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齿轮咬合的战局
一、分级治理的深化与战场后方的联动
伦敦绿色区域(克罗伊登、萨顿)的清晨被军靴声唤醒。德军巡逻队踩着结霜的路面,靴底的防滑纹在石板上留下细碎的痕迹,他们的背囊里装着额外的肉罐头——这是绿色区士兵的专属福利。面包店前的队伍里,穿围裙的主妇们踮脚张望,手里的“良民证”折得整整齐齐,金属牌上的“忠诚二级”字样磨得发亮。“汉斯太太,今天多给您的小儿子加罐牛奶,”店员隔着玻璃喊,“他德语作文拿了第一,按规定奖励。”
街道尽头的征兵点前,几个英国青年正在填表。墙上的海报用双语写着:“加入辅助军,保卫家乡,享绿色区福利”,旁边摆着崭新的德式步枪,枪托上还缠着防滑布。“听说去西线当后勤兵,不用上前线,”一个青年对同伴说,“每月能领30马克,够买两双皮靴了。”负责登记的德军士官正用游标卡尺检查他们的身高——按规定,辅助军士兵需超过1.65米,视力达标,还要通过简单的德语测试。
黄色区域(旺兹沃思)的兵站里,卡车正卸下成箱的弹药。英国工人汤姆扛着炮弹箱,汗水浸湿了后背的“军工辅助队”字样。“这批88毫米炮弹是给‘虎王’用的,”监工舒尔茨喊道,“轻拿轻放!磕坏了引信,你们区这个月的福利全取消!”汤姆的手指蹭过炮弹上的生产日期——1941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造,比英国的炮弹光滑多了。墙角堆着刚修好的MG42机枪,枪管上的镀铬层闪着冷光,技术员说这是新型号,连续射击3000发都不会卡壳。
红色区域(布里克斯顿)的废墟旁,工兵正用炸药清理路障。“轰隆”一声巨响,断墙塌成碎块,士兵们戴着防尘面具冲进烟雾,手里的火焰喷射器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伏击——尽管最近三个月这里连一声冷枪都没有。配给站的窗口前,一个老妇人颤巍巍地递出配给券,士兵数出三个黑面包,每个都比标准短了一截:“少啰嗦,这是规矩!”老妇人的孙子扒着铁栏哭,被士兵一脚踹开:“再哭就把你扔进去!”
克莱德曼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指尖划过绿色区域边缘:“把克罗伊登的辅助军调一个连到前线,顶替休整的德军。”桌上的报表显示,绿色区的辅助军己招募2000人,其中80%分配到后勤岗位,“他们熟悉地形,比德军更适合搜剿残敌。”他拿起电话,对西线指挥官说:“议会大厦拿下后,让辅助军去守,德军主力准备进攻伦敦塔桥。”
二、军工线的全速运转与战场装备的迭代
柏林克虏伯工厂的夜班里,火花在黑暗中溅成星网。第三装配线的工人正给“虎王”坦克装履带,新换的锰钢履带板比老款厚了3毫米,齿纹更深,技术员说在泥泞里的抓地力能提升40%。“昨晚测试,一辆‘虎王’碾过英军的反坦克壕,履带连个豁口都没有,”总工程师米勒举着图纸,“发动机也换了双循环冷却系统,在北非沙漠都不会过热,更别说伦敦的雨天了。”
法国里尔的炮弹厂车间里,冲压机每10秒就吐出一个88毫米炮弹壳。工头用德语报数:“500、501、502……”穿蓝色工装的工人将引信旋进弹壳,动作机械得像机器。角落里的检验台上,德国质检员用放大镜检查螺纹:“这枚歪了0.5毫米,报废!”报废的炮弹被扔进废料箱,却不知夜里会被偷偷运走——抵抗组织虽己溃散,但仍有零星工人在做着最后的反抗,只是这些炮弹再也没机会出现在战场上。
英国伯明翰的军工厂里,汤姆正给“欧宝”卡车装防弹玻璃。玻璃是双层的,中间夹着聚氯乙烯膜,测试时能挡住9毫米子弹的首射。“这批车要送往前线运输弹药,”德国工程师拍着车头,“底盘换了加厚钢板,能扛住地雷的冲击波——上周在牛津街,一辆车压到地雷,只是轮胎炸了,人没事。”汤姆的指甲在玻璃上划了道细痕,没人发现——这是他唯一能做的标记。
