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书房的窗棂上,凝结着初冬的薄霜。周时砚刚批阅完全国惠民医馆的建设奏折,侍从便捧着一封染尘的密信匆匆闯入:“殿下!雁门关守将八百里加急,边疆出事了!”
密信是雁门关守将李嵩所写,字迹潦草得近乎颤抖:“北狄质子阿古拉昨日在京郊御苑赏雪时,意外失足落入冰湖,虽全力救治,仍不幸病逝。北狄新首领巴图己以此为借口,集结西万骑兵在边境扎营,日日操练,似有犯边之意,还派人传话‘要为质子讨回公道’,恐战事在即!”
周时砚刚放下密信,脑海里便响起靖安的【军事推演】提示:【北狄质子病逝实为意外,但巴图刚继位,需借 “复仇” 之名稳固内部势力,其真实目标是夺回此前割让给大靖的 “漠南三城”。结合北狄骑兵习性,他们擅长冬季作战,可能在一月后大雪封山前进攻,利用雪地机动性突破雁门关防线。】
“传旨,召文武百官即刻入宫议事!” 周时砚当机立断,北狄西万骑兵绝非小数,若处置不当,刚稳定的边疆又将陷入战火,民生建设也会受波及。
半个时辰后,金銮殿内争论不休。武将代表、兵部尚书率先出列:“殿下,北狄欺人太甚!质子意外病逝竟成犯边借口,臣请命带三万禁军北上,主动进攻北狄大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知道大靖不好惹!”
几名武将纷纷附和,声言 “乘胜追击,永绝后患”。可文臣代表、户部侍郎却忧心忡忡:“殿下,江南战事刚平,国库虽有结余,却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北伐;且冬季将至,北方严寒,禁军多为南方人,恐难以适应,不如派使者去北狄议和,许以少量赔偿,暂缓战事。”
朝堂上分为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周时砚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沉稳:“主动进攻虽能扬威,却需耗费大量粮草,且冬季作战对我军不利;一味议和则会助长北狄气焰,他们定会得寸进尺。朕认为,当以‘防御为主,反击为辅’—— 先加固雁门关防务,做好应战准备,再派使者议和试探,若北狄执意开战,咱们便以逸待劳,借防御工事挫其锐气。”
百官闻言,皆点头称是 —— 这个策略既避免了盲目北伐的风险,又不失大国威严,兼顾了军事与民生。
当日午后,周时砚便开始部署防务。他第一道旨意便是任命赵虎为 “雁门关守将”:“赵将军,你熟悉流民骑兵战术,又懂漠南冬季气候,带五千禁军、一千流民骑兵即刻北上,接管雁门关防务,务必在一月内完成防线建设!”
赵虎躬身领命:“末将定不辱使命!” 他深知雁门关的重要性,当日便带着军队出发,丝毫不敢耽搁。
随后,周时砚又下令:“在雁门关外三十里处,挖宽五尺、深三尺的深沟,沟底埋上削尖的圆木,再铺上一层火油浸过的干草 —— 冬季结冰后,冰层下的干草可阻碍骑兵马蹄,圆木能刺穿马掌,若北狄骑兵冲锋,必陷入困境;同时,在雁门关、江南、京城之间设立烽火传信系统,每百里建一座烽火台,白天放烟、夜间点火,确保边境消息三日内传至京城,京城指令也能及时送达边疆。”
禁军与当地百姓齐心协力,不到十日,深沟便挖好大半,烽火台也动工建设。而流民骑兵的扩充,更是让防务如虎添翼 —— 周时砚从京郊开荒流民中选拔两千名精壮,编入流民骑兵营,由赵虎远程指导训练 “雪地作战”:“教他们漠南牧民的冬季捕猎技巧,如何在雪地追踪、如何借地形伏击,再承诺‘战后每人分得十亩良田,免赋税三年’,流民们定会全力训练。”
消息传出,京郊流民纷纷报名,有的甚至带着家人来参军:“周殿下待咱们不薄,如今北狄要来犯,咱们就算拼了命,也要守住边疆,守住咱们的田地!” 不到三日,两千名流民骑兵便集结完毕,开始了紧张的雪地战术训练。
与此同时,周时砚派使者带着 “议和方案” 前往北狄大营 —— 方案中提出 “重新以亲王礼制安葬质子,大靖赔偿白银五万两,维持此前的边界划分,双方继续遵守和平盟约”。可巴图见大靖主动议和,以为大靖畏惧北狄骑兵,竟当场撕碎方案,怒吼道:“想要和平,就把漠南三城还给北狄!否则,咱们战场上见!”
使者回报后,周时砚知道战事己不可避免。他站在东宫地图前,手指落在雁门关的位置:“传旨,让赵虎加快防务建设,备好冬季粮草与御寒衣物;让苏明宇从江南调运三万石杂粮至雁门关,确保守军冬季粮草充足;再让太医院准备足够的冻伤药膏与御寒汤药,随粮草一同送往边疆。”
夕阳西下,东宫的灯光再次亮起。周时砚看着窗外飘落的初雪,心中清楚 —— 冬季的边疆决战己箭在弦上,但只要防务稳固、军民同心,定能守住大靖的边疆,不让百姓再受战火之苦。而苏清欢此时正坐在一旁,整理着太医院的御寒汤药清单,偶尔抬头与他对视,眼中的信任与支持,便是他最坚实的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