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九章:钱塘潮涌,群贤毕至
杭州城的桂花正香得浓烈,满城飘着甜丝丝的暖意。赵峰立于西湖边的望湖楼,指尖轻叩栏杆,望着湖面被夕阳染成的金红绸缎。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带着不同的气息——
“主公,浙南的畲族首领送来了山货,说多谢您允他们保留族中习俗。”苏婉儿提着食盒走近,她一身月白裙衫,裙摆沾着些许桂花,是当年赵峰在萧县救下的孤女,如今己是江南政务院的文书主事,一手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赵峰回头笑了笑:“告诉他们,不仅习俗留着,族里的孩子也能进新政学堂,学费全免。”
话音未落,另一个清亮的声音插了进来:“主公可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柳烟一身利落的墨绿劲装,腰间挎着医箱,刚从城外医馆回来,她是赵峰在淮安收服的游医,如今掌管着江南的医馆体系,“昨日说好要去看看新建成的麻风病隔离坊,那些药材还得您点头采买呢。”
“忘不了。”赵峰接过苏婉儿递来的茶,“烟儿管着医馆,婉儿管着账目,你们俩碰个头,药材采买的预算从赈灾款里拨,别省着。”
正说着,船桨划水的声音从湖面传来。一叶扁舟破开金波,船头立着个红衣女子,正是畲族首领的女儿蓝珠,她身后跟着几个背着竹篓的族人,篓里装满了新鲜的菌子和野果。“赵大哥!”蓝珠嗓音清脆,像山涧的泉水,“我阿爹说,浙南的铁矿找到了新矿脉,您派来的工匠说能造更好的炮,让我送些山货谢您!”
她跳上岸时,裙角扫过赵峰的袍角,带着山林的清冽气息。苏婉儿笑着迎上去接竹篓,柳烟则拉着蓝珠问起畲族聚居地的疫病防治,文字的海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三个女子站在夕阳里,身影被拉得很长,笑语混着桂花香,像一幅热闹的画。
赵峰望着这一幕,心里熨帖得很。苏婉儿心思缜密,帮他打理着江南的财政,账本记得滴水不漏;柳烟心细如发,医馆里的大小事从不用他操心,还总逼着他按时喝药;蓝珠带着畲族的勇劲,熟悉浙南的山林,帮他打通了不少山区的运输线。她们像西湖的三面山,各有各的景致,却都稳稳地托着这片他好不容易护住的江南。
“对了主公,”苏婉儿翻着手里的账册,“扬州的盐商们又递了帖子,想请您去参加下个月的盐会,说是要捐钱修钱塘江的海塘。”
柳烟闻言抬头:“海塘修好了,沿岸的渔民就不用怕大潮了。我跟您一起去,正好看看那边的防疫情况。”
蓝珠也凑过来:“我也去!我阿爹说钱塘江大潮可壮观了,我还没见过呢!”
赵峰朗声笑起来,指着湖面:“行,都去。等处理完盐会的事,咱们坐船看潮去。”
夕阳渐渐沉入湖心,将湖水染成一片熔金。望湖楼的灯次第亮起,映着楼里的人影。苏婉儿的账册上,每一笔都写着江南的安稳;柳烟的医箱里,装着守护民生的药草;蓝珠带来的野果散发着清甜,像极了浙南山里的生机。赵峰知道,这江南的暖,从来不是他一个人撑起来的,是这些各有光彩的女子,和无数百姓一起,把乱世里的日子,过成了值得守护的模样。
晚风拂过,带来更浓的桂香,也吹起了苏婉儿的发丝、柳烟的衣角,还有蓝珠鬓边插着的野菊。赵峰望着她们的侧脸,忽然觉得,这收复江南的路,因为有了这些同行的人,竟比想象中温暖了太多。
(本章约1200字)
(http://www.220book.com/book/MK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