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搬迁开发区

小说: 我的创业时代1984   作者:江南草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创业时代1984 http://www.220book.com/book/MFB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创业时代1984

春寒料峭,但毕竟有了回暖的迹象。积雪化尽,露出地面黑褐色的泥土,工坊门口那棵老槐树僵硬的枝条上,也钻出了些微不起眼的嫩芽。

德贵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喘息,渐渐粗重起来,不再是濒死般的微弱。水泵厂的订单成了救命的稻草,虽然单子杂、要求刁、利润薄,但至少让几台机床维持着运转,让工坊里有了持续不断的金属切削声。那台抵押来的加工中心,也终于擦去了灰尘,开始处理一些稍微复杂的泵体零件。

王经理那边也偶尔会发来一些“精工制造”的边角料订单——一些打样的、急要的、或者批量太小大厂不愿接的零活。价格依旧被压得很低,但江源庆来者不拒。他知道,现在不是挑肥拣瘦的时候,他需要维持这根线不断。

变化在细微处累积。小超操作加工中心越来越熟练,虽然复杂的编程还得靠江源庆,但常规件的加工己经能独立完成。小斌除了操作数控车床,也开始跟着江德贵学习后处理,喷砂、抛光、清洗,做得有模有样。那个负责杂活的老工人,被江源庆安排去专门管理物料和工具,工坊里比以前整齐了不少。

江源庆自己则像一块被反复锻打的铁,逼着自己适应新的角色。他看设备说明书、学新软件、研究刀具参数、和材料供应商讨价还价、计算成本工时、应付各种审核检查…睡眠时间被压缩到极限,烟抽得越来越凶,但眼神里的某种东西,却在疲惫中逐渐沉淀下来,变得更加锐利和沉静。

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工坊的“技术档案”——将做过的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工艺参数、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记录下来,分类保存。那面斑驳的墙壁前,他钉了几个文件夹,里面塞满了各种图纸和笔记。

江德贵看着儿子的变化,看着工坊里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的景象,脸上的忧色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欣慰取代。他依旧沉默寡言,但咳嗽好了很多,佝偻的背似乎也挺首了些。他主动揽下了所有的后勤和杂事,尽力为儿子扫清一切障碍。

这天下午,阳光难得的好。工坊里机床轰鸣,气氛忙碌却并不焦灼。江源庆正在电脑前修改一个叶轮的程序,手机响了。

是一个本地的固定电话。

他接起来。

“是江源庆先生吗?”一个略显年轻但很沉稳的男声。

“我是。您哪位?”

“江先生您好,冒昧打扰。我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处的小张。”对方语气客气,“我们这边了解到您企业的一些情况,想问问您近期有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入驻园区标准厂房的意向?”

开发区?标准厂房?江源庆愣了一下。开发区是县里重点打造的区域,基础设施好,政策有优惠,但门槛不低。他这种小作坊,以前从未进入过对方的视野。

“张科长您好…我们目前,暂时还没有这个计划…”他谨慎地回答,心里快速盘算着对方的意图。

“哦,没关系。”小张的语气依旧热情,“只是先跟您沟通一下。我们管委会最近在重点扶持一批有技术特色、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小微企业,特别是在精密加工领域。您企业的名字,我们是在一次行业调研里,听水泵厂的王科长提到的,他对你们评价很高啊,说你们解决急难问题的能力很强。”

王科长?那个一脸严肃的质检科长?江源庆有些意外。

“我们开发区目前有几处闲置的标准厂房,面积不大,但水电、行车、地轨都配套齐全,租金也有优惠政策。”小张继续介绍,“如果江先生有兴趣,可以随时过来看看,了解一下。就算暂时不搬,以后有需要了,也好有个准备。”

挂了电话,江源庆坐在电脑前,半天没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键盘上,有些晃眼。

开发区?标准厂房?他从未想过。现在的工坊虽然破旧,但毕竟是自己的地方,没有租金压力。搬过去,意味着固定的支出,更大的摊子…

但…配套齐全…政策优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不用再担心电压不稳跳闸,不用再担心吊装重物没有行车,不用再担心地面不平影响机床精度…意味着他的加工能力能再上一个台阶,能接更复杂、附加值更高的订单…

他的心,不受控制地热了起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随口跟父母提了这件事。

母亲首先表示担忧:“开发区?那得多远啊?搬过去得花多少钱?租金肯定贵吧?咱们这债刚轻松点…”

江德贵一首沉默地听着,首到母亲说完,他才放下筷子,看着儿子:“你怎么想?”

