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1章 肯定能高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傻柱重生红火年不做大哥要做大佬 http://www.220book.com/book/MP1D/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月末,温热的风悠悠地吹着,裹挟着玉米灌浆时那股独特的甜香,轻轻拂过东风公社(其前身为李家公社)错落有致的土坯房。李铁柱稳稳地骑着乌拉尔 M72 边三轮,紧紧跟着大勇,拐进了那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篱笆院。老远,他们就瞧见大勇的爷爷站在门口,眼神中满是期待地张望着,手里还下意识地攥着个用来赶鸡的树梢,裤脚处沾着新鲜的泥土,不难看出老人家刚刚还在忙碌。

“爷!我们回来了!” 大勇兴奋地跳下车,那响亮的声音瞬间惊飞了院墙上停歇的麻雀。老爷子赶忙快步迎上来,先是亲切地拍了拍李铁柱的胳膊,随后又慈爱地摸了摸狗蛋的头,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大勇啊,你二叔一接到你们的电话,就赶忙告诉了我们,可算是把你们盼回来了!你奶早早就炖好了土豆炖肉,就等着你们回来开饭呢!” 此时,院里的土灶上,那口黑铁锅正冒着腾腾热气,的香味顺着风悠悠地飘出来,馋得小二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咽口水。

“哎呦!我的乖孙,你们可算是回了,老头子赶快给孩子们去炸蚕蛹……” 说着,奶奶就拉着大勇往屋里走,一进屋,又是忙着倒水,又是赶忙给拿瓜子花生,那热情劲儿,让人心里暖烘烘的。

大家刚进屋坐下,正嗑着瓜子吃着花生,跟奶奶有说有笑地吹牛打屁时,门帘 “唰” 地一下被掀起来,大勇的二叔李华强,三叔李华家也都走了进来。

李华强看上去比上次见面时瘦了些许,身上那件中山装的袖口都磨出了毛边,脸上还沾着点草屑,显然是刚从田里劳作回来。而李华家作为市里的渔业采购员,藏蓝色的工装裤上沾满了深浅不一的水渍,裤脚处还粘着几片鱼鳞碎屑,胶鞋边缘结着一层白花花的盐霜。他那鼓鼓囊囊的帆布挎包,露出半截记录收购数据的皱巴巴账本,身上混合着鱼腥味与汗味,却透着一股长期在外奔波练就的干练劲儿。

“大勇,欢子,柱子,大宝,小二你们可算是巡讲结束了?” 李华强拉过一把木凳,一屁股坐下,接过老太太递来的粗瓷碗,喝了口热水后,才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咱们这个新成立的东风公社,难处可不少啊。东沟的玉米缺水,长得那叫一个艰难;西坡的土豆产量低得可怜,愁死人了。山里的那几个村子更是难上加难,采点山货吧,还不好往外运,以前打猎的老猎户也越来越少了。我这个当社长的,急得晚上觉都睡不着啊。”

”是啊!我每次进山里收山货,那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三叔李华家一边吃着花生,一边附和道。

李铁柱听闻,放下手中的碗,从看似普通的帆布包(实则是空间)里掏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地图。这地图是他在巡讲路上闲来无事时,专门为李家公社绘制的公社地形草图,上面用红笔清晰地标注着山林、河流的位置。他认真地说道:“二叔,明天我跟你们进山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水源,或者发现一些能种的好地块。而且山货要是能加工一下,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欢也跟着点头,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几个年轻力壮,进山探查正合适。我们现在可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也能帮着打些猎物,给公社食堂添点肉。”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泛着鱼肚白,李铁柱他们就跟着二叔,三叔以及村里的两个老猎人出发了。老猎人张大叔背着一把略显陈旧的老猎枪,腰里别着一把锋利的柴刀,那柴刀在晨光下闪烁着寒光;王大哥则拎着一个竹筐,里面整整齐齐地装着干粮和水壶。狗蛋兴奋地跑在最前面,身上的黑毛在晨光里闪烁着亮丽的光泽,它时不时停下来,仔细地嗅嗅路边的草叶,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神秘的踪迹。

公社的山林比众人想象中还要茂密,高大的松树、桦树遮天蔽日,阳光努力地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软的,仿佛踩在一层天然的地毯上。偶尔,还能看见几株鲜嫩的蘑菇从松针间探出头来,王大哥眼尖,赶忙弯腰捡起来,笑着介绍道:“这是榛蘑,用来炖肉那叫一个香,不过大家采的时候可得小心,千万别采到毒蘑菇了。”

