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三十罐意外发现的午餐肉所带来的短暂心理慰藉,如同冰原上倏忽即逝的极光,迅速被现实的严峻所取代。
叶斌将它们郑重地纳入库存清单,重新计算了生存窗口期,但这延长的时间,并非意味着安逸,而是为他应对必然到来的终极冲突,提供了更充足的准备周期。
他加固陷阱,优化防御布局,将每一份能量都投入到堡垒的终极强化中。
该来的,终究会来。
在一个风雪声似乎被某种无形力量压抑得格外低沉的时段,仓库外部远距离运动传感器传来了持续而密集的警报。
叶斌瞬间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身影如同融入阴影的猎豹,悄无声息地滑入阁楼狙击点,透过经过伪装的瞭望孔,将目光投向那片被死亡笼罩的雪原。
来了。
而且,规模远超以往。
在仓库前方那片相对开阔、被冰雪覆盖的荒地上,赫然出现了十七个光点。
不是摇曳的火把,而是相对稳定的、应该是依靠电池驱动的强光头灯!十七道光柱,如同十七把冰冷的利剑,刺破浓重的黑暗与风雪,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狰狞的光斑。
十七个头灯,代表着至少十七个人。
他们呈一个松散的半弧形,远远地将仓库包围在中心。这些人影穿着臃肿的衣物,但动作间透出的协调性与纪律性,远非之前那些零散幸存者或食人者可比。他们手中持有的,也不再是简陋的砍刀撬棍,叶斌通过高倍瞄准镜能清晰地看到,其中两人肩上挎着的,是结构清晰的猎枪!虽然射程和精度有限,但在中近距离,足以构成致命威胁!
这是一支有组织、有装备的武装队伍。
他们停在弩箭的有效射程边缘,显然是事先进行过侦查,或者从之前溃逃者口中得到了情报。然后,一个似乎是头目的人举起手,所有头灯的光束瞬间集中,打在仓库那扇被积雪掩埋的主门区域。
紧接着,十七个人,如同经过排练般,齐声呐喊,声音汇聚成一股极具压迫感的声浪,穿透风雪,重重撞在仓库的墙壁上:
“里面的人听着!”
“交出粮食!”
“饶你不死!!”
“交粮不杀!!”
喊声在空旷的雪原上回荡,带着赤裸裸的威胁与志在必得的嚣张。
叶斌趴在冰冷的狙击点上,十字瞄准线稳稳地套在那个举手发令的头目胸膛。他的呼吸平稳得如同冻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恐惧,也无愤怒。
他的大脑,像一台超频运行的超级计算机,在对方喊出第一句话的瞬间,就己经完成了初步的情报分析与战术评估:
1. 人数:17。确认。
2. 装备:猎枪2支,其余武器不明(可见砍刀、斧头等冷兵器)。威胁等级:高。
3. 组织度:高。能统一行动,统一口号,绝非乌合之众。
4. 意图:明确,以掠夺粮食为目的,并试图进行心理威慑。
5. 位置:处于远程武器(弩)有效射程边缘,战术选择谨慎。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再次从那十七个晃动的头灯上逐一扫过。
一、二、三…… 他心中默数,不仅仅是在数人数,更是在进行一项冷酷的资源对比计算。
他的弩箭,算上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总数是二十三支。
他储备的、可用于高压气手枪的特殊弹丸,数量是三十七颗。
对方,有十七个人。
一个冰冷而残酷的等式,在他脑中瞬间清晰:
【子弹(箭)数量 < 对方人数】
即使他百发百中,一箭(一弹)消灭一个敌人,他的远程攻击武器,也无法全歼这支队伍。更何况,实战中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和致死率,对方拥有猎枪,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和反击。
一旦他的远程武器耗尽,或者被对方凭借人数和火力强行近身,后果不堪设想。
消耗:0(目前仅为观察与评估)。
结论:不可正面硬撼,必须依托防御工事,进行不对称消耗战。
他缓缓地、无声地从狙击点撤了回来,轻轻合上瞭望孔遮板。
对方的喊声还在继续,如同烦人的噪音。
他走到主控台前,关闭了外部声音采集器,仓库内瞬间恢复了只有机器轰鸣的“宁静”。
他没有记录对方的喊话内容,那毫无意义。
他只是翻开《生存日志》,在新的一页上,用极度冷静的笔触,写下了最核心的观测结果与战术推演起点:
【威胁确认:有组织武装团体,人数17,装备猎枪2。】
【核心劣势:我方远程投射单位数量(23+37)低于敌方人数(17)。】
【战术选择:放弃正面远程对射,依托防御体系,诱敌深入,分段消耗,重点清除持枪目标。】
【优先指令:确保自身存活,最大化杀伤敌方有生力量。】
写完,他放下笔,眼神锐利如刀。
十七个人?
两杆猎枪?
很好。
这冰冷的堡垒,这重生的王者,正需要一场像样的鲜血,来祭奠这永恒的永夜。
他倒要看看,这十七盏头灯,最终能有几盏,能活着离开这片……他们自己选定的墓地。
——
(http://www.220book.com/book/MLZ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