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章:雷霆与陷阱——“B方案”的致命绽放
东线南部的战局,在经历了短暂的顿河沿线收缩与重整后,迎来了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B集团军群精心策划的“B方案”不再停留于图纸和预案,其冷酷的齿轮开始全速转动。整个作战思想的核心,从夺取斯大林格勒这座城池本身,彻底转变为以城为饵,猎杀苏军有生力量,旨在通过一场大规模的围点打援战役,摧毁苏联在南线的战略预备队。
一、 铁壁合围与“幽灵”绞索
保卢斯元帅的第6集团军和霍特装甲兵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构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紧密包围圈。他们的任务不再是代价高昂的攻城突击,而是转变为高强度封锁。
* 持续压力: 德军炮兵和空军对城内守军(主要为崔可夫将军指挥的苏军第62集团军)的补给线路、通信节点和可疑集结地进行了几乎不间断的轰击。空袭尤其注重摧毁伏尔加河上的渡口和船只,试图最大限度地掐断守军的生命线。
* “幽灵”行动的深化: 空军和远程炮兵的“幽灵”后勤绞杀战升级。侦察机和中队不断搜寻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和公路线,引导轰炸机进行精准打击。但与此同时,那条反常的指令仍在执行:允许小规模、看似侥幸的苏军运输队(尤其是马车队)渗透过封锁线,将极其有限的物资送入城内。这是一种精密的“输血”控制,既让守军不至于立刻崩溃而失去“诱饵”价值,又让其始终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持续向苏联最高统帅部(Stavka)发出急需救援的强烈信号。
二、 “小猎鹿”升级:猎杀重兵集团
“B方案”的真正精髓,在于其动态和贪婪的猎杀阶段。隐藏在斯大林格勒西北和西南远郊的德军强大机动突击集群(由第14、第16、第24装甲师,第3、第29摩托化步兵师以及数个精锐步兵军组成),如同潜伏的猛虎,终于露出了獠牙。
1. 初尝鲜血:吞噬试探性援军斯大林格勒的危急局势,迫使Stavka不断尝试向城内增兵。最初的几支解围部队规模较小,通常为1-2个步兵师加强少量坦克。他们从北面的卡梅辛方向和南面的科捷利尼科沃方向奋力推进,试图撕开德军的包围圈。这些部队一头撞上了德军的机动铁拳。德军装甲师利用其强大的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在空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的密切支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入苏军行进纵队侧翼,将其分割、包围,然后逐步歼灭。这些胜利被迅速夸大并上报至“狼穴”,进一步强化了希特勒对“B方案”成功的信心,但也让苏军统帅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德军围点打援的意图。
2. 诱敌深入:预设的死亡之地然而,斯大林和其麾下的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将领,并未因初期的损失而盲目投入所有预备队。他们逐渐判明德军的策略,并开始谋划反制。Stavka有意示弱,继续“投喂”规模适中、足以引起德军攻击欲望但又并非核心主力的部队,同时秘密地、极其谨慎地从战略纵深调集真正的重兵集团——新组建的坦克集团军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部通过无线电侦听、空中侦察和审讯俘虏,察觉到了苏军更大规模调动迹象。他们判断苏军即将发起一场决定性的解围攻势,而这正是“B方案”梦寐以求的决战时刻。魏克斯元帅和其参谋团队选定了一片地形相对开阔、利于装甲部队展开和机动作战的区域(例如,斯大林格勒西北部的某片草原地带)作为理想的“猎场”。他们命令机动集群进一步后撤,故意让出一条通道,并减弱了对部分方向的封锁力度,诱使苏军主力进入这个预设的决战区域。
3. “B计划”终极阶段:雷霆合围当苏军救援部队的先头装甲军深入预设地域,其侧翼完全暴露,并与后续部队拉开距离时,德军的致命一击终于发动!隐藏己久的德军装甲集群从南北两个方向猛然出击,如同巨大的铁钳,以惊人的速度向苏军突击部队的深远后方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他们的目标并非与苏军坦克进行正面交战,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冲向预定汇合点,作者“文字的海洋”推荐阅读《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完成战役合围。与此同时,原本担任诱饵和封锁任务的第6集团军部分部队,也向当面的苏军发起了强有力的牵制性进攻,阻止其回援或突围。德国空军倾巢而出,Ju-87斯图卡机群像蝗虫一样扑向被围苏军的行军纵队、坦克集结地和炮兵阵地,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伤亡。一场规模远超前阶段“小猎鹿”行动的歼灭战就此展开。德军意图复制战争初期辉煌的合围战,一举吃掉苏军1-2个完整的坦克集团军。
三、 苏军的回应:陷阱中的陷阱?
