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诀》的正式录制,定在承宇工作室最顶级的录音棚。为了还原盛唐的恢弘意境,陆承宇不仅邀请了国家级民乐演奏团队,还特意从博物馆借来了复刻版的唐代编钟——当那套青铜质地的编钟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录音棚角落时,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钟体的纹饰上,仿佛瞬间将人拉回千年前的长安宫殿。
“这套编钟的音色比现代仿制乐器更厚重,能更好地撑起歌曲开篇的‘盛世感’。”陆承宇指着编钟,向林晚星和民乐团队解释,“前奏部分,先用编钟敲出稳定的节奏,琵琶和古筝随后切入,营造出‘朱雀大街车水马龙’的画面;到了副歌,二胡和筚篥加入,强化情感张力,突出女主的坚韧。”
林晚星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发紧。虽然demo己经得到剧组认可,但真正站在专业民乐团队面前,她才意识到自己对“古风唱腔”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代流行歌曲的演唱方式,讲究气息流畅、咬字清晰,而古风歌曲尤其是带有戏腔的段落,更注重“韵味”与“留白”,需要用婉转的腔调和细腻的咬字,传递出“长安风骨”里的沉郁与豪迈。
第一天的录制,果然遇到了难题。当民乐团队奏完前奏,林晚星开口唱主歌“朱雀街前花似雪,曲江池畔月如钩”时,录音棚外的陆承宇立刻皱起了眉。她的声音清亮柔和,把“长安繁华”的柔美唱了出来,却少了几分“繁华背后暗藏危机”的厚重感;到了副歌的戏腔部分“长安月,照过谁的离别”,她刻意模仿的戏腔显得生硬,像是在“唱流行歌时强行拐调”,与民乐的古韵格格不入。
“停一下。”陆承宇按下通话键,语气温和却坚定,“晚星,你试着把气息沉得再深一点,咬字时不要太‘飘’,比如‘雪’和‘钩’这两个字,尾音可以稍微拖长,带一点戏曲里的‘润腔’,让情绪更沉。”
林晚星摘下监听耳机,脸上露出一丝懊恼。她知道陆承宇说得对,自己太急于“唱好”,反而忽略了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核。“对不起,我再试一次。”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剧本中沈知意站在朱雀大街上,看着家族车马被查抄的场景——昔日繁华如过眼云烟,那种“美好破碎”的怅然,瞬间涌上心头。
第二次演唱,她的气息明显稳了许多,咬字也多了几分克制,但戏腔部分依旧显得突兀。录音棚外,民乐团队的琵琶手忍不住低声和陆承宇说:“林小姐的嗓音条件很好,但戏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靠模仿就能到位的,尤其是‘转音’和‘归韵’,讲究‘字正腔圆’又‘虚实结合’。”
陆承宇点点头,示意暂停录制。他走进录音棚,递给林晚星一杯温水:“别急,我们先不录了,先解决唱腔的问题。”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提前联系了三位擅长古风戏腔的歌手,其中还包括以“戏腔见长”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老师,“下午王老师会过来,她会从最基础的‘咬字发音’和‘戏腔技巧’教你,咱们慢慢来。”
林晚星心里一暖,原本的焦虑消散了大半。她知道,陆承宇为了这首歌付出了多少心血——从借编钟到请民乐团队,再到联系专业老师,每一步都考虑得细致入微。“谢谢你,陆老师。”她握紧水杯,语气坚定,“我一定会尽快掌握的,不会让大家失望。”
下午两点,王老师准时来到工作室。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艺术家,一开口就带着浓厚的戏曲韵味:“戏腔不是‘唱歌加拐调’,而是要‘以情带腔’。比如《长安诀》里的‘长安月’,‘长’字要‘提气’,‘安’字要‘落韵’,‘月’字要‘收声’,三个音连起来,要像画一条曲线,有起有伏,才能唱出‘月光洒在长安街头’的意境。”
王老师从最基础的“五音西呼”教起,拿着戏曲唱本,逐字逐句地教林晚星练习。林晚星学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标注:“‘离’字,舌尖抵上齿背,气息从鼻腔出,带点虚声”“‘别’字,尾音往下沉,像叹气一样,传递离别之苦”。她还特意下载了十几种传统戏曲选段,从京剧的《贵妃醉酒》到昆曲的《牡丹亭》,反复听,反复模仿,就连吃饭时,都在对着镜子练习口型。
最让她头疼的,还是“长安月,照过谁的离别”这句戏腔。其中“照过谁”三个字的转音,需要在短短一秒内完成“提气—转调—落音”的动作,既要保持戏腔的韵味,又不能显得刻意。为了唱好这三个字,她在录音棚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反复练习,从下午三点一首练到傍晚六点,嗓子渐渐开始沙哑,动荡不安的桓玄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连喝水都带着刺痛感。
陆承宇路过走廊时,看到她捂着喉咙,还在小声哼唱,立刻皱起了眉。他快步上前,把一杯刚泡好的润喉茶塞进她手里:“别这么拼,先休息半小时,嗓子坏了反而影响进度。”他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发现有些发烫,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你己经做得很好了,不用逼自己太紧。”
林晚星摇摇头,倔强地把润喉茶喝完,又拿起唱本:“不行,这句是副歌的核心,唱不好整首歌的情感就立不住。《长安诀》对我太重要了,我必须做到最好。”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剧组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挑战——如果连戏腔都驾驭不好,何谈拓宽音乐风格,何谈成为“顶级创作歌手”?
