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清晨05:30
坐标:东经118°27' 北纬18°12'(月牙湾)
气候条件:东南风3级,浪高0.8米
【节目组公告·生存规则】
导演组通过无人机广播宣布:
本次生存周期为 144小时。
每日中午12点将空投 1个补给箱(内含随机物资)。
岛上埋藏 3个终极线索,集齐可提前召唤救援船。
禁止携带私人电子设备,但允许使用岛上的天然资源。
【初始物资清单】
每位嘉宾获配统一规格的珊瑚橙防水背包。
【基础生存包】(7份)
1000ml淡水(限量补给)
压缩饼干×3块
防水火柴×5根
镁棒打火石×1
急救毯×1
【工具类】(随机分配)
多功能军刀(含锯条、鱼钩)
太阳能手电筒
5米伞绳
不锈钢饭盒
信号镜+放大镜
渔网×2米
便携净水器
【技术物资】(团队共享)
防水地图(标注淡水点与危险区)
潮汐时刻表
求生手册(含可食用植物图解)
对讲机×3
——
【登岛实况】
06:00 快艇在距岸200米处停泊,嘉宾需泅渡上岸。
当快艇引擎声毫不留情地消失在晨雾中,七个人漂在泛着翡翠光泽的海面上,望着两百米外那片月牙状的白沙滩,集体陷入了沉默。
“导演组,真的是魔鬼。”
言晨旭吐掉呛进嘴里的海水,死死抱住怀里印着节目组logo的橙色防水包,“这又是哪个神奇的编剧想出来的疯癫的节目开启方式啊?泅渡登岛?我们是来求生的,不是来参加铁人三项的!”
“致未来者,以后记得避雷这个节目组啊……”
七个人总算陆续爬上了柔软的白沙滩。
对讲机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声。
当七个湿漉漉的“落汤鸡”拖着灌满海水的鞋子,眼巴巴蹭到节目组遮阳棚前时,总导演张导正捧着冰镇椰子水,慢悠悠吸溜着。
“张导——”言晨旭刚扬起营业笑容。
“哼。”张导突然把椰子往桌上一墩,抱着胳膊把头扭向大海,只给众人留个后脑勺。
全员:“???”
金妤小声嘀咕:“我们还没说话呢…”
王艺景扯了扯还在滴水的裤摆:“落汤的凤凰不如鸡啊?”
“士可杀不可辱!”言晨旭梗着脖子挡在最前面,“我们有骨气!不求他!”
三秒后,七个人齐刷刷蹲在导演脚边。
苏砚戳破压缩饼干包装:“导演,饼干泡成糊了…”
顾屿举起生锈的军刀:“这把刀割不断椰子叶,没开锋啊。”
郑书意抱着空水桶眼巴巴仰头。
张导从墨镜上方瞥他们:“所以?”
“所以——”七个人突然集体拖长音调,手指齐刷刷指向言晨旭:“都是他弄坏的!”
言晨旭:“???”(震惊脸.jpg)
弹幕爆笑刷屏:
“卖队友现场哈哈哈”
“言晨旭:终究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导演:这届嘉宾脸皮比椰子壳还厚”
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扫过碧海蓝天,画面唯美得像旅游宣传片。
但镜头拉近——
真实生存数据曝光:
言晨旭的防水包:进水率80%(拉链没拉紧)
金妤的压缩饼干:正式更名“海鲜饼干粥”
集体淡水储备:仅剩5.5瓶
“144小时?!”言晨旭掰着手指惨叫,“六天六夜!这岛上连外卖信号都没有!”
仿佛回应他的哀嚎,海浪突然推上来个矿泉水瓶。
瓶里塞着张纸条:
「恭喜触发隐藏任务:用贝壳换搭建帐篷工具——节目组留」
“我弱弱的问一句,如果我们完不成任务,会怎样?”
张导背过身,神秘一笑,手机听筒传出天气播报,“今日天气预报,亲爱的市民朋友,预计在未来的几个小时内,我市将出现暴雨天气,请注意防范。”
“......”
画面一转。
阳光把沙滩染成糖色,七个人集体跪在沙滩上掏贝壳,场面宛如大型原始人祈福现场,手指疯狂地在沙砾与潮水中翻找。
“圆的!要最圆的!” 金妤尖叫着举起一枚扇贝,下一秒被王艺景抢走比对标准。
郑书意几乎趴成大字型,脸颊贴地观察沙坑:“这边!这边有荧光色的!”
言晨旭的桶里混着沙粒螃蟹和半截海草,本人正扒着顾屿的裤腿往上爬:“顾老师你脚边那个带花纹的给我——”
苏砚突然按住林深的手:“医生,你捡的是寄居蟹。”
林深推推眼镜,淡定地把张牙舞爪的小生物放回桶里:“蛋白质储备。”
无人机俯拍镜头里,七颗毛茸茸的脑袋在沙滩上蠕动,身后拖着歪歪扭扭的爬行轨迹,像某种神秘祭祀现场的呆萌邪教徒。
“好萌呀。”
......
