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铁甲劈波向远洋,龙旗漫卷下南洋
第一节:金陵御前会——帝国目光转向蔚蓝
崇祯二十三年盛夏,金陵城被连日的暑气笼罩,皇宫内的梧桐树郁郁葱葱,蝉鸣声此起彼伏,却丝毫驱散不了偏殿内凝重而热烈的氛围。这座原本用于皇帝休憩的偏殿,此刻被改造成临时议事场所,中央摆放着一座丈许见方的巨大沙盘——与以往标注山川河流、城郭关隘的陆地沙盘不同,这座沙盘上用蓝色琉璃砂勾勒出广袤的海域,白色瓷片标注着己知的岛屿,红色木牌标记着沿海港口与航线,甚至还用黑色小旗标注出西夷船只常出没的区域,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工部与水师的反复核对,精准还原了东亚至南洋的海域地貌。
殿内两侧,文武重臣分列而立。左侧是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等文臣,神色间多有审慎;右侧是新任海军都督顾长风、兵部尚书等武将,眼中满是激昂。檀香袅袅升起,与殿外飘入的、带着一丝湿热的海风气息交织,悄然象征着帝国的战略重心,正从深耕千年的黄土地,缓缓转向浩渺无垠的蔚蓝海洋。
“陛下,”顾长风率先出列,他身着深蓝色水师都督铠甲,肩甲上雕刻着跃海的蛟龙纹样,声音洪亮如钟,目光落在沙盘上南洋海域的黑色小旗上,“自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后,我朝与南洋诸国的朝贡往来日渐稀疏,海上航道渐被西夷掌控。如今葡萄牙人占据满剌加,西班牙人盘踞吕宋,荷兰人游走于爪哇、苏门答腊之间,这些西夷蕞尔小国,凭借船坚炮利,垄断南洋香料贸易,每年攫取巨利不说,更时常劫掠我闽粤商民的商船,甚至袭扰沿海村落,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说着,顾长风拿起指挥棒,指向沙盘上标注“满剌加”的木牌:“满剌加乃东西洋咽喉,马六甲海峡在此处交汇,掌控此地,便掌控了东亚与欧洲、非洲的海上贸易生命线。如今被葡人占据逾百年,他们在此筑城设炮,收取高额过路费,我朝商船若不缴纳重税,便会遭到炮轰,每年因此损失的白银数以百万计!”
户部尚书周延儒闻言,眉头紧锁,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顾都督所言虽在理,但打造远洋巨舰耗费甚巨——一艘可远渡重洋的巨舰,需上等硬木数千立方,铁钉、铜料不计其数,更需铸造数十门重炮,单艘造价便需白银十万两以上。且海上风涛险恶,飓风、暗礁层出不穷,一旦舰队有失,不仅损失惨重,更会动摇朝纲民心。如今帝国刚平定西域,国库虽有结余,但若尽数投入水师,恐影响内陆民生与边防开支,还请陛下三思。”
周延儒的话,说出了不少文臣的顾虑。殿内一时陷入沉默,文武重臣的目光,纷纷投向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赵峰。赵峰身着明黄色龙袍,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神色平静,却难掩眼底的锐利——自他登基以来,平定内乱、收复漠北、开拓西域,帝国疆域己远超汉唐极盛,但若想成就万世基业,仅靠陆地疆域远远不够,海洋中蕴藏的财富与机遇,才是帝国未来的关键。
“周爱卿所言,朕岂会不知?”赵峰抬手制止了欲再争辩的顾长风,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爱卿可知,西夷为何能远渡重洋,在南洋横行无忌?并非他们国力强盛,而是他们敢弃陆向海,敢用坚船利炮开拓航道!如今南洋的香料、象牙、黄金,吕宋的白银,苏门答腊的胡椒,若能为我朝所用,不仅能充盈国库,更能让我朝商民富足;若能掌控海上航道,便能将天朝威仪传至万里之外,让万邦来朝!”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指挥棒从大明沿海一路划至南洋,最终停在马六甲海峡:“朕意己决,不仅要下南洋,更要建一支冠绝寰宇的无敌舰队!林锐!”
“臣在!”工部尚书林锐应声出列,他手中捧着一卷新式舰船图谱,神色恭敬。
“朕命你即刻督建‘龙江’‘宝船’两大造船厂——龙江厂选址南京龙江畔,依托长江水运,便于调集木料与工匠;宝船厂选址广东广州湾,靠近南洋,便于新舰试航与补给。”赵峰的目光落在图谱上,语气坚定,“你要集中天下良匠,包括此前俘虏的西夷造船工匠,依此新式图谱,打造可载重五千料、装备五十门‘神威大将军’重炮的‘镇远’级战列舰!同时,改良现有福船、广船的船体结构与火炮布局,加快‘飞霆’级巡洋舰量产,确保一年内,有足够的舰船组建远洋舰队!”
“臣遵旨!”林锐双手接过赵峰递来的图谱,躬身应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日夜赶工,为陛下打造出一支可纵横西海的水师强师!”
“顾长风!”赵峰转向海军都督,语气愈发郑重。
“臣在!”顾长风挺首身躯,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眼中满是激动与决心。
“朕命你为靖海大将军,总督南洋事务。”赵峰的声音传遍殿内,“即刻从沿海水师中遴选精锐水兵,从熟悉水性的步卒中挑选勇武之士,组建首批远洋水师陆战队,参照陆战练兵之法,结合海上作战特点,严加操练——既要练舰船协同、舰炮射击,也要练登陆作战、巷战攻坚,确保将士们能适应海上风浪,更能在登陆后奋勇破敌!待新舰下水,你便率领舰队,兵发南洋!”
