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当领主》
第十一章 红妆
汾西县的蝉鸣刚起头,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县衙的宁静。
赵峰正在核对新入库的铁器——五把淬火的长刀泛着幽蓝的光,是铁匠坊新出的活计,比之前的兵器锋利了不止一个档次。听到动静,他示意李魁去开门,自己则继续用手指轻叩刀身,听着那清脆的回响。
“赵老爷,外面……外面来了几位乡绅,说是有要事求见。”李魁进来禀报,脸上带着几分古怪。
赵峰放下长刀,擦了擦手上的铁屑:“让他们进来吧。”
他心里大致有谱。自从掌控了汾西,城里城外的大户们就没消停过。先是托人送来各种礼物,绸缎、茶叶、玉器,什么值钱送什么,都被他按市价折算成粮食,充入了粮仓。后来见他不收礼,又开始主动“捐粮”,说是“为百姓尽一份力”,其实就是想在他这里留个好印象。
这次亲自上门,又是为了什么?
很快,五个穿着锦袍的老者被带了进来,为首的是城西的王家老爷子,头发花白,手里拄着根玉拐杖,据说王家在汾西开了三家粮铺,是县里的首富。跟在他身后的,还有李家、张家、刘家、陈家的当家人,都是城里数得着的大户,家族扎根汾西少说也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赵老爷,冒昧打扰,实在是有事相商啊。”王老爷子率先拱手,脸上堆着笑容,眼神却有些闪烁。其他几位也跟着行礼,神色都有些拘谨。
赵峰示意他们坐下,让人上了茶,开门见山:“各位老先生,有话不妨首说。”
王老爷子清了清嗓子,看了看其他几位,像是下定了决心,开口道:“赵老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魄力,把汾西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心里都佩服得很啊。”
“是啊是啊,”李家老爷连忙附和,“以前啊,咱们这汾西,三天两头遭流寇惦记,税又重,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自从赵老爷来了,流寇不敢来了,税也轻了,连粮价都稳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赵峰没接话,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他知道,这些客套话后面,肯定有正题。
果然,王老爷子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赵老爷,您看您如今事业有成,身边却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着,想给您添点福气。”
赵峰挑眉:“哦?什么福气?”
王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是这样,我们几家,家里都有尚未婚配的嫡女,年纪都在十六到十八之间,模样都是百里挑一的,知书达理,琴棋书画多少都懂些。我们想着,赵老爷您为汾西操劳,身边得有个人照顾起居,打理家事。所以……我们想把她们送到您身边,给您做个伴,也好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能时常沾沾您的光,为汾西再多尽份力。”
这话一出,其他几位老爷都连连点头,眼神里带着期盼和紧张。
赵峰终于明白过来。这是……要送女儿给他做妾啊。
他看着眼前的几位老者。这些家族在汾西根基深厚,平时互相之间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如今竟然联合起来,还愿意把嫡女送来,显然不是简单的“送福气”,而是想通过联姻,和他攀上关系,保住自家的地位和产业。毕竟,现在的汾西,他赵峰说了算。
而他们没有指定让谁的女儿做正妻,反而说“都送到身边”,显然是互相妥协的结果。谁也不愿意让对方的女儿压自己家一头,最后只能达成一致——都不做正妻,全做妾室,这样谁也不吃亏。
赵峰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他并不需要通过联姻来巩固地位,但他也清楚,这些大户手里掌握着县里的商业、土地资源,把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对稳定汾西的局面有好处。
而且,他能感觉到,这些大户是真心怕了。他们经历过乱世的动荡,知道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对地方的重要性,送女儿,更像是一种“投名状”,表示彻底臣服。
“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赵峰缓缓开口,“只是,婚姻大事,关乎终身,岂能儿戏?令嫒都是金枝玉叶,我……”
“赵老爷言重了!”王老爷子连忙打断他,“能伺候赵老爷,是她们的福气!我们几个己经跟家里的丫头说过了,她们都愿意!”
其他几位也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说自家女儿如何温顺懂事,如何贤惠能干,生怕落了下风。
赵峰看着他们急切的样子,心里暗暗摇头。在这些大户眼里,女儿终究还是家族利益的筹码。但他也没拒绝的理由。
“既然各位老先生如此盛情,我再推辞就显得不识抬举了。”赵峰站起身,“只是,我有个条件。”
“赵老爷请讲!”王老爷子立刻道。
“入了我家门,就得守我家的规矩。”赵峰的目光扫过众人,“一不许仗势欺人,二不许干涉府中事务,三……要真心待彼此,和睦相处。若有违反,休怪我不留情面。”
这其实是在敲打他们,别想着通过女儿在他这里搞小动作,更别想争风吃醋、扰乱后宅。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几位老爷连忙应下,只要女儿能进赵峰的门,别说三个条件,十个条件他们也答应。
事情就这么定了。三天后,五家同时送来了女儿。
那天,汾西县城的街道上热闹得像过节。五顶小轿从不同方向抬向县衙,轿帘是半透明的纱质,能隐约看到里面端坐的少女身影,穿着素雅的衣裙,头上梳着精致的发髻,脸上带着几分羞涩和不安。
百姓们都站在路边看热闹,议论纷纷:
“快看,是王家的大小姐,听说画得一手好画呢!”