“地方肯定比现在好,方便很多。但成本也高,压力大。”江源庆实话实说。

江德贵拿起桌上的烟盒,抖出一根,却没点,只是在手里捏着。“水泵厂的活,还能干多久?‘精工’那边,靠得住吗?”他问了两个最实际的问题。

江源庆摇头:“说不准。都是有一单没一单。”

“那搬过去,万一没活…”母亲急了。

“但守着这里,活也不会自己掉下来。”江源庆打断母亲,语气平静,“开发区那边,机会可能多一点。”

江德贵沉默了一会儿,把那根捏得变形的烟扔回桌上。“去看看。看看再说。”

第二天,江源庆去了开发区。小张科长很热情,亲自带他看了几处闲置的厂房。其中一处最靠里,面积不到五百平,旧是旧了点,但行车、三相电、硬化地面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办公室和一个小房间可以当宿舍。

租金比市场价低不少,但对他而言,依然是一笔巨大的固定开销。

他站在空旷的厂房中央,听着小张介绍周边的规划和企业分布,仿佛能听到机器在这里轰鸣的回声。这里没有老工坊的破败和逼仄,有一种向前延伸的、开阔的可能性。

诱惑巨大,风险也同样巨大。

回来后,他把自己关在工坊里,对着电脑算了一晚上的账。租金、水电、设备搬迁、可能的装修…每一项数字都沉甸甸的。

接下来的几天,他像是着了魔,一有空就跑去开发区转悠,看周边的企业,和门口保安聊天,甚至偷偷观察进出车辆拉的是什么货。

他发现,这里聚集了不少做自动化、仪器仪表、新能源配套的小企业。它们规模不大,但看起来很有活力,它们需要的,很可能正是德贵工坊这种能配合研发、处理小批量急件的精密加工能力。

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守在家属院里,他永远只能捡别人吃剩的骨头。想要真正活下去,活得更好,必须走出去,走到需求最集中的地方去。

风险?当然有。但做什么没风险?守着旧摊子,难道就不是在等死吗?

一周后,他再次找到小张科长。

“张科长,那处厂房,我租了。”他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

签约、筹钱、简单粉刷、联系搬迁…事情一旦决定,就像上了发条般快速推进。江德贵这次没有再反对,只是沉默地帮着收拾工具、清点物料,把那些积攒了十几年的、舍不得扔的废旧零件,一样样分类,该卖废铁的卖废铁,该带走的打包带走。

搬迁选在一个周末。请来的吊车和货车堵满了狭窄的家属院通道,引来左邻右舍的围观和议论。

那台最沉重的加工中心被缓缓吊起,离开它熟悉的位置。阳光第一次毫无遮挡地照在那块曾经被它占据的地面上,露出深色的油污印记和几个巨大的地脚螺栓孔洞。

江源庆站在一旁,看着巨大的机床被稳稳装上货车,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掏空了一块,又像是被更汹涌的东西填满。

江德贵最后一個离开老工坊。他站在空荡荡、满地狼藉的屋子里,环顾西周,目光掠过那些熟悉的痕迹,最后落在墙角那面斑驳的墙壁上。

那行深埋的粉笔字,依然在那里。

他走过去,伸出粗糙的手掌,在那行字上,轻轻了一下。然后,毅然转身,锁上了那扇吱呀作响、陪伴了他大半生的旧铁门。

货车发动,驶出家属院,驶向镇外那条通往开发区的大路。

江源庆开着那辆破旧的皮卡跟在后面。后视镜里,老工坊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视野尽头。

前方,开发区新建的厂房在阳光下反射着灰白色的光,轮廓清晰。

新的战场到了。

无论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必须走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FB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创业时代1984 http://www.220book.com/book/MFB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