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次下探前,Shirley杨翻出了一些特殊装备:一个老式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几盒化学试纸,还有几个手动采气袋。这些80年代的设备看起来简陋,但在极端环境下往往比精密仪器可靠。
“下面空气成分异常。”她解释道,“臭氧味、金属味、还有偶尔的芳香烃味...必须系统检测。”
王胖子不以为然:“杨参谋,您这老古董能测出啥?还不如带只好鼻子下去!”
但胡八一支持这个决定:“安全第一。未知环境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区域。”
下降过程己经轻车熟路。到达平台后,Shirley杨立即开始工作。她先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一个带长长吸气管的金属盒子,需要手动挤压气囊抽气。
“可燃气体...零。”她读出指针示数,“但灵敏度可能不够。”
接着用化学试纸测试。她将不同试纸暴露在空气中,观察颜色变化。
“氧化性气体...阴性。”
“一氧化碳...阴性。”
“硫化氢...阴性。”
但一张检测有机蒸汽的试纸慢慢变成了淡紫色。
“有挥发性有机物!”她惊讶道,“浓度不高,但存在!”
秦娟用现代仪器对比检测:“苯系物!甲苯和二甲苯!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两种化合物常见于工业溶剂,不该出现在古老的地下结构中。
更奇怪的发现来自手动采气袋。Shirley杨在不同位置采集空气样本,带回地面分析后发现:不同区域的空气成分居然不同!
“平台区氧气含量22%,甬道入口21%,符号密集区19%!”秦娟难以置信,“像是...有分区换气系统?”
最惊人的发现在那个圆形洞室附近。那里的空气样本中含有微量...氦-3?这种稀有同位素通常只存在于月球土壤或核实验中!
“不可能!”秦娟反复检测,“仪器故障?或者是...污染?”
但多个样本结果一致。更诡异的是,这些空气中的氦-3浓度还在变化,像是...有规律的波动?
“像是...呼吸节律?”Shirley杨猜测,“某种循环交换?”
他们决定进行实时监测。在甬道中设置几个监测点,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
结果令人不安:空气成分确实在周期性变化。氧气浓度波动幅度达3%,二氧化碳浓度同步反向波动,像是...某种巨大的肺在呼吸?
“地下空腔与外部交换?”胡八一推测,“或者是...生物活动?”
格桑坚信是后者:“大山在呼吸。老人们说,神山吸气时,鸟儿不敢飞;呼气时,雪崩会发生。”
监测还发现更奇怪的现象:在某些符号发光时,周围空气会出现瞬间电离,产生微弱臭氧。像是符号在释放能量?
“能量转换?”秦娟猜测,“符号系统在影响环境?”
第三天,他们有了最危险的发现。在圆形洞室入口,可燃气体检测仪突然报警!指针剧烈摆动,显示可燃气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
“甲烷!”Shirley杨惊呼,“浓度4%!再高就可能爆炸!”
所有人立即后撤。但奇怪的是,退后几步后,浓度骤降至零。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在控制气体分布?
“不是自然泄漏。”胡八一判断,“像是...受控释放?”
他们谨慎地测试不同位置,发现甲烷只存在于洞室入口附近的一个狭窄区域,浓度梯度异常陡峭,完全不符合气体扩散规律。
“像是一道'气帘'...”Shirley杨沉思,“或者是...屏障?”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鬼吹灯之昆仑神宫新篇更令人不安的是,甲烷浓度也在周期性变化,与空气成分波动同步。像是某种...循环系统?
秦娟提出大胆猜想:“难道整个地下结构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我们在它的呼吸道里?”
这个想法太过惊悚,连王胖子都笑不出来了。
为确保安全,他们改在浓度最低时下探,并携带了防毒面具和氧气瓶。
一次下探中,Shirley杨有了更细致发现:不同符号区域的气体成分不同。那些“危险”符号周围,臭氧浓度更高;螺旋符号周围,氦-3浓度更高。
“符号在调节微环境!”她震惊,“它们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
最首接的证据来自一次意外:王胖子不小心打翻水壶,水洒在一组符号上。瞬间,符号发出强光,周围空气温度骤升,水迹迅速蒸发,伴有清晰的电流声!
“它们在...反应?”秦娟难以置信,“像是...电路?”
后续测试证实了这个猜想。用不同物质接触符号,会产生不同反应:金属引起磁化,液体引起蒸发,甚至光线角度变化都会引起符号亮度调整。
“这不是刻痕!”Shirley杨激动道,“这是...界面!与某种系统交互的界面!”
空气测试还揭示了另一个秘密:那些新鲜脚印的主人。在几个监测点,他们检测到特殊的化学标记——一种淡淡的檀香味,与空气中偶尔出现的芳香烃吻合。
“有人在用某种...标识气味?”秦娟分析,“可能是无意的体味,也可能是故意的标记。”
格桑的鼻子更灵:“这是'守夜人'的味道...他们用特殊香料沐浴,山神能认出他们。”
综合所有数据,一个惊人的图景逐渐清晰:这个地下结构不是一个废弃基地,而是一个仍在运行的、高度复杂的系统。它有自己的“呼吸”节奏,能调节内部环境,甚至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而空气成分的变化,可能是这个系统运行状态的指示器。
“看这个模式。”Shirley杨展示数据记录,“每次甲烷浓度升高前,符号会先发光。像是...预警?”
胡八一立即重视这个发现:“所以符号发光时,就要警惕可能的气体变化?”
这个规律在后来的下探中得到验证。符号发光确实预示着环境变化:有时是气体浓度变化,有时是温度波动,有时是...其他更微妙的变化。
一次下探中,他们遭遇了最诡异的事件:所有符号突然同时发光,空气电离强烈,随后整个甬道响起低沉的嗡鸣声。所有人感到强烈的恶心和眩晕,被迫撤退。
返回地面后,秦娟发现那次事件中,空气中出现了微量...神经毒剂?但浓度极低,不足以致命,刚好能引起不适。
“像是在...驱赶我们?”Shirley杨推测,“或者是...测试?”
格桑坚信是警告:“山神在说'不要再来了'。”
但胡八一想的更深:“或者是...某种免疫反应?像白细胞攻击细菌?”
这个比喻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如果这个系统把他们当作需要清除的“细菌”,那后果不堪设想。
空气测试揭示了系统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更多问题:谁建造了这个系统?它还在运行什么?那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空气成分如此异常?
但至少,他们有了一个安全指南:关注符号发光,警惕气体变化。
这可能是他们继续探索的关键——或者,是保住性命的关键。
远方的裂缝在夜色中沉默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未知的危险。而他们知道,下一次下探,可能就要揭开这个呼吸节律背后的秘密了。
因为有时候,要理解一个系统,最好的方式就是观察它如何呼吸。
(http://www.220book.com/book/MOR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