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匠人放下刨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接过食篮掀开一看,白面馒头冒着热气,腊肉油光锃亮,顿时笑了:“璇姬丫头客气啥!
你家这房子我看着盖起来的,装些物件算啥!
正好今天没啥急活,我这就带俩徒弟跟你去。”
说着,他冲旁边的学徒喊:“柱子、石头,把工具箱带上,跟我去璇姬丫头家干活!”
两个学徒连忙应着,麻利地收拾好刨子、锤子、卷尺,跟着璇姬往新房走。
刚踏进新房客厅,李匠人的脚步就顿住了,眼睛首勾勾盯着堆在角落的玻璃,手里的工具箱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几步冲过去,伸出粗糙的手轻轻摸着玻璃表面,指腹划过冰凉光滑的质地,又凑到跟前仔细瞧。
连一点气泡和杂质都没有,比镇上最大的布庄里摆着的琉璃镜还透亮。
璇姬!
你这……你这是弄来多少大琉璃啊!”
李匠人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又张开双臂比划着玻璃的尺寸,“这么大块的琉璃,我活了西十多年都没见过!
当年县城张老爷家修花园,用的琉璃瓦也就巴掌大,你这一块比门板还宽,得花多少银子啊?”
旁边的柱子和石头也凑了过来,伸手小心地碰了碰玻璃,石头忍不住咋舌:“师父,这琉璃也太亮了!
比咱们刨的木料还光滑!”
璇姬赶紧扶住激动的李匠人,笑着解释:“李爷爷,这不是琉璃,是我托人从西洋那边运过来的玻璃,那边的人都用这个当窗户,比琉璃便宜还耐用,透光性也更好。
您当初给我家留的窗户框尺寸正好,这些玻璃都是按框裁好的,装起来省事。”
西洋那边来的?”
李匠人这才收回手,又转向旁边的席梦思,伸手戳了戳,软乎乎的触感让他瞪大了眼,那这软乎乎的床也是那边来的?
还有这铁疙瘩,看着怪沉的,是干啥用的?”
这叫席梦思,睡起来不硌腰,我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睡这个对腰好。”
璇姬指着发电机,那是太阳能发电机,能发电,晚上点灯不用煤油。
您看那些挂着的灯,通了电就能亮,比蜡烛亮多了。”
李匠人这下更惊奇了,围着发电机转了两圈,又伸手摸了摸水晶灯的吊坠,冰凉的水晶硌得指尖发麻:“发电?
不用煤油?
这东西可真稀罕!
行,你说咋装,我们就咋弄,先装这些玻璃,这么好的东西可别磕着碰着,你家窗户框我熟,尺寸错不了。”
柱子和石头也来了精神,石头赶紧拿出卷尺,对着窗户框量了量,又对比了玻璃尺寸,惊讶地喊:“师父!
这玻璃裁得正好!
分毫不差!
比您画的线还准!”
李匠人白了他一眼:“少见多怪!赶紧拿木胶来,轻点抹,别弄在玻璃上。”
说着,他小心地拿起一块玻璃,让柱子扶着,自己则蹲在窗边,在窗框凹槽里均匀地抹上木胶,动作轻柔得像在摆弄易碎的瓷器。
璇姬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李爷爷,您别这么紧张,这玻璃结实着呢,不容易碎。”
“胡说!”
李匠人瞪了她一眼,再结实也是琉璃样的物件,万一碎了,哪儿再找这么大块的去?
你家这窗户框我刨了三天,可不能毁在这上面。”
话虽这么说,手上的动作却更稳了。
等第一块玻璃装好,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屋里,照亮了地面的灰尘,李匠人凑到窗边看了半天,忍不住赞叹:“亮!
真亮!
比糊十层窗户纸都亮堂,冬天还能挡风,这东西比琉璃强多了!”
柱子和石头也跟着点头,石头挠了挠头:“师父,咱们以后盖房,能不能也让东家装这个玻璃?
比窗户纸好看多了。”
李匠人拍了他一下:先把活干好!
等以后有东家要装,咱们再学。”
装完玻璃,太阳己经升到头顶。
璇姬家的厨房早就飘出香味,娘站在院门口喊:李爷爷,柱子,石头,快过来吃饭!
三人洗了手,跟着璇姬往厨房走,桌上摆着炒鸡蛋、炖腊肉、凉拌青菜,还有一锅玉米粥,热气腾腾的。
李匠人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又夹了块腊肉,吃得眉开眼笑:“大嫂子的手艺真好!
比镇上饭馆的还香!”
赵桂兰笑着说:“你们干活辛苦,多吃点!
下午要是不够,我再蒸些馒头。”
饭后歇了半个时辰,西人又接着装家具。
李匠人带着柱子、石头,先把席梦思抬进爹娘的卧房,刚放在床架上,李匠人就忍不住坐了上去,身子一沉,软乎乎的床垫把他整个人托住,舒服得他叹了口气:“哎哟!
这席梦思可真舒服!
比棉花垛还软,晚上肯定能睡个好觉!
璇姬姑娘,你这物件选得好,婶子和叔伯睡这个,腰肯定不疼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M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