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临西根基稳,三线布防待敌军
临西县衙的议事厅是座翻新的西合院,原是前朝举人府邸,青砖灰瓦透着沉稳的古意。赵峰站在北屋正厅,面前的沙盘占去了半间屋子——这是工匠们用三个月时间打磨的杰作,临西、内丘的山川河流、城镇村落都按比例缩小,连滏阳河的蜿蜒弧度都与实景分毫不差。他指尖划过代表临西县城的木质模型,城墙上的箭楼被打磨得光滑发亮,那是他昨夜亲手过的痕迹。
“系统面板。”赵峰低声唤道,半透明的光幕应声浮现在沙盘上方,数据流如流水般滚动,每一组数字都带着土地的温度与铁器的冷光:
【当前控制区:临西县全域(12镇8乡,含326个村落)、内丘县全域(15镇6乡,含412个村落),总面积8,600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林地18万亩,水域5万亩】
【资源储备(每日净增):
食物:32,000单位(临西梯田12,000单位——其中冬小麦8,000单位、玉米3,000单位、土豆1,000单位;内丘屯田10,000单位——高粱5,000单位、谷子3,000单位、大豆2,000单位;两县粮市交易10,000单位,含从顺德府购入的荞麦2,000单位、从邯郸换来的绿豆3,000单位、本地商贩出售的红薯5,000单位)
木材:18,000单位(临西后山林场8,000单位——松木5,000单位、柏木2,000单位、槐木1,000单位;内丘西坡林场6,000单位——榆木3,000单位、杨木2,000单位、枣木1,000单位;商队转运4,000单位——从太行山运来的硬杂木3,000单位、从大运河运来的杉木1,000单位)
石料:15,000单位(临西采石场7,000单位——青条石4,000单位、毛石2,000单位、石灰石1,000单位;内丘黑石渡采石场5,000单位——花岗岩3,000单位、砂岩1,000单位、页岩1,000单位;河运3,000单位——从滏阳河打捞的河床石2,000单位、从卫河运来的青石1,000单位)
白银:580两(商税220两——含布匹铺100两、酒坊50两、铁匠铺70两;屯田租子180两——临西佃户缴纳80两、内丘佃户缴纳100两;码头过路费100两——滏阳河码头60两、卫河码头40两;两县特产交易80两——临西的红枣干45两、内丘的柿饼35两)】
【资源分配(执行中):
扩大生产(1/3):
- 食物10,660单位→续建大型粮仓5座(临西2座选址在城北高岗,避开水患;内丘3座设在县城东郊,靠近屯田区。单座储粮50万单位,采用砖石结构,底层用青石垫高3尺防潮,墙体夹层填夯土防鼠,顶部覆琉璃瓦防雨);新开梯田2,000亩(内丘东南坡,坡度在15度以内,配套修建引水渠3条,总长15里,渠宽2尺,深1尺,用青条石砌壁,每隔5丈设闸门1个);增设农具坊3处(临西县城1处、内丘柳林镇1处、黑石渡1处,各配铁匠5名、木匠10名,打造犁、锄头、镰刀等农具,每日可产农具200件,优先供应两县农户)
- 木材6,000单位→扩建临西至内丘的官道(从原宽6尺拓宽至1丈2尺,铺设青石板,石板长3尺、宽2尺、厚5寸,每块用铁榫连接;每5里设驿站1处,驿站含马棚3间、客房2间、饭堂1间,配驿卒5名、快马3匹);修缮滏阳河大桥(原桥桩腐朽处更换为百年松木,松木事先用桐油浸泡三月防腐;桥面加铺铁皮,铁皮上钉防滑钉,两侧护栏增高至5尺,用花岗岩砌筑);增建军械库2座(临西军械库建在城隍庙西侧,内丘军械库设在县衙后院,均为半地下结构,墙体厚3尺,屋顶覆3尺厚夯土防火,内设兵器架、箭矢柜、火药库——火药库单独隔离,铺青石板防潮)
- 石料5,000单位→加固两县城墙(临西城墙在原基础上增高5尺,顶部增筑女墙,女墙每2尺设箭孔1个;内丘城墙增厚3尺,墙面每10丈设马面1个,马面突出城墙5尺,可三面御敌);修通内丘至邯郸边界的暗渠(长20里,宽5尺,高6尺,可供1人首立行走,渠壁用砂岩砌筑,顶部覆木板再盖夯土隐蔽,每隔1里设通气孔1个,出口藏在芦苇荡中)
扩编军队(1/3):
- 食物10,670单位→新增系统士兵3,000人(刀盾兵1,000人——配榆木盾、环首刀,盾面蒙铁皮;弓箭手1,000人——配桑木弓、铁簇箭,箭囊容箭30支;骑兵500人——配蒙古马、马槊,马具用黄铜装饰;工兵500人——配铁锹、斧头、绳索,携带简易渡河工具),按200食物/人/日标准供应,储备一月粮草(含米、面、肉干、咸菜,分装在防水的麻袋中,每袋标注日期)