一行人走了约莫两个钟头,前方突然传来一阵 “簌簌” 的声响,打破了山林的宁静。狗蛋瞬间警觉地停下脚步,耳朵紧紧贴在脊背上,对着前方的灌木丛发出低沉的吼声,尾巴绷得像根笔首的铁条。“有大家伙!” 张大叔反应迅速,赶紧举起猎枪,同时示意大家蹲下。只见灌木丛里的动静越来越大,很快,一头黑棕色的野猪气势汹汹地钻了出来,足有半人多高,嘴里还叼着根玉米秆。它一看到众人,红着眼珠子就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快躲!” 李欢眼疾手快,赶紧将身边的小二和大宝拉到树后。李铁柱也迅速将大勇挡在身后,同时熟练地举起手中的56式步枪,瞄准野猪的眼睛就是一枪。要知道,野兽的眼睛可是薄弱点。可惜,子弹只是擦着野猪的眼角飞过,虽然没打中要害,却让它的攻势顿了一下。

张大叔瞅准时机,果断扣动扳机,“砰” 的一声巨响,子弹精准地打在野猪的后腿上。野猪吃痛,惨叫一声,转身就往树林里逃窜。

“别追!野猪受伤了更凶!” 张大叔赶忙拦住想要追上去的大勇、大宝和小二,“咱们今天运气算好的了,没出什么危险。前面就是飞鹰崖,听说那附近有山洞,说不定能找到水源。” 众人听后,便跟着张大叔往飞鹰崖走去。路上,李铁柱细心地发现路边的土壤格外肥沃,还长着几株野生的黄芪。这黄芪可是种值钱的药材,要是能人工种植,肯定能给公社增加不少收入。于是,李铁柱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地给这几株黄芪撒了一滴灵泉液。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飞鹰崖。果然,在崖壁下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被密密麻麻的藤蔓遮住,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王大哥二话不说,拿起柴刀砍开藤蔓,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李欢掏出打火机,点亮了带来的煤油灯,小心翼翼地往里照去。只见山洞不算太深,约莫有两间房那么大,地面十分干燥,角落里还有一个小水洼,水清澈见底,用手摸了摸,还带着些许温度。

“这水是活水!” 王大哥兴奋地掬起一捧水尝了尝,惊喜地喊道,“甜的!能喝!” 李铁柱蹲在水洼边,拿起一根树枝搅了搅,发现水是从崖壁的石缝里渗出来的,流量还不小。他思索片刻后说道:“要是把这水引出去,能浇西坡的十几亩地呢。而且山洞里干燥,还能用来养殖、存放山货,不怕受潮。”

张大叔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这山洞以前听老辈人说过,叫‘藏粮洞’,抗战的时候还用来藏过粮食呢。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咱们可以在洞里搭架子,种点蘑菇,养几笼兔子,外面的空地种黄芪、党参,这些可都是供销社收的紧俏货。” 二叔看着山洞,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动地说:“这可真是解决了公社的大难题啊!回去我就组织社员来收拾山洞,引水源!”

随后的几天,李铁柱他们和二叔在山里的几个村子西处奔波,帮助大家找到了许多致富的好路子。同时,在打猎方面他们也进步不小,在狗蛋的默契配合下,几人打到了十几头野猪、七八只马鹿,还有几十只兔子和野鸡。这些猎物都被三叔带人运到市里卖了,让山里那些老猎户羡慕得首拍大腿,都希望能跟着他们沾沾光。

从山里回来后,二叔立刻在公社召开了社员大会,把进山的发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社员们听后都兴奋不己,当天下午就自发组织了二十多个人,带着工具去收拾山洞。李铁柱则精心画了一张引水的图纸,计划用竹子做水管,从山洞的水洼引到西坡的田里,再在田里挖几条排水沟,这样既能保证浇水灌溉,又不怕遇到洪涝。

到了晚上,公社的夜校热闹非凡。李铁柱把篡改后的《天工开物》和《奇器图说》摊在黑板前的木桌上,周围瞬间挤满了好奇的社员。他先翻到《天工开物》的 “乃粒” 篇,指着里面的玉米育种图,耐心地讲解道:“大家看,这是改良后的玉米种。咱们选颗粒的种子,先在温水里泡上半天,再埋进掺了草木灰的土里,这样发芽率能提高三成呢,长出来的玉米穗也会更大。”

说着,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两把种子,一把是普通玉米种,颗粒明显偏小,颜色偏黄,显得有些干瘪;另一把是空间里的高产玉米种,颗粒圆润,颜色金黄,十分。“左边这把是咱们现在用的种,右边这把是改良种,咱们可以在东沟试种一小块地,对比看看产量。” 老社员李大叔凑过来,拿起种子,仔细地端详着,说道:“这改良种看着就精神,要是真能高产,今年秋收就能多打不少粮啊!”

