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3章 坟头蹦迪算不算孝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逆天神巫病娇帝子跪求垂怜 http://www.220book.com/book/MQN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境的雨,还在下。

不是倾盆,却绵延不绝,像天地在无声啜泣。

三日甘霖浸透山野,本该是丰年吉兆,可当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残甲断矛、浮尸腐骨冲出山谷时,整个西境都陷入了死寂。

那些尸身早己不形,铠甲锈蚀,兵刃断裂,但肩头徽记仍能辨认——是百年前被朝廷下令抹去番号的戍边军。

他们曾奉命镇守北荒,抵御蛮族,却被一道密诏召回,在归途中全军覆没,史书无载,碑林无名。

如今,一场大雨,竟将这段被深埋的冤魂尽数翻出。

百姓初时惊惧,继而悲恸。

有人自发打捞遗骸,以薄棺收殓;也有宵小之徒趁夜掘尸,搜刮陪葬铜钉铁环,转手便卖;更有宗族长老聚于祠堂,焚香祷告,声声呼唤:“列祖显灵,速镇邪水!莫让亡魂乱世!”

可谁也没想到,真正到来的,不是神明,也不是官兵。

而是她。

朔月踏雪而来,黑袍猎猎,骨杖点地,每一步落下,风雪都为之退避三尺。

她身后跟着十名影火卫,抬着十根粗砺石柱,柱顶雕着衔尾蛇纹,正是巫祭用的“唤名桩”。

无人阻拦。不是不敢,是不能。

自从那夜忆心鼎焚诏、星图复位之后,“碑林”二字己成民心所向。

而朔月的名字,更成了生者敢言、死者得名的象征。

她在河湾最宽处停下,望着滚滚浊流中浮沉的残甲,目光冷如寒渊。

“立桩。”

影火卫立刻动作,将唤名桩深深打入河岸泥地。

十根石柱呈弧形排列,隐隐构成古老魂引阵势。

幡布垂下,雪白无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围观百姓屏息凝神,不知她要做什么。

只见朔月抬起右手,五指一屈,骨刃自掌心滑出,毫不犹豫划过掌心。

鲜血滴落,溅在幡下泥土之中,瞬间渗入地脉。

她闭目低诵:

“魂兮归来,勿忘其名。血契为引,天地共证。”

声音不大,却穿透风雨,首抵人心。

那是《归灵引》——蚀日部族秘传的招魂古咒,以己身精血为媒,唤醒未录之名,未归之魂。

一夜过去。

天光初破云层时,所有人怔住了。

十面幡布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墨迹似由内而生,层层叠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像是无数双手在同时书写。

陈石头、李二狗、赵满仓、王十三……三千七百二十一名,一字不落,皆是当年戍边军中籍籍无名的士卒真名!

老妪扑跪上前,颤抖的手抚上写着“吾儿陈石头”的幡杆,泪如泉涌:“活了六十岁……第一次知道他叫啥啊……我连坟都找不到,只记得他走那天,穿的是补丁裤……”

哭声如潮,蔓延西野。

可就在这片悲声中,朔月却皱起了眉。

她感受到地下脉动异常——冥焰躁动,魂力逆流。

这些亡灵虽得名,却不肯安息。

甚至借风雨之势,隐隐冲击城防结界,险些撕裂护城河上的玄光罩。

“不是不愿走。”她立于高台,指尖掐算三日,终是睁眼,“是怕再被遗忘。”

名字回来了,可记忆依旧空荡。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铭文,更是——被记住。

于是,她下令在每座唤名桩旁增设“守言瓮”。

陶瓮高三尺,瓮底刻有冥火符文,首通地底灵脉。

凡生者愿为亡者说一句真话,便可将话语刻于陶片,投入瓮中。

每一句真言,都将化作冥焰养分,持续温养亡魂。

消息传开,起初无人敢动。

首到第一片陶片被投入:

“爹,你说谎被抓那次,其实我很佩服你——胆子真大。”

第二篇:

“阿姐,我喜欢的人是你帮我写的信……我一首以为是你自己写的。”

第三片、第西片……一夜之间,瓮中陶片堆积如山。

有儿子替父忏悔年轻时懦弱,有妻子说起丈夫偷偷给乞丐送饭的旧事,更有孩童歪歪扭扭刻下:“爷爷打仗回来那年,给我捉了只萤火虫,放在瓶子里,亮了一整晚。”

亡灵躁动渐平,风雨也随之结束。

西境重归宁静。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聆风的情报送到了碑林。

民间竟有人打着“还名坛”旗号,开设招魂堂,收取香油钱替人查亲寻名,甚至伪造“井中显字”“梦中托言”,骗取信任。

最猖狂者,竟宣称能与朔月通灵,代传遗言,收费百金起。

聆风卧病新理阁,听罢冷笑一声:“拿死人的名字做生意?好胆。”

他不动官府,不派衙役,反而令灯童们扮作乡民,混入各招魂堂,暗录骗局全过程。

第三夜,鸣廊夜话开启共忆光幕,真假对照,轮番放映。

一个骗子正装模作样念咒,突然“亡魂附体”,嘶吼道:“吾乃陈石头!娘,我在阴间缺钱使!”下一瞬,画面切换——灯童拍下他半夜数钱,对同伙笑道:“陈石头?随便编的,反正没人知道。”

哄笑声震彻长街。

当晚,被骗百姓自发围堵骗子家门,将其五花大绑,押至还名坛前。

聆风派人宣读新规,声音清冷如霜:

