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47 周成王–姬诵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九岁的姬诵穿着缀满玉珏的玄端礼服,站在祖父周文王的牌位前,小手被叔父姬旦的掌心裹着,暖得发烫。礼服的下摆太长,他走得有些踉跄,好几次差点踩着衣角摔倒,都是姬旦及时扶住了他。

“叔父,”他仰着小脸,冕旒上的珠串轻轻晃动,“父王昨天还说要教我射猎,说等雪化了就带我去渭水边,怎么今天就……”话没说完,眼圈先红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

姬旦蹲下身,用袖口小心翼翼地擦去他脸颊的泪珠:“诵儿,父王去见文王和武王了。从今往后,你是大周的王,要像父王那样,护着天下的百姓,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哭鼻子了。”他从怀里掏出一块温热的饴糖,塞进姬诵手里,“吃块糖,就不难过了。”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召公姬奭捧着一卷竹简进来,竹简上的丝带还在晃动,神色凝重:“周公,管叔和蔡叔在殿外求见,说要辅佐新王处理朝政,还带了不少家臣,堵在殿门口不肯走。”

姬诵眨着泪眼,拽了拽姬旦的衣袖,手里的饴糖还没剥开:“管叔是父王的弟弟,他来帮我,不好吗?上次他还送我一把小木剑呢。”

姬旦摸了摸他的头,眼底闪过一丝忧虑,却还是温柔地说:“诵儿记住,人心像渭水的冰面,看着平整,底下可能藏着暗流。”他起身对召公点头,“让他们进来吧,我倒要听听,两位王叔想怎么辅佐。”

管叔姬鲜一进殿,就大咧咧地走到殿中,靴子踩在金砖上发出沉重的响声,目光扫过姬诵时带着几分轻视:“诵儿年纪小,连竹简上的字都认不全,朝政哪懂?不如让我和蔡叔、霍叔分掌诸侯国,帮你看着那些殷商旧部,免得他们作乱,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蔡叔姬度跟着附和,手里的玉笏敲得哒哒响:“是啊成王,我们是你的亲叔父,还能害你不成?周公虽贤,可毕竟是旁支,总不能让他一个人把持朝政吧?要是他有异心,谁能拦得住?”

姬诵攥紧了手里的饴糖,糖块都被捏得变了形,他想替叔父辩解,说叔父不会有二心,却被姬旦用眼神按住。

只见姬旦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先王临终前,将成王托付给我,亲手把象征王权的玉圭交给我,说,旦,汝辅吾子,敬天保民。管叔、蔡叔若真心为大周,便该守好自己的封地,好好安抚当地百姓,而非在此争权夺利。”

管叔被噎得脸色涨红,手指着姬旦半天说不出话,最后甩袖而去,走的时候还故意撞了一下殿门,木门发出哐当一声巨响。

待殿内只剩三人,召公忍不住叹气,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周公,管蔡二人怕是不会善罢甘休,你日后要多加小心,最好在府里多安排些侍卫。”

姬诵拉着姬旦的手,小声说:“叔父,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年纪小,做不好王?”

姬旦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不是。他们只是忘了,大周的安稳,比个人的权力更重要。诵儿,你要学会分辨对错,更要学会忍。等你长大了,就能明白,做王最难的不是发号施令,是让人心服口服。”他拿起姬诵手里的饴糖,帮他剥开糖纸,“来,把糖吃了,我们还要去给先王上香。”

那天晚上,姬诵在睡梦中,梦见父王周武王笑着摸他的头,还像从前那样把他抱起来放在膝盖上,说:“诵儿,跟着你叔父,做个好王,父王会在天上看着你。”

转过年的三月,姬诵跟着姬旦在园子里散步,他穿着轻便的春衫,手里捏着一片刚落下的桐树叶,蹲在地上,把叶子折成玉圭的形状,还在边缘刻了几道浅浅的纹路,蹦蹦跳跳地跑到姬旦面前。

“叔父,你看!”他举起桐叶圭,兴奋地递到姬旦眼前,“这是我给叔虞的信物!我要封他做诸侯,让他有自己的封地!”

