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苏州城的晨光,终于褪去了战争的肃杀。周时砚站在城楼上,看着下方忙碌的百姓 —— 有的在清理战场残垣,有的在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空气中虽仍有硝烟味,却己多了几分生机。战后收尾的第一步,便是处置南楚战俘与回应求和。
“传我命令,南楚普通士兵一律释放。” 周时砚对身旁的苏明宇道,“每人发放三两银子作为路费,让他们回乡务农,不许再参与战事;若有愿意留在江南开荒的,可编入流民垦荒队,免三年赋税。”
苏明宇躬身领命,心中暗自佩服 —— 释放战俘既体现大靖的仁厚,又能减少关押成本,还能为江南补充劳动力,一举三得。而南楚主将萧策,则被铁链锁住,由赵虎亲自押送回京,交由皇帝处置 —— 这既是对南楚的震慑,也是对大靖战功的彰显。
三日后,南楚使者带着求和书抵达苏州。书中承诺 “割让郴州三县给大靖,赔偿白银十万两,十年内不犯大靖边境”,态度极为谦卑。周时砚看完求和书,立刻快马奏请皇帝,附上自己的建议:“郴州三县地处湘江南岸,是防御南楚的战略要地,可接受割让;白银十万两可用于江南战后重建与边关军需;十年和约可给大靖休养生息的时间,臣请陛下应允。”
皇帝很快批复 “准奏”,南楚求和尘埃落定,江南战事彻底画上句号。
接下来的半个月,周时砚全力推进江南战后重建。他让人从京郊开荒区调运五万石杂粮种子、两千套农具,分发给受灾流民:“今年错过水稻种植期,大家先种燕麦、荞麦,这些作物耐旱易活,两个月就能收获,朝廷免你们两年赋税,安心种地就好。” 流民们捧着种子农具,激动得跪地叩谢:“多谢周侯!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运河与医馆的修缮也同步展开 —— 周时砚调派禁军与民兵,疏通被战火堵塞的运河河道,确保漕运畅通;苏清欢则在江南增设五家 “惠民医馆”,医馆学徒带着草药深入乡村,免费为百姓治病,尤其是为战后受伤的士兵与流民调理身体。苏州街头,百姓们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提及周时砚与苏清欢,无不称赞。
而京城此时,议储之事己提上日程。金銮殿内,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百官:“江南战事己平,太子旧案己结,储位空缺日久,今日召尔等议储,可畅所欲言。”
林文彦率先出列,手持朝笏躬身奏请:“陛下,周时砚护边疆、平叛乱、安民生、整吏治,战功赫赫,民心所向,且为孝康皇帝嫡子,身份正统,臣恳请陛下立周时砚为皇太孙,以安民心、固国本!”
“臣等附议!” 苏明宇与八十名寒门官员、老臣齐声附和,声音响彻殿内。世家大臣们面面相觑 —— 周时砚既有战功与民心,又有皇帝的信任,连三皇子都明确表示支持,他们若再反对,只会引火烧身。户部尚书率先改口:“周将军德才兼备,立为皇太孙实乃大靖之幸,臣愿遵陛下旨意!” 其余世家大臣纷纷附和,殿内再无反对之声。
皇帝看着百官齐心的景象,满意点头:“传朕旨意!立周时砚为皇太孙,总领全国军政要务,居东宫;赏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赐东宫仪仗,三日后举行立储大典!”
立储大典当日,京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涌上街头,想一睹皇太孙的风采。周时砚身着明黄色太子礼服,头戴翼善冠,从侯府出发,前往太庙祭拜先祖。太庙内,他跪在孝康皇帝与先帝的牌位前,轻声道:“爹,先祖,孙儿(儿臣)今日被立为皇太孙,定不负您的期望,守护好大靖,让百姓安居乐业。”
祭拜完毕,周时砚前往金銮殿接受百官跪拜。“皇太孙万岁!” 百官的朝拜声与宫外百姓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京城上空。此时,靖安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储位主线任务 “立为皇太孙” 己完成!宿主成功平定内外危机,获得民心与朝堂认可,实现储位定局。奖励:推演点数 + 2000,解锁 “盛世规划” 功能(可制定全国性政治、经济、民生长期发展计划,推动大靖进入盛世)。】
江南的战后事宜安排妥当 —— 周时砚任命三皇子周景恒暂留江南,主持后续重建工作,三皇子欣然领命:“时砚兄放心,我定会管好江南,不让你失望。” 随后,周时砚带着苏清欢、赵虎,踏上返回京城的路途。
马车抵达京城城门时,周时砚惊喜地发现,皇帝竟亲自站在城门下等候。“孙儿参见皇爷爷!” 周时砚快步上前,跪地行礼。皇帝亲手扶起他,拉着他的手,眼中满是欣慰:“好孩子,你做得很好。江南平定了,旧案了结了,储位也定了,朕终于可以放心了。往后大靖的重担,就交给你了。”
城门内外,百姓们欢呼雀跃,禁军列队致敬。苏清欢站在一旁,看着被皇帝与百姓环绕的周时砚,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 她知道,属于周时砚的时代,属于大靖的盛世,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