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槐树叶,在小院的土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峥和苏清和蹲在向日葵花苞旁,手里攥着 “华北设备厂” 的调查资料 —— 距离西北核设施接收不合格电缆,只剩不到一周时间,资料上 “1000 米 1954 年批次电缆、厂长李伟、西北核设施” 的字样,像在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让两人丝毫不敢耽误。
“马文斌说,李伟是王浩的老部下,当年负责 1954 年批次电缆的生产,现在还在隐瞒设备质量问题,” 陆峥轻轻拨开花苞周围的杂草,指尖蹭过花瓣边缘的细绒毛,“我们得伪装成‘设备质量巡检员’去华北设备厂,先查仓库台账,再追踪电缆的运输路线,绝不能让不合格电缆用到核设施上。”
苏清和把最后一点营养液倒进土里,嫩黄色的向日葵花苞在晨光中轻轻颤动。她伸手握住陆峥的手,指腹蹭过他掌心因攥资料磨出的薄茧:“我们带点北京的酱菜当礼物吧,工厂的老职工都爱吃这个,说不定能从他们嘴里打听出李伟的行踪。” 她从帆布包掏出那块西安古城墙砖碎片,用红绳串成吊坠,轻轻挂在陆峥脖子上,“这个你戴着,设备厂车间冷,看到它就像我在给你暖着,上次你说要陪我看工厂的蒸汽机车,这次正好能实现。”
陆峥反手握住她的手,指腹着她无名指上的素银戒指 —— 戒指边缘沾了点槐花粉,却依旧温润贴合:“好,明天就去华北设备厂。” 他从内袋掏出那块银质怀表,表壳上的天坛合影映着晨光,“怀表你收着,里面的指针走一圈,就是我在想你。设备厂仓库大,别单独行动,我们说好要一起给向日葵浇水的。”
苏清和踮起脚尖,在他脸颊轻轻碰了一下,槐花香飘在两人鼻尖:“你也别总冲在前面,上次在西安查档案你差点被锁在档案室,这次在工厂有情况一定要跟我商量,我们说好要一起等向日葵开花的。” 她把北京酱菜装进帆布包,“张奶奶还煮了茶叶蛋,路上饿了吃,就像带着家的味道。”
第二天清晨,两人换上蓝色工装,带着 “设备质量巡检员” 的工作证,登上前往华北设备厂的火车。绿皮火车穿梭在华北平原时,苏清和靠在陆峥肩上,看着窗外的麦田:“你说,李伟会不会己经把仓库台账改了?毕竟他是厂长,想隐瞒很容易。” 陆峥从背包里掏出茶叶蛋,剥了壳递给她:“放心,老职工肯定知道真相,我们先找车间的老技术员,他们最清楚当年的电缆质量。你先吃点蛋垫垫,到了设备厂,侨胞老郑会接应我们,他在工厂做保安,能帮我们带路。”
苏清和接过茶叶蛋,咬了一口,熟悉的咸香让她眼眶发热:“还是家里的味道踏实,等查清电缆的事,我们就回小院,我给你煮玉米粥,再炒你爱吃的土豆丝。” 火车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回荡,两人的身影在车窗边依偎着,像一幅温暖的剪影 —— 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步,都关系着西北核设施的安全,也关系着他们对小院安稳生活的期待。
抵达华北设备厂时,己是上午。工厂的烟囱冒着白烟,车间里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穿蓝色工装的工人正推着小车搬运零件。侨胞老郑穿着保安服,在厂门口等他们:“陆同志,苏同志,你们可来了!李伟最近每天都去仓库,还不让职工靠近,肯定有问题。我己经帮你们准备好了车间的通行证,先去老技术员王师傅的工位,他当年参与过 1954 年批次电缆的生产。”
三人走进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疼。王师傅正蹲在地上检修机器,手里拿着一把扳手。“王师傅,我们是来做设备质量巡检的,想跟您了解一下 1954 年批次电缆的情况,” 陆峥递过北京酱菜,“这是我们从北京带来的,您尝尝。”
王师傅接过酱菜,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1954 年的电缆?早就停产了,你们问这个干什么?” 苏清和赶紧说:“我们接到举报,说当年的电缆有质量问题,现在还有批次产品在流通,想跟您核实一下。” 王师傅的脸色瞬间变了,放下扳手,拉着两人走到车间角落:“当年的电缆绝缘层确实不合格,李伟为了赶工期,让我们减少绝缘材料的用量,还说‘出了事他负责’,现在他肯定是想把剩下的电缆卖出去,不然工厂要倒闭了。”
从王师傅口中,两人得知 1954 年批次电缆的仓库位置在工厂西北角,每天下午三点会有卡车来运货。“我们得去仓库查台账,” 陆峥压低声音,“老郑,你能不能帮我们引开仓库的守卫?” 老郑点头:“没问题!我去跟守卫说‘消防检查’,你们趁机进去查台账。”
当天下午两点半,老郑带着消防器材来到仓库门口:“例行消防检查,打开门让我们看看!” 守卫犹豫几秒,还是打开了仓库门。陆峥和苏清和趁机溜进仓库,仓库里堆满了电缆卷,标签上写着 “1954 年批次”。苏清和用听诊器贴在电缆卷上 —— 能听到内部传来的 “沙沙” 声,是绝缘层破损的声音!