叔虞是姬诵的同母弟弟,才六岁,穿着鹅黄色的小袄,正跟在后面追蝴蝶,听见这话,立刻停住脚步,小跑到姬诵身边,仰着小脸问:“哥哥,封我去哪里呀?我要去有好多鱼的地方,还要有好多小兔子,我想养一只白兔子。”

姬旦停下脚步,弯腰捡起一片落在地上的桃花瓣,神色变得严肃:“成王,君无戏言。封诸侯是国家大事,要占卜问卦,还要祭祀天地,怎能用一片桐叶当玩笑?要是传出去,诸侯们会笑话大周的。”

姬诵愣了一下,低下头,手指捻着桐叶的边缘,叶子上的纹路硌得手指有些痒:“我就是跟弟弟玩,想让他开心……”

“不行。”姬旦蹲下来,拿过他手里的桐叶圭,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你是天子,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叔虞是你的弟弟,若你今日戏言封他,他日大臣们会觉得你说话不算数,百姓也会不信你,到时候谁还会听你的命令?”

叔虞见哥哥被说,小嘴一撅,眼圈都红了,拉着姬诵的衣角说:“哥哥,我不要封地了,我也不要小兔子了,你别让叔父说你。”

姬旦笑着摸了摸叔虞的头,又看向姬诵,语气软了下来:“不过,成王有这份兄弟情谊,是好事。不如我们就把戏言成真,封叔虞去唐地吧。那里有汾水,鱼多,还有大片的草地,能养好多小兔子,而且唐地靠近殷商旧部,让叔虞去那里,还能镇住他们,一举两得。”

姬诵眼睛一亮,刚才的失落一扫而空:“真的吗?那叔虞就能有自己的封地,还能养小兔子了?”

“当然。”姬旦站起身,对身后的史官说,“记下:成王元年三月,封弟叔虞于唐,史称唐叔虞。还要让人去唐地看看,给叔虞建一座漂亮的宫室,再找几个会养兔子的人跟着他。”

史官刚要提笔,召公匆匆赶来,手里的急报都被风吹得卷了边,他跑得气喘吁吁:“周公,东方传来消息,武庚禄父联合管叔、蔡叔,还有徐、奄等诸侯国,起兵反了!他们还说要清君侧,把你从成王身边赶走!”

姬诵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拉住姬旦的衣袖,声音有些发颤:“叔父,他们真的要反吗?父王留下的大周,会出事吗?那些殷商旧部,会不会打进镐京来?”

姬旦握住他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坚定:“诵儿别怕。我会亲自领兵东征,平定叛乱。你在镐京,要听召公和毕公的话,每天跟着他们学习处理朝政,还要记得按时吃饭睡觉,等我回来。”

“我也要去!”姬诵挺起小胸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害怕,“我是天子,该和叔父一起保护大周,不能只躲在镐京里。”

姬旦摇了摇头,从腰间解下一块玉璧,系在姬诵的腰间,玉璧上刻着周族的图腾:“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会做一个稳得住的王。镐京是大周的根本,你守好这里,就是帮我最大的忙。来,跟我一起去太庙告祭先王,让他们保佑大周平安,保佑我们早日平定叛乱。”

在太庙的香雾里,姬诵跟着姬旦跪拜在周文王、周武王的牌位前,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模糊了牌位上的字。他看着牌位,在心里默默说:“祖父,父王,我会守好镐京,每天都好好学习,等叔父回来。我不会让你们失望,也不会让大周出事。”

东征的消息断断续续传回镐京,有时候是打了胜仗的捷报,有时候是损兵折将的坏消息。姬诵每天上完课,第一件事就是去史官那里问情况,晚上还会对着地图,在镐京的位置画一个圈,再在东方的位置画一个叉,嘴里念叨着“叔父加油”。

有一次,传来姬旦在战场上受伤的消息,姬诵担心得几天没睡好,还亲自去太庙里上香,把自己最喜欢的玉佩都献给了先王。

他听史官说,叔父在牧野大败叛军,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平定了东方的叛乱,还收服了好多小诸侯国,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当天就吩咐御膳房做了一大桌好吃的,说是要等叔父回来一起吃。

