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成了一个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执念。
离开丘陵地带,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更加广阔、更加死寂的荒原。昔日肥沃的平原被灰黄色的尘土覆盖,废弃的车辆如同锈蚀的巨兽骸骨,散落在龟裂的公路上。风声是这里唯一的主宰,卷起尘土,发出呜咽般的呼啸。
征途是漫长而枯燥的,每一天都像是在重复前一天的绝望。白天,他们顶着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有时是灼人的烈日,有时是夹杂着化学尘埃的酸雨——艰难跋涉。夜晚,则要寻找尽可能安全的角落,轮流守夜,提防着在黑暗中变得格外活跃的变异体,以及可能比变异体更危险的、同样在挣扎求生的其他人类。
资源是永恒的问题。军用口粮早己吃完,净水片也所剩无几。他们不得不依靠寻找废墟中可能残存的一切可食用之物,以及辨别那些在病毒环境下顽强存活下来、却不知是否发生异变的植物果实和根系。饥饿成了常态,体力在一点点透支。小七的脸颊肉眼可见地凹陷下去,但孩子惊人的韧性支撑着她,从未叫过一声苦。
林默的状况更令人担忧。不仅是身体的疲惫,精神上的重压几乎要将他压垮。周云的真相、南极的古老样本、以及眼前这个彻底死去的世界,像梦魇一样缠绕着他。他时常在深夜惊醒,冷汗涔涔。但他不能倒下,他是小七的希望,是秦风解读那些科学数据的依靠,是背负真相的载体。他只能将所有的焦虑和恐惧死死压在心底,机械地迈动双腿。
秦风则像一块沉默的岩石,承担着最重的警戒和探路任务。他的眼神愈发锐利,对危险的首觉也愈发敏锐。几次与零散变异体或掠夺者小团伙的遭遇,都被他以果断甚至冷酷的手段化解。他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丝仁慈或犹豫,都可能将三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他手臂上新增的一道狰狞抓痕,就是最好的警示。
小七的能力在艰苦的旅程中缓慢而稳定地成长着。她的感知范围似乎扩大了,能更清晰地区分不同变异体的“情绪”和意图,甚至能隐约感觉到极远处大规模变异体群体的移动,如同感知到潮汐的涨落。这为他们规避大规模危险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预警。但她使用能力后的虚弱感也愈发明显,往往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林默严格限制她使用能力的频率,生怕这未知的力量会对她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希望的微光偶尔也会闪现。在一次躲避沙尘暴、藏身于一节废弃火车车厢时,他们意外发现了一张被遗落的、局部区域的军用地图残片,上面模糊标注了几个可能存在的避难所或补给点,虽然大多己被划上代表沦陷的叉号,但至少提供了一个个短期的、具体的目标。还有一次,他们在一个破败的 roadside diner 里,找到了几罐未被破坏的瓶装水和一些过期但尚可食用的罐头,那短暂的饱腹感几乎让人落泪。
但这些微光无法驱散漫长的黑暗。更多的时候,是望不到头的荒凉,是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是日益沉重的身心负担。
一天傍晚,他们终于抵达了地图残片上标注的、最后一个尚未被划叉的潜在据点——一个位于废弃矿场边缘的小镇。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有彻底死寂的废墟和游荡的畸形阴影。希望再次破灭。
站在小镇边缘的山坡上,望着远方被暮色笼罩的、更加未知的北方地平线,三人陷入了沉默。疲惫、失望、以及对未来的茫然,几乎要将他们吞噬。
小七依偎着林默,小声问:“林叔叔,我们真的能找到那个‘磐石’吗?”
林默望着北方,那里除了逐渐浓重的夜色,什么也看不到。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里的哽咽,用尽可能坚定的语气说:“会的。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往前走,就一定能找到。”
这话像是在回答小七,更像是在说服他自己和秦风。
秦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检查着所剩无几的弹药和依旧锋利的斧刃。他用行动表明着他的选择——无论希望多么渺茫,路,总要走下去。
夜幕彻底降临,繁星在乌染稀疏的天空中冰冷地闪烁。他们找了一个相对坚固的半地下室藏身,点燃一小簇用找到的废木料升起的微弱篝火。
火光跳跃,映照着三张疲惫而肮脏的脸庞。第一卷的旅程,在此刻似乎画上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他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真相的碎片。他们穿越了城市的废墟,经历了研究所的阴谋,窥见了病毒的可怕本质,踏上了追寻最后希望的漫漫长路。
未来如同眼前无边的黑暗,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挑战。北方的“磐石”基地是传说还是现实?周云的魔爪是否会再次伸来?小七的能力将如何发展?病毒的进化又将带来怎样的新威胁?人类文明,是否还有火种存留?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前方漫长的征途之中。
(第一卷终)
拾柒的幸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I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