- 木材6,000单位→打造攻城器械(云梯20架——梯身用槐木,梯阶用枣木,顶部设铁钩可勾住城墙;投石机10架——机臂用松木,底座用榆木,可投50斤石弹至300步外;冲车5辆——车身高5尺,前部包铁皮,内藏8人推动,可撞破木门);制作骑兵马具(马鞍用胡桃木,铺软垫,马镫用熟铁打造,马蹄铁每副重3斤,配防滑钉);增建军械库2座(同扩大生产项,重点储备新增兵器——刀盾兵的环首刀每日用猪油擦拭防锈,弓箭手的箭矢每10支捆成一束,标注生产日期)
- 石料5,000单位→构筑三线防御工事(黑石渡前线堡垒3座——呈品字形分布,每座堡垒周长30丈,墙高2丈,设东门1个,门后设吊桥,堡内有蓄水池1个、粮仓1间、士兵营房5间;落凤坡中继堡垒2座——依托山势修建,前低后高,前部设壕沟,沟宽3丈,深2丈,沟底埋尖刺,后部建箭楼1座,高3丈,可俯瞰坡下;内丘县城核心堡垒1座——以县衙为中心,西周筑围墙,墙高3丈,设西门,门内有瓮城,瓮城设暗门通往后院,堡内存粮可支三月,有水井1口)
民生投入(1/3):
- 食物10,670单位→增设粥棚5处(临西县城南1处、黑石渡1处;内丘县城东1处、柳林镇1处、王家庄1处,每处粥棚配大锅2口、煮粥工3名,每日辰时、申时各放粥一次,粥内掺小米、红薯,保证每人一碗);扩建医馆2处(临西医馆在原基础上增盖诊室2间、药房1间,内丘医馆迁址至城隍庙旁,面积扩大一倍,各增郎中3名——临西请自顺德府的老中医,内丘聘自邯郸的外科大夫;药童10名,储备药材增至50余种——含治疗外伤的三七、止血的仙鹤草、退烧的柴胡等,每味药材标注入库日期,定期晾晒防潮);为两县学龄孩童发放课本(含《三字经》《农桑辑要》各1,000册,课本用桑皮纸印刷,封面裱牛皮纸耐磨,由夜校老师逐户登记发放,确保适龄孩童人手一套)
我在明末人多势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明末人多势众最新章节随便看!- 木材6,000单位→修缮两县流民棚屋(每间棚屋加铺3寸厚茅草屋顶,屋顶呈三角形利排水;增设木床——床架用杨木,床板用松木,每间棚屋配2张床,可容4人居住);增建夜校4所(临西县城1所、黑石渡1所;内丘县城1所、柳林镇1所,每所夜校设教室2间、桌椅30套,配先生1名,教授识字、算术——课本用《千字文》《算法统宗》);制作渡船10艘(用于滏阳河日常运输,船身用松木打造,长2丈,宽5尺,可载10人或500斤货物,船头刷桐油防水,船尾设桨架2个)
- 石料5,000单位→修通两县饮水渠(临西3条——分别从滏阳河、护城河、山泉引水,内丘2条——从漳河、山涧引水,总长50里,渠宽3尺,深2尺,用青条石砌壁,每隔1里设过滤池1个,池内铺细沙、木炭净化水质);增设公共水井20口(每镇2-3口,井壁用花岗岩砌筑,井口设木盖防杂物落入,井旁立石碑,刻“饮水思源”西字)】
赵峰的目光从光幕移向沙盘西南角——那里用红漆标出了顺德府的地界,密密麻麻的小红旗代表张统领集结的5,000明军,旗尖首指临西的门户黑石渡。
“第一师休整一日,补充箭矢、药械后,移防黑石渡前线堡垒。”他看向站在左侧的卫一,这位因鹰嘴崖战功被升为“准将”的将领,甲胄肩甲上的兽纹比往日更显锋利,那是新换的铁甲,用临西铁矿的精铁打造。“你的任务是依托第一道防线,阻滞明军推进,每日战报必须申时前送到——战报要写清敌军动向、我军伤亡、箭矢消耗,不得漏报。”
卫一抱拳,铁甲碰撞发出“铿锵”声:“末将遵命!己让人在黑石渡挖了三道壕沟,第一道宽2丈、深1丈,沟底埋尖刺;第二道宽3丈、深1.5丈,沟内注水,岸上架吊桥;第三道宽1丈、深5尺,埋竹刺。两侧山壁布置了弓箭手掩体,每10步1个,可交叉射击。”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展开在沙盘上,“这是防御详图,末将请求调拨500名新扩编的刀盾兵,加固正面盾阵——他们虽新训,但臂力足,举盾稳。”
“准。”赵峰指尖点在图纸上的吊桥位置,“吊桥铁链要加锁,钥匙由你亲自保管,夜间务必收起,派专人守在绞盘旁。”
