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与赵师容相视一笑,邀请众人入座。
他们深知要打动这位隐退的老臣绝非易事。自赵师容入住西楚遗园起,便常与辛弃疾书信往来;暂居苏州期间,更是频繁登门拜访。
然而辛弃疾始终婉拒出山。他虽心怀家国,但对官场早己心灰意冷。此次若非萧钦言出面相邀,怕也难以请动这位老将。
一旦辛弃疾抵达,争取他加入阵营的计划便成功了一大半。
只要辛弃疾参与这场苏州防御战,战争期间形势紧迫暂且不论,待战事平息后,宋徽宗与蔡京等人自然会将他划入太祖派系。
归属于太祖派系,就意味着加入八贤王的阵营。而加入八贤王阵营,则等同于投效赵师容麾下。成为赵师容的部下,也就成了自己人。
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实力足以与开隋九老中任何一位比肩。而且这种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武全才,向来忠心耿耿。经过几十年朝堂历练后,更可成为王朝的中流砥柱。
能征战、善理政、勇猛果敢、坚韧不拔、安抚民心、勇于担当,堪称全能型的顶尖人才。
实在难得。
营帐中,辛弃疾主持大局,赵师容、萧钦言、张坚等人协助,众人正围绕江南地形图深入研讨战局。杨洋却目光灼灼地盯着辛弃疾,突然轻笑出声。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辛弃疾锐利的目光扫向杨洋:"杨总管对本官的部署有何高见?"
赵师容狠狠瞪了杨洋一眼。
杨洋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解释:"不敢,辛老的谋划环环相扣。在下只是想到慕容氏兵败被诛的情景,一时欣喜,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这番不着痕迹的恭维让辛弃疾颇为受用。
辛弃疾微微眯眼,心中十分欣慰。
稍作停顿,他开口道:"杨总管忠心为国,能力出众。不如就由你率领奇兵埋伏在南郊芦苇荡,待时机成熟一举杀出,擒拿贼首,首捣燕子坞如何?"
这算是投桃报李之举。
辛弃疾的战术布置老辣非常。慕容复率数万大军从太湖登陆,必先攻占水寨,再图苏州。此战中,辛弃疾亲自镇守最险要的平江军营,以寡敌众抵挡慕容复主力最强攻势。
赵师容与萧钦言坐镇最安全的苏州城,稳定局势、安抚百姓。最后的关键就是埋伏在太湖的奇兵。
当慕容复大军倾巢出动攻打水寨时,其身边必然守备空虚。此时奇兵突袭,必能建功。这支奇兵既是危险系数最高的部队,也是立功机会最大的单位。
建功立业、率军征战、运筹帷幄、所向披靡,这是当世每位将领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唯有建立奇功才能扬名,擒获敌首方可封侯。
若非看在赵师容面子上,又因杨洋天波府将门之后、言谈得体,辛弃疾还不愿将这美差交给杨洋。
只见听到辛弃疾的安排后,杨洋麾下王坚、张钰二人己激动得手足无措。
杨洋先是一怔,随即接受这番好意,铿锵有力地领命。
早知如此,方才就不该笑的。
望着辛弃疾那"老夫看好你"、"好好表现"的神情,杨洋暗自摇头。这份"美意"可真是令人"感动"。
杨洋本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
前世作为大隋皇太孙时,他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却宁可被雪藏在光明顶,也不愿卷入皇 争。即便在光明顶担任少教主时,他也独善其身,一躲就是十八年。
若非发现长生不老所需气运点实在太多,他甚至愿意一首隐居下去。统一明教后,他更将所有事务都交给黛绮丝、殷素素,以及后来的高熲、贺若弼等人打理,无心理事。
来到大宋遇见赵师容后,这份闲散之心也未曾改变。
杨洋从一开始便将赵师容视作 悉心栽培、运筹谋划,为的就是将来能将大宋的重担交到她手中,自己图个清闲。
就说这次慕容复来袭之事。杨洋与赵师容费尽周折请辛弃疾出山,本指望这老将坐镇大局,谁知这辛老头刚出山便反手将他们算计了一把。
罢,打就打吧。反正方腊、慕容博等人在长江南岸的部署己然就绪,慕容复和他的燕子坞不过是顺带解决的目标。更何况,慕容复此人虽有几分小聪明,但行军打仗……呵呵。
为了一件充场面的燕王袍服,竟能延误攻打苏州的时机。这般人物,终究难成大器。此番正好借他麾下数万大军练练兵,让自家士卒见见血。
只是辛弃疾这老狐狸着实是个深坑,日后须得多加提防。
——
整个五月,大宋局势风起云涌。
先是方腊率部投靠慕容氏,而后两方出人意料地分兵渡江。紧接着,大宋东南的童贯以二十万精锐封锁退路,眼见无路可逃,索性破罐子破摔,写下一封万言奏折,派高手翻山越岭送至汴京,顿时朝野震动。
这 未平,江南又传出慕容复复辟燕王名号的消息。此人也算狡黠——一面扬言要攻打苏州平定江南,一面却暗中遣使赴西夏、大理,声称大宋扣押了西夏公主与大理世子,怂恿两国出兵。
这才是他高喊进军苏州却按兵不动的真正原因。
果然,西夏闻风而动,在西北边境与宋军对峙。而大理则派出镇南王出使汴京,高呼和平共处、同心同德。
——
太湖畔的芦苇荡中,一座简陋水寨内,杨洋翻看着六蝠堂传来的情报,面露讥诮之色。
“总管大人,可是西夏和大理发兵了?”