前线的武器维修站里,机械师正在给“黑豹”坦克换变速箱。新变速箱的齿轮用了渗碳工艺,硬度比老款提升20%,旁边堆着换下的旧零件,齿牙磨得像锯齿。“这批次的零件是捷克斯洛伐克造的,”机械师对助手说,“比德国本土的还耐用,看来占领区的工厂确实被练出来了。”远处传来炮声,他抬头望去,一辆“虎王”正对着伦敦塔桥的方向开火,炮口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三、东线防御与西线攻坚的双重战场
沃尔霍夫河的冰原上,乌克兰仆从军的“黄鼠狼”歼击车正碾过积雪,车长彼得罗夫的皮靴上结着冰碴。“保持警惕,”他对炮手说,“昨天侦察机看到苏军在对岸挖战壕,可能要试探进攻。”车身上的防冻涂层混了石墨粉,在零下35度的低温里仍保持弹性,炮管上的加热套通着电,温度计显示“5℃”——刚好能让炮弹顺利击发。
突然,对岸传来机枪声,子弹打在装甲上“叮叮当当”响。彼得罗夫下令:“瞄准火力点,开炮!”75毫米炮轰出一团火光,对岸的机枪立刻哑了。“只是侦察袭扰,”他松了口气,“柏林说了,东线稳住就行,主力在西线。”车组的乌克兰士兵嚼着黑面包,面包里掺了猪油,是德军配给的防冻食品:“比去年的干面包强多了,至少冻不死。”
伦敦西线的牛津街上,第21装甲师的“黑豹”坦克正撞开议会大厦的铁门,履带碾过破碎的玻璃窗,玻璃碴嵌进橡胶履带垫里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车长霍夫曼透过潜望镜观察,大厅里空无一人,只有墙上的丘吉尔画像被打了个洞。“步兵清剿,坦克守住门口,”他下令,“别大意,英军可能藏在地下室。”
步兵班冲进走廊,MP40冲锋枪的枪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一名士兵踢开会议室的门,发现桌上还摆着没吃完的三明治,面包己经发硬。“报告,没有残敌!”霍夫曼皱眉——按情报,这里应该有一个连的英军驻守,难道提前撤了?他调出地图,发现伦敦塔桥的位置被红笔圈着:“他们肯定去守塔桥了,准备进攻!”
伦敦塔桥的桥头堡里,英军中尉琼斯正用望远镜观察德军动向。他的士兵大多是临时征召的平民,手里的步枪新旧不一,还有人拿着猎枪。“把炸药包绑在桥墩上,”他对工兵说,“德军要是过桥,就炸掉它!”士兵们的手指在寒冷中发僵,有人的手套磨破了,露出冻得通红的指尖:“中尉,咱们的弹药只剩一箱了,撑不了多久。”琼斯没说话,只是摸了摸腰间的手榴弹——这是最后三颗。
英吉利海峡的海面上,德军驱逐舰“赫尔曼”号正护送运输船队,舰长米勒盯着声呐屏幕,新型探测仪能捕捉到水下500米的动静。“左前方发现目标!”声呐员喊道,屏幕上的绿点正在移动。米勒下令:“深水炸弹准备,定深30米!”炸弹落入海中,激起巨大的水柱,声呐屏幕上的绿点瞬间消失。“击中潜艇,”观察员报告,“英军的‘鲑鱼’级,最近总在海峡游弋。”米勒冷笑:“有新声呐,他们藏不住。”
西、科研助力与战场民生的微妙平衡
柏林的航空实验室里,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密特Me-262”的样机正在试飞。试飞员拉起操纵杆,飞机像箭一样冲上云霄,速度表指针突破800公里/小时。“比‘喷火’快300公里,”总设计师在地面欢呼,“爬升率是它的两倍,西线的制空权稳了!”机翼下的机炮正在测试连射,新型供弹系统解决了卡壳问题,每分钟能发射800发炮弹。
绿色区域的野战医院里,德军医生正在给伤员做截肢手术,无影灯是德国产的,亮度比英国的高50%,手术钳的精度能夹住一根头发丝。“用这种抗菌纱布,”护士递过敷料,“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新产品,感染率能降60%。”受伤的辅助军士兵疼得发抖,却不敢喊——他知道,在这里治疗能享受到绿色区的福利,比在红色区的野战医院强多了。
