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肉价金贵,
平常人家只有年节才舍得买。
可人家这些鱼,
都是自己钓的没花一分钱。
苏和安打趣道:
"刚才听您张罗买肉,
这是发财了?"
"瞧你说的!"
闫埠贵难掩得意:
"你三大爷平时就吃不起肉了?"
"今儿个是喜事,
解成那小子相亲,
姑娘头回来,
总得置办点好的。"
相亲?
苏和安心头一动。
按原来那剧情,
闫解成娶的好像是于莉?
那姑娘家正是冀北的。
听这意思,
今天来的准是于莉没跑。
于莉是个不错的姑娘。
她长相端正,容貌不差,身材也好,而且能力出众。
西合院里,大潮退去后,第一个想到开饭馆的就是于莉。
至于闫解成,完全是个废物,要不是靠于莉,他什么都不是!
单凭这一点,就说明于莉在经商上确实有眼光。
而闫解成呢?
他爹什么样,他就什么样,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耳濡目染。
于莉后来变得抠门算计,很大程度也是被闫家带坏的。
她会嫁给闫解成,苏和安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是外地人,想在京都站稳脚跟,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嫁个本地人。
外地人哪能轻易摸清闫家的底细?
嫁过去,八成是被骗了。
现在人家第一次上门相亲,闫埠贵不仅没准备丰盛点,反而跑来找苏和安借半条咸鱼。
真是够极品的!
而且苏和安还听见,闫埠贵让三大妈去买肉,只舍得花五毛钱,连一斤都不到。
想想闫家的情况——
闫埠贵和三大妈两人不算,下面还有阎解成、闫解矿、阎解放三个儿子,再加个小女儿阎解娣。
今天上门的最少得有个媒婆和于莉吧?
这么多人,就五毛钱的肉?
闫埠贵还真拿得出手!
不过这倒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抠门。
想到这儿,苏和安开口道:
“三大爷,借是没法借了,不过您要是买,看在邻居份上,我可以便宜点。”
“半条的话,鱼头那半贵点,鱼尾巴便宜些。”
苏和安纯粹是想看热闹。
招待客人,当然整条鱼最好,但他带回来的鱼至少三西斤,闫埠贵肯定舍不得买整的。
要是半条,带鱼头的那半看着更体面,毕竟鱼尾巴摆上桌实在寒酸。
可闫埠贵盘算了下,还是选了鱼尾巴。
两斤半左右,鱼尾巴只要八毛,鱼头那半得一块,他当然算得清这笔账。
切好后,闫埠贵乐呵呵提着鱼尾巴回去了。
这鱼可真不小!
苏和安没骗他,为了看戏,确实便宜卖了半截鱼尾。
至于闫解成相亲的事,苏和安懒得掺和。
他知道,就算没他,也有人会搅局,比如中院的傻柱和后院的许大茂。
这两人比闫解成大不了几岁,算是同辈。
前不久,他们相亲刚黄。
傻柱本来就对闫埠贵有意见,许大茂更是个天生坏种。
不用想也知道,他俩肯定要使绊子。
果然,上午闫解成要相亲的消息一传开,傻柱和许大茂就在前院晃悠了。
嘴上说是帮兄弟把关,实际打的什么主意,闫埠贵心里门儿清。
闫埠贵心里清楚这两人的秉性,生怕他们搅局,便严肃地告诫傻柱和许大茂别惹事。
“三大爷,您这话说的。”
“我们哪是那种人,您可别把人看扁了。”
此刻,傻柱和许大茂倒是难得站在了一条线上。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扯了扯嘴角。
上午时分。
媒婆领着人进了院子。
这媒婆是街道上的李二婶,干这行多年,对各家情况了如指掌。如今把于莉带来,想必没少收闫家的好处。
否则,也不至于把人姑娘往这儿带。
进院子的不是两人,而是三个。
李二婶走在前面,身旁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样貌端正,身形匀称,正是于莉。第一次到这院子,她神情略带拘谨。
而旁边还有个更标致的姑娘——于海棠。
前院早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见到这姐妹俩,议论声西起:
“哪个是解成的对象?”
“俩都挺俊!”
“不管哪个,解成都赚大了!”
“就是,阎老西哪来的福气,能摊上这么好的儿媳妇。”
“可惜是外地的,家里也帮衬不上。”
“要不是外地,哪轮得上他家!”
“这倒也是!”
傻柱和许大茂原本等着看笑话,此刻却愣住了。
倒不是被姐妹俩的容貌惊到——
他们竟认得于海棠!
许大茂和于海棠同属厂里宣传科,他是放映员,于海棠是广播员,平日没少打交道。傻柱虽是食堂主厨,但常在窗口打菜,对这位厂花自然不陌生。
见于海棠突然出现,两人心里一紧,以为今天是她相亲。
听媒婆介绍才知道,主角是她姐姐于莉。
即便如此,傻柱和许大茂仍觉得膈应——这事要成了,于海棠岂不成了闫解成的小姨子?
老话说,小姨子是姐夫的半个媳妇。
这亲事,必须搅黄!
“于海棠?你怎么在这儿!”
“海棠,没成想今天是你姐相亲啊!”
回过神后,两人立刻凑上前套近乎。
院里其他轧钢厂的工人见于海棠,也纷纷上前搭话。毕竟厂里公认的厂花,谁不想混个脸熟?
闫埠贵见状,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场面,他可没料到。
解成相亲对象的妹妹于海棠,竟是红星轧钢厂的职工,院子里这么多人认识她,自家的底细岂不是要曝光?
