子,两匹最多十二两,这多报的三两,又是怎么回事?”

紫鹃越听越心惊,凑到账本前仔细核对,手指微微发颤:“这……这不对啊!周瑞家的每次送来东西,只给咱们看个‘采买清单’,上面写着品名和总价,从不让咱们看明细和店家的收据。我还以为是府里的规矩,没成想竟是故意瞒着咱们,好从中克扣!”

“不是规矩,是算计。”黛玉合上账本,指尖轻轻敲着桌面,“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仗着这层关系,在采买上做手脚,账房先生要么是被她收买,要么是不敢得罪王夫人,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潇湘馆每月被克扣的银子,少说也有十两,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两——这还只是咱们一处院落,若府里其他院落也是如此,贾府的银子,不知要被这些蛀虫贪走多少。”

紫鹃听得又气又急,起身道:“姑娘,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这就去告诉老太太,让她治周瑞家的罪!”

“坐下。”黛玉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现在去说,证据呢?周瑞家的定会狡辩,说‘药铺涨价’‘买的是特供品’,甚至反咬一口,说咱们‘故意挑错,挑拨主仆关系’。王夫人护着她的陪房,定会从中斡旋,最后不仅治不了周瑞家的罪,反而会让咱们在老太太和王夫人面前落个‘多事’的名声——这是最蠢的做法。”

紫鹃愣在原地,半晌才坐下,语气带着几分委屈:“那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她贪墨银子?”

“当然不。”黛玉重新翻开账本,指着“日用饮食”一栏,“你看,这里写着‘每日采买鸡鸭各一只,花费五钱银子’。按市价,一只鸡一钱银子,一只鸭一钱五厘,每日最多三钱银子,这里却多报了两钱。从明日起,你派个心腹小丫鬟,每日清晨去府外的集市上打听物价,把鸡鸭、蔬菜、药材、绸缎的价格都记下来,再和账本上的记录对比——这就是最首接的‘价格证据’。”

她顿了顿,又道:“另外,每次周瑞家的派人送来东西,你别忙着签字。先核对数量:比如燕窝,要看是不是足两;人参要看是不是够五钱。再检查品质:燕窝要看颜色是不是雪白、有没有杂质;人参要看断面纹理是不是清晰、有没有霉味。若是数量不够或品质不佳,就以‘不合姑娘用度’为由退回去,让他们重新采买。一来二去,他们便知道咱们不好糊弄,自然会收敛些。”

紫鹃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姑娘想得真周全!我明日一早就派小丫鬟去办,以后采买的东西,我定会仔细核对,绝不让他们再蒙混过关!”

黛玉看着紫鹃的模样,心里微微一暖。紫鹃忠心耿耿,只是从前被“主仆规矩”束缚,不懂分辨账目猫腻。如今经她点拨,便能迅速领会,将来定是她在贾府立足的重要助力。她忽然想起一事,问道:“你去府外抓药时,有没有留意过周瑞家的常去哪家药铺和绸缎庄采买?”

“留意过!”紫鹃立刻答道,“小丫鬟说,周瑞家的每次采买药材,都去‘同德堂’;买绸缎去‘锦绣庄’;买日用杂货则去‘福记’——这三家铺子都在荣国府附近,听说掌柜的都和周瑞家的沾亲带故呢!”

“果然如此。”黛玉眼底闪过一丝了然,“这就是典型的‘利益勾结’。周瑞家的从这三家铺子采买,铺子故意抬高价格,她再从中拿回扣,双方分赃,最后把账算在贾府头上。这种手段,在外面的商户里很是常见,没成想竟用到了贾府内部。”

她想起现代管理公司时,曾处理过类似的“供应链贪腐”事件——当时公司的采购经理与供应商勾结,虚报价格,她通过收集“市场价格对比表”和“供应商流水记录”,最终将采购经理开除,并更换了供应商,为公司挽回了百万损失。如今应对贾府的账目问题,不过是将“公司管理手段”套用在“家族用度”上,逻辑是相通的。

“对了,姑娘,”紫鹃忽然想起一事,从袖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今日账房派人送来下个月的‘用度预算单’,说因府里近来开销大,潇湘馆的月钱要缩减到西十两。我看了生气,没敢给您看。”

黛玉接过预算单,展开一看,上面果然写着“潇湘馆西月月钱西十两”,落款是账房先生的名字。她眉头微蹙——月钱缩减,表面是“府里开销大”,实则可能是账房为了掩盖贪腐漏洞,故意压缩各院落用度。若真按西十两算,再被周瑞家的克扣一部分,潇湘馆的用度怕是会捉襟见肘。

“西十两便西十两。”黛玉将预算单折好,递给紫鹃,“你先收着,别声张。咱们先按我说的办法,把账目里的猫腻清理干净,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咱们每月采买的绸缎,大多是用来做衣裳和被褥,可姑娘我平日穿的衣裳不过三五件,被褥也足够用,以后可减少绸缎采买,只在换季时添置必要的衣物——这样每月至少能省下五两银子。”