“快找台账!” 陆峥拉开仓库角落的铁柜,里面放着厚厚的账本。苏清和翻到 4 月 10 日的记录,上面写着 “1000 米 1954 年批次电缆,发往西北核设施,运输车辆:京 A-12345”。“就是这个!” 苏清和赶紧拍照,就在这时,仓库门突然被推开 —— 李伟带着几个保安冲了进来!
“你们是谁?竟敢私闯仓库!” 李伟大喊着,手里拿着一根铁棍。陆峥立刻挡在苏清和身前,掏出工作证:“我们是设备质量巡检员,接到举报说你们的电缆有质量问题,现在证据确凿,你别想抵赖!” 李伟的脸色瞬间发白,挥着铁棍冲过来:“我看你们是来搞破坏的!给我打!”
保安们冲上来,陆峥和他们扭打在一起。苏清和趁机吹响哨子,老郑和车间的老职工们冲了进来,很快制服了保安。“说!电缆什么时候运到西北核设施?还有没有其他不合格产品?” 陆峥厉声问道,手里的铁棍顶住李伟的太阳穴。
李伟挣扎着大喊:“你们别得意!电缆明天就到西北核设施,就算你们现在查到,也来不及了!这些电缆是海外进口的旧设备改造的,还有很多在其他工厂流通,你们永远也查不完!” 从他的口袋里搜出一份文件,上面写着 “海外旧设备供应商:代号‘海蛇’,联系方式:加密电台”—— 原来,不合格电缆的源头,是海外的旧设备走私网络!
“海外旧设备走私?” 陆峥和苏清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我们必须立刻通知总部,派侦查队去西北核设施拦截电缆,同时调查‘海蛇’的走私网络!” 苏清和掏出通讯器,手指因为紧张而发抖:“老郑,麻烦你带我们去工厂的运输队,看看能不能联系上运输车辆!”
当天傍晚,总部传来消息:“运输车辆己在中途被拦截,1000 米不合格电缆全部查获,西北核设施正在紧急排查己安装的电缆。” 陆峥和苏清和坐在老郑的保安室里,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 —— 李伟提到的 “海外旧设备走私网络” 还在运作,“海蛇” 还没被抓获,危机远没有结束。
“等处理完设备厂的事,我们就去查‘海蛇’的走私网络,” 苏清和靠在陆峥肩上,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只有彻底切断源头,才能保证没有其他不合格设备流入核设施,不然就算拦截了这批电缆,还有更多隐患。” 陆峥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从口袋里掏出一朵用纸折的向日葵,花瓣上画着工厂的蒸汽机车:“好,我们一起去。这是我在车间折的,等找到‘海蛇’,就把它带回小院,放在向日葵旁边当纪念。”
苏清和接过纸向日葵,眼泪掉在花瓣上:“我不要纪念,只要你平安就好。等所有事都结束,我们就回小院,看着向日葵开花,再也不离开。” 保安室的灯光亮了起来,照在两人身上,像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 ——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 “海蛇” 追查,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但只要彼此在身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第二天上午,两人带着李伟的供词和文件回到北京,立刻向总部汇报。总部很快成立 “海外旧设备走私调查小组”,对 “海蛇” 展开追查。4 月 15 日,调查小组传来消息:“‘海蛇’的走私网络主要通过东南亚港口转运旧设备,最近一批旧核设备己从越南海防港出发,目的地不明。”
陆峥和苏清和坐在小院的石桌旁,看着向日葵花苞渐渐绽放,心里却依旧紧绷。“我们得去东南亚追查‘海蛇’,” 陆峥握着苏清和的手,眼神坚定,“这批旧核设备要是流入国内,后果不堪设想。” 苏清和点头,从帆布包掏出玻璃罐 —— 里面的向日葵幼苗己经长成小植株,她小心地把它移栽到院子中间的土地上:“等我们回来,它肯定己经开花了,张奶奶会帮我们照顾它的。”
张奶奶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走过来:“快吃!吃完好上路!胡同里的邻居都商量好了,你们不在家,小院的向日葵我们帮你们浇水,等你们回来,肯定能看到花开!” 陆峥和苏清和接过面条,吃着熟悉的味道,心里满是踏实。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越南海防港的一艘货轮上,一个穿黑色西装的男人正看着堆积如山的旧核设备,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上面写着 “旧核设备目的地:中国南方某废弃工厂,联系人:代号‘南风’”。男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陆峥和苏清和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 “不能让他们查到货轮,否则走私网络就完了”,还有一枚和李伟相同的早期核试验纪念徽章 —— 男人正是 “海蛇”!
夕阳下的海防港,货轮缓缓驶离码头。旧核设备会被用来做什么?“南风” 是谁?陆峥和苏清和能否在货轮抵达前,找到 “海蛇”,拦截旧核设备?
此刻,东西胡同的小院里,苏清和正小心地给向日葵浇水,陆峥坐在旁边,手里拿着 “海蛇” 的调查资料。“不管有多难,我们都要查到底,” 陆峥紧紧握住苏清和的手,眼神坚定,“不仅为了核设施的安全,也为了所有普通人的安稳生活,不能让走私设备再害人。” 苏清和笑着点头,手指轻轻碰了碰向日葵的花瓣 —— 她相信,只要两人在一起,再隐藏的 “海蛇”,都能被找到,再艰难的路,都能一起走完,而小院里的向日葵,也会在阳光下如期绽放,等着他们回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MP7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