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一章 铁骑碾过宿州路,新政初立稳淮东
第一日·宿州外围拉锯战
宿州城的晨雾裹着淮河的湿气,在城墙上凝结成霜。李来亨的残部正蜷缩在北门瓮城,用百姓的门板加固防线,城头插着的“大顺”旗号被风撕得破烂,像只垂死的乌鸦。昨夜他带着五千残兵逃到这里,连夜强征了城中三家粮铺,把麻袋堆在城头当掩体,还逼着百姓扛着锄头站在最前面——这是他惯用的法子,用民夫当肉盾,拖延进攻。
赵峰的指挥部设在城南三里的破庙里,烛火映着摊开的宿州舆图,他指尖敲着北门位置:“李来亨把民夫推到前面,是算准了咱们不敢硬攻。周平,你带第一师绕到东门,用投石机抛火油弹,烧了他堆在城头的粮袋;张虎,你的骑兵沿淮河东岸迂回,堵死他逃往盱眙的水路;林锐,炮营架在城西高地,先轰塌北门左侧的箭楼,给他们个下马威。”
辰时三刻·东门
周平的第一师正组装投石机,士兵们扛着浸了桐油的麻布包,往投石斗里塞。“瞄准城头那堆黄麻袋!”周平吼着校准角度,“李来亨把粮草都堆在那儿,烧起来够他喝一壶的!”
第一发火油弹呼啸着掠过城墙,砸在粮袋堆里,只冒了点烟——没砸中引火物。周平踹了投石机一脚:“蠢货!加引线!缠三圈火绳再扔!”第二发带着火星飞出,这次精准砸在粮堆上,“轰”的一声,火焰顺着麻袋缝隙蹿开,浓烟滚滚裹着焦糊味飘向天空。城头上的民夫见状哭喊着往后退,李来亨的亲兵举刀就砍:“退者斩!”混乱中,不知是谁撞翻了水桶,反而浇灭了半面火,却让城头更显狼狈。
巳时·城西高地
林锐的炮营己架起十二门“镇淮炮”,炮口对着北门箭楼。“标尺调高三指!”他趴在冻土上,用望远镜瞄了又瞄,“放!”十二声轰鸣震得地面发颤,炮弹砸在箭楼基座,砖石飞溅,半截箭楼轰然塌下,露出后面惊慌失措的守军。一个裹着棉被的士兵从废墟里爬出来,抱着脑袋尖叫,被身边的军官一脚踹回去:“喊什么!再叫就把你扔下去喂淮河水!”
午时·淮河岸边
张虎的骑兵正沿着冰封的河岸巡逻,马蹄踏在薄冰上发出“咯吱”声。“将军,前面芦苇荡里有动静!”斥候回报。张虎勒马,摘下腰间的牛角号吹了三声,骑兵们立刻列成楔形阵。果然,三十多艘小船从芦苇里钻出来,船上的士兵正往岸上搬粮袋——是李来亨派去盱眙求援的运粮队。
“射火箭!”张虎弓弦一响,火箭拖着焰尾射中船帆,干燥的帆布瞬间起火。船上的人慌了神,有的跳水想游上岸,却被冰水冻得抽筋,很快沉了下去。张虎让人把没烧完的粮袋拖上岸,笑着对士兵们说:“这些够咱们的马吃三天了,剩下的送回徐州,给百姓熬粥。”
第二日·破城前夜的暗流
宿州知府钱谦益缩在府衙后堂,手里攥着两封书信——一封是李来亨逼他写的“请兵书”,另一封是赵峰派人送来的“安抚令”。幕僚在旁边劝:“大人,赵将军说了,只要开城门,还让您当知府,赋税减半三年;李来亨那边,听说在盱眙抢了藩王的粮仓,怕是撑不了几日了。”
钱谦益擦着汗,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喊杀声——是北门民夫趁乱哗变了!几个被刀架着的百姓夺了守军的刀,带头的汉子举着锄头喊:“赵将军说了,开门投降有饭吃!”李来亨的亲兵砍倒了几个,却挡不住越来越多的人涌过来,城门的插销被从里面拉开,“嘎吱”一声,露出外面严阵以待的赵峰部队。
“别放箭!我们投降!”城头上有人喊,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弃械声。李来亨在亲兵掩护下,带着几百人从南门突围,刚冲到淮河岸边,就被张虎的骑兵拦住。他挥舞着狼牙棒左冲右突,却被张虎一矛挑中肩膀,摔下马来,溅起一片冰水。
第三日·宿州新政
赵峰走进宿州府衙时,钱谦益正带着属官在门口跪迎。“起来吧,”赵峰挥手,“继续当你的知府,但得换个规矩——百姓种地,头三年不收税;商户开店,免半年厘金。”他指着墙上贴的《临时治理条例》,“这上面的条规,每条都要落实,我的人会盯着。”
民政队的苏眉正带着人登记民户,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递上户口本:“官爷,俺家老头子被抓去当民夫,能找回来不?”苏眉在册子上记下名字:“奶奶您放心,我们己经在全城搜找了,找到会送回家的,还会发五斤米当补偿。”
城外的校场上,新组建的“宿州守备营”正在训练。三百名前李来亨的降兵,由周平亲自带——他让士兵们先练队列,再教枪法,最后是军纪:“你们以前跟着李来亨抢百姓,现在得换个活法——守着这城,护着百姓,才能有安稳饭吃。”降兵里有个叫王二的,以前是粮铺伙计,被强征入伍,此刻正用力挺着腰板,他说:“俺要学好本事,以后守城门,不让坏人进来。”
数据汇总
- 新增占领区:宿州全域及周边西县,面积32,000平方公里
- 总占领区面积:166,600 + 32,000 = 198,600平方公里
- 占世界土地比例:198,600 / 510,072,000 ≈ 0.0389%
- 新增部队:宿州守备营(1,200人)、淮河水师分队(300人,由渔船改造战船),合计1,500人
- 敌军反应:李来亨残部逃往凤阳,凤阳守将闭门不纳,双方在城外火并,死伤过半;南明朝廷派来的3,000京营兵行至中途,听闻宿州己破,竟转头劫掠了滁州的集市,被当地乡勇击退。
夕阳落在淮河上,宿州城头换了新的旗帜,巡逻的士兵背着新配发的长枪,脚步沉稳。街角的粥棚前,百姓们排着队,碗里的热粥冒着白汽,有人说:“这日子,总算能喘口气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K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