陆承宇看着她眼里的执拗,没有再劝,只是默默站在一旁,等她练累了,就递上润喉糖;等她声音沙哑了,就重新泡一杯润喉茶。夕阳透过走廊的窗户,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润喉茶的清香和反复哼唱的戏腔片段,单调却又充满力量。
不知练了多少次,当林晚星再次唱出“长安月,照过谁的离别”时,转音终于变得自然流畅,戏腔的韵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怅然,与歌词的情感完美契合。她惊喜地回头,正好对上陆承宇的目光,两人都忍不住笑了——那是一种“攻克难关”后的默契与释然。
接下来的几天,录制进度明显加快。林晚星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古风唱腔”——主歌部分用流行唱法打底,咬字清晰却不失厚重,传递出“回忆繁华”的细腻;副歌部分融入戏腔,却不刻意追求“原汁原味”,而是用现代的发声技巧中和传统戏腔的晦涩,让旋律既有古风韵味,又符合当下听众的审美;尤其是间奏箜篌响起后,她的嗓音渐渐拔高,从“故梦里藏着谁的热血”到“初心不熄灭”,每一个字都充满力量,把沈知意“柔中带刚”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录制到最后一段副歌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民乐团队的编钟手不小心多敲了一个音,原本应该是“锵—锵—锵”的节奏,变成了“锵—锵—锵—锵”。就在所有人以为要重录时,林晚星却凭着本能,在多出来的那个音里,加了一个短促的转音,不仅没有破坏旋律,反而让“执剑誓守山河”这句歌词多了几分“临危不乱”的气势。
录音结束后,整个录音棚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秒钟后,民乐团队的负责人率先鼓起掌,激动地说:“林小姐真是有天赋!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加上对歌曲的理解,完全不像刚接触古风戏腔的新人,这首歌一定会火!”
王老师也笑着点头:“‘以情带腔,以腔传情’,你己经做到了这八个字,比很多唱了多年古风歌的歌手都要到位。”
林晚星看着录音棚里的所有人,眼眶有些发热。她知道,这首歌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陆承宇的精心策划,王老师的耐心指导,民乐团队的专业配合,还有自己无数个日夜的练习,少了任何一环,都不会有现在的《长安诀》。
陆承宇走到她身边,看着调音台上的录音文件,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辛苦了,现在可以松口气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接下来是混音阶段,我们会把民乐和你的 vocals 完美融合,争取让每一个音符都带着‘长安的味道’。”
林晚星点点头,看着窗外的夜空,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仿佛己经能想象到,当《长安故梦》播出时,观众听到《长安诀》的瞬间,会被带入那个繁华又悲凉的长安世界,会感受到沈知意的挣扎与坚守。而对她自己而言,《长安诀》不仅是一首影视主题曲,更是一个里程碑——它证明了她有能力驾驭不同风格的音乐,有能力从“小情小爱”走向“家国大义”,有能力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更多可能。
当天晚上,林晚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录音棚的照片,配文:“《长安诀》录制完成,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不负遇见,不负期待。” 很快,李姐、王老师、民乐团队的成员都纷纷点赞评论,字里行间满是祝福与认可。
躺在床上,林晚星却没有立刻睡着。她戴上耳机,再次听了一遍《长安诀》的初混版——编钟的厚重、琵琶的婉转、二胡的深情,还有自己带着戏腔的嗓音,交织在一起,像一幅缓缓展开的长安画卷。她知道,这只是《长安诀》旅程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混音、后期、宣传,还有《长安故梦》的播出,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这首歌的一切,也迎接属于自己的、更广阔的音乐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HW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