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之种核心的透明区域如同宇宙图景中的一个微小缺口,既不扩张也不消逝,只是静静地存在着。林晚星发现,当她试图用秩序之力填充这个区域时,透明区域会轻微地“回避”,如同水流绕过岩石,既不对抗也不接纳。
“它不是秩序的缺失,”顾泽观测着数据流,“而是一种...秩序无法描述的状态。”
更奇特的是,这个透明区域与宇宙各处的异常事件产生了量子纠缠。每当某个文明出现突破性创新,或是发生低概率的意外事件,透明区域就会微微波动,仿佛在记录这些“偏离预期”的瞬间。
协调局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混沌回声”,认为这是混沌原粒在新秩序宇宙中的残余影响。但林晚星通过心弦共振感知到了更深层的真相:透明区域不是混沌的残余,而是某种更加基础的存在形式。
“它像是宇宙的‘潜意识’,”她向顾泽描述自己的感受,“存储着所有可能但未实现的选择。”
这个发现引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透明区域存储着未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他们所在的这个秩序宇宙,是否也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种?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他们进行了一次危险的实验:将一丝意识注入透明区域。过程如同潜入深海,秩序的逻辑在这里完全失效,时间、空间、因果律都失去了意义。
在透明区域的“内部”,林晚星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无数个平行宇宙如同气泡般生灭,每个宇宙都代表着秩序与混沌的不同平衡点。有些宇宙秩序严明却死气沉沉,有些混沌活跃却短暂易逝。而他们所在的宇宙,正处于一个精巧的平衡点上。
“我们是幸运的,”返回后,她心有余悸地告诉顾泽,“大多数宇宙都没能找到这种动态平衡。”
但这次探索也带来了副作用:透明区域似乎“记住”了他们的访问。从此以后,秩序之种会偶尔投影出其他宇宙的片段,展示着不同的可能性。
最令人不安的投影来自一个秩序完全崩溃的宇宙。那里,混沌原粒吞噬了一切规则,连基本物理常数都在不断变化。然而,在这个看似混乱的世界里,竟然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它们不依赖固定规则生存,而是随波逐流地适应着永恒的变化。
“混沌中也能产生秩序,”顾泽若有所思,“或者更准确地说,混沌本身可能是一种更高级的秩序。”
这个认知促使协调局重新评估对“异常事件”的态度。不再试图消除所有意外,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将意外转化为创新的契机。
然而,透明区域的最大秘密还在后面。当林晚星和顾泽第二次潜入时,他们发现这个区域其实是一个“双向通道”——不仅连接着平行宇宙,还连接着某个更深层的现实。
通道的彼端,存在着一个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的存在。它既不是秩序也不是混沌,而是某种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终极状态。这个存在通过通道向他们传递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信息:
“游戏很有趣。继续。”
这个信息让所有知情者陷入了深思。他们所在的宇宙,可能只是某个更高存在眼中的“游戏”?而秩序与混沌的平衡,只是游戏的规则?
就在宇宙面临存在主义危机时,林晚星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解读:“也许不是游戏,而是艺术。我们在共同创作一件宇宙尺度的艺术品。”
这个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果宇宙是艺术创作,那么秩序是结构,混沌是灵感,而透明区域就是留给意外惊喜的创作空间。
随着这一理念的传播,宇宙进入了创造性繁荣的新阶段。文明们开始有意地引入可控的随机性,将生活变成了一场集体艺术创作。就连最严谨的科学实验,也保留了“灵感时刻”的余地。
然而,透明区域的最新变化预示着更大的变革。它开始缓慢地旋转,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漩涡。漩涡中不时飘出一些完全陌生的物理常数和数学公式,仿佛在邀请宇宙尝试全新的可能性。
“这是进化邀请,”顾泽检测着漩涡的能量特征,“它希望我们突破现有的秩序框架。”
林晚星轻轻触碰秩序之种,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感。金色脉络与透明漩涡开始了缓慢的舞蹈,秩序与可能性第一次实现了真正对话。
而在漩涡的最深处,那个超越性的存在似乎正在微笑。无论宇宙是游戏、艺术还是其他什么,这场探索都远未结束。新的篇章,正在秩序与混沌的边界上悄然展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MPO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