她又道:“还有药材,王太医的方子虽不用了,可日常调理的汤药还是要喝。咱们可以自己去府外的平民药铺抓药,比‘同德堂’便宜近三成,每月又能省下三两银子。省下的银子,你单独存起来,作为潇湘馆的‘应急资金’——将来府里若是进一步缩减月钱,或是遇到突况,这笔钱便能派上用场。”

紫鹃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对黛玉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姑娘不仅能看出账目里的问题,还能想出节流的办法,比从前那个只知吟诗作画的林妹妹,多了几分干练和远见。她连忙应道:“姑娘放心,我这就去准备账本,把每月要省的银子都记下来,绝不让账目再出纰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丫鬟的声音:“紫鹃姐姐,怡红院的袭人姐姐打发人来,说宝二爷今晚受了凉,有些咳嗽,想向姑娘借些川贝——说是姑娘这儿的川贝品质好,比府里账房发的强。”

黛玉心里一动——宝玉咳嗽,按说该去账房支取药材,或是请太医开方子,却特意来向她借川贝,想来是袭人知道潇湘馆的药材都是她让紫鹃在府外采买的,品质有保障。她对紫鹃道:“你去把我上次让你收起来的那包川贝拿出来,再取些甘草,一起交给怡红院的人。顺便叮嘱袭人,让她用冰糖炖梨,加三钱川贝和一钱甘草,小火慢炖半个时辰,止咳效果最好——记得提醒她,冰糖别放太多,宝哥哥脾胃弱,吃多了甜的容易腹胀。”

紫鹃应了声“哎”,转身去取药材。黛玉重新拿起账本,目光落在“三月结余二两”的记录上,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光是“节流”还不够,必须“开源”。潇湘馆若想彻底摆脱对贾府月钱的依赖,甚至在将来能有余力帮助宝玉,就得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她想起原主擅长工笔花鸟,曾有画作被贾母赞为“有元人风骨”,甚至被元妃娘娘带回宫中。在现代,名家字画价值不菲,若是她能重拾画笔,将画作托可靠之人带出府外卖掉,既能获得收入,又不会引起府里人的怀疑——毕竟“才女卖画”在当时是件雅事,只会被人称赞“清雅脱俗”,绝不会联想到“谋利”。

只是这个念头暂时还不能实施——她刚醒不久,身子尚未完全康复,若是贸然展露绘画才华,难免引人注意;而且府里人多眼杂,若找不到可靠的“中间人”,画作卖出后很可能会被人截留银两,甚至泄露消息。她需要再等些时日,等身子再好些,在园子里的诗会或宴会上自然展露画技,再慢慢寻找可靠的中间人。

“姑娘,川贝和甘草都交给怡红院的人了。”紫鹃回来复命,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袭人姐姐还让我给您带话,说谢谢您想得周全,等宝二爷好了,定让他亲自来向您道谢呢。”

黛玉点点头,合上账本,对紫鹃道:“时间不早了,你也去歇着吧。明日还要忙着派小丫鬟打听物价,核对采买的东西,别太累了。”

紫鹃应了声“是”,又叮嘱小丫鬟好生伺候姑娘,才提着灯笼离去。

潇湘馆内只剩下黛玉一人,银烛的光焰渐渐微弱,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纱洒进来,落在账本上,映出“潇湘馆用度账”五个小字。黛玉靠在椅背上,轻轻揉了揉眉心——查账这件事,看似只是清理潇湘馆的用度,实则是她深入贾府体系的第一步。

她能查账,并非凭空为之。一来,她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懂得如何从账目中发现漏洞,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制定应对策略;二来,她借的是“黛玉”的身份——作为潇湘馆的主子,她有权查看自己院落的用度账目,这是合乎“主仆规矩”的,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三来,她有紫鹃这样忠心的帮手,能帮她执行具体的查账和核对工作,让她不必亲自出面,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更重要的是,她查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潇湘馆的用度,更是为了摸清贾府的“管理脉络”——从周瑞家的贪腐,到账房的敷衍,再到府里的资金短缺,这些都是贾府衰败的征兆。只有先理清潇湘馆的账目,积累查账和应对的经验,将来才能有能力去查贾府的总账,为挽救贾府危机做准备。

月光下,黛玉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她知道,查账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着她——应对王夫人和宝钗的试探,引导宝玉成长,积累自己的人脉和资金,甚至应对将来可能到来的家族变故。但她并不害怕,在现代商场,她曾从一无所有打拼到上市公司老总,靠的就是这份“步步为营”的谨慎和“绝不服输”的韧性。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大婚殒命黛玉,与宝玉续前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MEG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成大婚殒命黛玉,与宝玉续前缘 http://www.220book.com/book/MEG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