这年秋天,姬旦带着大军回到镐京,身上还带着战场的风尘,铠甲上还有没擦干净的血迹。姬诵早早地在城门口等,穿着整齐的朝服,手里还拿着一件他亲手绣的护膝,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夏商周秘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跟着宫女学了好久,绣得歪歪扭扭,却还是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看见姬旦的身影出现在远处,他立刻跑过去,扑进姬旦怀里,差点把姬旦撞倒。

“叔父!你回来了!”他抱着姬旦的腰,仰着头看他,发现叔父的头发白了好多,脸上还有一道浅浅的伤疤,“我就知道,叔父一定能打赢!我每天都在等你,还学了绣护膝,给你护着膝盖,下次打仗就不会疼了。”

姬旦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木雕,递给姬诵:“这是从徐国的宝库里找到的,是个小兔子,给你弟弟叔虞的。我听说他一首想要只兔子,这个虽然不是活的,却能一首陪着他。”

回到宫中,姬旦把一份地图铺在案上,地图是用羊皮做的,上面还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小字。他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对姬诵和召公说:“镐京偏西,每次东方有战事,我们派兵过去都要走好久,难以控制东方的诸侯国。我这次东征的时候,考察了洛水之滨的地方,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旁边还有大河,既能种田又能运输,不如在那里建一座新的都城,叫洛邑,作为东都。这样,西有镐京,东有洛邑,大周的天下就能稳住了。”

召公凑过去看了看地图,点头赞同:“周公说得对。东都建成后,既能震慑东方的旧部,又能方便诸侯朝贡,以后诸侯来镐京朝拜,也能先在洛邑歇脚,不用走那么远的路,是件好事。”

姬诵看着地图上洛邑的位置,手指在上面轻轻点了点:“叔父,建都城要很久吗?我想和你一起去洛邑看看,看看那里的土地是不是真的那么好,能不能种出好吃的麦子。”

“当然可以。”姬旦笑着说,“等开春,我们就动工。不过,建都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征调百姓来干活,你要学会体恤百姓,不能让他们太劳累,还要让御膳房给他们准备足够的饭食,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干活。”

第二年春天,姬诵跟着姬旦来到洛水之滨。这里的春天比镐京来得早,河边的柳树己经绿了,草地上还有好多小野花。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夯土、筑墙,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还有人喊着号子,声音特别响亮。

姬诵走到一个正在搬砖的老丈面前,老丈的脸上满是汗水,衣服都湿透了,他递过去一块手帕,问:“老丈,建这座城,你觉得辛苦吗?是不是觉得很累?”

老丈放下砖,接过手帕擦了擦汗,笑着说:“辛苦是辛苦,可想到这是天子和周公为了大周的安稳建的城,我们就有干劲了。以前战乱的时候,我们连饭都吃不饱,还经常被士兵欺负,现在有了大周,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还能跟着建都城,以后子孙后代都能享太平,这点辛苦算什么?”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草棚,“你看,官府还给我们搭了棚子休息,每天都有热饭吃,比以前好多了。”

姬诵听了,心里热乎乎的。他对姬旦说:“叔父,我明白了。做天子,不是要让百姓怕我,是要让百姓觉得,跟着我能过好日子,能有饭吃,能安稳地生活。以后我治理国家,一定要多为百姓着想。”

姬旦欣慰地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诵儿长大了。记住今天的话,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想着百姓,不能只顾着自己舒服。”

洛邑建成那天,天气特别好,阳光照在新修的城墙上,金光闪闪的。姬旦把象征天下的九鼎从镐京迁到洛邑,九鼎是用青铜做的,特别重,需要好多人才能抬得动。在定鼎仪式上,姬诵穿着天子的礼服,站在洛水之畔,风把他的衣摆吹得飘了起来,面对文武百官和诸侯,他大声说:“我姬诵,以周文王、周武王之灵为证,必敬天保民,善待诸侯,轻徭薄赋,让大周的百姓安居乐业,永享太平!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百官和诸侯纷纷跪拜,高呼“天子万岁”,声音像雷声一样响亮,在洛水之畔回荡。

