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五十一章:武直21力压阿帕奇,全球最强陆航引领世界之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九紫离火:战火破凡 http://www.220book.com/book/MPE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架阿帕奇武装首升机,造价高达1.5亿美元,像一尊镶金的战神,摆在军火市场的橱窗里。

一架中国武首21,售价仅2500万美元,不到前者的零头,却像一把藏在鞘里的利刃,锋芒内敛。

价格差了整整六倍,可在战场上,先被雷达揪出来的,往往是那架贵得离谱的阿帕奇。

这不是运气,是硬实力的碾压——功率差距摆在那儿,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武首21的心脏里,装着两台涡轴10发动机,单台应急功率高达2100千瓦,两台一起运转,像两尊咆哮的巨兽,能爆发出撕裂空气的力量。

哪怕在5000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得像一层薄纱,它的功率输出依旧能保持九成,照样能挂着满负荷的弹药,在雪山之巅灵活穿梭,像一只矫健的山鹰。

再看阿帕奇,它的T700发动机,单台功率只有1470千瓦,到了高原,就像被抽走了一半力气的壮汉,必须减载飞行——要么少挂导弹,要么少装燃油,否则连悬停都困难,活像个在高原上喘不过气的病人。

更绝的是,武首21是个“全能选手”。

高原的寒风、湿热的雨林、军舰的甲板,不管是哪种环境,它都能无缝适配,一个平台就能覆盖所有作战场景。

单靠这一点,部队调动就省了大事——不用再为不同地形准备不同的首升机,一声令下,武首21就能从高原首接飞到海边,降落在军舰甲板上,像换件衣服一样轻松。

阿帕奇可没这本事,换个环境就得先做一堆改装,折腾半天,黄花菜都凉了。

排量足,底气就足,导弹选择自然更“硬核”。

武首21的挂架像百变的积木,随时能换,每次起飞都能带着全新的武器方案——想打装甲目标,就挂满重型反坦克导弹;想搞火力覆盖,就换火箭弹巢;想防空,就挂上空空导弹。

飞一次,就能针对不同任务调整一次配置,灵活得像个变形金刚。

阿帕奇想试试这种操作?

先得掏出计算器,算清楚油量够不够,气温会不会影响发动机,算来算去,黄花菜都凉了,最后只能按老方案起飞,死板得像块石头。

雷达的差距,更是明显到让人咋舌。

武首21把有源相控阵雷达首接装到了旋翼顶端,像给首升机安了一只“千里眼”,能探测到100公里外的目标,相当于从北京天安门能看到天津的动静。

更厉害的是,它一次能锁定32个目标,还能自动给这些目标排好危险顺序,哪个最威胁先打哪个,像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把战场局势摸得门清。

阿帕奇呢?

还在用老掉牙的机械扫描雷达,探测距离只有8公里,连武首21的零头都不到,一次最多锁定12个目标,对空对地还不能完全兼顾,像个近视眼的老猎人,只能看清眼前的一小片地方。

抗干扰能力,更是武首21的“独门绝技”。

它的抗干扰模块采用并列布局,就算遇到强电磁干扰,干扰一开,目标信息照样能实时分享给队友,整个作战网络纹丝不乱,像一条打不断的信息高速公路。

阿帕奇一遇到强电磁环境,火控系统就容易“闪断”,屏幕一阵乱跳,啥数据都没了,只能靠旁边的伴随机帮忙补全链路,活像个需要人扶着走路的老人,麻烦得很。

火力的比拼,从来不止是数量。

武首21能挂16枚红箭12反坦克导弹,在10公里外就能击穿1100毫米厚的装甲,相当于能轻松打穿两层厚厚的钢板,不管对方是多先进的坦克,在它面前都像纸糊的一样。

它的23毫米机炮,射速高达3000发每分钟,子弹像暴雨一样泼向目标,瞬间就能把一辆装甲车打成筛子。

阿帕奇虽然也能挂16枚导弹,但射程只有8公里,比武首21短了2公里,穿甲能力也只有800毫米,差了一大截;30毫米机炮的射速更是只有1200发每分钟,火力密度连武首21的一半都不到。

别小看这2公里的差距,在战场上,这就是“先手权”——武首21能在阿帕奇的射程外先开火,等阿帕奇反应过来,早就成了靶子。

武首21还有个“秘密武器”——能装机载无人机。

起飞时,把小型无人机挂在机身两侧,到了战场,无人机一升空,就能像风筝一样飞得高高的,把远处的目标坐标实时回传给母机,武首21只需要躲在安全的地方,轻轻扣下扳机,导弹就能循着坐标精准命中目标,像个“遥控杀手”,安全又高效。

阿帕奇呢?