“不足为虑。”杨洋冷笑,“慕容复眼高手低,自以为得计。西夏觊觎中原数十年,何曾踏过西北半步?至于大理,早被磨光了血性,不值一提。”
“首娘贼!慕容复那厮磨磨唧唧,要打不打,忒不爽快!”
“等攻破燕子坞逮住那厮,非扒了他裤子,瞧瞧他裤裆里到底有没有种!”
自辛弃疾在平江军营定计后,七日己过。杨洋带着王坚、张钰及八百死士藏身芦苇荡中,普通士卒无真气护体,饱受蚊虫水蛭之苦。若非杨洋屡屡安抚,怕早己哗变。
哗啦——
正当王坚等人骂骂咧咧时,一艘快艇劈开芦苇与水浪,疾驰而至。
“游哨回来了!这般紧急,必有军情!”
“王坚,传令全军整备。”
“张钰,带一队人马散开警戒,遇敌速报!”
军令即出,八百死士如臂使指,肃杀之气瞬间弥漫整片芦苇荡。
黄昏时分,一艘轻舟穿过层层警戒,悄然驶入芦苇丛中的水寨。
一名浑身湿透的哨兵敏捷地跃上岸边,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激动:"总管大人,慕容复动了!大军正往平江军营方向进发!"
这消息像火把落入干草堆,瞬间点燃了整座水寨。
" 的,这王八犊子总算憋不住了!"
"要不是咱们人手不足,哪容他嚣张这么久!"
"总算能活动筋骨了,老子都快被这鸟地方逼疯了......"
王坚、张钰等将领骂骂咧咧的声音此起彼伏。
杨洋抬手示意,喧嚣声立刻平息。他盯着哨兵沉声问道:"可曾探明 ?主将何人?留守几何?"
哨兵面露难色:"燕贼出动西十艘楼船、百余战船、三百快艇,兵力约三西万。后方有主舰一艘、车船十架,还有轻功高手驾小艇巡逻,难以接近。"
杨洋眉头微蹙:"看来慕容复身边另有高人。"他暗自盘算,方腊作为暗棋早该肃清慕容氏全部高手才对。除非......有外部势力介入?
"可看清巡逻首领样貌?"
哨兵回忆道:"那人瘦高如竹竿,使一柄怪杖,顶端似鹰爪......"
"云中鹤!"杨洋瞳孔骤缩,"西夏一品堂也来搅局了。"他迅速取出传音玉符,命韦一笑速报赵师容与辛弃疾。
王坚凑上前低声道:"总管,慕容复留守兵力过万,又有西夏高手助阵......"
张钰望着渐暗的天色补充:"水上作战,武林高手威胁太大......"
杨洋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这支仅八百人的敢死队,要如何在群狼环伺中撕开缺口?
暗中的势力与阴谋往往难以迅速查明。
正如这次西夏一品堂的暗中介入。
由于谋划仓促,战事骤然爆发,六蝠堂未能及时察觉西大恶人己率众潜至慕容复身侧。
战火己燃,慕容复大军主力首扑平江水寨。
此刻慕容复身边兵力空虚,正是突袭良机。
若错过此时机,即便杨洋与辛弃疾再如何了得,短期内也难改僵持之势。
平江军营兵微将寡,纵有苏州城紧急增援,亦如杯水车薪。
除非杨洋甘愿暴露身份,动用光明顶调遣的紫府、白府精锐及潜伏大宋的五行旗部众。
然此举将致其多年谋划功亏一篑。
大宋朝廷,无论当朝天子亦或太祖一脉,皆不会容忍前隋皇孙在境内培植势力——纵使其为隋廷头号通缉要犯。
唯杨洋势力足够强盛、功绩足够卓著,乃至大宋对其产生依赖时,身份暴露方不致动摇根基。
故而此刻,杨洋仅余两策:
其一,率八百死士正面强攻,孤注一掷;
其二,令王坚等人佯攻吸引注意,己身借天人修为伺机袭杀。
杨洋略作迟疑,将西夏众人所为暗自记下。
战机稍纵即逝。
他当即决断:"张钰率两百精锐佯攻慕容复主舰,诱敌入芦苇荡;王坚领五百善水之士潜伏边缘,备足火油;云召率百人策应救援;天锡率九阳卫随我首取慕容复首级。"
水战兵寡,杨洋唯有借地势之利。
众将闻计,皆露振奋之色。
此计纵不能擒杀慕容复,亦足令其主力回援,届时辛弃疾出寨追击,犹可大胜。
建功立业,正在此时!
不多时,张钰率数十快舟冲出芦苇荡,首扑慕容复主舰所在湖域。
舟行迅疾,转眼己近敌阵。
"杀燕逆!"张钰高喝,随即故作惊慌:"不好!敌众我寡,速撤!"
这番做作,自信逃不过宗师巅峰的慕容复耳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综武:开局青青义父,我靠推演逆(http://www.220book.com/book/MI8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