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京城就没下过一场透雨。连续一个月的毒辣太阳炙烤着大地,护城河水降了大半,露出河底干裂的淤泥;田地里的庄稼全都枯黄倒伏,叶子卷成了细条,一捏就碎成粉末;就连街边的老槐树都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像一双双乞求雨水的手。
市集上早己没了往日的热闹。粮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们提着空米袋,脸上满是焦虑和疲惫,粮店老板却愁眉苦脸地贴出告示:“米价上涨,限购一斗。”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妇人凑在一起抹眼泪,手里的铜板根本不够买一家人的口粮。
“春桃,去把张管家叫来。”沈清辞站在王府门口,看着街上的景象,眉头紧紧皱起。她穿着一身素色的夏衫,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心里像被一块石头压着——她前世经历过旱灾,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那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让她心惊。
张管家很快就来了,手里拿着一本账本:“王妃,您找我?”
“家里的粮仓还剩多少粮食?”沈清辞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回王妃,咱们王府的粮仓有三个,东仓和西仓装的是日常用的粮食,还剩五千石左右;南仓是您当年特意让人囤积的应急粮,有三万石。”张管家连忙回答。
“三万石……”沈清辞点点头,心里有了主意,“张管家,你立刻让人打开南仓,把粮食运到城门口的空地上,搭建粥棚,免费给百姓施粥。另外,再让人去通知京城的各大粮商和商户,就说我在王府设了捐款点,让他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一起渡过难关。”
张管家愣住了:“王妃,三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都捐出去了,咱们王府……”
“王府的粮食够吃就行,百姓们快没饭吃了。”沈清辞打断他,语气坚定,“当年我娘常说,‘达则兼济天下’,咱们现在有能力,就不能看着百姓受苦。快去办吧,别耽误时间。”
“是,王妃。”张管家躬身应道,转身就往外跑。
萧玦处理完政务回来,一进院子就看到仆人们正忙着往车上搬粮食,不由得好奇:“清辞,你这是在做什么?”
“京城旱灾严重,百姓们快没饭吃了,我让人打开粮仓,给百姓施粥。”沈清辞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萧玦的眼神亮了起来,握住她的手:“还是你考虑得周到。我刚从宫里回来,陛下正为旱灾发愁呢,各地的奏折堆了一桌子,都是请求赈灾的。你这一举动,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需要我做什么?”
“你帮我协调一下禁军,让他们去维持粥棚的秩序,别出乱子。”沈清辞笑着说,“另外,你再让人去江南调些粮食过来,京城的存粮恐怕不够。”
“好,我这就去安排。”萧玦点点头,转身就去吩咐。
不到一个时辰,城门口就搭起了三个大大的粥棚。一口口大锅里煮着香喷喷的米粥,热气腾腾的,飘出的香气吸引了大批百姓。沈清辞亲自站在粥棚前,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大勺子,给百姓们舀粥。
“大家别挤,排好队,每个人都有。”沈清辞笑着说,声音温和却有力量。百姓们看到摄政王妃亲自来施粥,都愣住了,随即纷纷排好队,眼神里满是感激。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走过来,手里牵着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小男孩。“王妃……王妃娘娘……”老婆婆激动得声音都发抖了,“我的小孙子己经两天没吃饭了,谢谢您,谢谢您给我们粥喝。”
沈清辞连忙舀了一碗稠稠的米粥,递到老婆婆手里,又额外舀了一勺放在小男孩的碗里:“婆婆,快给孩子喝点,不够再来盛。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来,首到旱灾过去。”
老婆婆捧着碗,眼泪掉了下来,对着沈清辞连连磕头:“王妃娘娘真是活菩萨啊!我们老百姓有救了!”
“婆婆快起来,别磕头。”沈清辞连忙扶起她,“这是我应该做的。”
施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越来越多的百姓赶来,粥棚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却秩序井然。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嫡女归来,斩尽仇人祭亲魂》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禁军士兵们在旁边维持秩序,时不时帮着年老体弱的百姓端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与此同时,王府里的捐款点也热闹起来。一开始,有些商户还犹豫着不肯捐款,觉得这是亏本的买卖。沈清辞亲自去了最大的粮商王老板家,和他坐在院子里喝茶。
“王老板,你看这旱灾,百姓们都快没饭吃了。”沈清辞开门见山,“你家的粮店有多少存粮?能不能拿出来一部分,和我们一起赈灾?”
王老板皱着眉,有些为难:“王妃,不是我不肯,只是这粮食都是我真金白银买来的,要是捐出去了,我……”
“王老板,你想想。”沈清辞打断他,语气诚恳,“百姓们要是饿肚子,日子过不下去,谁还来买你的粮食?谁还来做你的生意?你现在捐出一部分粮食,不仅能救百姓,还能赢得民心,以后你的生意只会更好。再说,陛下己经知道我在赈灾,肯定会嘉奖参与的商户,这对你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王老板想了想,觉得沈清辞说得有道理,连忙点头:“王妃说得对!我这就让人把家里的五千石存粮运到粥棚,再捐五百两银子!”
有了王老板带头,其他商户也纷纷响应。布庄老板捐了一百匹布,给受灾的百姓做衣服;药铺老板捐了一大批草药,给生病的百姓治病;酒楼老板则派人来帮忙煮粥,还带来了不少咸菜和馒头。
沈清辞看着商户们积极响应,心里很是欣慰。她让人把捐款和捐粮的名单一一记录下来,贴在王府门口,让百姓们都能看到这些好心人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清辞每天都去粥棚施粥,从早上忙到下午,脸上晒得通红,嗓子也哑了,却依旧笑容满面。萧玦心疼她,每天都来陪她,给她送水送药,帮她一起舀粥。
“清辞,你歇会儿吧,别累着。”萧玦接过她手里的勺子,“我来舀,你去旁边喝口水。”
“没事,我还能行。”沈清辞笑着说,却被萧玦不由分说地拉到旁边的树荫下。他拿出水壶,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又拿出一块手帕,轻轻擦去她额头的汗珠。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露出了善意的笑容。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笑着说:“王爷和王妃真是恩爱啊,还这么疼我们老百姓,我们真是有福气。”
“是啊,有这样的王爷和王妃,咱们京城的百姓不怕过不了旱灾。”旁边的人附和道。
沈清辞听着百姓们的话,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不仅是为了救百姓,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她和萧玦的家才能安稳,她的孩子才能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长大。
几天后,江南的粮食运到了京城,一共五万石。萧玦让人把这些粮食分到各个粥棚,还派人去周边的县城赈灾。百姓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市集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皇帝得知沈清辞的所作所为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她:“摄政王妃沈氏,贤良淑德,心系百姓,开仓赈灾,组织商户,功绩卓著,特赏黄金百两,锦缎千匹,赐‘贤德夫人’称号。”
旨意下来那天,沈清辞正在粥棚里施粥。百姓们听到消息,都围过来向她道贺,粥棚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沈清辞看着眼前的百姓,又看了看身边的萧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知道,这份嘉奖不是给她一个人的,而是给所有参与赈灾的人,给所有善良的百姓。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粥棚上,洒在百姓们的脸上,也洒在沈清辞和萧玦的身上。沈清辞握住萧玦的手,轻声说:“你看,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萧玦点点头,握紧她的手:“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远处的天空中,乌云渐渐聚集,似乎要下雨了。百姓们看到乌云,都欢呼起来:“要下雨了!要下雨了!”
沈清辞抬头看着天空,嘴角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她知道,旱灾很快就要过去了,而她和萧玦,还有所有的百姓,都会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MP2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