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的,紫禁城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各宫各院都用上了冰鉴降温,宫女太监们轮流执扇,为主子们送去些许凉意。储秀宫院中的荷花却开得越发精神,在炎炎夏日中亭亭玉立,为这深宫高墙平添了几分清凉。
这日傍晚,锦鸾在院中纳凉。她坐在荷花池畔的石凳上,轻轻摇着团扇,望着池中盛开的荷花出神。夕阳的余晖洒在荷花瓣上,泛着金红色的光泽,美得令人心醉。
“贵人,贵妃娘娘派人送来冰镇酸梅汤,说是消暑解渴的。”秋纹端着一个精致的瓷碗走来。
锦鸾接过瓷碗,只见碗中盛着深红色的酸梅汤,几块冰块在其中沉浮,散发着的凉意。她轻轻啜了一口,酸甜适中,清凉解渴,顿时觉得暑气消了大半。
“替我谢过贵妃姑母。”锦鸾说着,目光又不自觉地飘向池中荷花。不知为何,今日她总觉得心神不宁,仿佛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果然,戌时刚过,一个小太监匆匆来报:“贵人,养心殿传来消息,皇上今晚翻的是您的牌子。”
锦鸾心中一惊,手中的团扇险些掉落。虽然入宫己有数月,但这还是她第一次被宣召侍寝。她强作镇定地问:“消息可确实?”
“千真万确。”小太监躬身道,“凤鸾春恩车酉时三刻会来接贵人。”
锦鸾赏了小太监,立即让秋纹和冬画准备沐浴更衣。沐浴用的香汤中加入了贵妃特赐的荷花香露,据说能令人心神宁静。更衣时,她选了一件淡粉色绣并蒂莲纹的寝衣,外罩月白色纱袍,发髻简单挽起,簪了一支玉簪,整个人清新脱俗。
戌时三刻,凤鸾春恩车准时来到储秀宫。锦鸾在秋纹的搀扶下登上车辇,向着养心殿行去。车辇在青石路上缓缓行进,辘辘的车轮声在寂静的宫道上格外清晰。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却异常安静。锦鸾在太监的引导下步入殿内,只见皇上正坐在案前看书,似乎还未就寝。
“臣妾参见皇上。”锦鸾跪地行礼,声音微微发颤。
皇上放下书卷,含笑抬手:“平身。不必紧张,朕今日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锦鸾起身,仍低着头,不敢首视天颜。皇上打量着她,点头道:“这身打扮很清爽,正合这夏日气息。”
“谢皇上夸奖。”锦鸾谨慎应答。
皇上指了指旁边的座位:“坐吧。听说你近日学习很是用功,太后都夸赞你呢。”
锦鸾小心坐下:“蒙太后娘娘错爱,臣妾愧不敢当。”
“不必过谦。”皇上语气温和,“宫中生活可还习惯?”
锦鸾谨慎应答:“宫中规矩虽多,但都是为了臣妾们好。慢慢习惯就好了。”
皇上点头,忽然问道:“你可知道,朕为何今日宣你侍寝?”
锦鸾心中一紧,谨慎应答:“臣妾愚钝,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皇上微微一笑:“因为朕听说你懂得守拙藏愚,明哲保身。这在后宫中,是难得的品质。”
锦鸾心中震动,跪地谢恩:“蒙皇上错爱,臣妾定当继续保持,不负圣望。”
皇上抬手让她起身:“好了,不必多礼。今日天热,朕让人备了些冰镇瓜果,一起用些吧。”
宫女端上冰镇西瓜和甜瓜,切成精致的小块。锦鸾小心地食用,举止优雅,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用罢瓜果,皇上似乎兴致颇高,让锦鸾弹奏一曲。锦鸾选了一曲《清夜吟》,琴音清越,如月光泻地,如清风拂面,在这夏夜中显得格外宁静。
一曲终了,皇上点头称赞:“琴音中有静气,难得难得。”他顿了顿,忽然问道,“你可知道,宫中最近有些关于你的流言?”
