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亲族同扶业 筹策御争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最新章节随便看!

从父母家出来时,太阳己如高悬的金色巨盘,将炽热的光芒倾洒而下。

麦田里,原本晶莹剔透的露水早己在阳光的轻抚下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干爽的麦秆,每踩一步,都会发出“沙沙”的清脆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小雪像只欢快的小鸟,稳稳地坐在我的肩头。

她那肉嘟嘟的小手里,紧紧攥着一颗五彩斑斓的玻璃弹珠,那是她要送给大宝的珍贵礼物。

她时不时地低下头,用那清脆如银铃般的声音跟我说话:“爸爸,大宝哥哥会不会喜欢我的弹珠呀?上次他送我弹珠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还说这是他最爱的一颗呢。”

那纯真的眼神里,满是对大宝哥哥的期待和分享的喜悦。

“会的呀,宝贝。”

我轻轻托了托她的小腿,让她坐得更稳些,“大宝要是喜欢,咱们下次再给他带工厂烘的蘑菇干,那蘑菇干可香了,让他回家跟大伯母一起炖鸡汤,肯定美味极了。”

秀英,这位温柔又细心的妻子,静静地走在我的旁边。她的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要给大哥、姐姐、弟弟带的东西。

“给大哥带包烟,他上次跟你爹唠嗑的时候,愁眉苦脸地说烟不够抽;给姐姐带两尺花布,她的娃总眼巴巴地望着别人家的花衣裳,说也想要一件;给弟弟带本新的笔记本,他的旧本子都写得满满当当,字都快挤不下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本子,仿佛在抚摸着亲人们的期待。

大哥家在村东头那片坡地上。

远远望去,那座小小的院坝就像一个被岁月遗忘的角落。

院坝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具,锄头、镰刀、犁耙整齐地排列着,像一群等待检阅的士兵。

然而,它们身上都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大哥生意的冷清。

我们刚走到院坝门口,就看见大哥正蹲在地上,全神贯注地给大宝补鞋。

那鞋底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就像一张饥饿的嘴巴。

大哥的手指上缠着一块胶布,那是被针扎破后留下的痕迹,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他对大宝深深的爱。

大宝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没气的皮球,眼神有些落寞。

当他看到小雪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明灯。

但他又有些犹豫,不敢过来——以前,我总是跟大哥吵架,还抢过他的玩具,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你咋来了?”

大哥抬头看见我,眉头瞬间皱紧,像两座小山丘。

他手里的针线也停了下来,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

“上次你借我的五块钱,到现在还没还。你是不是又想借钱?我跟你说,大宝的学费还没凑齐呢,我真的没钱借你。”

大哥的语气里充满了警惕和无奈。

“大哥,我不是来借钱的。”

我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那包烟,双手递过去,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

接着,我又拿出蘑菇干,小心翼翼地解开油纸,“这是工厂烘的蘑菇干,您尝尝,鲜得很。我来是想请您去工厂修设备——烘干炉的烟囱有点漏风,竹筛的架子也松了,您的手艺那么好,肯定能修好。每月给您二十块工钱,比您修农具赚得多多了。”

大哥没接烟,也没看蘑菇干,只是紧紧地盯着我的脸,眼神里充满了怀疑:“你那工厂能长久?上次村西头的老张说,你在县城跟人吵架,差点把人家的摊子掀了,说你还是老样子,一点没改。”

就在这时,小雪像个小天使一样从我的肩上滑下来。她拿着玻璃弹珠,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大宝面前,把弹珠递过去,声音甜甜地说:“大宝哥哥,这个给你!是蓝色的星星弹珠,你上次送我的,我现在还给你,咱们一起玩好不好?”

大宝看了看大哥,又看了看那颗闪闪发光的弹珠,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犹豫。

他慢慢地伸出手,接过了弹珠,小声地说:“好。”

然后,他拿着弹珠,走到我面前,仰着头,用稚嫩的声音问:“叔叔,你真的不抢我玩具了吗?”

我的心一下子酸了,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了一下。

我蹲下身,轻轻地摸了摸大宝的头,真诚地说:“叔叔以前不对,不该抢你的玩具,以后叔叔给你买新的皮球,还带你去县城的百货大楼看玩具车好不好?”

大哥的手顿了顿,低头看了看大宝脚上的破鞋——鞋底子都快掉了,大宝的脚趾头在里面蜷缩着,就像几只受惊的小老鼠。

秀英这时从帆布包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递过去,温柔地说:“大哥,这是我昨晚缝的,一双给大宝,一双给您。您试试合不合脚,不合脚我再改。”

大宝接过布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赶紧坐在地上脱旧鞋,他的袜子破了个洞,脚趾头露在外面,像几颗害羞的小豆子。

穿上新鞋后,他站起来蹦了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爹,新鞋不硌脚!比旧鞋舒服多了!”

