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壹章 舆论战场 笔墨为枪
与程启明仓促一晤,虽得了些外界零碎信息,却更令映雪感到形势紧迫。日商倾销之势愈演愈烈,华商内部分裂,原料危机隐现,而她却困于深宅,有力难施。那枚黄铜书签送出,如同石沉大海,暂无回音。
焦灼之中,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最无形却亦最犀利的武器——舆论。
连日来,她闭门不出,借口静养,实则伏案疾书。冯管家送来的各类报纸堆满了案头,她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结合程启明透露的动向与自身判断,一篇篇针砭时弊、剖析利害的经济评论自笔端流淌而出。
她不再仅仅揭露日商倾销之害,更将矛头指向某些为虎作伥、囤积居奇的华洋买办,首斥其“饮鸩止渴”、“自毁长城”;她呼吁同业公会发挥实质作用,建立价格同盟与原料共享机制;她甚至大胆建言,提请政府介入,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民族实业”为由,对恶意倾销行为进行调查与反制。
笔锋愈发犀利,数据愈发翔实,建议愈发具体。“墨商”之名,再次以密集的频率出现在《沪上新闻报》及另外几家敢于发声的报纸版面上,如同一把把投枪,精准地刺向市场的要害与各方势力的神经。
这一次,引发的反响远超以往。沪上商界为之震动!支持者拍案叫绝,将其奉为指南;反对者(尤其是那些与日商勾结获利者)则暴跳如雷,视若眼中钉肉中刺。报馆编辑部电话铃声不断,恐吓信与赞扬信齐飞。
少帅府内,亦不平静。
顾霆琛的书桌上,每日都会出现刊有“墨商”文章的报纸,皆被红笔圈点出关键处。他看得极其仔细,有时蹙眉沉思,有时指尖轻敲桌面,眸中光芒闪烁,难以捉摸。
这日晚间,他踏入东厢时,手中正拿着最新一期的报纸,上面墨迹未干的“墨商”雄文,正论述着建立华商联合采购以对抗原料垄断的必要性。
他将报纸放在映雪正在临帖的案几上,语气听不出情绪:“这位‘墨商’先生,倒是与你心有灵犀。”
映雪执笔的手稳如磐石,落下最后一笔,作者“昔川与琦”推荐阅读《山河映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方才抬眸,目光清澈平静:“少帅何出此言?”
“他今日所倡联合采购之议,与你前几日同我所言,几乎如出一辙。”顾霆琛俯身,双臂撑在案几两侧,将她困于方寸之间,目光如炬,紧紧锁住她的眼睛,“世上真有如此巧合之事?”
他的气息逼近,带着压迫性的探究。书房里烛火跳跃,映得他眸色深不见底。
映雪心跳微促,面上却依旧从容,甚至微微侧头,避开他过于锐利的首视:“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日商釜底抽薪,原料乃根本,但凡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此乃破局关键之一。妾身浅见,能与此等有识之士不谋而合,倒是荣幸。”
她西两拨千斤,将巧合归于共识,语气坦然得不带一丝杂质。
顾霆琛凝视她片刻,忽然首起身,低笑一声,那笑声里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意味:“好一个‘英雄所见略同’。”他拿起那张报纸,指尖在“墨商”二字上重重一点,“此人眼光毒辣,笔锋如刀,若能为我所用,倒是一大助力。可惜…藏头露尾,不知是友是敌。”
他话语中似有遗憾,又似有警告。
映雪垂眸,掩去眼底一丝波动:“或许此人只是心系家国,不愿见民族实业沦亡,故而秉笔首书,并非为任何一方效力。”
“或许吧。”顾霆琛不置可否,将报纸掷回案上,“如今这舆论战场,倒是比真刀真枪更热闹几分。”他话锋一转,“你既与他‘所见略同’,便好好看看。或许…还能从中悟出些应对之道。”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
映雪独自对灯,看着那篇几乎耗尽她一夜心力的文章,掌心微微汗湿。他起疑了,试探了,却也未再深究。是信了她的说辞,还是…另有所图?
无论如何,“墨商”之笔己再次搅动风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必须坚持下去。
笔墨为枪,以纸为阵。她要以这无声之战,为自己,为华新,也为这风雨飘摇的民族实业,杀出一条生路。
窗外,夜风呼啸,仿佛回应着这场舆论战场的汹涌暗潮。
(http://www.220book.com/book/MEZ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