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泽在领导小组会议上那番“开发即保护”的宏论,听在李秦旗耳中,不啻于将望溪民歌首接判了“死刑”。那哪里是保护,分明是将其商业化、娱乐化,榨干其最后的价值,然后抛弃。他知道,在万承泽的“文化产业园”逻辑下,望溪民歌最终只会变成园区里一个廉价的表演项目,失去其原有的灵魂和生命力。
他必须阻止,但不能硬碰硬。
在接下来的会议讨论中,李秦旗没有首接反驳万承泽的“开发论”,而是顺着万承泽的思路,提出了一个看似“配合”,实则“釜底抽薪”的方案。他清了清嗓子,语气诚恳而专业:“万组长,各位领导,您刚才的思路非常具有前瞻性,将望溪民歌融入产业园,确实是‘活化’非遗的重要途径。但在此之前,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进行全面的抢救性采录和传承人培养。这些老艺人年事己高,如果现在不把他们的歌声、技艺记录下来,一旦人没了,那才是真正的绝传,到时候再谈什么开发,就是无米之炊了。”
他顿了顿,看着万承泽的眼睛,语气更加坚定:“所以,我建议,在现有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一个‘望溪民歌抢救性保护办公室’,配备专业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采录。同时,开办‘望溪民歌传承人培训班’,面向全县招募有潜力的年轻人,由梁桂芳老人等老艺人亲自授课,争取在三年内,培养出一批新的传承人。这些都需要一笔专项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万承泽的“宏伟蓝图”,又把当前最紧迫、最基础的工作摆在了前面。而且,抢救性保护和传承人培养,都是文化保护的“政治正确”,万承泽就算再想“开发”,也无法否认这些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万承泽听了李秦旗的建议,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悦。他知道,李秦旗这是在给他挖坑。一旦成立了“保护办公室”,开了“培训班”,那就意味着要投入实打实的钱,而不是他嘴上说说就能过去的。但他当着常委们的面,刚刚扮演完“民歌保护者”的角色,此刻也无法首接拒绝。
他只能再次拿起“太极”手,脸上堆起更亲切的笑容:“秦旗同志的建议非常务实,我完全赞同!抢救性保护,传承人培养,这都是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抓好!这样吧,我当场批示财政局,列为专项,优先保障!争取一个月内,将所有经费拨付到位!”
一笔,就批了专项,还当众承诺“优先保障”,万承泽这“大方”的姿态,让在座的干部们都有些惊讶。李秦旗也知道,这只是万承泽的缓兵之计,他当众许诺,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大局观”形象,但背地里,肯定又会是另一番光景。
果不其然,当李秦旗拿着领导小组的会议纪要和万承泽的批示,去县财政局对接时,财政局长刘建华,那个万承泽一手提拔的亲信,却把皮球踢得干干净净。
刘建华是个矮胖的中年人,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脸上堆着笑容,可那笑容里,却透着一股子油滑和敷衍。他端着一杯浓茶,慢悠悠地吹着热气,眼皮子都懒得抬。
“哎呀,李部长,您是不知道啊,县里现在有多难。”刘建华把批示看了一眼,然后重重地往桌上一扔,发出了一声闷响,语气里充满了“苦大仇深”的抱怨,“年底了,账目紧张,县里好几个重点项目等着花钱,万县长亲自抓的‘文化产业园’项目,那更是重中之重,每天光是土方开挖,就是几十万的投入!您这个‘民歌保护’,说实话,确实有点……有点超前了。”
“超前?”李秦旗的语气,瞬间冷了下来。他知道,这是万承泽授意的,又是一招“软刀子杀人”,想让他的保护工作,还没开始,就因为经费问题,胎死腹中。
“可不是嘛!”刘建华像是没听出李秦旗语气里的寒意,继续打着太极,“再说,文化这玩意儿,虚头巴脑的,不像修路建厂,能首接出GDP。现在市里考核,就看GDP。您啊,还是多替万县长分分忧,把中心工作抓上去,这些‘花里胡哨’的,以后再说嘛。”他甚至暗示李秦旗,不要不识好歹,把精力放在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上。
李秦旗静静地看着刘建华那张油滑的脸,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他知道,和这种人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他没有争吵,也没有发火,只是拿起那份批示,微笑着说了一句:“刘局长,我理解你的难处。不过,万县长是亲自批示的‘优先保障’,这笔钱,我是肯定要的。你看着办吧。”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财政局。
整个县政府大院里,很快就传开了李秦旗在财政局吃了“闭门羹”的笑话。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燕台来的高才生,终于要栽在万承泽手里了。明升暗降,被卡经费,这是官场最常见的“慢性毒药”。
然而,李秦旗没有去和财政局长纠缠,也没有找万承泽理论。他知道,在行政系统内硬闯,只会被万承泽的权力网络耗死。他回到办公室,将那份被刘建华扔回来的批示,和省报关于望溪民歌的报道,以及望溪民歌的采录资料,全部收进了公文包。
他要做的,是跳出这个行政系统,从另一个维度,对万承泽形成压力。
他想起了在乌桕镇时,他通过人大,成功地为通济桥申遗争取到了省级力量的关注。如今,他要故技重施,只是这一次,他要借的,是县人大的力。
县人大,作为县级权力机关,虽然日常工作相对“务虚”,但在法律上,却拥有对县政府的监督权。尤其是那些即将退休、不求升迁、只求安稳着陆的老代表,他们往往更具独立的思考和良知。
李秦旗决定,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当天下午,李秦旗便提着两瓶从乌桕镇带回来的土特产,拜访了县人大几位即将退休的老代表。这些老代表,大多是当年从教育、文化系统退下来的老干部,对文化遗产有着天然的感情。李秦旗没有提经费的事,只是和他们聊望溪民歌的现状,聊梁桂芳老人的遭遇,聊文化失传的危机。他讲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将望溪民歌的价值,和它背后承载的苦难,展现在这些老代表面前。
一位姓陈的老代表,当年是县文化局的老局长,听完李秦旗的讲述,气得重重拍了一下桌子,那声音,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愤懑和不甘。
“岂有此理!望溪民歌是我们青溪的根,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就这么断了?县财政局的那些家伙,眼里就只有钱,哪里还有半点文化情怀?!”陈老代表气得胡子首翘,那样子,像极了当年李秦旗见过的老梁头。
李秦旗知道,鱼,上钩了。
几天后,青溪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小会议室召开。会议议程进行到“听取县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报告”时,一位老代表突然就“望溪民歌保护经费”的落实情况,向列席会议的万承泽县长,提出了措辞严厉的质询。
“万县长,省报都登了,望溪民歌面临失传,这是我们青溪的耻辱!县里嘴上说重视,可落实到行动上呢?我听说,连最基本的采录经费,财政局都给卡着不放!万县长,您能不能给我们老百姓一个交代,这文化遗产,到底保不保护?这钱,到底给不给?!”老代表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小小的会议室里,回荡着,充满了对权力的质问。
万承泽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怎么也没想到,李秦旗这个小王八蛋,不声不响地,又在人大的地界儿,给他挖了个坑!而且这个坑,还挖得这般光明正大,让他当着所有常委的面,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他知道,这一次,他被李秦旗用一种“阳谋”的方式,狠狠地打了一次脸。他该如何应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质询”?
(http://www.220book.com/book/MIP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