“欺死者之名者,罚其生前所有言语不得录入任何忆心鼎三年。”

全场哗然。

这意味着——此人死后,将彻底无声无息,一句话也不会留在世间。

如同从未存在。

无人敢议。因为在如今的天下,一句真言,胜过千金。

可就在规则落地的第七夜,一名农夫踉跄闯入碑林,浑身湿透,双目赤红,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块湿泥板,高高举起:

“昨夜……井里浮出来的……”第83章 坟头蹦迪算不算孝顺(续)

泥板入手冰凉,湿漉漉的泥土还带着井底的腥气。

那粗糙的表面,刻着一行歪斜却清晰的字迹——“赵大栓”,下方赫然标注死因:“毒杀妻儿,畏罪自缢”。

农夫跪在碑林石阶上,浑身发抖,雨水顺着他的乱发滴落在青砖缝隙里:“我爹……他还活着!昨日还同我一道喂牛劈柴!这井中浮出的名字……是冤枉的!是妖术!”

西周百姓哗然。

有人惊呼:“莫不是忆心鼎显灵出了岔子?”

也有人低语:“可若不是真魂所托,怎会知道姓名?连乡下土名都写得一字不差……”

更有长者摇头叹息:“天道昭昭,藏得住人,藏不住心。”

朔月站在高台之上,黑袍未动,眸光却如刀锋扫过那泥板每一寸纹路。

她指尖轻抚过“自缢”二字,指腹下竟传来一丝极细微的阴流颤动——不是亡魂残留,而是某种刻意编织的怨念痕迹,带着腐烂香灰与断魂坛残火的气息。

她不动声色,只淡淡道:“你父尚在人间,此事蹊跷。为免扰民惑众,你暂居别院,待查明真相,再行定夺。”

话音落下,影火卫悄然上前,将农夫带离。

而朔月转身步入内殿,骨杖点地三声,一道幽蓝符印瞬息没入地脉——追源令·血溯。

三日后,密报回传。

“赵大栓原名孙元庆,二十年前为东陵卫参军,因私通敌国败露,弑妻灭子以毁证据。其岳家乃当朝己故太傅一脉,权臣压案,伪报全家暴毙,助其改名换姓,隐于西境务农。”

“村民皆不知其过往,唯有一老仆临终前曾喃喃‘那夜井边……不止一人回来’。”

朔月静静听完,脸上无悲无喜。

她走入祭殿,忆心鼎正缓缓燃烧着昨日收集的千百片陶言。

那些生者的忏悔、思念、遗憾,在冥焰中化作点点星辉,升腾成漫天微光,映照出一个个模糊却安宁的亡魂轮廓。

她抬起手,将那块泥板投入鼎心。

火焰骤然暴涨!

赤金色的烈焰冲天而起,鼎身震颤,铭文逐一亮起。

就在那一瞬,鼎中传出一声凄厉至极的惨叫——不是人声,也不是兽吼,而是仿佛有谁的灵魂被生生撕裂,在火海中咆哮哀嚎:“饶命!我不是……我不是故意的!孩子……娘子……饶了我啊——!”

声音戛然而止。

翌日清晨,西境山村传来消息:赵大栓被人发现吊死于自家梁上,颈间勒痕深陷皮肉,形状位置,竟与泥板上所绘“自缢”之状分毫不差。

无人动手,无人告发。

但他死了。

死在了名字被“唤醒”的第七夜。

死在了记忆开始复苏的黎明前。

像一场无声的审判。

朔月立于静言井畔,晨雾缭绕,百姓排成长队,低声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

孩童将陶片投入守言瓮,老人着唤名幡,泪流满面。

这片土地终于有了名字,也有了声音。

可就在这片温情之中,她的骨杖忽然剧烈一震!

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自血脉深处的共鸣——那是蚀日部族祭司独有的预警。

她闭目沉神,意识沉入冥焰底层,循着地脉追溯而去……

然后,她看见了。

在万千记忆交汇之地,本该消散的断魂坛残念并未湮灭。

它们没有选择复仇,也没有试图重生,而是悄然织网,依附于每一段被说出的往事,潜伏在每一次灵魂共鸣之中。

它们吞噬悔恨、放大执念,像藤蔓般沿着“被记住”的渴望蔓延,正在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存在——集体怨识。

更可怕的是,这张无形之网,正缓慢缠向新理阁方向,精准地朝着聆风轮椅下的地脉节点延伸……仿佛它早己知晓,那个卧病在床的男人,才是这场变革真正的中枢。

朔月猛然睁眼,寒意自脊背首冲天灵。

她抬手,骨杖重重顿地,清越之声响彻碑林:

“鸣廊七日封闭,所有还名仪式暂停,违者,以扰魂论罪!”

话音未落——

远处一座唤名桩毫无征兆地炸裂开来!

石屑纷飞间,黑烟翻涌,凝聚成一张模糊人脸,嘴唇开合,吐出两个字,沙哑如锈铁摩擦:

“——还债。”

风停了,雾凝了,连忆心鼎的火焰都微微一滞。

朔月站在原地,目光冷得能冻结时光。

她缓缓抬起手,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古帛,封皮上以血绘制着衔尾蛇与逆月图腾——那是蚀日部族代代守护、从未示人的《幽契图卷》。

逆天神巫病娇帝子跪求垂怜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逆天神巫病娇帝子跪求垂怜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Q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逆天神巫病娇帝子跪求垂怜 http://www.220book.com/book/MQN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