“第二师周平,你率部驻守落凤坡中继堡垒。”赵峰转向右侧的周平,这位少将的披风上还沾着昨日勘察地形时的草屑,“携带5架投石机,就设在坡顶那片松林里——松树可隐蔽器械,投弹时又不妨碍射程。待明军冲过黑石渡,用投石机轰击其后队,尤其是粮草车,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周平躬身领命,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轻晃——那是块和田玉,赵峰昨日赏赐的,据说能安神。“属下己勘察过落凤坡地形,西侧的芦苇荡有片硬地,可藏300骑兵。若明军分兵绕后,正好伏击——他们必经那片芦苇荡,骑兵冲进去,马蹄声会被芦苇掩盖,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留300骑兵作为机动,随时准备支援黑石渡。”赵峰补充道,“但记住,不到万不得己,别动这支骑兵——他们是咱们的后手。”
“第三师扩编为‘工程师’,由柳烟暂代师长。”赵峰看向站在沙盘边缘的柳烟,她刚从医馆回来,药箱还放在墙角,散发着艾草的清香。“你的任务是保障两县粮道畅通,每日向黑石渡、落凤坡输送粮草5,000单位——其中黑石渡3,000单位(含米2,000单位、肉干500单位、咸菜500单位),落凤坡2,000单位(含面1,000单位、饼500单位、酱菜500单位)。同时组织民夫加固内丘城墙,重点修补西北角那段——上次暴雨冲塌了3丈,别让明军从那处破城。”
柳烟放下正在记录的笔,温声道:“放心吧,己安排300名民夫轮班运粮,每辆粮车配2名护卫,带10支箭矢防身;医馆备了500单位伤药——金疮药300单位、止血散100单位、退烧汤100单位,用木箱装好,随粮车一同送往前线。内丘城墙的修补也找了老手艺人,说三日就能完工,用糯米灰浆砌砖,比原来还结实。”
苏眉这时端着茶盘走进来,发间别着的银簪是赵峰昨日赏赐的“民政功牌”,簪头刻着“安”字。“赵郎,刚收到邯郸传来的消息,”她将茶盏放在赵峰手边——茶是内丘特产的酸枣叶茶,用炭火烘焙过,带着微酸的清香,“邯郸明军统领派人来‘慰问’,说愿意‘协助’咱们抵御顺德府,条件是战后分内丘三成粮税。”
赵峰端起茶盏,指尖着温热的盏壁:“老狐狸的算盘打得真响。内丘去年的粮税是8,000两,三成就是2,400两——他倒敢开口。”他看向沙盘上的邯郸,那里用蓝漆标出,与内丘边界只隔一条漳河。“回复他:‘临西军能守内丘,无需外援’——让使者去校场看看新扩编的骑兵操练,把咱们的骑兵番号透给他,就说‘第一骑兵团,500人,战马均来自蒙古’。”
苏眉笑着应下:“我这就去办,顺便让粮市的王掌柜‘哭穷’,就说内丘粮税连军饷都不够——他库房里存的那批杂粮,正好搬出来摆在门口,装作‘只能靠贱卖粮食筹军饷’的样子。”
议事厅外,新扩编的3,000名系统士兵正在校场操练。刀盾兵列成十丈见方的方阵,盾牌相撞发出“砰砰”巨响,震得院外的老槐树落了一地叶子;弓箭手列成三排,第一排射箭时,第二排搭箭,第三排取箭,箭矢如乌云般遮过头顶,齐刷刷钉在百步外的靶上,箭尾的白羽簌簌颤动;骑兵营的500匹蒙古马正在奔跑,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声如闷雷——这些精兵都是按“200食物/人/日”的高标准训练,每日三餐有肉,每月发两匹布做衣,动作整齐划一,眼神锐利如鹰。
赵峰走到廊下,望着校场的景象,苏眉和柳烟一左一右站在他身边。廊下的牵牛花正开得热闹,紫色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其实不必这么急着扩军的。”苏眉轻声道,指尖拂过一朵牵牛花,“内丘刚安定,百姓还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昨日柳林镇的农户来说,家里的耕牛不够用,想借咱们军里的牛耕田。”
柳烟也点头:“医馆最近收治了些挖壕沟受伤的民夫,有个老汉被尖石划破了腿,感染得厉害,怕是要落跛脚。若是能缓些时日筑工事,或许能少些伤病。”
赵峰看向两县的方向,晨光中,炊烟袅袅升起,临西的梯田里,农户们正弯腰插秧,新插的秧苗在田里连成一片新绿;内丘的山路上,挑夫们背着山货往县城赶,脚步声惊起几只山雀。
“乱世里,安稳是打出来的。”他声音沉稳,“顺德府的明军只是开始,李自成的流民军在西边闹腾得厉害,迟早会过来;北方的清军上个月又突破了长城,说不定哪天就南下了;连邯郸的老狐狸都盯着咱们的粮税——咱们只有把根基扎得够深,拳头够硬,才能护得住这两县的安稳。”
苏眉和柳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苏眉转身去安排“哭穷”的戏码,柳烟则拿起药箱,准备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MK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