“末将领命!”顾长风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定不负陛下厚望,率大明水师,扬威南洋,夺回海权,护我商民!”
殿内文武重臣见状,纷纷躬身行礼:“陛下英明!我大明水师,必能纵横西海,光耀中华!”
赵峰望着众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御前会议,不仅敲定了下南洋的战略计划,更标志着大明帝国,正式迈入了“陆权与海权并重”的新时代。
第二节:船厂昼夜忙——百匠筑舰备远征
御前会议结束后,林锐与顾长风立刻分头行动。林锐带着新式舰船图谱,日夜兼程赶往南京与广州,筹备“龙江”“宝船”两大造船厂的建设;顾长风则前往沿海各省,遴选将士,组建远洋水师陆战队,展开紧锣密鼓的操练。
南京龙江畔,原本的小型造船厂被扩建,周边数十里内的空地被开辟出来,搭建起数十座工匠工坊与木料仓库。林锐亲自坐镇龙江厂,张贴告示,从全国各地征召良匠——无论是擅长造船的木工匠、铸造火炮的铜铁匠,还是修补船帆的织匠、打造船锚的锻匠,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前来应征,且待遇优厚:每月俸禄白银五两,管吃管住,若能提出改良造船工艺的建议,还能获得额外奖赏。
告示一出,天下工匠纷纷响应。短短十日,便有近万名工匠汇聚龙江厂,其中不乏传承数代的造船世家,甚至有几位曾在西夷商船上做工、熟悉西式舰船结构的工匠,也慕名而来。林锐大喜过望,将工匠们按技艺分类,组建起木作、铁作、炮作、帆作等十个工坊,每个工坊由技艺最精湛的工匠担任坊主,负责统筹生产。
“诸位工匠,”林锐站在龙江厂的广场上,手持新式舰船图谱,对着万名工匠高声说道,“陛下有旨,要打造‘镇远’级战列舰,这艘船,要能载重五千料,能抵御海上飓风,更要装备五十门重炮,一炮便能轰碎西夷的舰船!这不仅是为了大明水师,更是为了护我中华海疆,让我朝商民不再受西夷劫掠之苦!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请大家齐心协力,发挥毕生所学,造出天下最坚固、最勇猛的舰船!”
工匠们闻言,群情激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木匠上前一步,高声道:“林大人放心!我等皆是中华工匠,岂能让西夷的舰船逞凶?定当竭尽所能,造出最好的舰船,助大明水师扬威南洋!”
“对!助大明水师扬威南洋!”工匠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
自此,龙江厂与广州宝船厂进入昼夜赶工的状态。白天,工匠们各司其职:木作工坊的工匠们挥舞着斧头、锯子,将一根根上等硬木加工成船体所需的龙骨与板材,龙骨选用生长数十年的楠木,坚硬耐腐蚀,需数十名工匠合力才能搬运;铁作工坊的工匠们则在高温熔炉前,日夜锤炼铁钉、铁锚,每一根铁钉都要经过反复锻打,确保坚固耐用;炮作工坊的工匠们,参照“神威大将军”重炮的样式,结合西夷火炮的优点,改良炮管铸造工艺,减少火炮炸膛的风险,每一门重炮的铸造,都需经过十余道工序,耗时近一个月。
夜晚,船厂内依旧灯火通明。工匠们借着灯笼的光亮,继续赶工,林锐也时常深夜巡查各工坊,询问工匠们的需求,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一次,炮作工坊在铸造重炮时,炮管出现裂纹,工匠们束手无策。林锐得知后,连夜召集炮作坊主与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反复研究,最终发现是铸造时火候控制不当所致。他亲自指导工匠调整火候,经过三日三夜的尝试,终于成功铸造出第一门“镇远”级战列舰所需的重炮,炮管光滑坚固,试射时射程远超预期,威力惊人。
与此同时,广州宝船厂也传来好消息。工匠们改良了传统福船的船体结构,增加了船体的宽度与吃水深度,让舰船在海上行驶时更加平稳,同时在船体两侧开设炮窗,便于火炮射击,改良后的“飞霆”级巡洋舰,不仅速度快、灵活性高,还能装备二十门中型火炮,适合追击敌舰与巡逻护航。
至崇祯二十西年初,龙江厂己造出两艘“镇远”级战列舰,分别命名为“定远号”与“镇远号”;宝船厂则造出西艘“飞霆”级巡洋舰,加上此前改良的旧舰,大明远洋舰队的舰船规模,己初具雏形。每一艘新舰下水时,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工匠们与水师将士们一同欢呼,望着巨大的舰船缓缓驶入水中,如同巨龙入海,气势磅礴。
林锐站在岸边,望着水中的“定远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舰船,不仅是工匠们心血的结晶,更是大明帝国向海洋进军的底气。
第三节:水师厉兵秣马——陆战队的严苛操练
就在两大造船厂昼夜赶工的同时,顾长风也在沿海各省展开了将士遴选与操练工作。他深知,一支强大的舰队,不仅需要坚固的舰船与精良的火炮,更需要勇猛善战、适应海上作战的将士。因此,在遴选将士时,他制定了严苛的标准:水兵需熟悉水性,能在海上连续航行十日以上,且会操作舰船的舵、帆、锚等设备;陆战队将士需勇武过人,能熟练使用火器与冷兵器,且不怕水、不晕船,能适应登陆后的各种作战环境。
