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案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随着林默的深入调查,牵扯出的官员越来越多,从户部漕运司到地方仓场,甚至隐隐指向了几位在朝中根基深厚的勋贵和老臣。
这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女帝顾星端坐龙椅,面沉如水,听着林默条理清晰地禀报案情进展,以及呈上的一份份确凿证据。
“……综上所述,通州仓粮舞弊案,己查明涉案官吏十七人,追回赃款赃物折合白银八万两。据案犯供述,其背后多有京城官员庇护、分润。此乃初步涉案人员名单及证据摘要,请陛下御览。”林默躬身,将奏章由内侍呈上。
名单上的几个名字,让殿内不少官员脸色微变,尤其是当念到“户部右侍郎李崇明”时,更是引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李崇明乃是三朝老臣,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与许多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
顾星翻阅着奏章,脸色愈发冰冷。她深知此案阻力巨大,但没想到竟会牵扯如此之深。
果然,不等她开口,一位白发苍苍的御史便出列,朗声道:“陛下!漕运关乎国本,清查弊端,老臣亦认为势在必行。然,林主事所查名单,牵涉甚广,其中不乏为国效力多年的老臣。仅凭几个仓场小吏的攀咬,便怀疑朝廷重臣,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恐寒了天下臣工之心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几位官员附和。
“王御史所言极是!李侍郎为官清正,岂会与此等鼠辈同流合污?”
“林主事年轻气盛,办案勇猛可嘉,但亦需谨慎,莫要中了小人奸计,使得朝局动荡!”
质疑和压力如同潮水般向林默涌来。他虽早有准备,但面对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臣,依然感到一股无形的重压。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却清晰的声音响起:“陛下,老臣以为,林主事所奏,证据确凿,条理分明。既然涉案,无论官职高低,皆应彻查,方能彰显朝廷法度,公正无私。”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素来低调的中书舍人,一位以清廉耿首著称的老臣。他的出声,让那些质疑的声音为之一滞。
紧接着,又有几位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或因确实不满漕运积弊,或因看出女帝彻查的决心,也纷纷出言支持林默,要求严查到底。
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了支持查案与反对查案的两派,争论不休。
顾星冷眼旁观,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心中明镜一般,知道这不仅仅是漕案本身,更是一场新旧势力、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林默,就是她插向旧有秩序的一把尖刀。
“够了!”顾星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论。
她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默身上:“林爱卿。”
“微臣在。”
“朕命你清查漕案,赐你便宜行事之权。如今案情明朗,证据确凿,你便依律严办,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若有阻挠办案、徇私舞弊者,与案犯同罪!”她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凛冽的杀意,“至于朝局是否动荡……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见不得朝廷清明,容不得法纪昭彰!”
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彻底奠定了此案的基调,也给了林默最大的支持。
“微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林默心中一定,躬身领命。他知道,有女帝这番话,他便可放手施为。
退朝后,林默走出大殿,能感觉到身后那些或忌惮、或怨恨、或欣赏的目光。他知道,从今日起,他彻底站在了风口浪尖,再无退路。
而此刻,御书房内,顾星对侍立一旁的瑾瑜淡淡说道:“去查查,今日率先为李崇明说话的那几个,背后都是谁。”
“奴婢遵命。”瑾瑜垂眸应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女帝要借此案清洗朝堂,而这,也与静思园中那位郡主的期望,不谋而合。
(http://www.220book.com/book/MO2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