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姬说,土豆要在春秋天种植,一年可以种两季,将土豆切成块,每块上必须有芽眼,然后埋进土里,浇水施肥即可。
地瓜要先在温床里育秧,等秧苗长到半尺长,再移栽到田里,不需要太多水,耐旱得很。”
林忠顿了顿,又补充道,“卑职还看到,周县令己经让人在刘家村开垦了两亩地,准备下个月就试种土豆,刘璇姬也答应会亲自指导村民种植。”
萧景琰听到这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
好!
太好了!”
他在书房里踱了几步,语气里满是兴奋,“林忠,你立刻去一趟户部,把周明的密信给户部尚书看看,让他立刻调拨银两,支持青溪县的试种!
另外,再去兵部,让他们准备好车马,等青溪县试种成功,就把种子运到边境,在雁门关、山海关一带推广种植!”
“是,殿下!”
林忠躬身应道,转身就要走。
“等等!”
萧景琰叫住他,眼神变得郑重,告诉户部和兵部,此事关乎国计民生,不得声张,尤其是在试种成功之前,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让周明务必看好种子,不能有任何闪失!”
“卑职明白!”
林忠再次躬身,快步离去。
书房内,萧景琰走到案前,拿起周明的密信,脸上满是欣慰。
他提笔,在信笺上写下批复:“周明所奏之事,本王己知晓。
准你在青溪县试种土豆、地瓜,所需银两、人力,可向户部申请。
试种成功后,速将种子送往边境,由边军负责推广。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若能成功,本王必重赏!”
写罢,他将批复折好,装入信封,交给另一名侍卫:“即刻送往青溪县,交给县令周明。”
侍卫接过信封,躬身离去。
萧景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期待。
他知道,这土豆、地瓜,或许就是改变大靖命运的关键。
若是真能亩产千斤,百姓们就能吃饱饭,边军将士们也能有足够的粮草,大靖的根基,就能更加稳固。
萧景琰转身对影一说,等青溪县试种成功,咱们去一趟青溪县,亲自看看那土豆、地瓜,也见见那个叫刘璇姬的女子。
能得老神仙指点,想出这么个好法子,这女子,定不简单。”
我也想看看,这能亩产千斤的作物,到底是什么模样。
也想谢谢那位刘姑娘,若是真能解决边军的粮草问题,她可就是咱们大靖的功臣了。”
萧景琰眼神坚定,不仅要赏她,本王还要让她的名字,载入史册,让后人都记得,是她,为大靖带来了希望。”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里。
萧景琰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试种可能会遇到困难,推广也可能会有阻碍,但他有信心,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协力,就一定能让土豆、地瓜在大靖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让所有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让边境的将士们都能安心戍边。
这封来自青溪县的密信,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大靖的朝堂之上,在边境的军营之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而这涟漪的中心,刘家村的刘璇姬,还不知道,她从空间里取出的土豆、地瓜,即将改变整个大靖的命运。
(http://www.220book.com/book/MM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