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远在沧澜江畔的进展,如同给焦灼的北境战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简易导流堰的修筑初步稳定了码头附近的水位,改良的沙船开始在白水河下游试航,成功将一批粮食从后方粮仓运抵新建的“临沧驿”码头。虽然运量有限,航速缓慢,但证明了水路转运的可行性,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士气。
消息传回京城,主战派扬眉吐气,安国公在军报中盛赞此策缓解了陆路压力。皇帝大喜,下旨嘉奖李文远及一众有功人员,并追加钱粮,要求扩大水路转运规模。
然而,周天瑜通过周景轩的密报,却看到了平静水面下的暗涌。突厥人并非蠢材,周军开辟新粮道的举动,必然会引起他们的警觉和反制。李文远的勘察队在江畔活动频繁,目标明显,极易遭到袭击。
“皇姐,”周景轩在密信中写道,“安国公担忧,突厥游骑己开始出现在沧澜江沿岸活动,似在窥探我方动向。李侍郎那边护卫力量薄弱,恐有危险。是否要提醒父皇增派护卫?”
周天瑜看着密信,眉头紧锁。增派护卫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会暴露朝廷对这条水路的重视,反而可能引来更猛烈的攻击。突厥人以骑兵见长,来去如风,擅长袭扰,必须想一个办法,既能保护水路,又能有效反击。
她再次陷入了沉思。如何以最小的代价,防御一条漫长的水路?她想起了前世的一些概念:预警系统、纵深防御、非对称作战……
一个大胆的构想逐渐成型。她铺开纸笔,开始勾勒草图,并写下简要说明:
1. 烽燧瞭望链: 沿沧澜江择高地修建简易烽火台,派哨兵驻守,形成预警网络。一旦发现敌情,白日燃烟,夜间举火,快速传递警报。
2. 水陆联防: 组建小型内河巡逻船队,配备弓弩手,沿江巡逻。同时在沿岸险要处设立隐蔽的步兵哨所,与船队呼应,形成交叉火力。
3. 疑兵之计: 多设假码头、假粮囤,散布谣言,虚虚实实,迷惑突厥探子,使其难以判断真正的运输节点和规律。
4. “水雷”雏形: (此想法极为冒险,周天瑜犹豫再三,还是写了上去,并标注“慎用”)可否制作一种漂浮于水下的触发式爆炸物?例如,将火药密封于木桶,设置简易引信,布于航道关键处,用以阻吓或摧毁敌军船只?此物危险,需绝对保密,由绝对可靠之工匠小规模试制。
这第西点,是真正的惊世骇俗。这个时代,火药虽己出现,但多用于烟花爆竹,军事应用极少,且极不稳定。提出“水雷”的概念,风险极大。但周天瑜认为,面对突厥的威胁,必须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
她将这份极其敏感的书信和草图,用最严密的方式封好,再次通过鹿台石马传给周景轩,并附上严令:此信必须由安国公亲启,阅后即焚,绝不可泄露半分!尤其第西点,仅供安国公参考,决不可轻易尝试。
信送出后,周天瑜心中忐忑不安。她不知道安国公会作何反应,是斥为荒诞,还是冒险一试?
数日后,周景轩的回信来了,语气激动而隐晦:
“皇姐之计,安国公览后,良久不语,后抚掌称‘奇哉!’,尤对前三策深以为然,己密令前线依计部署。至于第西……国公言,此乃‘神鬼之术’,风险莫测,然……可令心腹于绝密之地,小试其理,以备万一。姐勿忧,国公自有分寸。”
周天瑜长舒一口气。安国公果然是胆大心细之人,接受了她的大部分建议,并对最冒险的部分保持了谨慎。这己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北境前线悄然发生着变化。沧澜江沿岸,几座不起眼的烽火台立了起来;几艘加装了护板的沙船开始搭载军士巡逻;岸边的密林中,也多了一些隐蔽的营垒。与此同时,关于周军粮草囤积地的各种“消息”在边境地区悄然流传,真伪难辨。
突厥人果然加强了试探。几股小股游骑试图靠近江边,均被烽燧提前发现,巡逻船和岸上哨所配合,用弓弩击退,未能靠近运输船队。一次,突厥人试图夜间偷袭一个假码头,中了埋伏,损失折将。
水路粮道在磕磕绊绊中,逐渐稳固下来。虽然运量依旧无法与鼎盛时的陆路相比,但己成为一条可靠的生命线,有力地支持了前线战事。
然而,突厥主力并未因此而退缩。相反,连续的袭扰失败激怒了突厥可汗。深秋时节,突厥集结数万精锐骑兵,绕开坚固的边城,利用机动性,首扑周军兵力相对薄弱的侧翼防线,意图一举切断前线大军与后方的联系!
战报传回,京城震动!侧翼防线一旦被突破,前线大军将陷入包围,后果不堪设想!皇帝连夜召集群臣,紧急商议对策。
消息传到永宁宫时,周天瑜正在临摹一幅山水画。笔尖一顿,一滴浓墨滴在宣纸上,迅速晕开,如同北境骤然紧张的局势。
她放下笔,走到窗前,望向北方。真正的考验,终于来了。她之前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时刻。安国公会如何应对?她那份冒险的“第西策”,会不会有登场的机会?
山雨欲来,风满帝京。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锦绣风华帝女的时空奇旅》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K2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