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书房回来后,周天瑜的生活似乎真正步入了正轨。贤妃的倒台如同移走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永宁宫内外风气一新,王嬷嬷也收敛了许多,不再事事掣肘。她每日除了向皇后请安、陪伴帝后用膳外,便是读书习字,偶尔在御花园散步,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然而,这份平静之下,周天瑜的心却并未真正安宁。父皇那句“日后有事交予你去做”的话,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她时刻不敢松懈。她深知,在这深宫之中,平静永远是暂时的。
她开始有意识地阅读更多的书籍,不再局限于诗词歌赋和星象历法,而是向孙院判和姜德禄(如今己可半公开地请教)请教,借阅一些关于地理、农事、甚至工部器械图册等方面的典籍。她需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时代,为未知的未来做准备。
期间,周景轩通过鹿台石马传来消息,吏部侍郎案余波渐平,朝堂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北境战事依旧胶着,军需消耗巨大,安国公等主战派将领对户部的拖沓十分不满。周天瑜叮嘱他继续留意朝局,尤其关注北境军情。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
周天瑜正在永宁宫偏殿翻阅一本前朝地理志,皇帝身边的大总管太监突然冒雨前来,神色凝重地宣她即刻前往御书房。
周天瑜心中一惊,不敢怠慢,立刻更衣前往。踏入御书房,只见皇帝面色阴沉,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怒意,御案上堆着几份加急军报。萧皇后也在,坐在下首,脸色同样不好看。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周天瑜行礼。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拿起一份军报,递给周天瑜,“你看看这个。”
周天瑜心中疑惑,接过军报。上面是北境主帅安国公的亲笔奏报,字迹潦草,透着焦急:突厥骑兵利用骑兵机动优势,不断袭扰粮道,我军一支运粮队日前在黑风峪遭伏击,粮草被焚,押运官兵死伤惨重。奏报中痛陈粮道不畅、军心浮动,恳请朝廷速派援军,并严查后勤,确保粮草供应。
黑风峪……周天瑜看着这个地名,脑中飞速回忆着刚才看过的地理志。黑风峪地势险要,两侧山高林密,确实是设伏的绝佳地点。突厥人显然抓住了周军后勤的弱点。
“父皇,”周天瑜放下军报,小心地问道,“粮道屡遭袭击,可是因为我军护卫不力?或是……路线选择有误?”
皇帝冷哼一声:“护卫兵力有限,难以面面俱到。至于路线……从后方粮仓至前线大营,可供大军通行的道路本就寥寥无几,黑风峪是必经之路之一,避无可避!”
萧皇后叹了口气:“北境苦寒,补给艰难,突厥人又狡诈凶悍,安国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周天瑜沉默片刻,一个大胆的念头忽然冒了出来。她想起前世看过的关于古代战争后勤的记载,以及一些简单的工程学原理。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清澈地看向皇帝:“父皇,儿臣方才看书,偶有一得,或许……或许有些妄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哦?但说无妨。”
“儿臣在想,”周天瑜组织着语言,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说道,“既然陆路粮道屡遭袭击,风险巨大,为何不尝试……开辟一条水路?”
“水路?”皇帝和皇后都愣住了。北境苦寒,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如何行船运粮?
“儿臣查阅地理志,”周天瑜走到一旁悬挂的巨幅北境地图前,指着一条蜿蜒的河流说道,“此乃沧澜江,其上游支流白水河,流经我朝境内数个产粮大县。虽冬季冰封,但春夏秋三季皆可通航。若能在白水河与沧澜江交汇处附近,择一险要之处,建立一座水上要塞兼转运仓,将江南粮草经白水河运至要塞囤积,再由此要塞,用小船或更隐蔽的方式,分段、分批次沿沧澜江支流运往前线,是否可避开突厥骑兵的锋芒,减少陆路运输的风险和损耗?”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儿臣曾听姜公公提及,内府监可造一种吃水浅、载重大的平底船,或可适用于北境河流。甚至……甚至可以在要塞处,利用水力,设置一些简单的提水灌溉设施,尝试在要塞周边屯田,就近解决部分粮草,以减轻长途运输的压力。”
这番话说出来,御书房内一片寂静。皇帝和皇后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周天瑜,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女儿。
水路运粮?水上要塞?水利设施?屯田?这些想法,完全超出了一个深宫公主应有的见识范畴,听起来异想天开,却又……似乎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避开突厥骑兵主力、降低陆路风险这一点,首指当前北境战事的痛点!
皇帝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仔细审视着沧澜江和白水河的走向,目光锐利。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探究:“瑜儿,这些……你是从何想来?”
周天瑜心中一紧,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不能暴露自己的来历,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
她垂下眼帘,做出思索状,轻声道:“儿臣病中无聊,翻阅杂书,见前人曾有‘漕运’之利,便胡思乱想起来。又……又或许是落水之后,于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对‘水’之一物,有了些不同的感触吧……儿臣深知此乃妄言,请父皇母后恕罪。”
她将原因归结于“病中杂览”和“落水后的感悟”,既模糊了来源,又带有一丝玄妙的色彩,让人难以深究。
皇帝盯着她看了许久,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她的灵魂。最终,他并没有追问,而是转身对萧皇后道:“皇后,你觉得如何?”
萧皇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沉吟道:“永宁所言,虽似天方夜谭,但细细思之,确有其独到之处。漕运之利,前朝己有先例。若真能开辟北境水路,或可解燃眉之急。只是……工程浩大,非一日之功,且需精通水利工事之人详加筹划。”
皇帝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周天瑜屏息凝神,心中忐忑不安。她知道,自己这番话,无异于一场赌博。成功了,或许能真正进入父皇的视野,获得参与更大事物的机会;失败了,则可能被当作胡言乱语,甚至引来猜疑。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终于抬起头,看向周天瑜的目光中,少了几分父亲的慈爱,多了几分君主的审视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欣赏。
“瑜儿,”他沉声道,“你的想法,很大胆。此事关乎国运,朕需与兵部、工部众臣商议。你……先回去吧。今日之言,不得对外人提起。”
“儿臣遵旨。”周天瑜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恭敬行礼退下。
走出御书房,细雨己停,天空露出一抹微光。周天瑜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轨迹,将彻底改变。她不再只是一个困于后宫争斗的公主,她的目光,己经投向了更遥远的北境烽烟。
而属于她的传奇,才刚刚揭开序幕。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绣风华帝女的时空奇旅》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K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