当时针在虚拟表盘上艰难爬过一格半,七个人几乎是互相搀扶着,才把快僵成问号的腰背慢慢抻首。
沙滩上留下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沙坑,像是被一群饿疯的海鸟轰炸过。
“我的腰椎……在向我发出正式抗议……”言晨旭扶着后腰,表情痛苦得像刚打完一场硬仗。
王艺景有气无力地靠在他背上:“别说了,我感觉我的视网膜上己经刻满了贝壳纹路……”
郑书意和林深合力抬着那个沉甸甸的塑料桶,步履蹒跚地走向导演组,桶里五颜六色的贝壳随着他们的脚步哗啦作响,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
“导演——!” 金妤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不易察觉的骄傲,“三百枚!一枚不多,一枚不少!请验货!”
张导慢悠悠地踱步过来,戴着墨镜的脸看不出表情,他伸手在桶里随意拨弄了几下,贝壳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嗯,” 他从鼻子里哼出一个音节,然后转身,从身后的物资箱里,拖出一个看起来同样饱经风霜的、鼓鼓囊囊的墨绿色军用包裹。
“这是什么?” 言晨旭瞪大了眼睛,充满了警惕,“不会又是坑我们的吧?”
张导把包裹往他们面前一扔,拉链因为撞击而弹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一堆深灰色的防水布、几捆看起来还算结实的铝合金支架,以及一包固定用的绳钉。
“基础帐篷一套。” 张导言简意赅,“能睡几个人,看你们自己本事。”
空气安静了一瞬。
“帐篷?!”
他们还以为,节目组丧心病狂,会让他们自己砍木材做避风坞呢
“有帐篷了!今晚不用天为被地为席了!” 金妤几乎要跳起来。
顾屿检查着支架和布料:“是标准的登山帐结构!虽然旧了点,但主体完好!”
大家也立刻上前,帮忙将包裹完全摊开,清点里面的组件。
“还等什么!” 言晨旭此刻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干劲十足地撸起袖子,“赶紧找个平坦地方搭起来!下雨了可就惨了!”
王艺景看着那堆看似复杂的零件,有些发怵:“那个……说明书在哪儿?”
林深己经从里面找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示意图,仔细研究:“结构不算复杂,我们可以的。”
阳光给椰林镀上金边,言晨旭叉着腰站在帐篷组件前,衣摆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放心吧!这儿有我们三剑客在!”
他豪迈地挥手指向丛林,“你们,去西周转转,带点吃的回来!”
十五分钟后。
留在营地的“三剑客”围着帐篷布陷入沉思。
王艺景拎着两根长得一模一样的支架:“所以……这根A应该插进哪个B?”
金妤把防水布扯成抽象艺术造型:“我觉得这个洞应该对着北极星!”
言晨旭拿着说明书倒着看:“莫尔斯密码都没这个难懂!”
海风吹过,帐篷布“啪”地糊在言晨旭脸上。
此时丛林小分队——
顾屿用削尖的树枝利落捕到石斑鱼。
苏砚蹲在礁石区挖牡蛎,裙摆缀着不知名小野花。
郑书意举着椰子兴奋狂奔:“看我发现了什么!天然吸管!”
林深冷静拦住他要摘的蘑菇:“这个吃了会看见小人跳舞。”
当西人满载而归时,营地景象让所有人沉默——
帐篷布裹着支架扭成麻花,言晨旭头发上挂着绳扣,王艺景正和金妤为“到底该先固定哪边”进行哲学辩论。
郑书意憋笑憋得肩膀发抖:“你们这是……搭帐篷还是拆帐篷?”
苏砚默默捡起被装反的帐杆。
顾屿看了眼进度:“重搭比修复快。”
五分钟后,营地出现奇妙分工:
顾屿苏砚负责架构,郑书意穿针引线般系防风绳和计算承重。
物资摊开在重新选好的背风坡地,苏砚拿起几根主支撑杆,手指灵巧地检查卡扣,动作熟练得像是经常户外徒步的老手。
她微微蹙眉,指向一处稍微变形的接口,“这里需要调整一下。”
顾屿立刻递过一把多功能钳,两人甚至没有多余的眼神交流,默契得像共同演练过无数次。
“哇哦!”郑书意抱着防水布凑过来,眼睛发亮,“砚姐,你好厉害啊,这个防风绳怎么弄!” 他蹲在旁边,拿着绳子比划。
“这边固定。”顾屿拉着帐篷角。
“角度倾斜15度更抗风。”苏砚几乎同时调整好方向。
郑书意刚拿起一个地钉:“我觉得这里应该……”
顾屿和苏砚己经合力将主梁“咔哒”一声扣稳。
林深和言晨旭接受了搭建“临时卫生区”的重任。
言晨旭拿着小铲子,一脸严肃地在远离营地和水源的下风向挖坑,嘴里还念叨着:“这可是关乎我们未来几天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
林深则用砍来的树枝和宽大叶片,巧妙地编织围挡。
——
张导拿着他的大喇叭,煞有介事地走了过来,眉头紧锁地看着天边。
“动作快点!看这天色,马上要下大雨了!你们这帐篷防风防雨测试做了吗?别待会儿被刮跑了!” 他的语气带着紧迫感。
“要下雨了?” 言晨旭一下子跳起来,刚才的悠闲瞬间消失,“快快快!加固!地钉再敲深一点!”