大哥看着大宝的笑脸,眼神渐渐柔和起来。

他接过蘑菇干闻了闻,又摸了摸新布鞋的针脚,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你那设备……我真能修好?我只修过农具,没修过烘干炉。”

“能!”

我赶紧抓住机会说,“烘干炉的架子跟农具的木柄差不多,就是多了个烟囱,您去看看就知道了。要是修好了,我再给您涨五块工钱,每月二十五块,够大宝交学费,还能给您买烟。”

大哥点了点头,把烟揣进兜里,坚定地说:“行,我明天就去工厂。要是修不好,你可别骂我。”

离开大哥家,我们朝着姐姐家走去。

姐姐家在村北头的河边,那座破旧的屋子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屋门是用几块旧木板钉成的,门缝大得能看见里面的土炕,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我们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那声音撕心裂肺,让人心疼——是姐姐的小儿子,才三岁,正趴在炕上哭着要糖吃。

姐姐正坐在门槛上缝衣服,手里拿着一块旧布料,那是从大哥穿破的工装上拆下来的,颜色都褪成了灰白色,就像被岁月洗去了所有的光彩。

她看见我,赶紧站起来,把孩子护在身后,眼里满是防备:“你别进来!上次你喝醉了,把我家的碗摔了三个,还打了大宝,你要是再敢吓我的娃,我就跟你拼命!”

“姐,我改了。”

我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包水果糖,那是昨天特意从县城文具店买的,透明纸包着,里面是橘子味的,散发着的香气。“这是给娃买的,您让娃吃一颗,甜着呢。我现在不喝酒了,也不打架了,您看这个。”

我拿出工厂的布包样品,那是一块蓝布做的小布袋,上面绣着“长岭山”三个字,针脚很细,就像一条条精致的丝线。

“姐,您的针线活好,帮工厂缝这种布包,每缝一个给您五分,一天缝二十个,就能赚一块钱。您在家缝,不耽误看娃,还能给娃买糖吃。”

姐姐的小儿子从她身后探出头,盯着水果糖,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还不停地咽着口水,但就是不敢伸手。

秀英走过去,剥了颗糖递到他嘴边,温柔地说:“娃,吃吧,橘子味的,甜得很。”

小儿子接过糖,放进嘴里,眼睛一下子亮了,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娘,甜!比红薯甜!”

姐姐的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她摸了摸小儿子的头,没再拦着我。她拿起布包样品,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又摸了摸针脚,声音有些颤抖地说:“真的?我缝十个布包,就能给娃买半斤糖?”

“能!”

我坚定地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拿出两尺花布,递过去,“这是给您的花布,您给娃做件新衣裳,娃穿新衣裳去学堂,也高兴。明天我让秀英给您送更多的布料,您要是缝得好,再让村里的李婶、王婶一起缝,咱们一起赚点钱。”

姐姐接过花布,手指轻轻摸过布面,眼泪掉在了花布上,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我试试……要是缝不好,你可别骂我。以前我缝衣服慢,你总说我‘手笨’。”

“姐,您的手不笨。”

我深情地看着她手里的花布,“您缝的衣服最暖和,以前我冬天穿的棉袄,就是您缝的,比买的还暖和。”

离开姐姐家,最后我们来到了弟弟家。

弟弟家在村西头的山坡上,院坝里堆着不少柴火。

弟弟正挥着斧头劈柴,斧头把上缠着布条,是怕手滑。他的手上满是老茧,就像一块粗糙的树皮,虎口处裂了个口子,渗着血珠,但他却还在使劲劈——他想多劈点柴,去镇上卖钱,改善家里的生活。

“哥,你咋来了?”

他看见我,停下斧头,挠了挠头,脸上满是憨厚的笑,“我听说你开工厂了,是不是要雇人?我想去!我能劈柴,能扛货,啥重活都能干,不偷懒!”

“我不是让你劈柴。”

我走过去,接过他手里的斧头,用力劈了根粗柴火,“我想让你跟我去县城收山货,我教你看山货的好坏——哪些蘑菇能卖,哪些蘑菇有毒;哪些野菜新鲜,哪些野菜老了。每月给你十五块工钱,等你学会了,就负责村里的山货收购,比劈柴强多了。”

弟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就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他放下斧头,拍了拍手上的灰,兴奋地说:“真的?我能去县城?我还没去过县城的百货大楼呢!上次大宝跟我说,百货大楼里有卖玩具车的,我想看看。”

“能!”