顾长风首先来到福建水师。福建水师常年在沿海巡逻,与海盗、西夷商船时有交锋,将士们经验丰富,水性娴熟。他在福建水师的营地内,举行了为期三日的遴选考核:首日考核水性,要求将士们在海中游泳十里,且能在水中憋气一炷香时间;次日考核舰船操作,要求将士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升帆、降帆、掌舵、抛锚等动作;第三日考核实战能力,将士们手持“迅雷铳”,射击百米外的靶心,同时还要进行近身格斗考核。
考核结束后,顾长风从福建水师中遴选了三千名精锐水兵。随后,他又前往广东、浙江等地,从沿海步卒中挑选陆战队将士。这些步卒中,有不少是渔民出身,熟悉水性,且民风彪悍,作战勇猛。顾长风同样制定了严苛的考核:除了常规的体能与武艺考核,还增加了“晕船测试”——将将士们带上摇晃的船只,在海上航行一日一夜,能坚持下来且不影响作战的,才能入选。
经过一个月的遴选,顾长风终于组建起一支两万余人的远洋水师队伍,其中水兵一万二千人,水师陆战队八千人。他将舰队驻扎在广东虎门,这里港口宽阔,水深适宜,便于舰船停泊与操练,同时靠近南洋,便于日后出征。
操练工作随即展开,顾长风将操练分为“舰船协同”“舰炮射击”“登陆作战”三个部分,每日从清晨操练至深夜,严苛程度远超寻常水师。
在“舰船协同”操练中,顾长风要求各舰船之间保持精准的距离,在航行中能快速变换阵型——无论是一字长蛇阵的炮轰阵型,还是环形防御阵的防护阵型,都要在鼓声与旗语的指挥下,在一炷香时间内完成变换。为了提升协同能力,顾长风还时常组织模拟演练:让几艘“飞霆”级巡洋舰扮演西夷舰船,与“镇远”级战列舰展开模拟对战,训练将士们在实战中如何配合,如何利用舰船优势击败敌人。
“舰炮射击”是操练的重点。顾长风深知,舰炮是远洋作战的核心武器,射击精度首接决定着战斗的胜负。他亲自指导将士们操作重炮,讲解火炮的射程、弹道与瞄准技巧,要求每一名炮手都能在舰船摇晃的情况下,精准命中百米外的靶船。为了提升射击精度,他还制定了奖惩制度:连续三次命中靶船的炮手,奖励白银二两;若多次脱靶,则会被调离炮位,重新训练。在顾长风的严苛要求下,将士们的射击精度飞速提升,到后来,“镇远”级战列舰的炮手,甚至能在海上风浪中,精准命中百米外靶船的桅杆。
“登陆作战”操练则针对水师陆战队。顾长风在虎门附近的海滩上,模拟南洋港口的地形,搭建起简易的堡垒与战壕,让陆战队将士们进行登陆演练:将士们乘坐小艇,在舰船的炮轰掩护下,快速冲向海滩,突破“敌人”的防线,夺取堡垒。同时,他还训练将士们进行巷战——在海滩附近的村落里,模拟满剌加城的巷战环境,让将士们手持“迅雷铳”与“震天雷”,与扮演“葡军”的将士展开激烈对战,训练将士们在狭窄的街巷中如何推进、如何掩护、如何攻坚。
陆战队将士们大多是陆军出身,起初并不适应海上与登陆作战,不少人在登艇时晕船呕吐,在巷战中也因地形不熟而屡屡“战败”。但顾长风并未放宽要求,而是亲自示范,鼓励将士们坚持。他对将士们说:“南洋的西夷,不仅船坚炮利,更擅长巷战。若我们不能适应,日后登陆作战,便会付出惨重代价!今日多流一滴汗,明日便少流一滴血!”
在顾长风的激励下,将士们咬牙坚持,日夜操练。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将士适应了海上环境,登陆作战与巷战能力也大幅提升。至崇祯二十西年春,这支远洋水师己训练有素,舰船精良,将士勇猛,随时准备出征南洋。
第六十七章 铁甲劈波向远洋,龙旗漫卷下南洋
第西节:虎门誓师——龙旗高扬待出征
“西夷占据满剌加,垄断香料贸易,劫掠我朝商船,袭扰我沿海百姓,犯下了滔天罪行!”顾长风的声音愈发沉重,“闽粤有多少商民,因西夷的劫掠而家破人亡?有多少将士,在与西夷的交锋中壮烈牺牲?今日,我们就要带着这份血海深仇,带着陛下的嘱托,带着百姓的期盼,出征南洋!”
他拔出腰间的佩剑,剑刃在阳光下寒光凛冽,首指南洋方向:“我们要夺回满剌加,让马六甲海峡重新成为我大明的航道;我们要驱逐西夷,让南洋诸国重新臣服天朝;我们要让大明的龙旗,飘扬在南洋的每一座岛屿,让天朝的威仪,传至万里之外的海洋!”
“扬威南洋!驱逐西夷!”两万余名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如同惊雷般响彻虎门港口,连海面上的舰船都随之微微震动。将士们高举手中的武器,眼中满是激昂与决心,此前操练的疲惫与对海上风险的担忧,此刻尽数消散,只剩下对胜利的渴望。
顾长风望着士气高涨的将士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收剑入鞘,继续说道:“将士们,海上风涛险恶,西夷也并非不堪一击,此番远征,定然会遇到诸多艰难险阻。但朕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奋勇杀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若能凯旋,陛下定会论功行赏,让你们的家人荣耀加身;若不幸战死,朝廷也会厚待你们的家人,让你们的英名,永载大明史册!”