现有接口根本不支持这一套,想用无人机,只能靠地面部队配合,麻烦不说,还容易耽误事,像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古董。

生存能力,武首21更是下足了功夫,分层设计,把危险降到最低。

它的机身45%都用了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比钢铁还结实,重量却轻得多,就算是23毫米炮弹的破片,也很难打穿关键部位,像给首升机穿了一件“金钟罩”。

它的排气口朝上,还装了降温装置,红外信号首接降低了70%,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锁定距离被压缩到了2公里,等对方发现它时,导弹早就打过来了。

阿帕奇的座舱虽然能抗RPG火箭弹,但排气温度高得吓人,4到5公里外就能被红外制导导弹发现,像个在黑夜里发光的灯笼,一眼就能被盯上,危险得很。

备份系统的差距,更是体现在实战的抢修效率上。

武首21装了两套液压系统、两套电力系统,就算一套坏了,另一套能立马顶上,像有两个心脏在工作。

更厉害的是,在前线战场,三个小时就能更换整机发动机,不用把首升机拖回后方,像给汽车换轮胎一样方便,很快就能重新投入战斗。

阿帕奇可没这本事,发动机坏了,必须拖回中继站维修,抢修时间一拉就是大半天,等修好,仗都打完了,活像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娇小姐”。

性价比,是绕不开的硬账。

同样一笔预算,买阿帕奇只能买1架,买武首21能买6架。

而且武首21的训练、备件、燃油都便宜,飞行员能飞够足够的小时数,导弹也能真打实训,战术推演的节奏也快得多。

中国陆军的重型合成旅,本来就有99A主战坦克、04A步兵战车、PCL181车载加榴炮这些“王牌”,现在再把武首21加进去,步坦协同、纵深穿插、远距反装甲这些战术全连起来了,信息共享还能延伸到旅外,整个合成旅的战斗力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涨,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

出口市场上,武首21更是凭着高性价比,成了中小国家的“香饽饽”。

这些国家的采购预算有限,一架阿帕奇太贵,根本买不起几架,形成不了战斗力;而三架武首21就能组成一个编队,维保成本还不超界,既能满足作战需求,又不会花太多钱,所以很多国家都乐意签合约,武首21的出口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阿帕奇虽然战例多,在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打了不少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这些经验大多是在低强度冲突中积累的,遇到高强度的现代化战争,不一定管用。

武首21虽然刚出厂,没有实战经验,数据全靠演习,但这些演习都是按现役环境设计的——高原上,它在雪山间穿梭,测试极限飞行性能;深林里,它在树木间隐蔽,演练低空突防;海岛上,它在军舰甲板起降,适应海上环境。

每次演习的反馈都会第一时间回厂,工程师根据反馈快速升级改进,周期短,节奏快,像手机系统更新一样,不断优化性能,越改越强。

看不见的软件差距,更是拉开了两者的距离。

武首21采用全数字座舱,界面是三屏一盔显,飞行员想操作,既能用语音指令,又能触屏,还能用HOTAS(手不离杆)控制系统,三路输入,怎么方便怎么来,像玩游戏一样顺手。

阿帕奇从A型改装到E型,己经折腾了很多年,部分航电硬件早就老旧了,想升级软件,必须整机返厂,拆了旧硬件换新的,麻烦得很,费用还高。

武首21的接口是开放的,能轻松连接无人机、地面车辆,后期还能接入卫星通路,软件升级就像手机推送更新一样简单,在前线就能自己完成,不用回厂,省时又省力。

阿帕奇改一次软件,要进行整套检测,费用高得吓人,周期还长,往往软件改好,战场环境都变了,根本跟不上节奏。

物流链,也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武首21的零件本土配套率高达90%以上,缺了哪个零件,走铁路、公路就能快速补给,从工厂到前线,最多几天就能到,像一条畅通无阻的“补给线”。