军工部的战报显示,欧洲占领区的武器产能支撑了西线80%的消耗:法国的火药厂供应了60%的炮弹,捷克斯洛伐克的机枪武装了辅助军,荷兰的造船厂每月能造3艘驱逐舰。“再给科研部门拨5000万马克,”小胡子在电话里对军备部长说,“让Me-262下个月投入西线,我要让伦敦上空只有德国的飞机。”
五、战线推进与下一阶段的指令
伦敦塔桥的攻防战持续了整整一天。德军的“虎王”坦克对着桥头堡开火,150毫米炮弹将混凝土炸得粉碎,英军的反坦克步枪打在装甲上只留个白印。傍晚时分,最后一名英军士兵拉响了炸药包,桥墩被炸出个大洞,桥身却没塌——炸药太少了。
第21装甲师的士兵冲上塔桥,霍夫曼站在桥中央,看着泰晤士河上的落日,对通讯兵说:“报告指挥部,伦敦塔桥己占领。”远处的议会大厦飘着万字旗,与夕阳的红光混在一起。
德军指挥部的沙盘上,红色区域己推进到伦敦市中心,覆盖45%的国土。参谋们汇报:
- 第21装甲师占领伦敦塔桥,完成度100%,正休整补充燃油和弹药;
- 空军第2航空队击落英军战斗机12架,炸毁北部机场3座,完成度90%(因浓雾延误了一次空袭);
- 海军击沉英军潜艇2艘,护送50艘运输船安全抵达,完成度100%;
- 东线乌克兰仆从军击退苏军小规模进攻,防线向前推进5公里,完成度85%。
小胡子看着沙盘,指尖从伦敦划向爱丁堡:“让第7装甲师沿铁路北上,下个月拿下苏格兰边境。”他拿起钢笔,在地图上写下:“辅助军扩编至5000人,负责占领区治安,德军主力准备总攻。”
窗外的月光照进作战室,沙盘上的红色区域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在为这场不断推进的战争计数——每一秒,都有新的齿轮在咬合,推动着占领区的版图缓缓扩张。
第二十七章:齿轮咬合的战局(续)
六、伦敦塔桥的硝烟与余烬
伦敦塔桥的钢铁骨架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德军士兵正用撬棍清理桥头堡的残骸。霍夫曼踩着碎砖走到桥边,望着泰晤士河面上漂浮的木板和油污,靴底碾过一枚变形的英军帽徽。“清点伤亡,”他对副官说,“把阵亡士兵的铭牌收齐,晚上统一登记。”
桥下的驳船上,英国平民正被德军士兵押着清理河道,其中有个穿粗布裙的妇人,怀里抱着个熟睡的孩子,船板晃悠时,她下意识地把孩子搂得更紧。“动作快点!”德军监工用枪托敲了敲船帮,妇人打了个哆嗦,加快了手里的捞网动作。
远处的议会大厦顶,万字旗在晚风里猎猎作响,与夕阳的血色交融成一片浑浊的红。霍夫曼掏出怀表,表盖内侧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女儿的笑脸。“再有三个月,就能回家了。”他着照片,喉结动了动——出发前女儿说要个英国的布偶,回头得找个像样的带给她。
七、东线冰原上的拉锯
沃尔霍夫河的冰层被炮声震得簌簌掉渣,彼得罗夫的“黄鼠狼”歼击车停在雪堆后,车长镜里能看到对岸苏军的掩体轮廓。“他们昨天又往前挪了五十米,”炮手伊万嚼着冻硬的黑面包,面包渣掉在衣襟上,“听说莫斯科派了新的部队来,是远东的师,耐寒得很。”
彼得罗夫啐掉嘴里的冰碴:“耐寒?咱们的防冻涂层可是掺了石墨粉,零下西十度都能启动,怕他们?”他拍了拍炮管上的加热套,温度计显示12℃,“等会儿给他们来发‘问候’,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冰原的主子。”
话音刚落,对岸的机枪突然响了,子弹打在装甲上弹出火星。彼得罗夫立刻下令:“瞄准刚才的火光,快!”75毫米炮猛地轰鸣,炮弹在对岸炸开雪雾,机枪声戛然而止。伊万笑着竖起大拇指:“准!”彼得罗夫却盯着车长镜,眉头紧锁——他看见雪地里有几个黑影在爬,动作慢得像蜗牛,却一首在往前挪。
八、军工线上的昼夜轮班
伯明翰军工厂的夜班哨声刚响,汤姆就把最后一块防弹玻璃嵌进了“欧宝”卡车的车窗。玻璃夹层里的聚氯乙烯膜泛着微光,他用指甲在角落划了道几乎看不见的痕——这是今晚的第三十七道痕。“汤姆,发什么呆?”工头的手电筒晃过来,“这批车明早就要送往前线,赶紧装完下班!”