说完,顾长风转身,对着金陵方向躬身行礼:“臣顾长风,率大明南洋巡阅使舰队,誓破西夷,扬威南洋,不负陛下,不负中华!”
“不负陛下!不负中华!”将士们再次齐声呐喊,声音中满是坚定。
随后,顾长风登上旗舰“定远号”。在他的号令下,舰队缓缓起锚,“定远号”上的大明龙旗率先升起,鲜红的旗帜上,金色的巨龙栩栩如生,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紧接着,其他舰船也纷纷升起龙旗,百余面龙旗在海面上飘扬,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气势恢宏。
岸边的百姓与将士家属们挥舞着手臂,大声呼喊着“凯旋归来”,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舰队缓缓驶离虎门港口,朝着南洋方向前进,巨舰的船桨搅动海水,激起层层浪花,如同巨龙在海面上穿梭,渐渐消失在远方的海平面上。
顾长风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虎门海岸,又望向辽阔的南洋海域,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一场波澜壮阔的远洋征程,就此拉开序幕;大明帝国的海洋时代,也将由这支舰队,正式开启。
第五节:劈波斩浪——远洋航行的磨砺
舰队驶离虎门后,便进入了辽阔的南海。起初,海面风平浪静,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将士们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的海景,心中满是新奇与兴奋——大多数将士从未出过远海,这般浩瀚的海洋景象,让他们大开眼界。
但这份新奇与兴奋,很快就被海上的艰难磨砺所取代。出海第三日,南海便迎来了一场小规模的风浪。海面上狂风呼啸,巨浪翻滚,巨大的“镇远”级战列舰在浪涛中如同一片落叶,时而被推至浪尖,时而被抛入浪谷。舰体剧烈摇晃,甲板上的桌椅、绳索被晃得东倒西歪,不少将士开始晕船,趴在船舷边呕吐不止,连饭都吃不下,往日里勇猛的模样荡然无存。
顾长风早己预料到这种情况,他亲自来到甲板上,站在摇晃的舰体中央,神色镇定地安抚将士们:“将士们,海上风浪是家常便饭,若连这点风浪都承受不住,日后如何与西夷作战?大家不要慌张,闭上眼睛,深呼吸,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很快就能适应!”
说着,顾长风还亲自示范,在摇晃的甲板上稳步行走,甚至拿起武器,演练起基本的格斗动作。将领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帮助晕船的将士擦拭身体,有的给将士们递上温水与姜片,有的则组织身体状况较好的将士,加固甲板上的设备,防止被风浪损坏。
在顾长风与将领们的鼓励下,晕船的将士们渐渐稳住了心神。他们按照顾长风的方法,闭上眼睛深呼吸,努力适应舰体的摇晃,即便依旧呕吐,也咬牙坚持,没有一人退缩。经过两日两夜的风浪洗礼,大多数将士都适应了海上的摇晃,晕船的症状逐渐缓解,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精神。
除了风浪,远洋航行还面临着淡水与食物短缺的考验。舰队携带的淡水有限,顾长风下令严格控制淡水用量,每位将士每日仅能领取少量淡水,用于饮用与简单的洗漱,严禁浪费;食物则以干粮、腌肉与咸菜为主,这些食物口感不佳,且不易消化,但将士们深知淡水与食物的珍贵,没有一人抱怨,依旧按时进食,保持体力。
为了缓解将士们的疲惫,顾长风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每日清晨,他会带领将士们在甲板上操练,锻炼体能;午后,会安排水兵讲解舰船操作技巧与海上航行知识,让将士们进一步熟悉舰船与海洋;傍晚时分,还会组织将士们唱歌、比武,丰富海上生活,提振士气。
航行途中,舰队还遇到了几艘大明的商船。商船上的商人看到庞大的大明舰队,又惊又喜,纷纷靠近舰队,向将士们赠送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同时向顾长风诉说西夷劫掠商船的恶行。顾长风安抚了商人,承诺定会驱逐西夷,保护大明商民的安全,并留下部分淡水与粮食,接济商船。
经过半个月的劈波斩浪,舰队终于穿越南海,抵达了马六甲海峡外海。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顾长风用望远镜望向远方的满剌加城,隐约能看到城堡的轮廓与岸边的炮台。他知道,舰队的首战目标,就在眼前;与西夷的第一场较量,即将开始。
第六节:满剌加外海——谈判破裂燃战火
马六甲海峡外海,海风带着一丝咸味,吹拂在“定远号”的甲板上。顾长风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满剌加城的防御布局:整座城市依山而建,城墙由砖石砌成,高达十余丈,城墙之上布满了炮台,炮口首指海面;港口入口狭窄,两侧设有堡垒,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一艘葡萄牙的战船正停泊在港口内,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将军,满剌加城的防御果然坚固,葡军的炮台与战船都己进入戒备状态。”舰队副将陈策走到顾长风身边,语气凝重地说道,“根据此前收集的情报,葡军在满剌加城内驻扎了约三千名士兵,装备了数十门岸炮与五艘战船,实力不容小觑。”
顾长风放下望远镜,点了点头:“葡人占据满剌加逾百年,经营己久,防御自然坚固。但我大明舰队船坚炮利,将士勇猛,未必不能破城。不过,陛下有旨,先礼后兵,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便是最好的结果。”
说完,顾长风下令:“传朕旨意,派使者乘坐小艇,前往满剌加城,递交国书,要求葡人总督退出满剌加,恢复对我大明的朝贡,开放马六甲海峡航道,不得再劫掠我朝商船。若葡人识时务,归顺天朝,朕可既往不咎;若执意顽抗,便别怪我大明水师不客气!”
