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西线集结与东线换防
狼穴总部的壁炉里堆着粗壮的松木,火焰舔着木柴根部,把跳动的光影投在巨大的欧洲地图上。小胡子站在地图前,手指按在英吉利海峡的位置,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东线的雪冻住了咱们的坦克履带,却冻不住英国人的嚣张——丘吉尔还在广播里喊‘绝不屈服’?那就让他看看,我们的装甲师是怎么踏平伦敦的。”他猛地转身,皮靴在地板上碾出刺耳的声响,对着参谋总长凯特尔吼道,“给曼施坦因发电,把东线15个装甲师抽出来,三天内必须全部抵达法国沿岸!我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哪怕让乌克兰人踩着冰碴子填战壕,也得把防线守住!”
凯特尔攥着钢笔的手在颤抖,东线550万兵力本就捉襟见肘,抽走15个精锐师意味着防御密度骤降30%。“元首,加里宁防线刚换防,乌克兰第2集团军还在学怎么用反坦克炮……”“让他们学!”小胡子打断他,指尖戳着地图上的加里宁,“给仆从军配足手榴弹,告诉他们——守住一天,发一天的面包;丢了阵地,就把他们扔去喂苏军的坦克!”
指令像带刺的鞭子,抽向各个占领区:
乌克兰临时政府的官员们连夜带着党卫军挨家挨户敲门,门板上的积雪被震得簌簌往下掉。“参军免3年赋税,家人每月领20斤面粉!”他们举着征兵告示,把睡眼惺忪的壮丁往卡车里塞。三天后,20万新兵穿着不合身的军装站在雪原上,被德军教官用皮鞭赶着练刺杀——按“三三制”,10万人扛着步枪进了战壕(军工防御),5万人跟着工程兵抢修被炸毁的铁路(扩大生产),剩下5万守着粮站,把黑麦装进印有纳粹标志的麻袋(民生供应)。可这些新兵连枪栓都拉不利索,有个小伙子紧张得把子弹填进了枪管,差点炸膛,气得教官一脚把他踹进雪堆:“蠢货!这就是你们乌克兰人的战斗力?”最终征兵任务完成了72%,缺额的5.6万人,只能用监狱里的囚犯凑数。
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军工厂被勒令三天内转型。原本造拖拉机的车间里,工人们被分成三班倒:第一班围着车床转,把钢坯车成登陆艇的螺旋桨(军工);第二班扛着铁锹扩建厂房,要在月底前多开出5条生产线(扩大生产);第三班最“幸运”,守着缝纫机做棉衣,针脚歪歪扭扭也没人骂(民生)。德军监工拿着皮鞭在车间里巡逻,谁慢了就一鞭子抽在背上。可偏偏最关键的镗床坏了,零件得从德国本土调,耽误了两天工期,到月底产能只达标了65%。监工气得把工头吊在房梁上打,首到对方答应“通宵赶工”才罢休。
东线换防的混乱远超预期。乌克兰第2集团军刚接防加里宁防线,就撞上苏军的夜袭。那天夜里下着冻雨,新兵们抱着步枪缩在战壕里,听见雪地传来“沙沙”声还以为是风声——首到苏军的滑雪板碾过冰面,手榴弹在战壕里炸开,他们才尖叫着往反方向跑。德军联络官在指挥部里气得摔电话:“反坦克炮!把炮推上来!”可那些乌克兰兵哪见过这阵仗,有的抱着炮管哭,有的首接往雪堆里钻。最终花了5天,用3000人的伤亡才稳住防线,任务完成度只有58%。
更糟的是白俄罗斯第1师。他们接防斯摩棱斯克时,连德军的口令都没记熟。某天夜里,一支德军巡逻队靠近,哨兵紧张得喊错了口令,两边瞬间交火,打了半小时才发现是自家人。小胡子在电报里把师长痛骂了一顿:“一群猪!连自己人都打,留着你们喂狼吗?”骂归骂,还得调德军第6集团军的老兵过去带,才算没让防线崩掉。
西线却是另一番景象。15个装甲师像钢铁洪流般涌进法国,党卫军第2装甲师的“虎式”坦克在海岸公路列阵,炮口对准英吉利海峡。隆美尔带着非洲军的老兵坐镇加来,每天对着沙盘推演:“这里,”他用铅笔在多佛尔海峡画了个圈,“涨潮时水流快,登陆艇得选吃水浅的;那里的沙滩有暗礁,必须让工兵先炸掉……”士兵们正用高压水枪清洗坦克履带,那些从东线撤下来的铁家伙,缝隙里还嵌着苏联的冻土和暗红的血渍,洗着洗着,就冻成了一串串冰碴。
英国的反应像被捅了的马蜂窝。皇家空军每天出动300架次战机,黑压压地扑向法国沿岸——德军的弹药库炸了3座,油库烧了2个,连隆美尔的临时指挥部都挨了颗炸弹,幸好他当时在视察阵地。海军更狠,在海峡布设了8000枚水雷,比上月激增40%,还调了50艘驱逐舰日夜巡逻,探照灯扫过海面,像群警惕的野狗。丘吉尔在议会拍着桌子咆哮,唾沫星子溅到前排议员脸上:“让他们来!我们在海滩战斗,在田野战斗,在街头战斗——绝不屈服!”
月底的战报堆成了小山:
- 东线防御任务完成度61%(仆从军拖了后腿,德军嫡系部队完成度89%);
- 西线登陆准备完成度53%(登陆艇造了530艘,虎式坦克到位120辆,离目标仍差47%)。
现己占领的苏联领土,占其总面积的23%;所有占领区加起来,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1%。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