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像沉入冰冷海底的残骸,在黑暗与模糊的光影交界处载沉载浮。剧烈的头痛是第一波回归的感知,如同有无数根烧红的钢针在颅内搅动。紧随其后的是全身肌肉被碾碎般的酸软无力,以及喉咙深处火烧火燎的干渴。鼻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血腥气,混合着消毒水和某种难以形容的、类似电路烧焦后的金属腥气。
我睁开眼,刺目的、无影的冷白灯光让我立刻又闭上了眼。适应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看清——我回到了那个纯白色的囚室。身下是那张冰冷的金属床铺,身上盖着同样毫无温度的薄被。
记忆如同破碎的潮水,汹涌回灌。黑暗的隔离室,搏动的暗红色样本,冰冷的恶意侵蚀,意识濒临崩溃时骨刀那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感”……
我还活着。
但付出的代价显而易见。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腔深处隐隐作痛,思维像是生锈的齿轮,转动起来异常艰涩迟缓。我尝试着调动意识深处那点淡金色的光点,它依旧存在,但比之前更加微弱,像风中残烛的最后一点火星,摇摇欲坠,难以捕捉。
金属门旁的舱口滑开,送来了今天的营养餐和水。我强迫自己坐起身,动作缓慢得像一个生锈的机器人。拿起水杯,冰冷的水滑过干痛的喉咙,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缓解。食物看起来和往常一样,寡淡无味,但我知道必须补充体力。
进食的过程机械而麻木。脑子里反复回放着隔离室里的每一个细节。那股尖锐的、试图撕裂我灵魂的冰冷意念,究竟是什么?样本KTE-007-b内部,难道囚禁着某种活性的、充满恶意的意识?而骨刀最后那被动触发的“存在感”,仅仅是守护,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我尚未理解的联系?
“清道夫”和“归档处”从我这次测试中,到底得到了什么数据?他们看到了我意识深处那点微光的挣扎,也必然记录下了骨刀最后时刻那不同寻常的稳定效应。这会让我的“价值评估”指向哪个方向?更严酷的压榨?还是更谨慎的……“保管”?
饭后不久,金属门无声滑开。进来的不是“清道夫”,也不是那两名防护服工作人员,而是一个我之前从未见过的、穿着白色研究服、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他手里拿着一个电子记录板,脸上带着一种程式化的、缺乏温度的“温和”笑容。
“姜晚女士,我是戴维博士,负责您后续的健康监测与适应性评估。”他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平缓,“首先,恭喜您成功完成了首次实体接触任务。数据显示,您的血脉稳定性与精神韧性强于初期预估,这是非常宝贵的特质。”
他说话的语调像是在宣读一份实验报告,那声“恭喜”听起来无比讽刺。
“我现在感觉……很糟糕。”我实话实说,声音沙哑。
“这是正常的高强度能量冲击后遗症。”戴维博士推了推眼镜,在记录板上快速划动着,“我们己经为您注入了稳定剂和营养补充剂。请放心,您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正在稳步恢复至安全范围内。”
他走到我床边,拿起一个手持式扫描仪,对着我的头部和胸口进行扫描,仪器发出细微的滴滴声。
“能量残留指数正在缓慢回落,但仍高于基线水平。意识活跃度偏低,精神疲惫度……极高。”他记录着数据,然后看向我,“接下来几天,您的主要任务是休息和恢复。我们会定时监测您的状态。同时,终端会为您开放一部分放松性的认知训练程序,有助于您精神力的平稳修复。”
休息?恢复?我看着他毫无波澜的眼睛,心里清楚,这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是为了让“实验品”保持最佳状态,以便进行下一轮更危险的测试。
“那个样本……”我忍不住问道,“它到底是什么?”