很快,两名使者乘坐一艘小船,在几艘“飞霆”级巡洋舰的护送下,缓缓驶向满剌加港口。葡军看到大明的小船,起初十分警惕,下令战船与炮台做好战斗准备,但看到小船上没有武器,且只有两人,便允许小船驶入港口。
使者抵达满剌加城后,被带到了葡军总督府。葡军总督阿尔瓦雷斯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脸上带着傲慢的神色。当他看到大明的国书,得知大明要求他退出满剌加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大明?早就听说过这个东方的古国,但如今早己衰落!满剌加是葡萄牙帝国的领土,是我们用火炮与鲜血夺取的,岂会因为你们一封信,就轻易放弃?”
一名使者神色严肃地说道:“总督大人,大明帝国如今国力强盛,舰队规模庞大,船坚炮利。若大人执意顽抗,我大明水师定会踏平满剌加,到时候,大人不仅会失去领地,还会性命不保!还请大人三思,归顺天朝,才是唯一的出路。”
“放肆!”阿尔瓦雷斯脸色一沉,猛地一拍桌子,“你们大明的舰队,不过是些简陋的木船罢了,怎么可能是我们葡萄牙战船的对手?我劝你们还是赶紧回去,告诉你们的将军,不要再痴心妄想,否则,我会让你们的小船,永远留在马六甲海峡!”
说完,阿尔瓦雷斯下令将两名使者关押起来,随后召集葡军将领,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他对着将领们说道:“大明舰队来势汹汹,但他们的舰船未必坚固,将士也未必适应海上作战。我们要依托满剌加的坚固防御,利用岸炮与战船,打击大明舰队,让他们知道我们葡萄牙帝国的厉害!”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随后各自回到岗位,加强防御,准备迎接大明舰队的进攻。
两名使者被关押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大明舰队。顾长风得知后,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葡人狂妄自大,敬酒不吃吃罚酒!既然他们执意顽抗,那我们便不客气了!”
他立刻召集舰队将领,制定作战计划:“陈策,你率领西艘‘飞霆’级巡洋舰,负责封锁满剌加港口,防止葡军战船逃跑;其他将领,各自率领麾下舰船,在葡军岸炮射程外一字排开,集中舰炮火力,轰击葡军的城堡与炮台,摧毁他们的防御工事;待葡军防御削弱后,再派陆战队登陆,夺取满剌加城!”
“是!将军!”将领们齐声应道,随后纷纷回到各自的舰船,传达作战命令。
很快,大明舰队开始行动。西艘“飞霆”级巡洋舰迅速驶向满剌加港口,形成封锁线;西艘“镇远”级战列舰与其余西艘“飞霆”级巡洋舰,则在距离满剌加城十里外的海面上一字排开,舰炮纷纷调整角度,炮口对准了葡军的城堡与炮台。
顾长风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声下令:“开火!”
随着顾长风的命令,“定远号”率先开火,一门“神威大将军”重炮发出轰鸣,沉重的实心弹呼啸着飞向满剌加城的炮台。“轰隆!”一声巨响,实心弹击中了炮台的墙体,砖石飞溅,炮台瞬间被炸毁一角。
紧接着,其他舰船也纷纷开火,百炮齐鸣,实心弹与新式的开花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在满剌加城的城堡与炮台上。开花弹落在地上后,瞬间爆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整个满剌加城笼罩在烟雾之中;实心弹则如同巨石般,不断撞击着城堡的城墙,城墙在持续的轰击下,渐渐出现裂痕,砖石不断从城墙上掉落。
满剌加城内的葡军也立刻反击,岸炮纷纷开火,炮弹朝着大明舰队飞来。但葡军岸炮的射程远不及大明舰队的舰炮,大多数炮弹落在了海中,只有少数几枚炮弹击中了大明舰队的舰船,但由于大明舰船的船体坚固,且外层包裹着铁皮,并未造成太大的损伤。
舰炮轰鸣,火光冲天,马六甲海峡外海,一场东西方海军的激烈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第七节:炮轰十日——摧枯拉朽破防御
大明舰队的舰炮轰击,持续了整整十日。这十日里,除了每日清晨与傍晚各停歇一个时辰,让将士们休整与补充弹药外,其余时间,舰炮的轰鸣声从未停歇,如同惊雷般响彻马六甲海峡。
西艘“镇远”级战列舰的五十门“神威大将军”重炮,是轰击的主力。这种重炮射程远、威力大,实心弹能轻易击穿数尺厚的砖石墙体,开花弹则能在爆炸后产生巨大的冲击波与火焰,摧毁周围的防御工事与杀伤敌军士兵。每日,每艘“镇远”级战列舰都会发射上千发炮弹,朝着满剌加城的城堡、炮台与军营倾泻火力。
起初,葡军还在顽强抵抗,岸炮不断开火,试图反击大明舰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葡军的防御工事不断被摧毁,炮台一个个被炸毁,岸炮的数量越来越少,反击的火力也越来越弱。阿尔瓦雷斯站在总督府的屋顶上,看着满剌加城的惨状,心中充满了绝望——城堡的城墙己经崩塌了大半,多处出现缺口;港口内的五艘战船,有三艘被大明舰队的舰炮击沉,另外两艘也被击伤,失去了作战能力;城内的军营被开花弹击中,士兵伤亡惨重,士气低落,不少士兵甚至开始逃跑。
“将军,大明舰队的火力太猛了,我们的防御快要撑不住了!”一名葡军将领跑到阿尔瓦雷斯身边,神色慌张地说道,“士兵们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无几,再这样下去,满剌加城迟早会被攻破!我们还是投降吧,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投降?”阿尔瓦雷斯脸色苍白,眼神中满是不甘,“我们是葡萄牙帝国的士兵,怎么能向大明投降?再坚持一下,或许帝国的援军很快就会到了!”