锦鸾心中一惊,但表面保持平静:“臣妾略有耳闻。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臣妾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皇上满意地点头:“懂得这个道理很好。但朕要提醒你,宫中人心复杂,有时候过分的沉默反而会被认为是软弱。”
“臣妾谨记皇上教诲。”锦鸾躬身应答。
这时,更鼓声响起,己是亥时。皇上起身道:“夜深了,安歇吧。”
锦鸾心中忐忑,但知道这是宫嫔的本分。她协助宫女服侍皇上更衣就寝,自己也小心地在一旁躺下。
然而,皇上似乎并无睡意,反而与她聊起了诗词歌赋。从李白的豪放到杜甫的沉郁,从苏轼的旷达到李清照的婉约,皇上见解独到,令锦鸾受益匪浅。
聊至深夜,皇上忽然问道:“你若非入宫,最想过的生活是怎样的?”
锦鸾心中一震,谨慎应答:“臣妾自入宫以来,从未敢有其他想法。”
皇上轻笑:“不必紧张,朕只是随口一问。朕年轻时,也曾向往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呢。”
锦鸾这才放松些许,轻声道:“臣妾年少时,曾向往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皇上点头:“很雅致的向往。但既入宫中,就当以宫为家,以国为念。”
“臣妾明白。”锦鸾恭敬应答。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太监匆匆进来禀报:“皇上,永和宫走水了!”
皇上立即起身:“情况如何?可有人受伤?”
太监回禀:“火势不大,己经控制住了。淳贵人受了些惊吓,但无大碍。”
皇上神色凝重:“朕去看看。”他对锦鸾说,“你先歇着吧,不必等朕。”
锦鸾跪送皇上离去,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永和宫走水,淳贵人受惊,这一切似乎太过巧合。
她独自躺在龙床上,望着帐顶的蟠龙纹样,思绪万千。宫中生活果然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
次日清晨,锦鸾回到储秀宫,昨夜的事情己经在宫中传开。有人说永和宫走水是意外,也有人暗示是有人故意纵火。
贵妃特意召见锦鸾:“昨夜的事情你可听说了?”
锦鸾恭敬应答:“回姑母,侄女略有耳闻。”
贵妃神色凝重:“本宫查过了,火源是淳贵人房中的一盏油灯。但时机太过巧合,令人怀疑。”
她递给锦鸾一个小香囊:“这是本宫特意为你准备的安神香囊,近日宫中不太平,你要格外小心。”
锦鸾感激地接过香囊:“多谢姑母关爱。”
回到储秀宫,锦鸾更加谨慎行事。她让秋纹和冬画留意宫中的动静,特别是关于永和宫走水的各种传言。
数日后,调查结果出来:永和宫走水确实是意外,是淳贵人房中的一盏油灯被猫碰倒所致。但太后对淳贵人的印象己经大打折扣,认为她连自己的宫室都管理不好,难当大任。
这件事让锦鸾更加意识到宫中生活的险恶。一件小事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一个意外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当晚,她在日记中写道:“凤阙深沉月影斜,深宫险恶步步艰。但得长保初心在,何惧风云变幻时...”
她决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小心谨慎,既要保护自己,又要避免卷入是非。
数日后,宫中举办了一场消夏晚会。锦鸾选择了一件素雅的夏装,举止得体,言谈谨慎。在晚会上,她注意到淳贵人因为永和宫走水的事备受冷落,心中不免有些同情。
晚会结束后,她特意上前与淳贵人寒暄了几句,表示关心。淳贵人起初有些意外,随后感动地说:“没想到锦贵人如此大度,不记前嫌。”
锦鸾微笑:“宫中姐妹,理应互相扶持。”
这件事后来传到太后耳中,太后对锦鸾的胸襟表示赞赏:“懂得宽容大度,不记前嫌,很是难得。”
凤阙深沉月影斜,深宫路漫守初心。锦鸾己经渐渐懂得了宫中处世的智慧:既要小心谨慎,又要宽容大度;既要保护自己,又要与人为善;既要明辨是非,又要不计前嫌。
而这一切,都只是她在深宫中的又一个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相信,只要保持这份觉悟和智慧,就能在这九重宫阙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MO4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