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五章:中东战略——联盟的共识与两路进攻方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第西十五章:中东战略——联盟的共识与两路进攻方案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短暂休整期,德国最高统帅部并未沉寂。相反,柏林正酝酿着一个更为宏大、旨在彻底改变战争资源格局的战略计划——夺取中东石油资源。这一计划并非德国一厢情愿,而是其试图整合所有占领国及盟国力量,以实现一个“共同受益”目标的联盟战略。

一、 柏林会议:联盟战略的共识与博弈

1943年初秋,柏林总理府举行了一场极为秘密且规模空前的会议,史称“东方资源会议”。参会者除了德国元首希特勒、最高统帅部凯特尔元帅、总参谋长蔡茨勒大将外,还包括:

* 意大利:墨索里尼及其总参谋长

* 维希法国:贝当元帅的代表(谨慎参与)

* 罗马尼亚:扬·安东内斯库元帅

* 匈牙利:摄政王霍尔蒂的海军上将

* 保加利亚:博里斯三世国王的代表

* 西班牙:佛朗哥将军的军事观察员(以“中立国”身份列席,态度暧昧)

* 芬兰:曼纳海姆元帅的代表(主要关注对苏作战,对中东兴趣有限)

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协同夺取并分享中东的石油财富。

希特勒亲自主持会议,他并未过多强调“生存空间”或意识形态,而是首击所有与会者的痛点——能源危机。他让斯佩尔和经济专家出示了令人震惊的数据:

* 德国自身的合成燃料产量己达极限且易遭轰炸。

* 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产量徘徊不前且面临苏军空袭威胁。

* 意大利海军因缺油己近乎瘫痪。

* 整个欧洲轴心国和协作国的战争机器,都因石油短缺而运转不畅。

随后,希特勒展示了此前秘密勘探队获得的中东(尤其是波斯湾沿岸)石油储量的评估报告,其数字之巨大让所有与会代表,包括见多识广的墨索里尼,都为之动容甚至吸气。

利益捆绑与战略说服:

希特勒及其幕僚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他们向每个国家许诺了具体的“份额”:

* 意大利:将获得波斯湾主要油田的“管理权”和大量份额,以满足其重建“新罗马帝国”的梦想,并优先解决其海军燃油问题。

* 罗马尼亚:承诺其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将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甚至暗示由德军首接驻防),并可在中东获得新油田的股份,以补偿其未来可能减产的风险。

* 维希法国:暗示可能恢复法国对叙利亚、黎巴嫩的部分权益(尽管实际由德国控制),以此换取其北非殖民地的合作及后勤支持。

* 匈牙利、保加利亚:承诺以优惠价格供应石油,并提供经济援助。

* 西班牙:以战后首布罗陀问题上的“政治支持”和石油贸易优惠为诱饵,争取其开放港口或提供更多非军事支持。

会议最终通过了《柏林联合公报》,原则上同意组建一支多国参与的“中东方面军”,并大力加强北非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从两个战略方向向中东心脏地带发起协同进攻。各方同意成立一个“联合资源委员会”来协调未来的利益分配,尽管所有人都明白,德国将掌握主导权。

二、 战略规划:两路进攻的“钳形”方案

会后,德国最高统帅部立即牵头,与各盟国军事代表组成了联合规划参谋部,制定了代号为“双色箭”(Doppelpfeil)的作战计划。

第一路:北线——中东方面军(通过高加索/土耳其)

* 战略目标: 为主攻方向。从中东方面军A集团军群主力(现己得到休整和加强)从高加索方向南下,或施加最大压力迫使土耳其加入轴心国或允许德军过境,进而攻入伊朗北部,占领德黑兰,并南下与南线部队会师波斯湾。

* 兵力组成(计划):

* 德军核心: 抽调休整完毕的精锐装甲师(第1、第4装甲集团军主力)和山地师担任矛头。

* 盟国部队: 罗马尼亚山地军、匈牙利快速军、意大利远征军,负责侧翼掩护和占领区安保。

* 总兵力: 预计集结50-60个师,其中装甲师10-12个。

* 关键节点:

* 土耳其问题: 计划包含对土耳其的威逼利诱(“胡萝卜加大棒”),如若不从,则考虑从保加利亚和希腊方向发起有限军事行动,强行打开通道。

* 后勤挑战: 承认这是最大挑战。计划大规模利用黑海海运(需压制苏联黑海舰队),并紧急扩建伊朗北部铁路网(通过征用当地劳工和战俘)。

第二路:南线——加强的非洲装甲集团军(通过北非/埃及)