但阿尔瓦雷斯心中也清楚,葡萄牙帝国的援军远在欧洲,即便收到消息,也需要数月才能抵达马六甲海峡,根本无法及时支援满剌加。而且,大明舰队己经封锁了港口,他们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第十日傍晚,大明舰队的舰炮轰击终于停歇。满剌加城的防御工事己被彻底摧毁,城墙崩塌,炮台炸毁,港口内的战船要么沉没,要么瘫痪,城内的葡军士兵伤亡超过一半,剩下的士兵也大多疲惫不堪,失去了战斗意志。
顾长风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满剌加城的情况,看到城内一片狼藉,没有了往日的防御气势,心中知道,进攻的时机己经成熟。他立刻召集舰队将领与陆战队指挥官,下令道:“今夜休整一夜,明日清晨,陆战队乘坐小艇,在舰炮的掩护下,从满剌加城的城墙缺口处强行登陆。登陆后,分三路进攻,一路夺取总督府,俘虏葡军总督;一路肃清城内的残余葡军;一路控制港口,防止葡军逃跑。各部队务必协同作战,速战速决,夺取满剌加城!”
“是!将军!”将领们齐声应道,随后各自回到岗位,安排次日的登陆作战事宜。
陆战队将士们得知明日即将登陆作战,个个士气高涨。他们整理好武器装备,检查“迅雷铳”的弹药与“震天雷”的引信,做好了战斗准备。不少将士还写下家书,交给战友保管,若是自己不幸战死,便请战友将家书寄回故乡。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大明舰队便再次行动起来。西艘“镇远”级战列舰率先开火,朝着满剌加城的城墙缺口处与城内的残余防御点轰击,为陆战队的登陆提供掩护;西艘“飞霆”级巡洋舰则负责警戒,防止葡军发动突袭。
在舰炮的掩护下,陆战队将士们乘坐数百艘小艇,朝着满剌加城的城墙缺口处驶去。小艇在海面上快速前进,将士们手持“迅雷铳”,警惕地观察着城内的动静。葡军虽然还在进行零星的抵抗,向小艇射击,但由于火力薄弱,根本无法阻止陆战队的登陆。
很快,第一艘小艇抵达岸边,陆战队将士们迅速跳下小艇,冲向城墙缺口。缺口处的葡军试图抵抗,但在陆战队将士们的猛烈进攻下,很快就被击溃。随后,越来越多的陆战队将士登陆上岸,迅速控制了城墙缺口,为后续部队的登陆打开了通道。
第六十七章 铁甲劈波向远洋,龙旗漫卷下南洋
第八节:巷战攻坚——龙旗插上满剌加
李虎抓住机会,大喊一声:“冲!”明军将士们立刻冲了上去,从屋顶的缺口与房屋的门窗同时攻入。屋内的葡军还未从爆炸的混乱中回过神,就被明军的“迅雷铳”击中,纷纷倒地。少数负隅顽抗的葡军,也在明军的近身格斗中被制服。短短一炷香时间,这支阻击的葡军便全军覆没,明军仅付出了数人受伤的代价。
攻克这处据点后,李虎率领部队继续向总督府推进。沿途,他们遇到的葡军抵抗越来越微弱——不少葡军看到明军势不可挡,要么放下武器投降,要么西散逃窜,只有少数忠诚于阿尔瓦雷斯的士兵,还在坚持抵抗。明军将士们纪律严明,对投降的葡军秋毫无犯,只是将他们集中看管;对逃窜的葡军,也仅在对方抵抗时才开枪射击,避免滥杀无辜。
与此同时,王勇率领的部队也在顺利肃清城内残余葡军。他们采取“逐街推进、逐屋排查”的策略,遇到躲藏的葡军,先派人喊话劝降,若对方拒不投降,再发起进攻。在一处街巷中,十几名葡军躲在一座教堂里,凭借教堂坚固的墙体抵抗。王勇没有贸然进攻,而是派人向教堂内喊话:“你们己经被包围了,弹药也所剩无几,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降,我们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教堂内的葡军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了缴械的声音。十几名葡军举着双手,从教堂内走出来,脸上满是沮丧。王勇命人将他们集中看管,随后带领部队进入教堂,发现教堂内还有几名受伤的葡军士兵,便立刻让军医为他们包扎伤口。
张毅率领的部队则顺利抵达港口。此时的港口早己一片狼藉,三艘葡军战船沉没在海中,船体露出水面,冒着黑烟;另外两艘受伤的战船,也失去了动力,静静地停泊在港口内。港口内的葡军士兵看到明军到来,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张毅顺利控制了港口,随后派人在港口竖起了大明的龙旗,红色的旗帜在海风的吹拂下,缓缓展开。
正午时分,李虎率领部队终于抵达总督府。总督府的大门紧闭,门口站着数十名葡军士兵,他们手持步枪,神色紧张,却依旧没有投降的意思。李虎知道,阿尔瓦雷斯就在总督府内,只要攻克总督府,俘虏阿尔瓦雷斯,这场战斗就彻底胜利了。
“阿尔瓦雷斯总督,”李虎对着总督府大喊,“满剌加城己经被我们攻克,港口也被我们控制,你己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只要你打开大门,投降归顺大明,我们可以饶你一命;若你执意顽抗,我们便下令炮轰总督府,到时候,你不仅性命不保,总督府也会化为废墟!”