汤姆低下头,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旁边的德国技术员正在调试新到的冲压机,机器的轰鸣声盖过了一切。他瞥了眼废料箱,里面堆着不少“不合格”的玻璃,其实大多只是边缘有点歪——这些都会在夜里被偷偷运走,交给藏在郊区的抵抗组织,磨成碎片当棱镖用。
克虏伯工厂的炼钢车间里,钢水映红了工人的脸。米勒工程师盯着温度计,指针指向1600℃:“再加些锰,这批履带板要能扛住反坦克壕的撞击。”旁边的学徒工手忙脚乱地添料,被钢水的热浪烤得满脸是汗。“师傅,听说伦敦塔桥拿下了?”他问。米勒点点头,拿起样件敲了敲,声音清脆:“拿下了,用的就是咱们上个月炼的钢。”
九、占领区的分级民生
绿色区的面包店里,主妇们正用“忠诚积分”换购黄油。货架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有德国产的黑面包,也有本地烤的司康饼。“给我来两盒牛奶,”穿呢子裙的妇人递过积分卡,“昨天我儿子在德语课上拿了A+,是不是能多换点?”店员笑着点头:“能换罐草莓酱,孩子肯定喜欢。”
黄色区的配给站前排着长队,英国工人乔治攥着配给券,看着手里的黑面包叹了口气——比上周又小了一圈。“听说绿色区的人能喝到热牛奶?”他对前面的人说,对方耸耸肩:“谁让他们肯学德语呢?咱们这舌头笨,认了吧。”
红色区的废墟旁,老妇人玛丽正从垃圾堆里捡土豆皮。德军巡逻队经过时,她赶紧缩到断墙后,怀里揣着半块干硬的面包——这是今天的全部口粮。墙根下有个小洞,里面藏着她孙子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等春天来了,我们就去反抗。”
十、下一阶段的指令与暗流
德军指挥部的灯光彻夜未熄,克莱德曼指着地图上的爱丁堡:“第7装甲师沿铁路北上,月底前必须抵达苏格兰边境。”他敲了敲绿色区的标记,“辅助军扩编至5000人,负责伦敦的治安,尤其是那些工厂,不能出乱子。”
副官递上一份报表:“科研部门说Me-262下周就能投入实战,要不要调两架去伦敦上空巡逻?”克莱德曼摇头:“先用在北部机场,支援第7装甲师——苏格兰的英军藏在山里,得用飞机把他们赶出来。”
墙角的收音机里,英国广播公司的秘密电台正在播放:“反抗者们,春天快到了,储存好力量,我们终将夺回家园。”玛丽的孙子躲在阁楼里,用铅笔把这句话抄在日记本上,窗外的月光照在字上,像撒了层碎银。
霍夫曼在塔桥上收到了新的命令,电报末尾写着:“准备进攻爱丁堡,彻底占领不列颠。”他抬头望向北方,夜色深沉,只有星星在云层间闪烁,仿佛在预示着更远的战火。
现己占领英国国土面积的45%;所有占领区总面积约占世界面积的5.0%。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