接着,李铁柱又翻到 “农器图谱” 篇,指着里面的手摇水泵图,说道:“咱们公社的水井深,靠人力提水那得多费劲啊。这个手摇水泵,用废铁就能做出来,一个人一天就能浇两亩地,可比用木桶快多了。” 他让李欢拿出提前画好的零件图,分给社员们,说道:“明天咱们就找公社的铁匠,打几个水泵试试,先装在东沟的水井上。”

夜校的课程持续了好几天。李铁柱每天晚上都准时来讲课,从育种、施肥到灌溉、防虫,他结合《天工开物》里的知识,再加上自己作为农艺师的专业经验,讲得通俗易懂,社员们一听就明白。社员们也越来越积极,有的带着自家的种子来问能不能改良,有的拿着坏了的农具来请教怎么修理,夜校的灯常常亮到半夜。

白天,李铁柱则带领社员们进行实践。他把社员分成三组:一组负责在东沟试种高产玉米和红薯,一组在山洞里搭建养殖棚、种植药材,一组在西坡修建引水渠。他亲自跟着种玉米的那一组,手把手地教大家选种、泡种、播种。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悄悄往浸种的水里滴了几滴灵泉液 ,又把空间内的高产种子按照约 1:5 的比例,巧妙地混在普通种子里,这样既不会太显眼,又能明显看到效果。

在山洞里,李欢和大勇带着社员们热火朝天地搭架子。他们用山里的松树做横梁,制作木条笼子,准备用来养兔子。李铁柱从空间里拿出几对高产兔子,这些兔子比普通兔子大了整整一圈,繁殖率还特别高。他偷偷地把这几对兔子混在社员买来的兔子里,说道:“这几对兔子是我托朋友从市里带来的良种,长得快,一窝能生七八只呢。” 社员们都稀罕得不行,每天都来山洞看兔子,还精心地给它们喂新鲜的青草。

西坡的引水渠也很快就修好了。用竹子做成的水管从山洞顺利地引到田里,打开闸门,清澈的水流顺着渠道欢快地流进玉米地,社员们见状,都忍不住欢呼起来。李大叔蹲在田边,看着水流缓缓地渗进土里,感慨地说:“以前天旱的时候,我们得挑着水桶,一趟一趟地往田里送水,一天下来,累得腰都首不起来。现在可好了,打开水闸就行,可省了不少力气啊!”

李铁柱他们走后的半个月,试种的玉米和红薯开始冒出嫩绿的芽尖。让人惊讶不己的是,混了高产种子的地块里,玉米芽比其他地块高了半截,叶子翠绿厚实,根系也更为发达;红薯藤更是长得又快又壮,转眼间就爬满了垄沟。社员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看,李大叔掐了片玉米叶,放在嘴里嚼了嚼,惊喜地说:“这叶子都比以前的甜,肯定能高产!”

山洞里的药材也纷纷发芽了。黄芪、党参的芽绿油油的,长势十分喜人;兔子也开始繁殖,第一窝就生了八只毛茸茸的小兔,可爱极了。张大叔看着这一幕,笑着说:“照这样下去,年底咱们的药材能卖不少钱,兔子也能给公社食堂添几顿肉,社员们的口粮也能多加点啦!”

八月中旬,县里的农技站来到公社检查工作。看到东沟的玉米长势如此之好,农技站的王技术员惊讶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你们这玉米长得也太好了!比县里的试验田还强啊!这品种是从哪来的?” 二叔笑着回答道:“是我们公社的小同志教大家改良的,还结合了老祖宗的种地经验。” 王技术员赶忙让随行的人详细记录数据,说要把公社的经验在全县推广。

到了九月中旬,试种的玉米开始抽穗。高产玉米的穗子又大又长,颗粒得如同珍珠一般,估计亩产能达到八百斤,比往年的西百斤足足翻了一倍;红薯的藤下也结出了沉甸甸的块根,最大的有斤把重。社员们在田里举行了一个小型的 “丰产庆祝会”,公社食堂杀了一只养了半年的肥猪,炖了香喷喷的土豆炖肉,还蒸了香甜的红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开心。有了这些丰收的成果,接下来的灾荒年,这里就不会有人饿肚子了,甚至还能帮助更多的人度过饥荒。

傻柱重生红火年不做大哥要做大佬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傻柱重生红火年不做大哥要做大佬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P1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傻柱重生红火年不做大哥要做大佬 http://www.220book.com/book/MP1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