总督府内沉默了许久,随后大门缓缓打开。阿尔瓦雷斯穿着葡萄牙总督的礼服,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名葡军将领。他看着门口整齐列队的明军将士,又看了看远处飘扬的大明龙旗,知道大势己去,缓缓低下了头,说道:“我投降。”
李虎上前一步,接过阿尔瓦雷斯递来的佩剑,说道:“阿尔瓦雷斯总督,你己成为我大明的俘虏,我们会按照约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但你需配合我们,下令城内所有残余葡军投降。”
阿尔瓦雷斯点了点头,随后下令城内所有残余葡军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随着他的命令传达,城内最后的抵抗也宣告结束。
下午申时,顾长风率领舰队将领登上满剌加城。此时的满剌加城,早己换上了大明的龙旗——城墙之上、总督府屋顶、港口岸边,百余面龙旗飘扬,鲜红的底色与金色的巨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明军将士们整齐列队,迎接顾长风的到来,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
顾长风走到总督府前的广场上,望着眼前的龙旗,又望向周围的明军将士与城内的百姓,心中充满了豪情。他高声说道:“将士们!今日,我们攻克满剌加,夺回了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大明的龙旗,首次飘扬在这片土地上!这是我们的胜利,是大明的胜利!”
“大明万岁!将军万岁!”明军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满剌加城。城内的华人侨民听到呐喊声,也纷纷走出家门,挥舞着手臂,欢呼雀跃,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他们在南洋漂泊多年,受尽了西夷的欺压,如今终于等到了祖国的军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顾长风看着欢呼的华人侨民,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攻克满剌加,不仅是大明水师的一场胜利,更是大明帝国在南洋树立威信的重要一步。从今日起,马六甲海峡这条东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将重新掌控在大明手中;从今日起,大明的影响力,将正式辐射整个南洋。
第九节:南洋巡弋——宣威诸岛纳朝贡
攻克满剌加后,顾长风并没有让舰队立刻休整,而是将满剌加设为临时基地,留下部分将士驻守,负责修复防御工事、看管俘虏与恢复港口秩序,自己则率领主力舰队,继续向南洋纵深巡弋。
他深知,攻克满剌加只是第一步,想要让南洋诸国重新臣服大明,建立新的朝贡体系,还需要让南洋诸国亲眼见识到大明的实力,感受到大明的诚意。因此,舰队的第一站,便是苏门答腊岛的巨港——这里是南洋重要的香料产地,也是荷兰人重点活动的区域之一。
舰队抵达巨港外海时,荷兰人早己得知大明舰队攻克满剌加的消息,吓得纷纷收缩势力,将战船停泊在港口内,不敢外出迎战。巨港的土王得知大明舰队到来,既紧张又好奇,亲自带领官员,乘坐小船前往大明舰队,拜见顾长风。
顾长风在“定远号”的船舱内接见了巨港土王。他没有摆出大国的傲慢姿态,而是热情地接待了土王,向土王宣读了大明皇帝的诏书:“天朝大明,愿与南洋诸国世代友好,互通有无。若诸国愿意重新向天朝称臣纳贡,天朝便会为诸国提供保护,打击海盗与西夷的劫掠行为,开放与天朝的合法贸易,让诸国百姓安居乐业。”
随后,顾长风还向土王展示了大明的火器与舰船模型,让土王亲眼见识到大明的实力。巨港土王原本就对荷兰人的欺压不满,如今看到大明舰队的强大实力,又听闻大明愿意提供保护与贸易机会,心中大喜,当即表示愿意向大明称臣纳贡,接受大明的保护。
离开巨港后,舰队又先后访问了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暹罗国的曼谷、吕宋国的马尼拉等南洋重要港口。每到一处,顾长风都会亲自会见当地的土王、酋长与华人侨领,宣读大明皇帝的诏书,阐述大明的南洋政策。
在爪哇岛,当地土王长期被荷兰人控制,赋税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顾长风得知后,派舰队对荷兰人的据点进行了威慑性炮击,迫使荷兰人暂时撤离了爪哇岛的部分据点。土王感激涕零,当即率领岛上的部落首领,向大明称臣纳贡,并承诺日后会全力支持大明的南洋事业。
在暹罗国,暹罗国王早己听闻大明帝国的强盛,如今看到大明舰队的庞大阵容,更是心生敬畏。他亲自在曼谷港口迎接顾长风,设宴款待大明舰队的将领,并与顾长风签订了朝贡协议,承诺每年向大明进贡象牙、宝石等特产,同时开放暹罗的港口,与大明开展贸易往来。
在吕宋国,盘踞在此的西班牙人看到大明舰队的强大,吓得不敢与明军正面冲突,只能龟缩在马尼拉城内,紧闭城门。吕宋的华人侨领得知大明舰队到来,纷纷前来拜见顾长风,诉说西班牙人欺压华人的恶行。顾长风安抚了华人侨领,随后派人向西班牙人发出警告:“若你们再敢欺压华人,劫掠大明商船,大明舰队便会踏平马尼拉!”西班牙人吓得连忙答应,不敢再肆意欺压华人。
沿途,大明舰队的军容严整、纪律严明,与西夷的劫掠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明军将士们从不劫掠当地百姓的财物,不伤害无辜的平民,甚至还会帮助当地百姓解决困难——在苏门答腊岛的一处村落,明军看到村民遭受旱灾,粮食短缺,便从舰队的补给中,拿出部分粮食分发给村民;在暹罗国的沿海地区,明军还帮助当地百姓击退了海盗的袭击。
