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演习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也让“长虹”项目组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和充满期待。实验室里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复杂、恶劣、充满不确定性的实战化环境。
李想立即组织团队,围绕演习需求,对“长虹”系统进行针对性改进和强化。
可靠性成为重中之重。 他要求软件团队对核心模块进行冗余设计和异常处理加固,确保在部分功能失效时系统能降级运行,而不是彻底崩溃。硬件团队则对数据链设备进行高低温、振动、湿热等环境适应性测试,钱工带着人几乎住在了环境实验室。
抗干扰能力是生命线。 李想亲自盯防数据链的抗干扰测试。他们搭建了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模拟敌方可能的阻塞式干扰、瞄准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初期测试结果并不理想,系统在强干扰下屡屡断链。
“必须提升智能抗干扰能力!”李想召集数据链团队,“我们不能只被动挨打。系统需要能快速感知干扰类型和强度,自动切换备用频率、调整发射功率,甚至启动之前预研的‘简易频谱感知避让’功能!”
这给软件和硬件团队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原有的设计需要大幅修改,代码要重写,逻辑要变更。连续几周,项目组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人机交互和指挥流程优化同样关键。 李想特意请来了几位从北方军区借调来的、有丰富演习经验的参谋和基层指挥员,让他们提前试用系统。
“这界面太复杂了!关键时刻谁有工夫点那么多层菜单?”
“态势图标太小,颜色区分度不够,一眼看不清!”
“火力请求流程太死板,能不能更灵活点?”
来自一线用户的反馈尖锐而首接。孙工的软件团队根据这些意见,对指挥界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简化,优化了信息呈现方式,改进了指挥流程,使其更加符合野战条件下的使用习惯。
李想几乎扑在了每一个细节上。他穿梭于各个实验室和办公室,协调资源,解决冲突,决策技术路线。他消瘦了不少,但眼神却愈发锐亮。他知道,这次演习不仅是对“长虹”系统的检验,更是对他所带来的这套信息化理念的生死考验。
在一次深夜的技术讨论会后,陈教授递给李想一杯浓茶,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感叹道:“李想啊,有时候我真觉得,你脑子里是不是有个未来的水晶球?你怎么就能这么笃定地坚持这些方向,而且总能找到看似可行的路径?”
李想接过茶杯,苦笑一下:“陈教授,我哪有什么水晶球。我只是……不想看到我们的战士,因为技术落后而在未来战场上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南疆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他的话语带着沉甸甸的分量。陈教授默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演习前最后一周,一套经过强化、被称为“长虹-1A”的试验系统终于打包完毕,将由专人护送至北方演习场。参与此次演习保障的技术团队也组建完毕,由李想亲自带队。
出发前夜,李想站在基地的院子里,望着北方星空。寒风凛冽,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火热与凝重。
“长虹”能否经受住钢铁洪流的洗礼?信息化的星星之火,能否在传统作战模式的广阔原野上点燃?答案,即将在北方广袤的演兵场上揭晓。
淬火,前夜。
(第一百二十二章 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美援朝:觉醒杀敌积分系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PA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