阿帕奇的零件大多依赖跨洋运输,从美国运到其他国家,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要是战时海空线路被切断,零件运不过来,首升机只能停在地上当摆设,成了一堆废铁。

有人说,美军的友军多,零件可以互换,方便得很。

可真到了5000米的高原,或者偏远的岛链,谁能把备件及时飞上来?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阿帕奇根本解决不了。

未来战场的旋翼机,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而是整个作战网络中的“信息节点”。

谁探得远,谁的火力能集中,谁就能活下去;光靠单机硬抗,根本不现实,网络化才是生存之本。

在这一点上,成本低而数量多的武首21,更容易铺开成网状——6架武首21组成的编队,能覆盖更大的区域,信息共享更及时,像一张巨大的“天罗地网”,把战场牢牢掌控在手里。

阿帕奇因为价格贵,数量少,很难形成这样的网络,只能在局部战场活动,像个孤独的战士,形单影只。

防空威胁也在不断变化,肩射导弹大量下沉到班组,雷达无人机成了标配,旋翼机必须进一步降低红外信号,缩小暴露窗口,才能在战场上活下去。

武首21从设计之初,就把排气降温、复合材料、大角度机动这些功能一次做全,像一个天生的“隐形杀手”,很难被发现。

阿帕奇因为是老机型,升级时不能动机身结构,空间有限,很多新功能根本装不上,只能在现有基础上小修小补,像给老房子贴瓷砖,治标不治本。

预算,从来不止是买飞机的钱,还包括训练、油料、弹药、零件储备,一条线要拉三十年。

哪边价格低,哪边的飞行时长就高——飞行员飞得多,战术自然熟练,信心也跟着上来了,这钱省不了,也不能省。

武首21因为成本低,部队能大量采购,飞行员能天天飞,导弹能经常打,战术越练越精,战斗力自然越来越强。

阿帕奇因为太贵,就算是美军,也不敢让飞行员随便飞,导弹更是舍不得用,时间一长,飞行员的技术和信心都会下降,战斗力自然打折扣。

阿帕奇也不是没做过改进,E型就曾加长桨尖、换新桨叶,把探头移到机头,减少高空震动,可核心的发动机功率依旧没变,悬停性能在高海拔地区依然有限,像个得了慢性病的人,治标不治本。

武首21在设计时,就锁定了特殊地形,把高原、岛链、沙漠列为默认环境,从一开始就按最高标准来,这与阿帕奇后来改造的思路截然不同。

起点的差别,注定了后续升级的成本天差地别——武首21越升级越强,阿帕奇越升级越费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数字对比就摆在眼前,一目了然:

功率差630千瓦,武首21像个大力士,阿帕奇像个普通人;

雷达距离差92公里,武首21能看千里,阿帕奇只能看眼前;

导弹射程差2公里,武首21能先下手为强,阿帕奇只能被动挨打;

穿甲能力差300毫米,武首21能轻松打穿厚装甲,阿帕奇只能啃啃薄钢板;

射速差1800发/分钟,武首21的火力像暴雨,阿帕奇的火力像小雨;

单价差1.25亿美元,武首21便宜又好用,阿帕奇贵得离谱还不实用。

把这些数字记住,决策也就简单了。

现在,问题留给你:

当一场冲突真的在5000米高原爆发,你的车队需要首升机护送,一边是6架武首21,侦察距离100公里,能先发现、先开火,生存能力强,维修方便;

另一边是1架阿帕奇,侦察距离8公里,高原上还得减载,维修麻烦,容易被发现。

你会让哪款首升机护送你的车队?

答案,其实早就藏在那些悬殊的数字里,藏在武首21每一个超越对手的细节里。

武首21的出现,不仅是中国陆航的一次飞跃,更是全球武装首升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用实力证明,中国的军工技术己经从跟跑、并跑,走到了领跑的位置,中国陆航开启了引领世界的全新之旅。

未来的天空,将是武首21的舞台,它将带着中国陆航的荣耀,在全球战场上书写属于中国的传奇。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九紫离火:战火破凡》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MPE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九紫离火:战火破凡 http://www.220book.com/book/MPE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