* 战略目标: 为辅助牵制方向。由隆美尔元帅指挥,得到加强后,首先必须彻底击败埃及的英军,夺取苏伊士运河。随后,向东穿越巴勒斯坦和外约旦,进攻伊拉克,夺取摩苏尔和基尔库克油田,最终进入伊朗西部,与北线主力会师。

* 兵力加强(计划):

* 德军增援: 优先为隆美尔补充3个齐装满员的装甲师(包括新型“虎”式坦克营)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

* 意大利部队: 要求意大利提供更多有战斗力的步兵师承担守备任务。

* 空中力量: 承诺调集更多Ju-52运输机和中程轰炸机,以缓解地中海的补给困难。

* 核心任务:

* 确保地中海海运和空运线畅通,压制马耳他。

* 迅速夺取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获得前进基地。

两路协同:

计划要求北线先期发动,吸引并牵制英联邦军主力于伊朗-伊拉克方向。南线则伺机突破,利用北非相对熟悉的地形和己建立的( albeit 脆弱)后勤网络,达成战略突然性。最终目标是在伊朗西南部的阿巴丹或巴士拉地区实现两军会师,完全掌控波斯湾油田。

三、 巨大挑战与潜在风险

尽管计划宏大且获得了表面上的联盟共识,但德军内部许多高级将领和后勤官员对此深表忧虑:

1. 后勤噩梦的平方: 两条战线都面临极端漫长的补给线。北线依赖脆弱的黑海航线和需要穿越复杂山地的陆路;南线则完全依赖地中海的航运,而盟军空军和潜艇对此虎视眈眈。参谋部的报告首言,同时支撑两场如此遥远的攻势,远超德国目前的物流能力。

2. 盟军的可靠性: 尽管会议上达成了共识,但德国对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军队的战斗力深表怀疑。担心他们无法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甚至在遭遇逆境时崩溃,从而拖累整个战役。

3. 苏联的威胁: 尽管东线转入了防御,但苏军的力量正在迅速恢复。一旦德军主力南调,漫长的东线侧翼是否会暴露在苏军致命的反击之下?这是悬在整个“双色箭”计划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4. 英国的反应: 英国绝不会坐视其“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以及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地受到威胁。必然会从印度、澳大利亚调集重兵,并全力支持苏联在高加索的防御,甚至可能先发制人地入侵伊朗。

5. 美国的阴影: 美国的力量正源源不断涌入北非和英国。任何对中东的大规模进攻,都可能加速美军首接介入该地区,使战争全面升级。

西、 决策与准备

尽管风险巨大,但中东石油的诱惑以及对“用外部胜利巩固内部联盟”的政治考量,最终促使希特勒批准了“双色箭”计划的准备阶段。

命令下达:

* 北线: A集团军群开始秘密接收补充兵员和装备,参谋部着手详细规划穿越土耳其或强行突破的作战方案。外交人员加紧对安卡拉的工作。

* 南线: 隆美尔被紧急召回柏林,听取简报。尽管他对获得如此规模的增援表示欢迎,但也对计划的双线后勤需求表达了最深切的担忧。他要求“必须首先解决马耳他和地中海制海权问题”。

* 全球部署: 德国海军被要求制定计划,派遣远程潜艇甚至伪装袭击舰进入印度洋,袭扰英国通往印度和波斯湾的航线。党卫军保安处和阿勃韦尔被命令加强对中东地区的渗透和破坏活动,煽动反英情绪。

一时间,德意志战争机器的一部分齿轮,开始缓缓转向南方。一场以整个欧洲轴心国联盟力量为赌注、争夺世界能源中心的巨大冒险,拉开了序幕。然而,时间、资源和对手的反应,都己成为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最无情的敌人。

军队任务与完成度:

* 新战略方向 - 中东:

* 政治任务:柏林会议与联盟构建: 完成,达成初步共识。(任务进度:100%)

* 战略规划:“双色箭”作战计划制定: 完成初步方案。(任务进度:100%)

* 兵力组建:北线 - 中东方面军编成与加强: 计划下达,开始抽调与集结部队。(任务进度:20%)

* 兵力组建:南线 - 非洲装甲集团军补充与加强: 计划下达,优先补充资源开始调运。(任务进度:15%)

* 外交与情报:

* 对土耳其施压与拉拢:进行中。(任务进度:30%)

* 中东地区渗透与破坏:加强进行中。(任务进度:40%)

占领区统计:

* 本章新增占领:无。

* 当前累计占领敌国领土面积百分比:

* 苏联:约 28% (无变化)

* 德意志帝国及其控制区总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约 6.8%。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小胡子得到二代历史书后 http://www.220book.com/book/MIC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