戴维博士的笑容不变,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样本KTE-007-b属于高度机密信息,您的当前权限无法查阅其详细档案。您只需要知道,它是我们理解KTE系列异常现象的重要窗口即可。”
又是权限。我沉默下来,知道再问也是徒劳。
戴维博士完成检查,又公式化地叮嘱了几句“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恢复”之类的话,便转身离开。
房间里再次剩下我一人。
我靠在冰冷的床头,感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戴维博士的出现和话语,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我刚刚劫后余生产生的一丝微弱庆幸。他们不会放过我。我的“宝贵特质”,只会让我陷入更深的旋涡。
我拿起终端,屏幕亮起。果然,界面里多了一个名为《恢复期认知训练》的图标。我点开进去,里面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图形识别、记忆匹配、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他用今生骨,刻我前世名》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逻辑推理游戏,色彩柔和,背景音乐舒缓,确实像是用来放松精神的。
但我没有心情玩这些游戏。
我的目光落在《我的状态》栏目上。点开,各项生理指标依旧标注着异常,但颜色己经从危险的红黄色变成了警示的橙色。能量残留指数虽然在下落,但数值依然显眼。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着终端的边缘。
不能坐以待毙。我必须利用这段所谓的“恢复期”,做点什么。
戴维博士提到了“精神力修复”。这提醒了我。林聿的U盘资料里,似乎有零星的、关于精神力修炼和控制的模糊记载,大多是他基于古籍和自身实践的推测,语焉不详。当时我觉得虚无缥缈,未曾深究。但现在,这或许是我唯一能主动抓住的、提升自身筹码的机会。
我退出《恢复期认知训练》,重新进入《基础知识库》。这一次,我不再搜寻关于“宥”族或“归档处”的信息,而是尝试着用各种关键词组合,搜索与“精神力”、“意识控制”、“能量引导”相关的内容。
大部分依旧是权限不足。但在我几乎要放弃时,一条极其简短、被归类在“古代养生理论杂录”下的词条跳了出来:
【静坐观想·基础篇(残)】
概述:流传于部分隐秘传承中的基础精神凝练法门。通过调整呼吸,收敛心神,观想特定意象,以期达到安抚精神、增强意念集中力之效。注意:此法门效果因人而异,且存在一定风险,过度深入可能导致精神涣散或感知混淆。非经指导,不建议自行尝试。
残篇?观想?风险?
我看着这条信息,心脏微微加速。这听起来,似乎与我所需要的“引导和控制”那点微光,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只是基础篇,而且有风险,但比起完全被动地等待“归档处”的安排,这至少是一个方向。
我仔细阅读着那寥寥数语的“法门”描述:调整呼吸至悠长绵密,意守丹田(泛指小腹区域),摒弃杂念,可尝试观想如烛火、星辰等稳定光点……
烛火?星辰?我意识深处那点淡金色的、摇曳的光点,不正类似吗?
一个计划在我心中慢慢成形。
接下来的“恢复”日子,我表现得异常“配合”。我按时进食,完成那些简单的认知训练游戏,在戴维博士来检查时,表现出疲惫但逐渐好转的样子。我甚至主动通过终端申请了一些关于基础生物学和能量学的科普资料阅读,显得积极“学习”,努力“适应”。
但暗地里,每当夜深人静(根据终端时间判断),确认监控似乎处于最低频度的休眠状态时,我会按照那残篇所述,尝试“静坐观想”。
过程极其艰难。重伤初愈的精神疲惫不堪,杂念纷飞,那点淡金色的光点微弱得难以捕捉。好几次,我因为精神过度集中而引发剧烈的头痛,不得不中止。所谓的“观想”更是进展缓慢,那光点如同调皮的火星,难以稳定,更谈不上“引导”。
但我没有放弃。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比如杂念减少了一秒,光点的轮廓清晰了一瞬——都让我感到一丝微弱的希望。我知道这很慢,很危险,但这是我唯一能为自己争取的、渺茫的主动权。
期间,“清道夫”通过终端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远程通讯。屏幕上的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
“恢复情况符合预期。”他看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数据说道,“你的韧性和……某种未知的稳定性,超出了数据库的模型预测。这很有趣。”
他的用词让我心中一凛。“有趣”,在这个地方,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更严密的监控。
“我希望下次任务……能有所准备。”我试探着说。
“准备是必要的。”他回答得模棱两可,“在你完全恢复,并且我们根据新数据调整好方案之后。好好休息,姜晚。你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
通讯结束。屏幕暗下。
“价值重新评估”……这句话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
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必须在那之前,尽可能多地掌握那点微弱的力量,哪怕只能多点亮一丝烛火,在下一场未知的风暴中,或许就能多出一线生机。
我闭上眼睛,再次沉入那片意识的黑暗,追逐着那点仿佛随时会熄灭的、淡金色的微光。
囚笼依旧,但笼中之鸟,己开始尝试磨喙。
(http://www.220book.com/book/MOL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