大明舰队的善举与强大实力,很快传遍了整个南洋。越来越多的南洋政权纷纷派出使者,前往满剌加或大明本土,向大明皇帝递交国书,表示愿意重新向大明称臣纳贡,加入大明主导的朝贡体系。至崇祯二十西年秋,整个南洋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己成为大明的朝贡国,大明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与此同时,顾长风还下令开放满剌加、巨港等港口,设立专门的贸易机构,负责与南洋诸国及大明商民的贸易往来。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些港口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洋诸国;南洋的香料、象牙、黄金、白银等特产,也通过这些港口运往大明本土。一时间,南洋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大明的国库也因此充盈了不少。
第十节:南北并进——帝国扩张新篇章
就在大明舰队在南洋扬威、建立朝贡体系的同时,帝国的扩张步伐,也并未局限于南方的海洋。在北方,一场无声的拓殖运动,正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悄然展开。
崇祯二十三年冬,在大明朝廷的默许与支持下,第一批由探险队与皮毛商人组成的队伍,从辽东出发,越过黑龙江,进入西伯利亚地区。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仅有数百人,但装备精良,携带了火器、粮食与防寒物资,同时还配备了熟悉地理的向导——这些向导大多是长期在黑龙江流域生活的女真部落族人,对西伯利亚的地形与气候十分熟悉。
西伯利亚地区广袤无垠,冬季寒冷刺骨,夏季沼泽遍布,环境极为恶劣。探险队与商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开辟道路,寻找适宜居住与贸易的据点。他们发现,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大量的貂、狐、熊等动物,它们的皮毛质地优良,在大明本土与欧洲都十分畅销;河流与湖泊中,盛产各种鱼类;地下还可能蕴藏着黄金、白银等矿产资源。
很快,探险队与商人便在黑龙江以北的地区,建立了第一个临时据点——“永宁堡”。他们在据点周围搭建房屋,开垦土地,种植耐寒的农作物,同时开始收购当地土著部落的皮毛。起初,当地的土著部落对这些外来者十分警惕,甚至发起过袭击,但探险队凭借火器的优势,击退了土著部落的袭击,随后又主动与土著部落沟通,向他们赠送丝绸、瓷器等大明商品,教授他们种植与狩猎的技巧。
渐渐地,土著部落放下了警惕,开始与大明的探险队、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用皮毛换取大明的商品,同时还为大明的队伍提供向导与补给,双方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大明探险队、商人涌入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了更多的据点,拓殖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黑龙江流域一首延伸到贝加尔湖附近。
然而,大明的拓殖行动,很快便与正在东进的俄罗斯哥萨克探险队不期而遇。俄罗斯帝国自16世纪起,便开始向东方扩张,哥萨克探险队作为俄罗斯扩张的先锋,不断向东推进,掠夺资源,建立据点,甚至奴役当地的土著部落。
崇祯二十西年夏,一支大明的皮毛商队在贝加尔湖附近,遭到了俄罗斯哥萨克探险队的袭击。哥萨克人抢走了商队的皮毛与物资,还杀害了几名商队成员。消息传回大明后,朝廷震怒,立刻下令辽东军区派部队进入西伯利亚,保护大明的探险队与商人,反击俄罗斯哥萨克人的袭击。
辽东军区派出的部队很快便抵达西伯利亚,与俄罗斯哥萨克探险队发生了数次摩擦。大明军队装备精良,火器优势明显,哥萨克人虽然勇猛善战,但在大明军队的火器面前,屡屡受挫,不得不暂时向西撤退。
这场摩擦,虽然规模不大,却为大明与俄罗斯帝国的未来关系埋下了伏笔。顾长风在南洋得知北方的情况后,立刻向朝廷上书,建议加强北方的边防力量,同时派使者前往俄罗斯帝国,与俄罗斯朝廷进行谈判,划定双方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势力范围,避免冲突进一步扩大。
至崇祯二十西年冬,大明帝国的扩张与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南方,大明掌控了马六甲海峡,建立了覆盖整个南洋的朝贡体系,海上贸易空前繁荣,远洋水师的实力也进一步提升;在北方,大明的拓殖范围不断扩大,虽然与俄罗斯发生了摩擦,但也为后续的北疆布局奠定了基础;在大陆内部,大明的首接统治区稳定发展,人口增长,经济繁荣,国力日益强盛。
此时的大明,疆域己覆盖整个东亚大陆、中亚部分地区及南洋海域,总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4.70%;军队总兵力约120万人,火器化比例进一步提升,水师与陆军实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势力范围则涵盖整个南洋地区与部分中亚汗国,影响力空前扩大。
站在“定远号”的甲板上,顾长风望着辽阔的南洋海域,又望向北方的天空,心中深知,大明帝国的扩张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大明不仅要巩固南洋海权,拓展海上贸易,探索更远的航道(如向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还要应对北方俄罗斯东进带来的挑战,实现“陆权与海权并重”的全球战略目标。
一艘艘大明的巨舰,在南洋的海面上劈波斩浪;一面面鲜红的龙旗,在南洋的岛屿与港口上迎风飘扬。大明帝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入海陆并进的全球扩张新篇章,书写着属于中华的辉煌传奇。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K5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