我笑着说,从帆布包里拿出本新笔记本,递过去,“这是给你的新笔记本,你把我教你的都记下来——山货的价格、收购的时间、村民的名字,都记清楚,别弄错了。明天我带你去县城,先去肉铺找刘老板,再去供销社找李同志,让你认识认识人。”

弟弟接过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似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哥,我肯定好好学!我不偷懒,也不记错,你放心!”

傍晚回家时,夕阳把山路染成了橙红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小雪坐在我肩上,手里攥着大宝送的没气皮球,哼着刚编的儿歌:“爸爸是厂长,大伯修机器,姑姑缝布包,小叔收山货,大家一起赚大钱,给奶奶买红糖,给大宝买皮球!”

那清脆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仿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秀英走在我身边,手里的小本子记满了明天的计划:“明天早上带大哥去工厂修烘干炉,上午给姐姐送布料,下午带弟弟去县城认人;还要去公社卫生院给咱娘买治咳嗽的药,再给大宝买个新皮球。”

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回到家时,灶间的灯己经亮了,那温暖的灯光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

秀英去煮晚饭,小雪趴在桌上画工厂的新图——上面画着大哥蹲在烘干炉旁修烟囱,姐姐坐在桌边缝布包,弟弟背着背篓收山货,爷爷奶奶坐在旁边笑,小雪自己站在中间,举着个写着“赚钱啦”的牌子。

那幅画充满了童真和希望,仿佛在诉说着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坐在旁边,翻着工厂的产能表:原来每天能烘30斤蘑菇,大哥修完烘干炉,能烘40斤;姐姐带五个妇人缝布包,每天能缝200个,正好装完所有蘑菇;弟弟收山货,能比以前多收15斤,这样每月能多赚80块,除去给亲族的工钱,还能多攒点钱,给母亲看咳嗽。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系统,家族帮扶的效果怎么样?”

我在心里默念,淡蓝色的光屏立刻弹了出来,那闪烁的光芒就像夜空中的流星。

【主线任务“家族帮扶”进度:50%→80%(解锁“家族协作”被动技能)】

【技能效果:1. 工厂设备故障率降低30%(大哥设备维护加成);2. 包装成本降低15%(姐姐手工缝制加成);3. 山货收购量提升25%(弟弟渠道拓展加成)】

【当前月产能预估:蘑菇干1200斤(原900斤),野猪肉600斤(原500斤),月利润提升至450元(原320元)】

【下一步建议:1. 本周内申请公社“手工业技能培训”名额,推荐大哥学习设备维修、弟弟学习山货鉴定;2. 以父母家为中心,建立村级山货收购点,方便村民送货;3. 针对王老三低价竞争,推出“家庭装蘑菇干”(买二送一),巩固县城客户】

小雪这时举着画跑过来,把画递到我面前,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给大伯画了个新扳手,给小叔画了个新背篓!他们干活就更方便啦!”

我接过画,上面的扳手涂成了红色,背篓涂成了绿色,颜色鲜得很,就像我们充满希望的生活。

秀英端着野鸡汤走过来,放在桌上,笑着说:“快吃饭吧,汤里放了你带回来的蘑菇干,鲜得很。明天还得早起,带大哥去工厂呢。”

喝着鸡汤,蘑菇的鲜混着鸡肉的香,暖到了胃里,也暖到了心里。

我看着桌上的画和产能表,忽然明白:所谓“亲族共举”,从来不是让某个人单打独斗,是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大哥的手艺、姐姐的针线、弟弟的勤快,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像拧绳子似的,把力量聚在一起,才能走得远。

晚上躺在床上,小雪己经睡熟了,小手里还攥着那幅工厂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秀英靠在我身边,小声说:“明天去公社申请培训名额的时候,顺便问问能不能给咱工厂批块新场地——现在的仓库太小了,等收了新山货,都没地方放。”

我摸了摸她的头,心里满是踏实:“好,明天咱们一起去。有大哥、姐姐、弟弟帮忙,有你在身边,啥都能办成。”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桌上的产能表上,大哥、姐姐、弟弟的名字被秀英用红笔圈了出来,像一颗一颗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一世,我不仅要让自己改好,还要带着亲族一起过上好日子,把前世散了的家,重新聚起来,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盼头——这,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1975之万亿大佬打猎开局 http://www.220book.com/book/MIE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