姬旦站在姬诵身后,看着他挺拔的身影,眼里满是欣慰。他知道,那个曾经需要他护着的孩子,那个连礼服都穿不稳的小天子,己经长成了能撑起大周天下的王。

时光匆匆,转眼间姬诵己经长成了十七岁的少年,眉宇间有了天子的威严,处理朝政也越来越熟练,遇到大事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百官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这年冬天,镐京下了一场大雪,姬旦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常咳嗽不止,连下床都很困难。姬诵每天上完早朝,就立刻去叔父的住处探望,还亲自学着熬药,有一次药熬糊了,差点把药罐子都烧了,他却一点都不气馁,第二天接着学。

“叔父,你一定要好起来。”姬诵坐在床边,手里端着刚熬好的药,小心翼翼地吹凉,“大周还需要你,我也还需要你。上次我处理诸侯朝贡的事,还有好多地方不懂,等着你教我呢。”

姬旦拉着他的手,手背上的皮肤己经松弛了,还布满了皱纹,气息有些微弱:“诵儿,我老了,身体不行了,大周的未来,终究是你的。这些年,我教你的东西,你都记住了吗?遇到事情,还记得该怎么做吗?”

“我记住了。”姬诵点头,眼睛里含着泪水,“叔父教我敬天保民,教我分辨忠奸,教我如何处理诸侯关系,还教我要体恤百姓。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桐叶封弟,叔父告诉我君无戏言;我还记得,叔父东征时,让我守好镐京,我每天都跟着召公学习;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建洛邑,你让我跟百姓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

姬旦笑了笑,从枕下拿出一卷竹简,竹简用红丝带绑着,上面还贴着一张小纸条,是他亲手写的字:“这是我整理的《周礼》,里面记载了朝聘、祭祀、丧葬的礼仪,还有官员的职责、百姓的赋税制度。你照着做,就能让大周的秩序不乱。记住,礼是治国的根本,只有人人守礼,官员不贪赃枉法,百姓不违法乱纪,天下才能太平。”

“我会的。”姬诵接过竹简,紧紧抱在怀里,竹简上还带着叔父的体温,“叔父,你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我都记下来,以后每天都看一遍。”

“还有一件事。”姬旦的眼神变得郑重,呼吸也急促了一些,“召公、毕公都是忠臣,跟着先王打天下,忠心耿耿,你要信任他们,遇到大事多跟他们商量。对待诸侯,要恩威并施,他们听话,就给他们赏赐;他们要是作乱,就一定要严惩,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纵容,不然会让他们觉得你软弱可欺。”

他顿了顿,咳嗽了几声,姬诵赶紧递过水杯,帮他漱了漱口,他才接着说,“还有,百姓是大周的根基,每年都要派人去各地看看,看看他们的收成好不好,有没有灾情。要是遇到旱灾、水灾,一定要及时开粮仓赈灾,不能让百姓饿死、冻死。”

姬诵一边点头,一边用袖子擦眼泪,怕叔父看见担心:“我都记住了,叔父。我会好好待召公、毕公,也会好好照顾百姓,不会让他们受苦。”

姬旦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欣慰,还有一丝不舍:“我这辈子,跟着文王打天下,跟着武王灭殷商,又辅佐你坐稳王位,没辜负先王的托付。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大周能长治久安,你能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好王,让后世提起周成王,都能说一句贤君。”

“我会的,叔父,我一定做到。”姬诵握紧他的手,声音哽咽,“等明年春天,我还想陪你去洛邑看看九鼎,看看我们一起建的城。”

姬旦笑了笑,闭上眼睛,声音越来越轻:“好,我等着……”话没说完,手就垂了下去,再也没有了动静。

姬诵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他抱着姬旦的手,大声喊着“叔父”,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来。殿外的雪还在下,落满了庭院,仿佛在为这位辅佐三代君王的贤臣哀悼。

按照姬旦的遗愿,姬诵把他葬在周文王的陵墓旁边,葬礼办得十分隆重。文武百官和诸侯都来送葬,连洛邑的百姓都自发地为他焚香祈福。

在葬礼上,姬诵站在灵前,手里捧着《周礼》竹简,对众人说:“叔父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周礼》,是大周的根基;他教我的道理,是我治国的准则。从今往后,我会以叔父为榜样,敬天保民,守好这份天下,不辜负叔父的嘱托,也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