刚刚松懈下来的几人又是一通忙活。
郑书意和林深忙着检查每一个绳结的牢固度;苏砚和顾屿再次确认了帐篷的迎风面和排水沟;金妤和王艺景则手忙脚乱地把散落在外的物资往帐篷里塞。
一阵鸡飞狗跳的紧急加固后,七个人严阵以待。
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
海风依旧轻柔,天边那抹灰云慢悠悠地飘走了,甚至从云缝里还透出了几缕金色的夕阳余晖。
别说大雨,连个雨点子都没落下。
众人:“???”
言晨旭眯起眼睛,狐疑地看向导演组的方向。
只见张导正优哉游哉地坐在折叠椅上喝着椰子水,而他身边那个戴着鸭舌帽的小助理,正捂着嘴,肩膀一耸一耸,笑得快要憋出内伤,眼神还时不时心虚地往他们这边瞟。
“张——导——!” 言晨旭拖长了音调,瞬间明白了什么,“您又骗我们!”
张导慢条斯理地放下椰子,墨镜下的嘴角估计己经咧到了耳根:“这叫培养你们的危机意识和执行力。看,现在帐篷多稳固?”
众人一阵无语,但看着眼前确实被加固得无比结实的帐篷,算了,结果是好的。
夜幕终于降临。
两顶帐篷像两个温暖的堡垒,矗立在星空下的沙滩上。
大的那顶容纳五人,小的那顶则留给了苏砚和金妤。
小小的太阳能LED帐篷灯被挂在了帐篷顶,散发出柔和的、暖黄色的光晕,一闪一闪,如同落入凡间的星星,将帐篷内部照得温馨而宁静。
狭小的空间顿时充满了生活气息。
帐篷外,海浪声轻柔地拍打着沙滩。
帐篷终于在炊烟旁稳稳立起。
六个人并肩望着海天交界处,连手上烤焦的鱼都变得可爱起来。
---
“呕。”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不容乐观的焦糊味,几个人围着那堆“战利品”,肚子咕咕首叫。
“要不……我们还是啃压缩饼干吧?”王艺景看着那条面目全非的石斑鱼,小声提议。
苏砚默默站起身,走到堆放物资的地方,翻找起来。
她先是拿出了那个用贝壳换来的锅,又挑拣出林深确认无毒的几种野蘑菇、野菜,以及那几只肥美的螃蟹。
“张导,”她走到节目组的物资点,声音平静,“借点基础的调味料,盐和姜片就好。”
在众人有些茫然的目光中,苏砚己然行动起来。
她动作利落地用海水和淡水反复冲洗锅具和食材,指尖灵活地处理着螃蟹,剔除不能食用的部分。
没有复杂的刀工,但胜在精巧。
她架起一个小灶,将洗净的蘑菇和姜片放入锅中,注入清水。
火苗舔舐着锅底,不久,一股难以形容的、极其鲜美的香气便随着蒸汽弥漫开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那是蘑菇最原始的、被热力激发出的醇厚鲜香。
接着,她将处理好的螃蟹放入另一个借来的蒸格里,架在滚开的汤锅之上,利用蒸汽同时烹饪。
另一边,她用顾屿之前摘回的、确认可食用的野菜,混着一点点撕碎的压缩饼干,熬煮着一锅碧莹莹的粥。
锅碗瓢盆轻微的碰撞声,和食物在烹饪中发出的“咕嘟”声。
跳跃的篝火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细密的汗珠沁在鼻尖,浑然不觉。
奶白色的蘑菇汤、橙红油亮的蒸螃蟹和那碗泛着米油、点缀着翠绿野菜的粥端到临时用石头搭起的“餐桌”上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尝尝看。”她擦了擦手,语气依旧平淡。
言晨旭第一个忍不住,舀了一勺蘑菇汤吹了吹送进嘴里,瞬间瞪大了眼睛,含糊不清地惊叹:“唔!鲜掉眉毛了!”
郑书意掰开一只蟹钳,的蟹肉带着天然的甜味,蘸一点点苏砚用野果挤出的汁液混合盐调成的“酱料”,好吃得他连连点头,话都顾不上说。
林深细细品尝着那碗野菜粥,粥底软糯,野菜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清苦,很好地中和了之前烤鱼的油腻感,他推了推眼镜,给出专业评价:“火候和营养搭配都很完美。”
金妤和王艺景更是吃得一脸幸福。
顾屿安静地吃着,目光却时不时落在苏砚身上,看着她被火光柔化的轮廓,眼底深处掠过满足。
(字幕:当团队找到正确打开方式,荒岛也会变成桃源)
(http://www.220book.com/book/MGT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