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李秀兰给璇玑找了身干净的衣服,让她换上,又给三丫和西丫洗了脸,梳了头。
收拾干净后,三个孩子看起来精神了不少,尤其是三丫和西丫,小脸蛋红扑扑的,看起来格外可爱。
刘建业则去了村里的木匠家,让木匠给三个孩子做三张小床。
刘海则坐在院子里,看着三个孩子在院子里玩耍,脸上一首挂着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院子里,洒在三个孩子的身上,也洒在刘海和刘建业、李秀兰的身上。
这一刻,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幸福和温暖的气息,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甜甜的。
璇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暗暗想,我这个混世魔王也有家了,这就是家的感觉吧,真好。
夜色像块浸了墨的粗布,慢悠悠裹住刘家村。
族长刘海家的灯还亮着,窗纸上映着三道小小的身影,等里面彻底没了动静,西厢房的门才被轻轻推开。
刘海走在前面,脚步放得极轻,生怕踩碎了夜里的静。
儿子刘建业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麦芽糖。
那是傍晚李秀兰给三丫西丫的,两个小丫头舍不得吃,攥在手里睡着了,他怕糖粘在手上,悄悄取了下来。
李秀兰走在最后,临走前还回头望了眼炕,见西丫的小脚丫露在外面,又轻手轻脚走回去,把被子往上掖了掖,指尖碰到孩子冰凉的脚,忍不住叹了口气。
三人到了堂屋,刘建业把油灯拨亮些,昏黄的光瞬间铺满不大的屋子,映得梁上挂着的玉米串和红辣椒都暖了几分。
刘海坐在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手指着椅扶手,那是他爹传下来的老物件,扶手处被磨得发亮。
他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建业,秀兰,今天把三个娃接回来,你们心里是咋想的?
李秀兰刚坐下,手里还攥着给孩子们补衣服的针线笸箩,闻言抬头,眼里满是疼惜:爹,您这话说的。
三个娃多可怜啊,二丫才十二,腿还没好利索,三丫西丫瘦得跟小猫似的,我看着都心疼。
能让她们住进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有啥别的想法?
刘建业也点头,把麦芽糖放在桌上的瓷盘里:是啊爹,我跟秀兰这辈子没孩子,早就盼着能有几个娃在跟前。
二丫这孩子看着就机灵,还心善,昨天救了张家少爷。
三丫西丫虽然小,却乖得很,今天在院子里玩,都没敢碰我种的那几盆花。
这样的娃,咱们能收下,是福气。
刘海听着,脸上露出点笑意,却又很快皱起眉:你们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可咱们不能光让她们住进来,得给她们一个正经名分。
你想啊,她们现在跟吴婆子断了亲,户籍还挂在吴婆子名下,往后嫁人,都不方便。
再说,没个正经名分,咱们养着她们,村里难免有人说闲话。
李秀兰愣了一下,手里的针线停住了:爹,您的意思是……”
我想,明天早上问问二丫,要是她和两个妹妹愿意,就让她们认你们做爹娘。
刘海的声音很郑重,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认了亲,咱们就去镇里找户籍史,把她们的户籍迁到咱们家名下,往后她们就是咱们刘家的人,名正言顺。
刘建业眼睛一亮,猛地看向李秀兰:爹,这主意好!
这样一来,三个娃就真的是咱们的孩子了!
李秀兰也激动起来,眼圈都红了:是啊爹,这样最好。
我刚才还想着,等开春了,送三丫西丫去村里的私塾认字,要是户籍没迁过来,私塾先生说不定还不乐意收呢。
可不是嘛。
刘海点了点头,又想起什么,语气软了些,不过这事得看二丫的意思。
那孩子心思重,经历的事多,比同龄的娃懂事,咱们不能勉强她。
要是她不愿意,咱们也不能逼,还是照样养着她们,只是户籍的事得再想办法。
李秀兰连忙说:“爹您放心,我明天跟二丫说,肯定好好跟她说,不逼她。
刘建业也跟着应:对,二丫是个明事理的,她肯定知道咱们是为了她们好。
三人又说了会儿话,无非是商量着,明天给孩子们做什么早饭。
要不要去镇上,买块布给孩子们做身新衣服,李秀兰还惦记着西丫说想要布娃娃,琢磨着明天就找块好看的花布,给孩子缝一个。
首到油灯里的油快烧完了,才各自回屋休息,堂屋里的灯,最后还是刘建业吹灭的,他走之前,又看了眼西厢房的方向,嘴角带着笑。
(http://www.220book.com/book/MM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