“李家的二小姐也好看,上次在庙会见过,跟天仙似的!”
“赵家老爷真是好福气啊……”
赵峰站在县衙门口迎接。轿子落下,五个少女依次走了下来,低着头,双手交握在身前,不敢看他。
王家长女穿着淡绿色的衣裙,身形纤细,眉眼温顺;李家次女穿粉色,脸上带着两个浅浅的梨涡,笑起来很甜美;张家的女儿穿青色,看着比较沉稳;刘家的穿黄色,眼神里透着点活泼;陈家的穿白色,气质清冷,像朵带露的梨花。
确实都生得好看,各有各的韵味。
赵峰对她们点了点头,声音温和:“一路辛苦了,先进去吧。秋杏,带几位姑娘去后院安顿,把东边的‘听雨轩’收拾出来,让她们住那里。”
“是,主人。”秋杏走上前,对五个少女笑了笑,“几位姑娘跟我来吧。”
五个少女跟着秋杏往里走,经过赵峰身边时,王家长女偷偷抬眼看了他一下,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吓得立刻低下头,脸颊绯红。
赵峰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没什么波澜。他知道,这场“联姻”更多的是一场交易,是他巩固权力的手段,也是那些大户保全家族的方式。至于感情……或许以后会有,但现在,他更在意的是汾西的安稳和发展。
送走看热闹的百姓,赵峰回到书房,继续看李魁送来的巡查报告。上面写着,新修的河堤己经通过了暴雨的考验,没有一处决口;新开的铁矿场出了第一炉铁,质量比预期的还好;城南的流民安置点又接收了三十多户人家,都己分配了土地和种子……
这些,才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
后院的听雨轩里,五个少女正局促地坐在椅子上,互相打量着对方。她们从小就知道家族之间的竞争,没想到最后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一家人”。
“我叫王婉。”王家长女率先打破沉默,声音细细的。
“我叫李嫣。”李家次女笑着说,两个梨涡很明显。
“张岚。”
“刘月。”
“陈雪。”
她们互相报了名字,气氛稍微缓和了些。虽然心里都清楚,未来在后院的日子,未必会一帆风顺,但至少此刻,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赵峰的妾室。
秋杏端着茶进来,笑着说:“几位姑娘别拘束,我们家老爷人很好的,就是平时忙了点,你们安心住下,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说。”
听到“老爷人很好”,五个少女心里都松了口气,眼神里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
夜色渐深,赵峰处理完公务,来到听雨轩。五个少女正坐在灯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刺绣,见他进来,都连忙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赵峰摆摆手,“都坐下吧。”
他在主位坐下,看着她们:“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好人家的姑娘,委屈你们了。”
五个少女都低下头,没人说话。委屈吗?或许有,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的茫然。
“我平时事情多,可能没时间常来这里。”赵峰继续说,“但你们放心,只要守规矩,在这里就能安稳生活。想学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跟秋杏说,只要不违反规矩,我都会支持你们。”
他顿了顿,看着王婉:“听说你会画画?”
王婉愣了一下,连忙点头:“略……略懂一些。”
“挺好,”赵峰点点头,“县衙的书房还缺几幅画,你要是愿意,可以画几幅挂上。”
王婉眼睛亮了亮,连忙应道:“是,妾身愿意。”
赵峰又看向李嫣:“听说你会弹琴?”
李嫣也点头:“学过几年。”
“以后府里有什么活动,可以弹来听听,给大家解解闷。”
“是。”
他又问了其他几个少女的特长,张岚会记账,就让她跟着秋杏学学管理府里的账目;刘月会种花,就让她负责打理后院的花园;陈雪懂医术(家传的一点皮毛),就让她跟着府里的郎中学学,以后府里有人小病小痛,也能照应。
五个少女没想到赵峰会如此安排,让她们各展所长,而不是像金丝雀一样被圈养着,心里都泛起一丝暖意,看向赵峰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真诚。
“时间不早了,你们早点休息吧。”赵峰站起身,“我明天还要去铁矿场看看,先走了。”
“恭送老爷。”五个少女齐齐行礼。
赵峰走出听雨轩,夜风吹来,带着一丝凉意。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
他知道,接纳这五个妾室,只是他掌控汾西的一步棋。但看着后院亮起的灯火,听着里面隐约传来的、渐渐变得轻松的笑语声,他忽然觉得,这座冰冷的县衙,似乎也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K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