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地温哨兵”的初步构想,唐七七正式加入了“学生科技服务社”。服务社的成员来自各个院系,有学机械的,学化学的,学农学的(虽然人数较少),也有像她一样学无线电的,大家都怀着一腔用知识服务社会的热情。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社长(一位大西的机械系学长)介绍了服务社的宗旨和近期计划,主要是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成员下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公社或校办农场,进行义务劳动,并结合专业提供一些简单的技术咨询。
唐七七在自我介绍时,简单提到了自己之前在家属院搞暖棚和设计车灯的经历,并委婉地表示,自己对如何将简单的电子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辅助很感兴趣。她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好奇,但也有人觉得这想法有点“不接地气”。
机会很快来了。两周后,服务社组织去市郊的一个蔬菜生产大队进行义务劳动和交流。唐七七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的公社。时值早春,正是育苗和定植的关键时期。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员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松土、整理棚膜等。
劳动间隙,唐七七主动与几位老农和技术员攀谈起来。她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自己的“地温哨兵”构想,而是虚心请教当地蔬菜种植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难处?那可多了!”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农吧嗒着旱烟,“最怕的就是这倒春寒!眼看着苗子长得好好的,一场冷空气下来,棚里温度唰地掉下去,轻则冻伤,重则死苗,一年的指望就悬乎了!”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技术员补充道:“是啊,特别是夜里,人不能一首守着看温度计。有时候感觉不对劲起来看,己经晚了。要是有个东西能提前叫一叫,那就好了!”
穿越六零:我有位面交易系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穿越六零:我有位面交易系统最新章节随便看!这话如同一声惊雷,在唐七七心中炸响!
她的“地温哨兵”构想,竟然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如此吻合!
她按捺住激动,继续追问:“那……大家觉得,一个能报警的东西,大概多少钱能接受?”
老农摇摇头:“贵了可不行。咱们一个棚才挣几个钱?要是几十上百块,那想都别想。”
技术员想了想:“要是几块钱,顶多十来块钱,还能咬牙试试。关键得准成,别乱叫,也别该叫的时候不叫。”
几块钱到十来块的成本预期!这正好落在了唐七七构想的目标范围内!双金属片、蜂鸣器、电池、简易外壳……如果精心设计和寻找替代材料,完全有可能将成本控制在这个区间!
这次下乡经历,像一剂强心针,让唐七七的“地温哨兵”项目从纸面上的构想,落地为有真实需求支撑的探索方向。她看到了自己所学知识,在广袤田野间可能发挥的真正价值。
回到学校后,她立刻对“地温哨兵”的方案进行了细化。她开始具体考虑双金属片的选型(需要找到温度敏感系数合适的)、探杆的封装材料(要导热性好且耐腐蚀)、电路的优化(确保可靠性和低功耗)、以及如何尽可能地将成本压缩到极致。
她还特意去找了服务社里那位农学系的同学,请教不同蔬菜幼苗的大致低温耐受范围,以便为报警阈值设定提供参考。
项目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清晰。唐七七知道,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亲手将第一个“地温哨兵”的原理样机做出来,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这条“农电结合”的创新之路,虽然刚刚起步,却因为触及了真实的需求,而显得格外坚实和充满希望。田野的呼唤,与实验室的灯光,正在她手中悄然相连。
(http://www.220book.com/book/MRA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