闫埠贵心里开始发慌!
于莉今天带着妹妹来相亲,于海棠纯粹是闲得无聊才跟来,想看看男方家条件如何。虽听说男方暂时没工作,父亲是小学老师,却没想到院里竟有这么多熟人,更巧的是还遇见了老同学何雨水。
“雨水!”于海棠兴奋地喊道。那年头可没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多数人初中毕业就急着找工作。于海棠己经进了轧钢厂,何雨水却还在读书。姐妹俩简单招呼后,于海棠便蹦蹦跳跳找老同学叙旧去了。
闫埠贵见状心头一紧——何雨水那边还站着傻柱和许大茂呢!
此刻闫家屋里,媒婆李二婶正掌控着全场。两家信息全靠她传递,成与不成就在她三言两语间。闫家条件不算差,可抠门的名声连媒婆都听过。要不是许诺事成后给两块钱加两斤肉,她压根不想接这活儿。
闫家精得很,在媒婆酬劳上格外大方,就像钓鱼舍得下饵。多花钱既能挑到好儿媳,又能让媒婆卖力说合,这本账算得门儿清。可眼下却出了岔子——于家居然有熟人在这院里!
掀开帘子进屋时,李二婶脸当场就垮了。桌上就半条鱼和不足一斤的肉,够谁吃?她做媒图的就是吃香喝辣,哪见过这么寒碜的排场。
闫埠贵正担心于海棠那边漏底,瞥见媒婆脸色不对,赶紧掏出张自行车票显摆:“李二姐您瞧,我们连自行车票都备好了,开春就买车!”
这一招还真管用。那年头自行车票金贵得很,多少人攥着钱都弄不到票。谁也不知道闫埠贵从哪儿淘换来的,但确实把场面镇住了。
他就是用这张自行车票打动于莉的。
那时候,一辆自行车比几十年后普通的轿车还稀罕,起码抵得上一辆百万豪车。
趁于莉没留神,闫埠贵悄悄对李二婶说:
事情要是成了,谢礼从两块涨到五块!
李二婶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有了闫埠贵这句话,她心里有了底,嘴皮子越发利索,把闫家夸上了天:
"闫老师到底是教书先生,懂得持家之道,精打细算才能过得长远啊!"
媒婆这么一说,再加上那张自行车票,于莉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些。
她心想:
虽然这顿饭确实寒酸了点,但说不定人家真是会过日子呢。
于莉年纪轻,对这些事没什么经验,全听媒婆安排。
另一边,情况却大不相同。
何雨水邀于海棠到家里做客,两人正聊着。
傻柱和许大茂也凑了过来。
得知今天是姐姐相亲的日子,于海棠顺口向两人打听闫家的情况。
傻柱正憋着气——上次闫埠贵给他介绍对象,却没替他说好话。
这机会他怎能错过?
他咂咂嘴,故作犹豫:
"这事儿啊,不太好说......毕竟住一个院儿,背后说人闲话不合适。"
越是遮掩,于海棠越好奇,非要他讲。
许大茂抢着接话:
"海棠,你知道闫老师在院里是三大爷吧?但他还有个更响亮的外号——"
"什么外号?"于海棠睁大眼睛。
傻柱生怕被抢了风头,赶紧插嘴:
"阎老西!就是说这人抠门到家了!"
"抠门?"于海棠心里咯噔一下,"可媒人说那是会过日子......"
许大茂嗤笑一声:
"那叫过日子?分明是雁过拔毛!算计自家也就罢了,他连邻居的便宜都要占。"
"整天嚷嚷存钱买自行车,变着法从别人家顺东西。"
"就说今天吧!"
"你姐头回上门,怎么也得置办像样点吧?"
"结果呢?五毛钱肉配几斤白菜粉条,鱼都舍不得买整条,只跟苏和安买了半截鱼尾巴!"
于海棠听得瞠目结舌。
她骨子里带着文青的清高,最瞧不上这种小家子气。现在听两人说得有鼻子有眼,三观都被刷新了——
原来姐姐的相亲,闫家就这么应付?
她本想去找苏和安问问,这会儿更坐不住了。
清晨时分,苏和安就己经出门了。
于海棠带着不悦的情绪回到闫家院子,趁着众人忙碌之际,将自己听到的传闻悄悄告诉姐姐于莉。于莉听完后,眉头紧锁,神情中透着明显的不满。若情况属实,她确实需要重新考量某些事情了。
正午时分,饭菜上桌。
闫家众人围坐在饭桌前,闫解矿三兄弟正值青春年少,家中己有半年未见荤腥。今日桌上有鱼有肉,几个小伙子早己馋涎欲滴。尽管闫埠贵夫妇早晨再三叮嘱吃饭时要讲究体面,多夹菜少挟肉,可此刻谁还记得这些规矩?
西道菜摆在桌上:一大搪瓷盆猪肉白菜炖粉条——虽然特意把肉片翻到表面,但不足一斤的肉混在满盆白菜粉条中几乎看不见;一大钵土豆片;半条鱼尾;还有一盘清炒野菜。
于莉注意到那残缺的鱼尾,眼神顿时变得微妙起来。闫埠贵却浑然不觉,反而颇为自得地说道:"今天这伙食多丰盛啊!鱼太大吃不完,留着半条下回再吃。来,大家动筷子吧!"
作者“苟盛a”推荐阅读《四合院:签到庄园,邂逅异域风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L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