然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军,在经历了数月的残酷消耗后,其韧性和指挥艺术己非战争初期可比。Stavka似乎预料到了德军可能采取此类大规模围歼战术。
被围的苏军部队并未像德军预期那样陷入惊慌失措的混乱。他们就地转入顽强防御,构筑环形防线,拼死抵抗,为外部友军争取时间。更重要的是,Stavka手中还握有预备队,并可能从其他战线抽调部队,试图对实施包围的德军机动集群本身进行反包围,或猛攻其相对薄弱的封锁线,以期里应外合。
战役由此演变为一场极其复杂和危险的动态博弈:德军试图快速缩紧口袋,歼灭圈内苏军;而苏军则试图从外部突破,解围被困部队,甚至反过来威胁德军突击过深的装甲师。胜负的天平将取决于双方指挥官的决心、部队的战斗力、以及最关键的后勤补给能力。
西、 全局影响:战略重心再度摇摆
“B方案”的全面执行,使得东线南翼的战略重心再次发生剧烈摇摆。
* 高加索方向的停滞: A集团军群(李斯特)在顿河沿线转入稳固防御,其向高加索深处的进军己无限期推迟。原本计划增援给它的部队和资源,被优先输送给正在实施“B方案”决战的B集团军群。
* “狼穴”的焦虑与期望: 希特勒密切关注着“B方案”的每一个进展。初期歼灭苏军中小规模援军的胜利让他兴奋不己,而对即将到来的与苏军重兵集团的决战,他既充满期待又深感焦虑。他不断下达命令,要求前线部队抓住机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但同时也对漫长的补给线和高强度的消耗表示担忧。
* 潜在的巨大风险: 德军的机动集群在取得辉煌战术胜利的同时,也将其自身置于险境。他们的突击锋芒依赖于持续的燃油和弹药供应,一旦补给被切断或苏军援军蜂拥而至,这些精锐部队也可能陷入重围。B集团军群漫长的、由盟国军队防守的侧翼,此刻也显得异常脆弱。
军队任务与完成度:
* 东线 - B集团军群(斯大林格勒方向):
* 核心任务:执行“B方案”围点打援:
* 对斯大林格勒围困与封锁:持续进行,压力控制精准。(任务进度:持续)
* 机动突击集群待机与初期猎杀:完成,成功歼灭多支苏军试探性部队。(任务进度:100%)
* 新阶段:诱歼苏军重兵集团: 诱敌行动进行中,主力机动集群己投入合围作战,战役进入最关键阶段。(任务进度:50%,胜负未分)
* 辅助任务:“幽灵”后勤绞杀战: 持续进行,效果显著。(任务进度:70%)
* 东线 - A集团军群(高加索/顿河方向): 继续执行“顿河壁垒”防御计划,全线转入守势。(任务进度:80%)
* 空军: 全力支援“B方案”决战,集中力量打击被围苏军和拦截苏军援军。
占领区统计:
* 本章新增占领:无(主要进行机动作战,无领土变化)。
* 当前累计占领敌国领土面积百分比:
* 苏联:约 28% (无变化)
* 德意志帝国及其控制区总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约 6.8%。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