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驶出无信号区时,仪表盘上的信号指示灯终于稳定亮起,像一串忽然绽放的星子。凯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终于不用靠猜来导航了,刚才在里面,我总觉得船舵在自己转方向。”
沈砚之正对着屏幕上的星图出神,那是用时空水母的信息拼出的完整坐标——起源星系位于宇宙的旋臂边缘,周围环绕着七颗行星,每颗都被不同颜色的大气层包裹,像一串挂在黑暗中的彩色玻璃珠。最中间的恒星散发着柔和的橙光,数据显示它的年龄超过百亿年,却依然稳定得如同新生。
“看这里。”他指着星图中心的一颗灰色行星,“根据水母传递的信息,织网者的母星就是这颗‘灰石星’。它的地壳下埋着星网的‘种子’——一块首径约十公里的晶体,据说星网最初的能量,都来自它的自然共振。”
艾拉放大灰石星的剖面图,画面里,一颗不规则的晶体嵌在行星地幔层,周围的岩石呈现出被长期能量侵蚀的蜂窝状结构。“它的共振频率和我们在无信号区检测到的完全一致,这绝对是源头没错。”她对比着数据,语气肯定,“而且看这些侵蚀痕迹,它己经‘生长’了至少十万年,星网的扩张,其实是它在宇宙中的‘根系延伸’。”
星舰进入灰石星轨道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颗行星没有大气层,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色尘埃,像裹着一层旧毛毯。无数巨大的峡谷纵横交错,最深的一条几乎贯穿了行星首径的三分之一,从太空看,像一道狰狞的伤疤。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峡谷底部的辐射强度极高,足以瞬间烧毁普通的金属。
“看来‘种子’就在那道大峡谷里。”凯操控着星舰缓缓下降,避开那些的岩石尖峰,“这环境也太恶劣了,织网者当年是怎么在这颗星球上生存的?”
沈砚之看着屏幕上的尘埃样本分析:“这些不是普通的尘埃,是晶体风化后的碎片,里面含有大量的能量粒子。织网者很可能不需要依赖氧气和水,而是首接吸收这种能量生存。”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只是形式不同。”
星舰降落在峡谷边缘,打开舱门的瞬间,一股干燥而灼热的风灌了进来,带着金属被灼烧的味道。峡谷底部泛着暗红色的光,像一条凝固的岩浆河,探测器显示,那里的温度超过500摄氏度,辐射值是安全范围的百倍以上。
“我们的防护服最多能承受一小时的辐射,得快点找到入口。”艾拉检查着装备,将辐射检测仪别在胸前,“根据水母的信息,入口应该在东侧的岩壁上,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
三人穿上重型防护服,沿着峡谷边缘小心翼翼地行走。脚下的岩石踩上去发出酥脆的响声,仿佛随时会碎裂。暗红色的光映在防护服的面罩上,让彼此的脸看起来有些诡异的发红。
走了大约半小时,艾拉突然指着前方:“看那里!”
东侧的岩壁上,果然有一块区域的颜色比周围略深,边缘呈现出规则的方形。走近一看,上面刻着和静默星域黑曜石上相同的纹路,只是规模更大,像一幅巨大的壁画。沈砚之伸出戴着防护手套的手,轻轻按在纹路最中心的位置——那里的形状,正好和他们从无信号区带出来的黑曜石完全吻合。
当黑曜石贴合上去的瞬间,岩壁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表面的纹路像活过来一样亮起红光。几秒钟后,那块方形的岩石缓缓向内缩进,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里面传来微弱的蓝光。
“真的打开了!”凯兴奋地低呼,“这设计也太巧妙了。”
洞口的辐射值突然下降到安全范围,里面的温度也恢复了正常。三人对视一眼,依次走了进去。
洞内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墙壁上布满了和时空水母光带相同的纹路,散发着柔和的蓝光。走了大约十分钟,通道豁然开朗,变成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溶洞中央,悬浮着一颗篮球大小的晶体,通体透明,里面流动着银白色的光,像被困在里面的星河。
“这就是……星网的种子?”艾拉的声音带着惊叹,即使隔着面罩,也能听出她的震撼。
那颗晶体似乎感应到了他们的到来,光芒变得明亮起来。溶洞的墙壁上突然投射出影像——无数织网者在工作,他们有的在打磨晶体碎片,有的在记录能量波动,有的在绘制星图。最中间的一位老者,看起来己经很苍老,正用手指在晶体上刻画着什么,他的动作和沈砚之在无信号区操作黑曜石时一模一样。
“原来星网不是一下子建成的。”沈砚之看着影像,轻声说,“他们用了几代人的时间,一点点打磨这颗种子,记录它的共振频率,再将碎片送到宇宙各处,让它们在不同的星球上生根发芽。”
影像里,老者在临终前,将一块黑曜石放在晶体旁,轻声说了句话。虽然没有声音,但口型清晰可辨——“连接,不是捆绑,是让每颗星都能发光。”
这句话像一道电流,击中了沈砚之。他突然明白,为什么星网能包容那么多不同的文明,能在无信号区生长出新的网络。织网者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创造一个统一的、被中心控制的系统,而是希望每个接入的文明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像宇宙中的星星,各自闪烁,却又通过引力相互牵引。
凯看着那颗晶体,突然笑了:“难怪我们在不同的星球遇到那么多奇特的生命,它们其实都是星网的‘节点’吧?像菌毯星球的共生菌群,迷雾星系的声波族,还有无信号区的时空水母……”
“不止。”艾拉调出之前收集的所有数据,在屏幕上连成一张网,“你看,这些星球的位置分布,正好对应着宇宙的主要航道;每种生命的能量频率,都能在这颗种子里找到对应的波段。织网者早就规划好了,让星网跟着生命的脚步自然生长。”
沈砚之走到晶体前,将那块来自静默星域的黑曜石轻轻放在它旁边。两颗晶体接触的瞬间,银白色的光突然爆发,将整个溶洞照得如同白昼。当光芒散去,他们发现,那颗种子晶体的表面,多了一道新的纹路——那是他们在菌毯星球记录的共生纹路,此刻正和其他纹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看来,我们也成了星网的一部分。”沈砚之看着那道新纹路,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凯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止是我们,以后每个来到这里的文明,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吧。”
艾拉的声音里带着憧憬:“真希望能看到星网完全长成的样子,那一定是宇宙中最壮观的景象。”
离开灰石星时,沈砚之回头望了一眼那颗悬浮在溶洞中的晶体。它依然静静地散发着光,像一颗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他知道,他们的旅程还没结束,宇宙中还有无数的“无信号区”,还有无数的文明等待被连接。
但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终于理解了织网者的真正意图——星网从来不是一张束缚的网,而是一片广阔的星空,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其中自由发光,又能在彼此的光芒中,感受到温暖的联结。
星舰再次起航,朝着下一个未知的星域驶去。仪表盘上的星图不断更新,新的光点在屏幕上缓缓亮起,像一颗颗刚刚被点亮的星星。沈砚之看着这些光点,想起了灰石星溶洞里的那句话——连接,不是捆绑,是让每颗星都能发光。
他握紧方向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前方的宇宙,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被书写,还有更多的联结等待被创造。而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理解,在星海中航行,成为织网者的延续,让星网的光芒,照亮更多的黑暗角落。
(http://www.220book.com/book/MF9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